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渐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梳理整篇文章的行文脉络,整理出作者关于“渐”的独特思考。
2.把握议论散文的哲理性特征,读懂文本的深层含义,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与体验。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借助教师点拨、小组讨论、个人思考、拓展延伸等形式,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体悟作者独特的情感与体验。www-2-1-cnjy-com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身为佛教徒的丰子恺所赞扬的“大人格”“大人生”,感知其哲人眼光与博大胸怀,从而获得自己的人生启示。2-1-c-n-j-y
2学情分析
本课是粤教版教材必修2议论散文单元的篇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针对的是高一学生。在必修1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抒情散文单元,对于散文文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议论哲理类的散文阅读难度更高,还需教师进一步细致的引导和启发。
3重点难点
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身为佛教徒的丰子恺所赞扬的“大人格”“大人生”。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播放视频《一分钟看人变老》,引出“渐”。
活动2【讲授】课文学习
(一)写了什么?
1.①-⑤段中你印象最深的事例是什么?你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作者想通过这个例子表达什么?(此环节任由学生发言和进行事例分析,教师依据当时情况进行补充和追问,不拘泥于段落顺序,也不用全部段落都分析)2·1·c·n·j·y
——具体事例概括如下:
第①段
孩子变老、少女成婆
第②段
富少做偷
第③段
季节变迁、昼夜推移、儿女成长、水仙开花
第④段
抱犊跳沟
第⑤段
时钟移针
教师可进一步追问的地方如下:
第①段:“野心勃勃”为何不用“雄心勃勃”、“冷酷”为何不用“理智”、“顽固”为何不用“执着”?——贬义色彩浓厚,强调人的本性已然变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②段:巨富的纨绔子弟最后变为偷儿仅仅是强调人的身份地位的变化?——变化的不仅是身份地位,更是品质个性。【版权所有:21教育】
第③段:本段写季节变迁、昼夜推移、儿女成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仙开花都符合“渐”的法则,仅仅是想表达大自然都符合“渐”的法则吗?那与人有何关系呢?——自然万物都是渐变的,以致人们只能适应它们的渐变而接受不了突变了。21cnjy.com
第④段:怀抱“渐大”“渐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犊”却“全不觉得”的经历你是否也有?——书包越来越重,作业越来越多,课业越来越难,如果是一年级的孩子来背高一的书包,做高一的作业,根本无力承担!
第⑤段:“可怜受尽‘渐’的欺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叹可惜,作者对世人充满了悲悯。
总结:“渐”是什么?有何作用?
(齐读第①段段首句: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提示注意“圆滑”“微妙”“骗人”三个词。“微妙”说明“渐”有什么特点?“圆滑”何意?“骗人”说明什么?21
cnjy
com
——“微妙”:说明“渐”是一种微小奇妙的变化,极微极缓。
“圆滑”“骗人”:说明“渐”的作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面使人生的推动和变化不着痕迹、极为缓和,一方面却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之上。“也”字,表示递进,更为强调了“渐”的骗人。
(齐读第④段段首句:“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板书:微妙
圆滑
骗人
可挑选一些段落适当分析如下:
作用之“圆滑”
第①段
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第②段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
第③段
对季节变迁、昼夜推移、人的成长等能很好的适应
第④段
使人流连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
第⑤段
刻刻觉得我是我,似乎这“我”永远不变,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变,还是流连着我的生
总结
让人适应各种好的不好的外在的内在的变化——适应变化
作用之“骗人”
第①段天真的性格最终变为顽固,年轻的体格最终变为衰败
第②段一步步堕落沦陷,无可救药
第③段
难于想象渐变之后的其他阶段的情景
第④段
自己误以为不变,其实每日增加苦劳
第⑤段
未曾发觉人生的无常,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总结
让人迷于当下,无从察觉改变的发生,或让青春白白流走,或让天性慢慢变坏,或让负累渐加己身——糊涂一生21教育网
小结:在你“总觉得我仍是我,我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之时,其实改变已然发生:或似孩童变老、少女成婆般让青春白白流走了,或似天真变顽固、富少做偷儿般让天性慢慢变坏了,或似抱犊跳沟般让负累渐加己身了——总而言之,就是让人被“渐”欺骗了。www.21-cn-jy.com
2.为何人们会被“渐”欺骗呢?作者是如何通过乘火车之例分析人们被骗的原因的?
