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雨巷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依据朱光潜先生“诗歌的最高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就是借助意象恰到好处地表达情绪或情感”理论,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赏、合作探究等方法,探究诗歌中如何借助意象恰到好处地表达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人的忧郁情感与执著追求,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情操。
2学情分析
这是一个缺失人文情怀,充斥快餐文化的时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是这个时代中个性鲜明的高中生,他们有接触诗歌,但对诗歌的解读能力低。教师应充分利用诗歌等文学形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3新设计
4重点难点
重点:1、把握诗歌意象的特征。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难点:把握“丁香”的象征意义,感悟诗人忧郁、彷徨的复杂情感。
5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走近雨巷(3分钟)
1、导语:请同学们闭上双眼,随着老师的诵读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画面,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2、
配上舒缓幽怨的音乐诵读。
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导入用配乐诵读创设情境,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二、步入雨巷(5分钟)
过渡: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点评老师朗诵如何。1、指名学生点评。顺势进行朗读指导。(1)设疑: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用诗中的词语来解答)参考:彷徨、寂寥、忧愁、凄清、惆怅、迷茫等。(2)朗诵指导:语速缓慢,语气凄婉低沉。2、对学生朗诵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学生点评老师的诵读。2、做好勾点圈画,找出表达感情基调的词语。3、学生齐朗读。4、学生个别朗读。
初步体会诗歌感情基调,是细品鉴赏的基础。学生朗读则为情感体验蓄势。
三、徜徉雨巷(20分钟)
过渡: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艺术的最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想就是借助意象,恰到好处地表达情绪或情感。本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情感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用慧眼和慧心,体会意象选择之巧。1、意象选择之巧(10分钟)(1)寻找意象参考:油纸伞、雨巷、篱墙、丁香姑娘、“我”。(2)鉴赏意象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雨巷:①回忆关于“雨”的诗词,来加深细雨如愁的感觉。②找出诗中“悠长、寂寥”等修饰语进行品味
。参考:“雨巷”有幽深寂寥、阴暗潮湿、颓圮破败的特点。篱墙:衰败、凄凉。丁香姑娘:①品味描写丁香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娘的词语:“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静默、太息、冷漠、凄清、惆怅、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等。②用图片和说明来了解丁香花“虽美易谢”的特点。丁香颜色为白色或紫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美丽、高洁丁香未开时形状像结,所以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愁怨、易逝③用李商隐和李璟的诗以及《丁香花》的歌词来加深理解丁香愁绪。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
璟《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
赠》“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丁香花》参考:
“丁香姑娘”有冷漠、惆怅、美丽、高洁的特点。我:冷漠、凄清、惆怅。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过渡:这些意象有个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请同学们再次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画面内容,概括意境氛围特点。2、意象组合之妙(10分钟)(1)体悟意境氛围。意境不是平面的二维的意象简单的堆叠,而是意象群在场境中有生命力地、灵动地呈现的过程。诗中意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过渡:
诗人选取这些意象,营了造朦胧凄美的意境,从而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那么,诗人因何而忧?
(2)体验情感。①引导学生结合写作时代背景合作探究作者笔下的丁香姑娘象征什么?从而把握诗歌主旨。象征:丁香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恋人;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能象征着诗人难以实现的美好理想。(点拨:古典诗歌的传统——“香草美人”手法,即用“美人”象征理想或美好事物。回忆《蒹葭》中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解读和《离骚》中对“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解读。)主旨:既可以是诗人的爱情追求,也可以是对美好理想、人生信念的追求。在此主旨下,其他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也显露出来。
“我”:代表着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青年。雨巷: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②引导学生诵读首尾两节,抓关键词语,谈发现。(首尾前后照应,只把“逢着”改为“飘过”。)设疑:“逢着”和“飘过”能否互换?参考:不可。这两节主要意象巧妙组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渲染了从开始对美好理想的希望,到最后理想破灭的迷茫之情,诗人有失望但没有绝望。如更换,则情感颠倒,无法凸显主旨。③有感情比较朗读首尾两节,体会希望和失望的感情。展现板书:雨
巷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雨巷:幽深、寂寥、阴冷意象
篱墙:衰败、凄凉丁香姑娘:惆怅、美丽、高洁“我”:冷漠、凄清、惆怅
学生轻声朗读诗歌,寻找意象。1、自由诵读,勾点圈画。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意象特点,选出代表发言。3、在讨论象征意义时,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解读意象。4、结合有关段落诵读。5、学生比较朗读,体会“逢着”和“飘过”的情感变化,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分析意象特点,探讨象征意义,更能体会诗人忧郁情感下选择意象的巧妙之处。从而突破重点之一。中国诗歌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用意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传情达意,历代诗人在意象的使用过程中使其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比喻义和象征义。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养成这样一种意识,培养这种能力,使其在以后的诗歌阅读鉴赏中有据可依,有法可用。这个环节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情感比较体验这个环节后,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巧妙的意象组合对诗歌意境和主旨的推波助澜作用。从而突破重难点。板书体现“雨巷”和“丁香姑娘”等主要意象,既体现意境氛围,又体现诗人忧郁与执著之情。
