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26 17:23:33

文档简介

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1.(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3eV的能量可以跃迁到的激发态
B.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的过程中能量减小
C.大量氢原子处于的激发态时,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高
D.处于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答案】D
【知识点】玻尔理论与氢原子的能级跃迁
【解析】【解答】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必须要刚好吸收
能量才能从基态跃迁到的基发态。故A错误;
B.氢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能量,能量增加。故B错误;
C.由跃迁条件
在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低。故C错误;
D.从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一共发出
种不同频率的光。D正确。
故选D。
【分析】1、从基态跃迁到的基发态吸收能量。
2、氢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能量,能量增加。
3、 大量氢原子处于的激发态时,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低。
4、 处于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
2.(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单摆是秋千、摆钟等实际摆的理想化模型,下列有关单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摆在任何情况下的运动都是简谐运动
B.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周期由摆球的质量和摆角共同决定
C.当单摆的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回复力为零,但是所受合力不为零
D.单摆移到太空实验舱中可以用来研究简谐运动的规律
【答案】C
【知识点】单摆及其回复力与周期;探究单摆的运动
【解析】【解答】A.由单摆的条件可知单摆在摆角很小(通常摆角小于5°) 的情况下才做简谐运动,故A错误;
B.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可知振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和摆角无关, 大摆角时周期会略微变化,但题目问的是“简谐运动”,此时周期仅由 和 决定 ,故B错误;
C.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量, ,在最低点 ,故 ,
合力是向心力(指向悬点),由 ,当单摆的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回复力为零,但是单摆的向心力不为零,所受合力不为零,故C正确;
D.单摆移到太空实验舱中,由于完全失重,其回复力为零,单摆不能做简谐运动,更不能研究简简谐运动的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单摆只有在 摆角很小时,其运动才能近似为简谐运动(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
2、单摆的周期公式为 ,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且在简谐运动条件下(小角度),周期与摆角无关。
3、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量 在最低点 ,故 。合力是向心力(指向悬点),由
4、太空实验舱处于失重环境,单摆的回复力 ,摆球无法摆动,不能用于研究简谐运动。
3.(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常见的气压式水枪玩具内部原理如图所示。从储水罐充气口充入气体,达到一定压强后,关闭充气口。现将阀门M打开,水立即从枪口喷出。若在水快速喷出的过程中,罐内气体来不及与外界达到热平衡,则喷水时气体(  )
A.压强变大 B.对外做负功 C.对外放热 D.内能减少
【答案】D
【知识点】理想气体与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C.水被快速喷出,认为罐内气体几乎没有与外界热交换,即有,故C错误;
B.阀门M打开,水立即从枪口喷出,气体膨胀,则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即有,故B错误;
D.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结合上述可知,即气体内能减少,故D正确;
A.结合上述,气体内能减小,则气体温度降低,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由于V增大,T减小,可知压强减小,故A错误。
故选D。
【分析】1、在水快速喷出的过程中,罐内气体来不及与外界达到热平衡,说明。
2、水立即从枪口喷出,气体膨胀,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3、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出,则气体内能减少。
4、气体内能减少则温度降低,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则体积增大,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得出压强减小。
4.(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图甲所示为一个LC振荡电路,其电流i(以图甲中电流方向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流周期性变化时,电场能和磁场能周期性地相互转化
B.时刻,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
C.内,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D.内,电容器正在充电
【答案】B
【知识点】电磁振荡
【解析】【解答】AB.LC回路中电场能和磁场能相互转化。在时刻,LC回路中电流为零,故磁场能为零,电场能最大,即电容器带电量最大,在内电容器放电,电流由上极板流向下极板,故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内电流变大,磁场能增加,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内,电流变小,磁场能减小,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电容器充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LC回路中电流周期性变化时,电场能和磁场能周期性地相互转化 。
2、内电流变大,电荷量减少,则为放电过程,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3、内,电流变小,电荷量增大,则为充电过程,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5.(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破镜重圆”真的有可能发生吗?最近,物理学家在实验室观察到了某种金属材料发生的神奇现象:当该金属出现极细小裂纹时,裂纹会在分子力作用下快速自我修复,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破镜重圆”。已知分子间平衡距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裂纹修复过程中裂纹处的分子力做正功
B.裂纹修复过程中裂纹处的分子势能变大
C.裂纹自我修复现象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矛盾
D.当裂纹两边的分子间距大于时,分子间仍有较明显的分子力
【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动能;热力学第二定律
【解析】【解答】AB.在裂纹处,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裂纹修复时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A正确;B错误;
C.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裂纹自然修复,体现了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故C错误;
