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南充市名校联测中考三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钱穆认为:“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这说明秦朝( )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行思想控制
C.强化经济管理 D.整顿边疆治理
2.如下图所示,该运河( )
A.减轻民众负担 B.以长安为中心
C.推动国家统一 D.促进南北交流
3.“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它是(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4.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慈利的年度财务报表提到:“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这说明洋务运动( )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B.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没有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 D.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5.金冲及指出:“当二十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中国任人摆布,成为洋人的朝廷,濒临灭亡的边缘。”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北洋军阀出现混战割据
6.下面是一份1919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该电文体现的事件( )
外交失败,举日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垦速电政府迅筹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
A.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B.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C.促进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7.有学者认为:“从实践意义说,这次转移是由城市到农村的历史转折点,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端。”由此可知,“这次转移”(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经验
C.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据统计:“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文盲率高达95%,现代科技更是一片空白,目前,西藏有各级各类学校3195所,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13.1年。”西藏教育日益月异开始于( )
A.西藏和平解放 B.教育领域拨乱反正
C.青藏铁路通车 D.科教兴国得到实施
9.新华网报道:“1954年,25岁的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走出大山,来到首都北京。大会上,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宪法。在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时,作为女性代表的她也投出了庄严一票。”该报道反映了( )
A.妇女在政治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B.该提案促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的全面推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民主性和代表性
10.1956年,一名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了( )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完成 B.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改革开放获得了巨大成功 D.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效果显著
1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将该认识变为实践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二十大
12.有学者认为,中国全面型现代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走向成熟时期”形成并发展了( )
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3.《世界大历史》记载:“欧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黄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则希望找到获得东方商品的新渠道。”该现象直接推动了( )
A.文艺复兴 B.探寻新航路 C.启蒙运动 D.经济全球化
14.钱乘旦指出:“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这说明( )
A.科技创新促进了工业发展 B.民主共和制最终确立
C.制度保障有利于经济活动 D.民众获得了完全平等
15.华盛顿说:“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由此制定了( )
A.1787年美国宪法 B.《宅地法》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全国工业复兴法》
16.“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推动工人运动发展 B.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促进了革命理论的传播
17.学习历史要求史论结合。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明治维新 推动了日本迅速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B 俄国农奴制改革 摆脱了农奴制危机并维护了沙皇的统治
C 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战胜国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D 十月革命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A.A B.B C.C D.D
18.“资本和生产日益集中,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垄断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操纵政府进行对外扩张和侵略。”这说明( )
A.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密切了生产和市场的联系
C.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逐步形成 D.大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这说明了“一战”( )
A.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B.引发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C.建立了合理的国际体系 D.目的是争夺霸权瓜分世界
20.“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绝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这次“签字”( )
A.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B.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C.要求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必须归还 D.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精神
二、材料题
21.实现国家统一、维护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并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局面。汉承秦制,又加以宽柔,遂使统一得以持久。隋唐之统一,实为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唐承隋制,又加以完善,遂使统一得以巩固。唐之统一,不仅在于政治,更在于文化,其开放包容之姿态,为后世所不及。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并六国”的历史人物及意义,指出西汉前期“加以宽柔”形成的治世局面,列举一项“唐承隋制”的表现。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摘编自《国民革命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的主要目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的军事行动及结果。
材料三 《团结就是力量》是1943年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边区创作的歌曲。歌中“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向着法西斯蒂开火”表达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
—摘编自刘习良《歌声中的20世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蕴含这一时期“团结力量”的战线名称及该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分析这首歌在当时起到的作用。
22.追求民主自由、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在大革命后之所以亟欲制定民法典,是由于两个主要的原因。第一,在此以前,法国的民法是不统一的,因而它需要一部统一的民法典。第二,革命既已成功,必须除旧布新,即通过成文法的制定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法律上奠定基础。
—摘编自李浩培译《拿破仑法典》译者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法典”体现的原则,分析“这一法典”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这场战争结束了建国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国两制局面,最终消除了自由劳动与强制劳动制度的对立。……300多万奴隶成为自由劳动者以后,给美国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全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注入新的动力。
—摘编自张跃发、景晓强《近代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场战争”的性质,简析“300多万奴隶成为自由劳动者”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新政使政府较全面地深入到各个经济领域,控制了银行这个经济发展中枢,使财政成为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杠杆,进而对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至劳资关系,进行广泛的调控。
—摘编自报童《谈罗斯福新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深入“各个经济领域”的直接目的及新政特点,分析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综合题
23.不同文明应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贞观以来,四夷宾服,西域诸国皆遣使入贡,道路不绝。……其地多产良马、宝玉、香药,中国之丝绸、瓷器、茶叶亦由是流布于西域。
—摘编自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西域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域诸国“遣使入贡”的道路及到达的国际大都市,《新唐书》在编写“西域传”时,可能会参考哪部中外交流的文献?
材料二 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在此之前,这些是他们不敢想的。
—摘编自安德鲁·玛尔《世界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次革命”开始标志和领先国家,概述“这次革命”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历史大事记(部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1927年,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世界历史大事记(部分)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1921年,《九国公约》签订: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始;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举两例,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A
2.D
3.B
4.A
5.C
6.B
7.C
8.A
9.D
10.D
11.B
12.D
13.B
14.C
15.A
16.C
17.B
18.C
19.D
20.A
21.(1)人物:嬴政。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治世局面:“文景之治”。
表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任选一个即可)
(2)主要目标: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统一。
军事行动:进行北伐战争。
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最终失败了。
(3)名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作用:鼓舞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凝聚全民族力量,坚定抗战决心,激励民众团结一心抵御外敌,为抗战胜利营造精神氛围、凝聚精神力量。
22.(1)原则: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 。
影响: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法律上奠定基础。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原因: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得大量的奴隶获得解放,成为自由劳动者。
影响:使得大量的奴隶踊跃报名参军,使战争向有利于北方的局面转变,最终北方取得了战争胜利,巩固了国家统一。
(3)直接目的: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政权 。
新政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积极影响: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通过制度创新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23.(1)道路:丝绸之路。
国际大都市:长安。
文献:《大唐西域记》。
(2)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
领先国家:英国。
意义: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观点: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与世界相互影响,共同书写历史篇章。
论述:20世纪上半叶,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中国历史进程与世界紧密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历史车轮前行。1919年,巴黎和会无视中国战胜国权益,将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直接引发五四运动,推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迈向新高度,促进民族觉醒。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日本为转嫁危机,加快侵华步伐,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民族危机加深,也促使国内各阶层逐步团结抗日。1931—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持久开展,牵制大量日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赢得时间、积累经验,为二战胜利作出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贡献,彰显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的关键作用。综上可知,这一时期,世界格局变动冲击中国,中国抗争也深刻影响世界反法西斯进程,生动展现中国与世界相互关联、相互塑造的历史互动,印证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与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