四、沉醉雨巷(6分钟)
过渡:走不尽的雨巷,品不完的诗歌。让我们再次诵读诗歌,读出诗中失望与希望、幻灭与追求的双重情调。(哀而不伤)1、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自由诵读。2、选代表诵读,点评指导。
1、选择喜欢语段,自由诵读。2、小组内分享吟诵,学习模仿,实践体验。3、选代表全班展示。
在细品诗歌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诗歌,是一种感情体验的升华。自然解决诵读重点。
五、走出雨巷(6分钟)
过渡:忘不了那彷徨中的美丽,忘不了那遗憾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忧伤;忘不了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更忘不了那悠长寂寥的江南雨巷!让我们感谢戴望舒,是他巧妙地选取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恰到好处地为我们展示出追梦历程中应持的那份执著追求。接下来,我们看看顾城在《小巷》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情感体验。1、拓展延伸:顾城的《小巷》。过渡:我相信,同学们都是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之人,在追梦的历程中定会有自我独特的体验或感悟,希望同学们也用诗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今天就给同学们一次机会,做一回诗人。2、布置作业。写一首诗,选取独特的意象,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在追梦历程中的体验或感悟。过渡:追梦是快乐的,可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的路上,或许荆棘密布,扎得我们遍体鳞伤,或许坎坷泥泞,摔得我们粉身碎骨,使得我们忧愁满怀。但我们不可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痛定思痛后,仍要燃起新的希望。因为,梦就在前方。3、齐朗读《梦,在前方》,以此共勉。
1、鉴赏顾城的《小巷》,再次体悟意象选择之巧、意象组合之妙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2、尝试写诗,感受诗歌的魅力。3、诵读《梦,在前方》。
让学生在诗意缭绕中忘情雨巷,铭记诗歌永恒的魅力!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上,首先,我依据诗歌这一文体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征,重视借助背景音乐的渲染以及教师的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其次,重视“授之以渔”,把本首诗作为一个范例,引导他们欣赏诗歌情境美的同时,渗透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即从理解意象到把握意境再到领会情感,让学生体悟到,巧妙地选取意象,方可恰到好处地表达情绪或情感,并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得课堂不仅提供学生感受美与鉴赏美的空间,还提供了创造美的机会;最后,本着“文以载道,道以育人”的理念,在课堂中渗透理想前途教育。我认为这些应该是这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但是本堂课还有些地方值得我不断探索。在诗歌鉴赏课上,注重了鉴赏方法的指导往往会削弱诗味、语文味,二者如何取舍和平衡。诵读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走近雨巷(3分钟)
1、导语:请同学们闭上双眼,随着老师的诵读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画面,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2、
配上舒缓幽怨的音乐诵读。
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导入用配乐诵读创设情境,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二、步入雨巷(5分钟)
过渡: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点评老师朗诵如何。1、指名学生点评。顺势进行朗读指导。(1)设疑: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用诗中的词语来解答)参考:彷徨、寂寥、忧愁、凄清、惆怅、迷茫等。(2)朗诵指导:语速缓慢,语气凄婉低沉。2、对学生朗诵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学生点评老师的诵读。2、做好勾点圈画,找出表达感情基调的词语。3、学生齐朗读。4、学生个别朗读。
初步体会诗歌感情基调,是细品鉴赏的基础。学生朗读则为情感体验蓄势。
三、徜徉雨巷(20分钟)
过渡: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艺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高理想就是借助意象,恰到好处地表达情绪或情感。本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情感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用慧眼和慧心,体会意象选择之巧。1、意象选择之巧(10分钟)(1)寻找意象参考:油纸伞、雨巷、篱墙、丁香姑娘、“我”。(2)鉴赏意象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雨巷:①回忆关于“雨”的诗词,来加深细雨如愁的感觉。②找出诗中“悠长、寂寥”等修饰语进行品味
。参考:“雨巷”有幽深寂寥、阴暗潮湿、颓圮破败的特点。篱墙:衰败、凄凉。丁香姑娘:①品味描写丁香姑娘的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静默、太息、冷漠、凄清、惆怅、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消散”等。②用图片和说明来了解丁香花“虽美易谢”的特点。丁香颜色为白色或紫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美丽、高洁丁香未开时形状像结,所以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愁怨、易逝③用李商隐和李璟的诗以及《丁香花》的歌词来加深理解丁香愁绪。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
璟《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
赠》“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丁香花》参考:
“丁香姑娘”有冷漠、惆怅、美丽、高洁的特点。我:冷漠、凄清、惆怅。给人迷茫伤感的感觉。过渡:这些意象有个共同点,调子都是压抑、低沉的、凄迷的,请同学们再次插上想象的翅膀,丰富画面内容,概括意境氛围特点。2、意象组合之妙(10分钟)(1)体悟意境氛围。意境不是平面的二维的意象简单的堆叠,而是意象群在场境中有生命力地、灵动地呈现的过程。诗中意象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朦胧凄美的意境。过渡:
诗人选取这些意象,营了造朦胧凄美的意境,从而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那么,诗人因何而忧?