D.当分子间距时,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当分子间距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修复时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3、当分子间距时,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6.(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在空气中的4到5倍,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很多海洋动物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环境声波信号发现食物、寻找配偶以及躲避天敌等。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的活动,例如轮船的航行、沿海工程作业、飞机低空飞行等,会产生强烈的噪声,让海洋动物们很难捕捉到有用的环境声波,从而导致它们的生存受到威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其频率会变大
B.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波长会变长
C.各种声源的声波在水中叠加,很容易产生干涉现象
D.当一艘轮船朝着某海洋生物加速前进时,该海洋生物接收到轮船轰鸣声的频率变低
【答案】B
【知识点】多普勒效应;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解答】A.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即同一机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其频率不变,可知,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其频率不变,故A错误;
B.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波速变大,根据
结合上述可知,传播速度v增大,其波长会变长,故B正确;
C.机械波要发生干涉现象,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各种声源的声波在水中叠加,由于频率不同,则不能够发生干涉现象,故C错误;
D.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接收者与波源越来越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可知,当一艘轮船朝着某海洋生物加速前进时,该海洋生物接收到轮船轰鸣声的频率变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频率不变。
2、 声波在水中波速变大,波长变长。
3、不同频率的声波在水中叠加不能干涉。
4、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轮船加速靠近海洋生物时,生物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变高。
7.(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特高压交流输电是指100kV及以上的交流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等突出优势。远距离输送功率恒定的交流电时,若输送电压由原来的50kV提高到200kV的特高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输电线不变,输电线上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4倍
B.若输电线不变,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降低为原来的
C.若输电线不变,相同时间内,输电线上损失的电能降低为原来的
D.使用材料、粗细相同的输电线时,若使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不变,传输距离可提升到原来的4倍
【答案】B
【知识点】电阻定律;电能的输送
【解析】【解答】A.输电功率
输电功率P恒定,由于输送电压由原来的50kV提高到200kV,则当输电电压升高到,输电电流变为原来的,故A错误;
B.损失电压
变为原来的,变为原来的,故B正确;
C.相同时间内,输电线上损失电能
变为原来的,输电线上损失电能变为原来的,故C错误;
D.若输电线损失功率不变,变为原来的,根据
可知变为原来的16倍,根据
输电距离变为原来的16倍,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输电功率,输电功率P恒定,输电电流与输电电压成反比。
2、根据损失电压可知输电线电阻一定,损失电压与输电电流成正比。
3、由输电线上损失电能可知,相同时间内,输电电流是原来四分之一,则输电线上损失电能变为原来的。
4、由输电线损失功率可知,若输电线损失功率不变,输电电流是原来四分之一,则变为原来的16倍,根据,输电距离变为原来的16倍。
8.(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一般人能感知的可见光波长范围约在400~760nm之间。下表中列出了一些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已知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近似为,则表中金属在可见光照射下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有(  )
材料 铯Cs 钠Na 锌Zn 银Ag 铂Pt
截止频率/() 4.55 5.56 8.07 11.53 15.29
A.铯 B.钠 C.锌 D.银
【答案】A,B
【知识点】光电效应
【解析】【解答】可见光波长范围约在400~760nm之间,由,可得可见光的频率范围为,要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频率必须要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由表格中信息可知,在可见光照射下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只有金属铯和钠,故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要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频率必须要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可见光波长范围约在400~760nm之间,则可见光的频率范围为,对照表格数据,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只有金属铯和钠。
9.(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2023年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某种方法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满足一定条件就会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关于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其核反应方程为,已知光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氘核和氚核距离达到一定范围内时,氘核和氚核之间的库仑力使它们结合成一个新核
B.X粒子是中子
C.的比结合能大于的比结合能
D.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核聚变,亏损的质量约为
【答案】B,D
【知识点】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结合能与比结合能;核聚变
【解析】【解答】A.当氘核和氚核的距离达到一定范围时,氘核和氚核之间的核力使它们结合成一个新核,故A错误;
B.核反应方程,由核反应时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则X为中子,故B正确;
C.在放能的核反应中,生成物更稳定,比结合能更大,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故C错误;
D.根据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1、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是在核力作用下使它们结合成一个新核。
2、由核反应时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得出X为中子。
3、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生成物的比结合能比反应物大。
4、根据,计算亏损的质量。
10.(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某种感温式火灾报警器如图甲所示,其简化的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变压器原线圈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源。副线圈连接报警系统,其中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为滑动变阻器,为定值电阻。当警戒范围内发生火灾,环境温度升高达到预设值时,报警装置(图中未画出)通过检测通过的电流触发报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警戒范围内出现火情时,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
B.警戒范围内出现火情时,原线圈输入功率变小
