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28 15: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无细胞壁原核生物。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支原体的细胞核中没有染色体,遗传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肺炎支原体没有线粒体,不可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
C.肺炎支原体细胞内嘌呤与嘧啶数一般是不相等的
D.溶菌酶和抗生素联合使用,能增强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
2.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下列关于这些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这些不同形态的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是相同的
B.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了细胞形态的不同
C.每种细胞具有的特定形态与其执行特定功能相适应
D.不同细胞间形态的差异是在细胞分裂完成时产生的
3.冰冻蚀刻技术是将在超低温下冻结的组织或细胞骤然断开,依照组织或细胞的断裂面制成复模进行观察的技术。下图是正在进行冰冻蚀刻技术处理的细胞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BS和PS侧均为磷脂层的疏水侧
B.蛋白质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是不均匀分布的
C.膜内部的蛋白质具有亲脂性
D.冰冻蚀刻技术中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4.研究发现,MPF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成熟促进因子,其含量升高可促进核膜解体,使染色质变为染色体;而MPF被降解时,染色体则解螺旋。图甲、图乙表示非洲爪蟾的细胞分裂(只显示部分染色体),图丙表示其卵母细胞增殖过程中MPF的含量,其中DE段为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之间短暂的间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着丝粒分裂导致图乙和图丙EF段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基因重组可能发生于图甲和图丙中的CD、FG段
C.相同亲本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常与图丙的CD、FG段有关
D.MPF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能发挥相同的作用,即促进姐妹染色单体的形成
5.我国古书有“旱极而蝗”的记载,就是说大旱之后通常会有蝗灾肆虐。在干旱的年份,土壤变得坚实,地面植被稀疏,干旱裸露的荒地是蝗虫最佳的产卵和孵化场所,蝗虫数量大大增加。而阴湿多雨的环境容易使蝗虫间出现流行性疾病,也会使青蛙的数量增加,发生蝗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改变蝗虫性别比例可以直接降低蝗虫种群密度
B.食物、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都是蝗虫种群的密度制约因素
C.温度、水分等属于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
D.利用样方法调查蝗虫卵的密度能及时监控和预报蝗灾
6.柞园是辽宁省庄河市的重要生态系统。如图是科研人员在2024年对该柞园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后所绘制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高度的柞树形成垂直结构后决定动物的分层
B.蚕通过蚕粪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约占蚕同化量的10%~20%
C.维持柞园的自生需抑制其物质迁移和转化
D.大量输出柞树树干作为薪柴会增大生态足迹
7.遗传漂变是指种群中基因频率在代际发生随机改变的一种现象。漂变的发生是由于偶然性对基因从亲代向下一代传递时的影响;不是所有个体都交配,也不是所有个体产生的配子都能贡献于繁殖,从而导致亲子代之间基因频率出现变化。下列关于遗传漂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漂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一定方向变化
B.遗传漂变对基因频率的影响与种群的大小无关
C.遗传漂变的发生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没有影响
D.遗传漂变可能会导致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
8.根据S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差异,将其分为SⅠ、SⅡ、SⅢ……等类型,不同类型的S型发生基因突变后失去荚膜,成为相应类型的R型(RⅠ、RⅡ、RⅢ)。S型的荚膜能阻止外源DNA进入细胞,R型只可回复突变为相应类型的S型。为探究S型菌的形成机制,科研人员将加热杀死的甲菌破碎后获得提取物,将冷却后的提取物加入至乙菌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再接种到平板上,经培养后检测子代细菌的类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的甲菌应为R型菌,乙菌应为S型菌
B.肺炎链球菌的拟核DNA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若甲菌为SⅢ,乙菌为RⅢ,子代细菌为SⅢ和RⅢ,则能排除基因突变的可能
D.若甲菌为SⅢ,乙菌为RⅡ,子代细菌为SⅢ和RⅡ,则能说明S型菌是转化而来
9.复制和转录是同时发生的两大染色质代谢过程,在整个S期的复制过程中,转录仍然在部分基因区活跃发生,因此两大过程必然相遇,也就是复制可能与转录发生冲突,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复制是双向的,所以出现了相向冲突和同向冲突的情况
B.图中所示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均可能会出现A-T对和A-U对
C.图中DNA转录是以2号链为模板,模板链的左侧为5′端
D.冲突的出现可能引起DNA损伤,进一步导致肿瘤的形成
10.染色质由DNA、组蛋白等组成。组蛋白乙酰化引起染色质结构松散,有关基因进行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有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进行细胞分化的细胞中才存在组蛋白乙酰化
B.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使得DNA更容易被转录因子和X酶结合
C.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过程通过改变DNA序列调控基因的表达
D.图中X酶能识别、结合基因的特定部位并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
11.下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基因在①②③④⑤⑥中均表达,①中表达的基因在⑤⑥中也一定会表达
B.a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大,有利于提高物质运输效率,为b过程提供更多的能量
