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雨巷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7 雨巷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30 21:1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
雨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2.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3背诵全诗。
2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2.学生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十六七岁正是情感丰富,充满幻想的年龄,学生有一定文科基础和诵读能力。3.教师指导:教师授课过程中要做好诗歌鉴赏的指导和点拨。
3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品味意境美。
难点:探究“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雨巷
一、导入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芬芳。www.21-cn-jy.com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
(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文学翻译家。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2·1·c·n·j·y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三、现代诗歌朗读要领:

确定情感基调

确立语速③
确定诗句的停顿④
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四、自主学习
1.初读后谈谈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五.初步感知:
1.精读诗中哪些地方给你们这种忧伤的感觉?
2.这首诗歌写了一个
怎样的哀怨故事?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tiāo),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21教育网
————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
六.合作探究:
1.思考: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意象:
明确:有6个
油纸伞、
雨巷、丁香、姑娘

篱墙、

2.这个姑娘是否真的存在?她代表了什么?
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地飘逝。21cnjy.com
七.互动交流:
1.你能从诗中选一节描写丁香姑娘的文字读出这种愁的感觉。(诵读指导:停顿要长,声调要沉,
节奏要缓,感情要真21·cn·jy·com

2.“我”是个怎样的形象?
提示词语: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是个怀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青年形象,但又是孤独、迷茫的。
我:一个孤独的游子形象,一个理想的追求者。
我,一个孤独忧愁的青年男子,在绵绵雨巷,渴望邂逅一位美丽的丁香姑
娘,从这一层面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爱情
远大理想
人生信念
美好事物(丁香姑娘象征)
总结本诗主题:
《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八.扩展升华:
1.《雨巷》产生的1927年春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
有人说爱情诗,政治诗。
你认为呢?
2.艺术特色
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2、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叠词的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4、押ang韵,排比。共七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韵2-3次,一韵到底。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有一种音乐美。
九.课后练习:把《雨巷》这首诗改写成散文(500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