C.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过大时,报警装置就会报警
D.若要调低预设的报警温度,可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答案】A,D
【知识点】变压器原理;研究热敏、光敏、压敏等可变电阻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由
可知,在、、不变的情况下线圈两端电压不变。故A正确;
B.出现火情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可知副线圈电路的电流变大,消耗功率变大。由,可知,原线圈输入功率变大。故B错误;
C.发生火情时流过的电流增大,报警器报警。故C正确;
D.调低预设报警温度,此时热敏电阻阻值比调整之前大,为了保证电流达到与调整前一样的报警电流,可将连入电路的阻值调小。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1、由变压器原理得,在原线圈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
2、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出现火情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副线圈电路的电流变大,消耗功率变大。由,可知,原线圈输入功率变大。
3、若要调低预设的报警温度,此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小,报警电流一定,则总电阻不变,应将连入电路的阻值调小。
11.(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某同学想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他没有气压计,于是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个带刻度的注射器,拔出活塞,用天平称出活塞(带手柄)的质量为m,用游标卡尺测出活塞直径为d;
②在注射器活塞周围均匀涂抹一些润滑油,然后将其推到靠近中间刻度区域的合适位置,再把接针头的端口密封,并竖直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读出此时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记为L0;
③活塞手柄上系一条轻绳,在轻绳上挂一个较重的质量为m0的钩码,记录此时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记为L1;
④逐渐增加质量均为m0的钩码个数,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依次记为L2、L3…Ln;
⑤查阅当地当天的大气压强,记为p0,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钩码个数 0 1 2 3 … n
空气柱长度(cm) L0 L1 L2 L3
Ln
气体压强(×105 Pa)
(1)在逐渐增加钩码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准确读出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应该   (选填“立刻读出注射器上的示数”或“待活塞完全稳定后再该数”)。
(2)当所挂钩码个数为n时,注射器内气体压强为   (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题目中字母表示)。
(3)该同学将逐次的测量结果填入上表,发现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为了探究压强p与体积V是否成反比关系,应该绘制p-   (选填“L”或“”)图像。
【答案】(1)待活塞完全稳定后再读数
(2)
(3)
【知识点】气体的等温变化及玻意耳定律;理想气体的实验规律
【解析】【解答】(1)为了保证“一定温度”的实验条件,需要等注射器内空气与外界达到热平衡,即活塞完全稳定后再读数。
(2)活塞稳定时,活塞受力平衡

解得
(3)根据玻意耳定律
解得
为了探究压强p与体积V是否成反比关系,应该绘制图像。
【分析】(1) 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必须保证“一定温度”的实验条件,需要等注射器内空气与外界达到热平衡,即活塞完全稳定后再读数。
(2)活塞稳定时,活塞受力平衡列等式求解压强。
(3)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直线,则可说明 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关系,应该绘制图像。
(1)为了保证“一定温度”的实验条件,需要等注射器内空气与外界达到热平衡,即活塞完全稳定后再读数。
(2)活塞稳定时,活塞受力平衡
解得
(3)根据玻意耳定律
解得
为了探究压强p与体积V是否成反比关系,应该绘制图像。
12.(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某同学想通过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来测量单色光的波长。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缝干涉仪进行实验操作,将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
元件代号 A B C D E
元件名称 光屏 双缝 白光光源 单缝 透红光的滤光片
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C、   (填写元件代号)。
(2)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乙所示,分划板中心刻线在图乙中A位置时记下游标卡尺读数为111.10mm,转动手轮,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在B位置时记下游标卡尺读数为   mm,算出相邻两亮条纹中心间距   mm。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   m。(后两空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该同学利用图甲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撤去了滤光片,则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答案】(1)EDBA
(2)115.60;0.64;
(3)能
【知识点】刻度尺、游标卡尺及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用双缝干涉测光波的波长
【解析】【解答】(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并形成相干光发生干涉,白色光源需依次通过透红光的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EDBA。
(2)分划板中心刻线在B位置时记下游标卡尺读数为
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可得
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
(3)撤掉滤光片后,光屏上能看到由同种色光干涉形成的彩色条纹。
【分析】(1)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来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
(2)分划板中心刻线在B位置时记下游标卡尺读数,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计算波长。
(3)白光干涉形成的彩色条纹,撤掉滤光片后,光屏上能看到由同种色光干涉形成的彩色条纹。
(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并形成相干光发生干涉,白色光源需依次通过透红光的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EDBA。
(2)[1] 分划板中心刻线在B位置时记下游标卡尺读数为
[2] 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
[3]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可得
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
(3)撤掉滤光片后,光屏上能看到由同种色光干涉形成的彩色条纹。
13.(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是由同一震源同时产生的,两者均可简化为频率不变的简谐波。纵波是推进波,又称P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横波是剪切波,又称S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制了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M和水平弹簧振子Q组成,如图甲所示。在一次地震中,震源位于此地震仪的正下方,观察到两组弹簧振子先后振动起来,起振时间相差为3s,同时装置记录下水平弹簧振子Q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1)弹簧振子M和Q哪个先开始简谐振动?请简述理由。
(2)该地震波的横波波长是多少千米?
