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
欢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把握本篇诗歌意象使用特点。
(2)朗读诗歌,体会本诗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篇诗歌,让学生学会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歌意象,体会意象所传递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歌中诗人的欢乐以及悲伤的情绪。
(2)培养学生用诗歌表现青春情感的兴趣。21cnjy.com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中已经把握现代诗歌的基本意象。
本单元设计为:
主题:少年情怀总是诗
第一篇章
浅吟低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识诗歌
结合课本《含英咀华赏佳作》,提出”体验·感悟“的诗歌阅读方法。
泰戈尔《我一无所求》
《园丁集》(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有一定的故事性)
扩展:《园丁集》第14篇
写作:观察雨中的校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首小诗(不少于8行)。
第二篇章
深情朗读,走近诗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新月派的“三美”主张(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扩展《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第三篇章
唱叹万物,体会诗意
普希金《致大海》(对自由的追寻)
《沁园春·长沙》(谁主沉浮的豪迈)
融情入景(意象的特征往往反映着诗人的情感)
第四篇章
多彩意象,呼吸诗歌
第五篇章
朦胧画境,品味诗歌
戴望舒《雨巷》焦桐《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舒婷《双桅船》食指《热爱生命》
第六篇章
现代风向,别样诗歌
西姆波尔斯卡《底片》韩东《山民》
第七篇章
“唱响诗歌”朗诵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本篇诗歌意象使用特点。
难点:感受诗歌中诗人的欢乐以及诗悲伤的情绪。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在过去的三节诗歌课中,我们浅吟低唱,初识诗歌;我们深情朗读,走近诗歌;我们唱叹万物,体会诗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意象,呼吸诗歌。21教育网
活动2【讲授】1.感受意象的魅力
教师:
从主题“呼吸”引入,带领学生调动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听觉、触觉、嗅觉去感受诗人的意象世界。
视觉: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爱怜的眼光;萤火虫在朦胧的树阴
听觉:一声芦笛;簌簌的松声;潺潺的流水;铃声
触觉:温情的手;
心灵微微地颤抖;默默流泪
嗅觉:蔷薇的香气
那这些事物有何共同点
特点就是:欢乐
扩展:“我惊讶,玩味,而且沉迷于文字的彩色,图案,典故的组织,含义的幽深和丰富”。
“不是从概念的闪动去寻找它的形体,
浮现在我心灵里的原来就是一些颜色,
一些图案。”——何其芳
朗读:我们一起把这种“欢乐”读出来吧。
注意:我们这首诗其实十分具有音乐感,节奏感很强。www.21-cn-jy.com
活动3【活动】2.追寻欢乐
诗歌探索一:
欢乐有几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全部
B四分之三C
二分之一D无
生分组讨论、并表明观点。
教师点拨:
(1)诗人在第一节、第二节中,使用的是“?”号,表明对欢乐是一种怀疑态度。
诗人在寻找什么是欢乐,在怀疑中,表示“是不是同悲伤一样”会有这样“心灵微微地颤抖;默默流泪”的感觉。
(2)诗人在第三节寻找欢乐的源头,又发出疑问:
是不是“飞在朦胧的树阴“是不是有香气“蔷薇的花瓣上的香气”是不是有声音,是有“铃声”的。
(3)
诗人在第四节作比“我的心室盲人的目”
说明,不是欢乐,心里难以感觉到欢乐。
最后还是疑问,“是不是可爱的”还是不确定欢乐是何种模样。而确实明白忧郁与伤心是何物,又是怎样的感受。
朗读:那我们一起把这种复杂的情绪传递出来吧。(带着你认为的欢乐与悲伤、忧郁)
(分组:认为欢乐大于悲伤的一组;认为悲伤大于欢乐的一组)2·1·c·n·j·y
活动4【活动】2.追寻快乐
诗歌探索二:
有词云:“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你觉得诗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吗?21·世纪
教育网
教师引导:补充诗人背景以及写作背景。
《欢乐》作于1932年6
月27
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诗集《预言》卷一第五首。年仅20
岁的诗人何其芳刚刚经历了清华的退学、夔州会馆的搁浅和再入北大的个人生活波折,
同时也经历了人生初恋情感的萌生、幻想和消逝。
联系学生实际:青春是有很多烦恼的。也有很多欢乐。21·cn·jy·com
朗读:带着我们的感悟,呼吸我们这首诗的节奏、气息、情感。(配乐朗读)
活动5【练习】3.书写欢乐
你能用四行诗歌来告诉老师,你心中的欢乐吗?能给我一个确定的欢乐吗?
注意:要学习本篇诗歌使用意象的手法。www-2-1-cnjy-com
活动6【作业】作业
这首诗歌采用了莎士比亚喜欢的十四行诗形式。(4+4+4+2)
也请你补充完整这首《欢乐》(或者《悲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