(2)体验情感。①引导学生结合写作时代背景合作探究作者笔下的丁香姑娘象征什么?从而把握诗歌主旨。象征:丁香姑娘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恋人;也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象征着诗人难以实现的美好理想。(点拨:古典诗歌的传统——“香草美人”手法,即用“美人”象征理想或美好事物。回忆《蒹葭》中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解读和《离骚》中对“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解读。)主旨:既可以是诗人的爱情追求,也可以是对美好理想、人生信念的追求。在此主旨下,其他两个意象的象征意义也显露出来。
“我”:代表着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青年。雨巷: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②引导学生诵读首尾两节,抓关键词语,谈发现。(首尾前后照应,只把“逢着”改为“飘过”。)设疑:“逢着”和“飘过”能否互换?参考:不可。这两节主要意象巧妙组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渲染了从开始对美好理想的希望,到最后理想破灭的迷茫之情,诗人有失望但没有绝望。如更换,则情感颠倒,无法凸显主旨。③有感情比较朗读首尾两节,体会希望和失望的感情。展现板书:雨
巷
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雨巷:幽深、寂寥、阴冷意象
篱墙:衰败、凄凉丁香姑娘:惆怅、美丽、高洁“我”:冷漠、凄清、惆怅
学生轻声朗读诗歌,寻找意象。1、自由诵读,勾点圈画。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意象特点,选出代表发言。3、在讨论象征意义时,鼓励学生多角度个性化解读意象。4、结合有关段落诵读。5、学生比较朗读,体会“逢着”和“飘过”的情感变化,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分析意象特点,探讨象征意义,更能体会诗人忧郁情感下选择意象的巧妙之处。从而突破重点之一。中国诗歌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用意象来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达意,历代诗人在意象的使用过程中使其逐渐形成了特定的比喻义和象征义。本环节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养成这样一种意识,培养这种能力,使其在以后的诗歌阅读鉴赏中有据可依,有法可用。这个环节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情感比较体验这个环节后,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巧妙的意象组合对诗歌意境和主旨的推波助澜作用。从而突破重难点。板书体现“雨巷”和“丁香姑娘”等主要意象,既体现意境氛围,又体现诗人忧郁与执著之情。
四、沉醉雨巷(6分钟)
过渡:走不尽的雨巷,品不完的诗歌。让我们再次诵读诗歌,读出诗中失望与希望、幻灭与追求的双重情调。(哀而不伤)1、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自由诵读。2、选代表诵读,点评指导。
1、选择喜欢语段,自由诵读。2、小组内分享吟诵,学习模仿,实践体验。3、选代表全班展示。
在细品诗歌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诗歌,是一种感情体验的升华。自然解决诵读重点。
五、走出雨巷(6分钟)
过渡:忘不了那彷徨中的美丽,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了那遗憾时的忧伤;忘不了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更忘不了那悠长寂寥的江南雨巷!让我们感谢戴望舒,是他巧妙地选取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恰到好处地为我们展示出追梦历程中应持的那份执著追求。接下来,我们看看顾城在《小巷》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情感体验。1、拓展延伸:顾城的《小巷》。过渡:我相信,同学们都是追梦之人,在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的历程中定会有自我独特的体验或感悟,希望同学们也用诗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今天就给同学们一次机会,做一回诗人。2、布置作业。写一首诗,选取独特的意象,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在追梦历程中的体验或感悟。过渡:追梦是快乐的,可前进的路上,或许荆棘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布,扎得我们遍体鳞伤,或许坎坷泥泞,摔得我们粉身碎骨,使得我们忧愁满怀。但我们不可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痛定思痛后,仍要燃起新的希望。因为,梦就在前方。3、齐朗读《梦,在前方》,以此共勉。
1、鉴赏顾城的《小巷》,再次体悟意象选择之巧、意象组合之妙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2、尝试写诗,感受诗歌的魅力。3、诵读《梦,在前方》。
让学生在诗意缭绕中忘情雨巷,铭记诗歌永恒的魅力!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上,首先,我依据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文体特征,重视借助背景音乐的渲染以及教师的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其次,重视“授之以渔”,把本首诗作为一个范例,引导他们欣赏诗歌情境美的同时,渗透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即从理解意象到把握意境再到领会情感,让学生体悟到,巧妙地选取意象,方可恰到好处地表达情绪或情感,并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得课堂不仅提供学生感受美与鉴赏美的空间,还提供了创造美的机会;最后,本着“文以载道,道以育人”的理念,在课堂中渗透理想前途教育。我认为这些应该是这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但是本堂课还有些地方值得我不断探索。在诗歌鉴赏课上,注重了鉴赏方法的指导往往会削弱诗味、语文味,二者如何取舍和平衡。诵读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