(3)震源距离地震仪多少千米?
【答案】解:(1)地震波包含纵波(P波,速度 )和横波(S波,速度 ),且 。纵波传播速度更快,因此先到达地震仪,使竖直振子 M 先振动。
(2)由图乙可知,横波(Q 振子)的振动周期 T=0.5s。
横波波长
(3)设震源距离地震仪s千米 ,由,
由题意可知 解得
即 震源距离地震仪36km。
【知识点】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与图象;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震波包含纵波(P波,速度 )和横波(S波,速度 ),且 。
(2)由图乙可知,横波(Q 振子)的振动周期,由公式可计算横波波长。
(3)由,, 联立可计算震源距离地震仪。
14.(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已知当入射光以某一角度入射到某一晶体表面时,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则反射光线为线偏振光。现有一束单色光以入射角从空气入射到某晶体表面时,其反射光线为线偏振光,如图甲所示。
(1)求该晶体的折射率n。
(2)如图乙所示,矩形PQMN为该晶体的横截面,M、N两点处已被特殊处理为细小的圆弧,将单色点光源放到M点,其发出的一束单色光恰好在PQ边上的E点发生全反射,并从N点射出。已知PQ边的长度为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该束单色光在该晶体中传播所用的时间t。
【答案】解:(1)单色光以角入射时,反射角
折射角为,由题意可得
所以
该晶体的折射率
解得
(2)光线在E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则
光在该晶体中通过的路程
光在该晶体中传播的速率
光在该晶体中传播的时间
解得
【知识点】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
【解析】【分析】(1)单色光以角入射时,根据几何关系求解折射角,
根据折射率定义式,计算该晶体的折射率。
(2)光线在E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有,几何关系求出光在该晶体中通过的路程
光在该晶体中传播的速率,光在该晶体中传播的时间。
15.(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夏天很多同学喜欢喝冷饮。某同学把刚好喝掉一半的常温饮料(非碳酸饮料)正立放入冰箱保鲜层降温,当其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的温度相同时,再拿出来喝。假设冰箱外的室温,冰箱保鲜层内的温度,饮料瓶容积且保持不变,大气压强,冰箱内气压与大气压相同。
(1)若该同学将该饮料放入冰箱时已经拧紧瓶盖,当饮料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的温度相同时,求此时瓶内气体的压强p。
(2)若该同学将该饮料放入冰箱时没有拧紧瓶盖,当饮料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的温度相同时,求:
①此时瓶内增加的气体的体积。
②此时瓶内气体的质量与降温前瓶内气体的质量的比值k。
【答案】解:(1)以瓶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其降温过程体积不变

解得
(2)①以刚放入冰箱时瓶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其温度逐渐降低,体积逐渐减小,压强不变,当瓶内气体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温度相同时,由

解得

解得
②当饮料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的温度相同时,瓶内气体的质量与降温前瓶内气体的质量之比
解得

【知识点】气体的等压变化及盖-吕萨克定律;气体的等容变化及查理定律
【解析】【分析】(1)降温过程体积不变列等式:,已知初温和末温,可计算气体的压强p。
(2)①以刚放入冰箱时瓶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压强不变,当瓶内气体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温度相同时,,可计算后来体积,由,可计算 此时瓶内增加的气体的体积。
②当饮料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的温度相同时,瓶内气体的质量与降温前瓶内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
1 / 1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
1.(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的氢原子吸收13eV的能量可以跃迁到的激发态
B.氢原子从能级跃迁到能级的过程中能量减小
C.大量氢原子处于的激发态时,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高
D.处于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2.(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单摆是秋千、摆钟等实际摆的理想化模型,下列有关单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单摆在任何情况下的运动都是简谐运动
B.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周期由摆球的质量和摆角共同决定
C.当单摆的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回复力为零,但是所受合力不为零
D.单摆移到太空实验舱中可以用来研究简谐运动的规律
3.(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常见的气压式水枪玩具内部原理如图所示。从储水罐充气口充入气体,达到一定压强后,关闭充气口。现将阀门M打开,水立即从枪口喷出。若在水快速喷出的过程中,罐内气体来不及与外界达到热平衡,则喷水时气体(  )
A.压强变大 B.对外做负功 C.对外放热 D.内能减少
4.(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图甲所示为一个LC振荡电路,其电流i(以图甲中电流方向为正)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流周期性变化时,电场能和磁场能周期性地相互转化
B.时刻,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
C.内,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D.内,电容器正在充电
5.(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破镜重圆”真的有可能发生吗?最近,物理学家在实验室观察到了某种金属材料发生的神奇现象:当该金属出现极细小裂纹时,裂纹会在分子力作用下快速自我修复,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破镜重圆”。已知分子间平衡距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裂纹修复过程中裂纹处的分子力做正功
B.裂纹修复过程中裂纹处的分子势能变大
C.裂纹自我修复现象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矛盾
D.当裂纹两边的分子间距大于时,分子间仍有较明显的分子力
6.(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在空气中的4到5倍,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很多海洋动物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环境声波信号发现食物、寻找配偶以及躲避天敌等。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的活动,例如轮船的航行、沿海工程作业、飞机低空飞行等,会产生强烈的噪声,让海洋动物们很难捕捉到有用的环境声波,从而导致它们的生存受到威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其频率会变大
B.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波长会变长
C.各种声源的声波在水中叠加,很容易产生干涉现象
D.当一艘轮船朝着某海洋生物加速前进时,该海洋生物接收到轮船轰鸣声的频率变低