(齐读第⑥段“试看乘火车的旅客中……”直至段尾。)
——透过现象看本质,点明“渐”的本质是“时间”。
小结:在短时间内,人们也许能做到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但时间久长,就很少有人能做到。因此作者说,一般人对于时间的悟性,似乎只够支配搭船乘车的短时间;对于百年的长期间的寿命,他们不能胜任,往往迷于局部而不能顾及全体。21·世纪
教育网
3.一般人不能胜任百年寿命,有没有人可以胜任呢?结合典故和名言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大人格”“大人生”的理解。 21
cnjy
com
——“纳须弥于芥子”:寓大于小。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这句诗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白居易《对酒》,意思是: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的一生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一样,火光瞬间闪过,连一丝的痕迹也没有啊!换言之,人的生存空间狭小,人的生命长度更是短暂,为了微不足道的利益,有何好去争抢的呢?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一粒沙、一朵花、手掌是局部,世界、天国、无限是全部;一刹那是瞬间,永劫是长期。因此局部可以看出全部,瞬间可以说是永恒。21·cn·jy·com
总结:“大人格”、“大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不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心中。乘车搭船的明达之人,因为知晓旅程的短暂和终将结束,因而从容淡定,不争不抢。推而广之,“大人格”“大人生”之人心装无限的时空,看穿个人生命乃至世间万物由荣而衰的渐变规律,因而坦然泰然,谦让和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为什么写?
1.文章的写作目的何在?
——说“渐”,是为了传达作者对人生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和态度。(提醒“人生”一词的大量出现,仅第①段便出现了四回。)(辅助资料:《渐》写于1928年,收入《缘缘堂随笔》中,丰子恺先生后来又整理了一个集子命名为《静观人生》。《渐》这篇文章被放在“人生咏叹”这个专题中,可知《渐》所写的内容与人生感叹相关联。)【出处:21教育名师】
人生无常,喜乐悲苦,一应有之。但若心间无限宽阔,能看得到渐变的痕迹,容下这无常的人生,便是大智慧了。
活动3【活动】小组合作
2.【小组合作】寻人启事
(1)结合学过的课文,找一找谁具有丰子恺笔下的“大人格”“大人生”?
——①“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苏轼;
②“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林觉民;
③无所“待”、“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庄子;
④“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的史铁生;
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范仲淹;
……
(2)再联系其他学过的课文,找一找谁的人生观与本文不同?你更欣赏哪种?
——①“死生亦大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王羲之;
②“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屈原;
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曹操;
④感慨着“匆匆”、渴望实行“刹那主义”的朱自清;
……
活动4【讲授】介绍作者、总结全文
3.介绍作者
看重生死的人,珍惜生命,蓬勃进取,是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者;看透生死的人,明达超脱,泰然坦然,是出世者。丰子恺30岁之际便透彻通达,书写下《渐》这篇智者之语,与其际遇关系甚大。
展示丰子恺生平:
丰子恺之父丰鐄是清光绪年间最后一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举人,但已无会试,没有官做,且36岁中举,42岁就死于肺病,彼年丰子恺年方9岁,丰家的家境清苦可想而知。16岁时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李叔同为师,李叔同即弘一法师。丰子恺受其影响,学佛信佛,劝世人爱惜生命,戒除杀机,弘扬善行。本文选自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一切皆是缘,一切都随缘,其居所名已经可见其一生的价值取向。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总结文章
佛曰,众生皆苦。又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为佛教徒的丰子恺,以其敏锐清醒的目光,窥见了人生林林总总的渐变之苦;又以明达通脱的智慧,告知了人们如何淡然看待人世之苦,以历练世故、圆通万事的大智慧,到达彼岸。
《渐》是《缘缘堂随笔》的第二篇,在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丰子恺散文选本都是必录的首选。就是在这篇里,丰子恺业已为自己平生的文章定下了调子——入渐知微,见微知著,这便是丰子恺全部文字的品貌和格调。
活动5【作业】课下作业
布置作业——如何写?
“把卷沉吟过二更,依然有味是青灯”,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需沉下心来,慢慢品酌,细细回味,方可读出滋味。丰子恺先生的《渐》,境界超脱豁达,辞章亦是十分潇洒。请你谈谈文章论证方法的高妙之处。(提示: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来源:21cnj
y.co
m】
活动6【作业】推荐阅读
丰子恺《剪网》、《车厢社会》、《口中剿匪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