7.(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特高压交流输电是指100kV及以上的交流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距离远、损耗低等突出优势。远距离输送功率恒定的交流电时,若输送电压由原来的50kV提高到200kV的特高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输电线不变,输电线上的电流增大为原来的4倍
B.若输电线不变,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降低为原来的
C.若输电线不变,相同时间内,输电线上损失的电能降低为原来的
D.使用材料、粗细相同的输电线时,若使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不变,传输距离可提升到原来的4倍
8.(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一般人能感知的可见光波长范围约在400~760nm之间。下表中列出了一些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已知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近似为,则表中金属在可见光照射下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有(  )
材料 铯Cs 钠Na 锌Zn 银Ag 铂Pt
截止频率/() 4.55 5.56 8.07 11.53 15.29
A.铯 B.钠 C.锌 D.银
9.(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2023年4月12日21时,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其运行原理就是在装置的真空室内加入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或氚,通过某种方法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满足一定条件就会发生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关于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其核反应方程为,已知光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氘核和氚核距离达到一定范围内时,氘核和氚核之间的库仑力使它们结合成一个新核
B.X粒子是中子
C.的比结合能大于的比结合能
D.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发生核聚变,亏损的质量约为
10.(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某种感温式火灾报警器如图甲所示,其简化的工作电路如图乙所示。变压器原线圈接电压有效值恒定的交流电源。副线圈连接报警系统,其中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为滑动变阻器,为定值电阻。当警戒范围内发生火灾,环境温度升高达到预设值时,报警装置(图中未画出)通过检测通过的电流触发报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警戒范围内出现火情时,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
B.警戒范围内出现火情时,原线圈输入功率变小
C.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过大时,报警装置就会报警
D.若要调低预设的报警温度,可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11.(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某同学想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他没有气压计,于是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个带刻度的注射器,拔出活塞,用天平称出活塞(带手柄)的质量为m,用游标卡尺测出活塞直径为d;
②在注射器活塞周围均匀涂抹一些润滑油,然后将其推到靠近中间刻度区域的合适位置,再把接针头的端口密封,并竖直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读出此时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记为L0;
③活塞手柄上系一条轻绳,在轻绳上挂一个较重的质量为m0的钩码,记录此时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记为L1;
④逐渐增加质量均为m0的钩码个数,记录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依次记为L2、L3…Ln;
⑤查阅当地当天的大气压强,记为p0,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钩码个数 0 1 2 3 … n
空气柱长度(cm) L0 L1 L2 L3
Ln
气体压强(×105 Pa)
(1)在逐渐增加钩码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准确读出活塞所在位置的刻度,应该   (选填“立刻读出注射器上的示数”或“待活塞完全稳定后再该数”)。
(2)当所挂钩码个数为n时,注射器内气体压强为   (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题目中字母表示)。
(3)该同学将逐次的测量结果填入上表,发现气体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为了探究压强p与体积V是否成反比关系,应该绘制p-   (选填“L”或“”)图像。
12.(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某同学想通过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来测量单色光的波长。请按照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缝干涉仪进行实验操作,将表中的光学元件放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用此装置测量红光的波长。
元件代号 A B C D E
元件名称 光屏 双缝 白光光源 单缝 透红光的滤光片
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C、   (填写元件代号)。
(2)已知该装置中双缝间距,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得到的干涉图样如图乙所示,分划板中心刻线在图乙中A位置时记下游标卡尺读数为111.10mm,转动手轮,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在B位置时记下游标卡尺读数为   mm,算出相邻两亮条纹中心间距   mm。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形成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   m。(后两空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该同学利用图甲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撤去了滤光片,则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
13.(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地震波既有纵波也有横波,是由同一震源同时产生的,两者均可简化为频率不变的简谐波。纵波是推进波,又称P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横波是剪切波,又称S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制了一种简易地震仪,由竖直弹簧振子M和水平弹簧振子Q组成,如图甲所示。在一次地震中,震源位于此地震仪的正下方,观察到两组弹簧振子先后振动起来,起振时间相差为3s,同时装置记录下水平弹簧振子Q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1)弹簧振子M和Q哪个先开始简谐振动?请简述理由。
(2)该地震波的横波波长是多少千米?
(3)震源距离地震仪多少千米?
14.(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已知当入射光以某一角度入射到某一晶体表面时,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则反射光线为线偏振光。现有一束单色光以入射角从空气入射到某晶体表面时,其反射光线为线偏振光,如图甲所示。
(1)求该晶体的折射率n。
(2)如图乙所示,矩形PQMN为该晶体的横截面,M、N两点处已被特殊处理为细小的圆弧,将单色点光源放到M点,其发出的一束单色光恰好在PQ边上的E点发生全反射,并从N点射出。已知PQ边的长度为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该束单色光在该晶体中传播所用的时间t。
15.(2024高二下·肇庆期末)夏天很多同学喜欢喝冷饮。某同学把刚好喝掉一半的常温饮料(非碳酸饮料)正立放入冰箱保鲜层降温,当其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的温度相同时,再拿出来喝。假设冰箱外的室温,冰箱保鲜层内的温度,饮料瓶容积且保持不变,大气压强,冰箱内气压与大气压相同。
(1)若该同学将该饮料放入冰箱时已经拧紧瓶盖,当饮料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的温度相同时,求此时瓶内气体的压强p。
(2)若该同学将该饮料放入冰箱时没有拧紧瓶盖,当饮料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的温度相同时,求:
①此时瓶内增加的气体的体积。
②此时瓶内气体的质量与降温前瓶内气体的质量的比值k。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玻尔理论与氢原子的能级跃迁
【解析】【解答】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必须要刚好吸收
能量才能从基态跃迁到的基发态。故A错误;
B.氢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能量,能量增加。故B错误;
C.由跃迁条件
在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低。故C错误;
D.从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一共发出
种不同频率的光。D正确。
故选D。
【分析】1、从基态跃迁到的基发态吸收能量。
2、氢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要吸收能量,能量增加。
3、 大量氢原子处于的激发态时,从能级跃迁到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低。
4、 处于能级的大量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
2.【答案】C
【知识点】单摆及其回复力与周期;探究单摆的运动
【解析】【解答】A.由单摆的条件可知单摆在摆角很小(通常摆角小于5°) 的情况下才做简谐运动,故A错误;
B.由单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可知振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和摆角无关, 大摆角时周期会略微变化,但题目问的是“简谐运动”,此时周期仅由 和 决定 ,故B错误;
C.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量, ,在最低点 ,故 ,
合力是向心力(指向悬点),由 ,当单摆的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回复力为零,但是单摆的向心力不为零,所受合力不为零,故C正确;
D.单摆移到太空实验舱中,由于完全失重,其回复力为零,单摆不能做简谐运动,更不能研究简简谐运动的规律,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 1、单摆只有在 摆角很小时,其运动才能近似为简谐运动(回复力与位移成正比)
2、单摆的周期公式为 ,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且在简谐运动条件下(小角度),周期与摆角无关。
3、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量 在最低点 ,故 。合力是向心力(指向悬点),由
4、太空实验舱处于失重环境,单摆的回复力 ,摆球无法摆动,不能用于研究简谐运动。
3.【答案】D
【知识点】理想气体与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C.水被快速喷出,认为罐内气体几乎没有与外界热交换,即有,故C错误;
B.阀门M打开,水立即从枪口喷出,气体膨胀,则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即有,故B错误;
D.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有
结合上述可知,即气体内能减少,故D正确;
A.结合上述,气体内能减小,则气体温度降低,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由于V增大,T减小,可知压强减小,故A错误。
故选D。
【分析】1、在水快速喷出的过程中,罐内气体来不及与外界达到热平衡,说明。
2、水立即从枪口喷出,气体膨胀,气体对外界做正功。
3、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出,则气体内能减少。
4、气体内能减少则温度降低,气体对外界做正功则体积增大,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得出压强减小。
4.【答案】B
【知识点】电磁振荡
【解析】【解答】AB.LC回路中电场能和磁场能相互转化。在时刻,LC回路中电流为零,故磁场能为零,电场能最大,即电容器带电量最大,在内电容器放电,电流由上极板流向下极板,故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C.内电流变大,磁场能增加,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内,电流变小,磁场能减小,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电容器充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LC回路中电流周期性变化时,电场能和磁场能周期性地相互转化 。
2、内电流变大,电荷量减少,则为放电过程,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
3、内,电流变小,电荷量增大,则为充电过程,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
5.【答案】A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动能;热力学第二定律
【解析】【解答】AB.在裂纹处,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裂纹修复时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A正确;B错误;
C.在分子间引力作用下,裂纹自然修复,体现了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故C错误;
D.当分子间距时,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当分子间距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2、修复时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3、当分子间距时,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6.【答案】B
【知识点】多普勒效应;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波的干涉现象
【解析】【解答】A.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即同一机械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其频率不变,可知,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其频率不变,故A错误;
B.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波速变大,根据
结合上述可知,传播速度v增大,其波长会变长,故B正确;
C.机械波要发生干涉现象,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各种声源的声波在水中叠加,由于频率不同,则不能够发生干涉现象,故C错误;
D.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接收者与波源越来越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大于波源的频率,可知,当一艘轮船朝着某海洋生物加速前进时,该海洋生物接收到轮船轰鸣声的频率变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波从空气进入水中频率不变。
2、 声波在水中波速变大,波长变长。
3、不同频率的声波在水中叠加不能干涉。
4、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轮船加速靠近海洋生物时,生物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变高。
7.【答案】B
【知识点】电阻定律;电能的输送
【解析】【解答】A.输电功率
输电功率P恒定,由于输送电压由原来的50kV提高到200kV,则当输电电压升高到,输电电流变为原来的,故A错误;
B.损失电压
变为原来的,变为原来的,故B正确;
C.相同时间内,输电线上损失电能
变为原来的,输电线上损失电能变为原来的,故C错误;
D.若输电线损失功率不变,变为原来的,根据
可知变为原来的16倍,根据
输电距离变为原来的16倍,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输电功率,输电功率P恒定,输电电流与输电电压成反比。
2、根据损失电压可知输电线电阻一定,损失电压与输电电流成正比。
3、由输电线上损失电能可知,相同时间内,输电电流是原来四分之一,则输电线上损失电能变为原来的。
4、由输电线损失功率可知,若输电线损失功率不变,输电电流是原来四分之一,则变为原来的16倍,根据,输电距离变为原来的16倍。
8.【答案】A,B
【知识点】光电效应
【解析】【解答】可见光波长范围约在400~760nm之间,由,可得可见光的频率范围为,要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频率必须要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由表格中信息可知,在可见光照射下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只有金属铯和钠,故A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分析】要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频率必须要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可见光波长范围约在400~760nm之间,则可见光的频率范围为,对照表格数据,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只有金属铯和钠。
9.【答案】B,D
【知识点】质量亏损与质能方程;结合能与比结合能;核聚变
【解析】【解答】A.当氘核和氚核的距离达到一定范围时,氘核和氚核之间的核力使它们结合成一个新核,故A错误;
B.核反应方程,由核反应时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则X为中子,故B正确;
C.在放能的核反应中,生成物更稳定,比结合能更大,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故C错误;
D.根据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BD。
【分析】1、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变是在核力作用下使它们结合成一个新核。
2、由核反应时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得出X为中子。
3、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生成物的比结合能比反应物大。
4、根据,计算亏损的质量。
10.【答案】A,D
【知识点】变压器原理;研究热敏、光敏、压敏等可变电阻的特性
【解析】【解答】A.由
可知,在、、不变的情况下线圈两端电压不变。故A正确;
B.出现火情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可知副线圈电路的电流变大,消耗功率变大。由,可知,原线圈输入功率变大。故B错误;
C.发生火情时流过的电流增大,报警器报警。故C正确;
D.调低预设报警温度,此时热敏电阻阻值比调整之前大,为了保证电流达到与调整前一样的报警电流,可将连入电路的阻值调小。故D正确。
故选AD。
【分析】1、由变压器原理得,在原线圈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
2、副线圈两端电压不变,出现火情时,热敏电阻阻值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副线圈电路的电流变大,消耗功率变大。由,可知,原线圈输入功率变大。
3、若要调低预设的报警温度,此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小,报警电流一定,则总电阻不变,应将连入电路的阻值调小。
11.【答案】(1)待活塞完全稳定后再读数
(2)
(3)
【知识点】气体的等温变化及玻意耳定律;理想气体的实验规律
【解析】【解答】(1)为了保证“一定温度”的实验条件,需要等注射器内空气与外界达到热平衡,即活塞完全稳定后再读数。
(2)活塞稳定时,活塞受力平衡

解得
(3)根据玻意耳定律
解得
为了探究压强p与体积V是否成反比关系,应该绘制图像。
【分析】(1) 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必须保证“一定温度”的实验条件,需要等注射器内空气与外界达到热平衡,即活塞完全稳定后再读数。
(2)活塞稳定时,活塞受力平衡列等式求解压强。
(3)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直线,则可说明 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关系,应该绘制图像。
(1)为了保证“一定温度”的实验条件,需要等注射器内空气与外界达到热平衡,即活塞完全稳定后再读数。
(2)活塞稳定时,活塞受力平衡
解得
(3)根据玻意耳定律
解得
为了探究压强p与体积V是否成反比关系,应该绘制图像。
12.【答案】(1)EDBA
(2)115.60;0.64;
(3)能
【知识点】刻度尺、游标卡尺及螺旋测微器的使用;用双缝干涉测光波的波长
【解析】【解答】(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并形成相干光发生干涉,白色光源需依次通过透红光的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EDBA。
(2)分划板中心刻线在B位置时记下游标卡尺读数为
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可得
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
(3)撤掉滤光片后,光屏上能看到由同种色光干涉形成的彩色条纹。
【分析】(1)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来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
(2)分划板中心刻线在B位置时记下游标卡尺读数,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计算波长。
(3)白光干涉形成的彩色条纹,撤掉滤光片后,光屏上能看到由同种色光干涉形成的彩色条纹。
(1)为获取单色线光源,并形成相干光发生干涉,白色光源需依次通过透红光的滤光片、单缝、双缝、光屏,各光学元件的排列顺序应为EDBA。
(2)[1] 分划板中心刻线在B位置时记下游标卡尺读数为
[2] 双缝干涉条纹间距为
[3]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可得
此干涉图样的单色光的波长为
(3)撤掉滤光片后,光屏上能看到由同种色光干涉形成的彩色条纹。
13.【答案】解:(1)地震波包含纵波(P波,速度 )和横波(S波,速度 ),且 。纵波传播速度更快,因此先到达地震仪,使竖直振子 M 先振动。
(2)由图乙可知,横波(Q 振子)的振动周期 T=0.5s。
横波波长
(3)设震源距离地震仪s千米 ,由,
由题意可知 解得
即 震源距离地震仪36km。
【知识点】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与图象;波长、波速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地震波包含纵波(P波,速度 )和横波(S波,速度 ),且 。
(2)由图乙可知,横波(Q 振子)的振动周期,由公式可计算横波波长。
(3)由,, 联立可计算震源距离地震仪。
14.【答案】解:(1)单色光以角入射时,反射角
折射角为,由题意可得
所以
该晶体的折射率
解得
(2)光线在E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则
光在该晶体中通过的路程
光在该晶体中传播的速率
光在该晶体中传播的时间
解得
【知识点】光的折射及折射定律;光的全反射
【解析】【分析】(1)单色光以角入射时,根据几何关系求解折射角,
根据折射率定义式,计算该晶体的折射率。
(2)光线在E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有,几何关系求出光在该晶体中通过的路程
光在该晶体中传播的速率,光在该晶体中传播的时间。
15.【答案】解:(1)以瓶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其降温过程体积不变

解得
(2)①以刚放入冰箱时瓶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其温度逐渐降低,体积逐渐减小,压强不变,当瓶内气体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温度相同时,由

解得

解得
②当饮料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的温度相同时,瓶内气体的质量与降温前瓶内气体的质量之比
解得

【知识点】气体的等压变化及盖-吕萨克定律;气体的等容变化及查理定律
【解析】【分析】(1)降温过程体积不变列等式:,已知初温和末温,可计算气体的压强p。
(2)①以刚放入冰箱时瓶内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压强不变,当瓶内气体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温度相同时,,可计算后来体积,由,可计算 此时瓶内增加的气体的体积。
②当饮料温度降到与保鲜层内的温度相同时,瓶内气体的质量与降温前瓶内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即。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