C.③→⑤、④→⑥的过程都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⑤⑥细胞的凋亡也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12.胰导管细胞是胰腺中的外分泌细胞,其分泌HCO3-的同时也分泌H+,以维持细胞内pH的稳定。狗胰导管细胞的分泌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调控,有关神经调节机制如图所示(ACh为神经递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血液循环至肠腔参与食物的消化
B.剪断迷走神经后,盐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可促进胰液分泌
C.图中迷走神经中的传出神经部分是一种躯体运动神经
D.胃酸增加时,盐酸进入小肠能使进入肠腔的HCO3-及H+分泌量增加
13.在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化及其方向是由细胞内外信号分子共同决定的,某信号分子诱导细胞分化的部分应答通路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对该信号分子的特异应答,依赖于细胞外的相应受体
B.酶联受体是质膜上的蛋白质,具有识别、运输和催化作用
C.酶联受体激酶区域与ATP水解脱离的磷酸基团结合后具有活性
D.活化的应答蛋白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最终引起细胞定向分化
14.CTLA-4和PD-1均是T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能抑制T细胞活性甚至使T细胞凋亡,从而使机体肿瘤细胞免受T细胞攻击。抗CTLA-4或抗PD-1的单克隆抗体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科研人员将两种不同的杂交瘤细胞融合得到双杂交瘤细胞(能够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可以从培养液中筛选出同时抗CTLA-4和PD-1的双特异性抗体(如图),实验显示疗效更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双杂交瘤细胞需要CTLA-4和PD-1刺激,才能产生双特异性抗体
B.双特异性抗体与肿瘤细胞的结合具有更强的特异性,从而减少副作用
C.对培养到一定密度的双杂交瘤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时,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
D.双特异性抗体可以靶向作用两种受体分子,增强细胞免疫达到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15.玉米赤霉烯酮(ZEN)是一种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研究人员从连作玉米田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出了可高效降解ZEN的细菌菌株,实验流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②③④中所用的培养基均为以ZEN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B.实验过程中,需要将培养皿、培养瓶和培养基进行干热灭菌
C.步骤③中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量可能约等于涂布到平板上的活菌数量
D.可衡量b瓶中菌株的ZEN降解能力
二、多选题
16.中国的饺子、烤鸭是众所周知的美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饺子皮中主要的营养成分可用斐林试剂检测
B.饺子馅中的无机盐最终进入到人体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C.肥鸭的细胞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其脂肪分子中含有饱和脂肪酸
D.鸭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在烤制过程中因肽键断裂使其空间结构改变而变性
17.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为乙脑病毒,大都在10岁以下儿童中发病,减毒乙脑疫苗在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下图表示某幼儿脑细胞受到乙脑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1和细胞9均具有摄取和呈递抗原的功能
B.细胞2和细胞8分泌的物质均作为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C.8个月和2周岁注射乙脑疫苗,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存在差异
D.游离的乙脑病毒可刺激细胞2和细胞9并使二者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
18.我国首次实现从CO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具体是以钢厂尾气中的CO为碳源、以氨水为氮源,经优化的乙醇梭菌(芽孢杆菌科)厌氧发酵工艺,22秒就可转化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该蛋白的类别划分与饲料行业常用的酵母蛋白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检测饲料中蛋白质与检测生物组织还原糖的实验中NaOH的作用不同
B.从上述培养基的成分推测乙醇梭菌是异养型细菌
C.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检测到乙醇梭菌产生的蛋白质可能需要内质网与高尔基体加工
D.煮熟饲料中的蛋白质因空间结构被破坏,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
19.某种野生型植物(AABBcc)为自花传粉,花瓣通常是紫色的,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B基因分别控制着红色素和蓝色素的合成,当没有色素合成时,花瓣呈白色。现在偶然获得了该植物的两种隐性突变体,研究人员想培育一株具有白色花瓣的植株,下图为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过程可以通过去雄、套袋等操作实现,④过程虽耗时长,但操作简便
B.②→③过程既涉及减数分裂,也涉及有丝分裂,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②→③过程,得到的二倍体白花植株与F1杂交后得到子代是白花植株的概率为1/4
D.若⑤过程得到的植株也为白花,说明c基因突变为C后可能促进了色素初始底物的合成
20.图1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两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不同区域即图2所示的I区、PAR区(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联会和互换),其中Ⅰ1无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Ⅲ1患病与Ⅱ2减数分裂Ⅰ后期的染色体行为有关
C.Ⅳ1的甲病致病基因可同时来自Ⅲ 和Ⅲ
D.Ⅳ2为患两病的女性纯合子的概率是0
三、解答题
21.多肉植物白凤(如图1)是景天科植物,由于起源地光照充足、水分稀缺,其白天气孔几乎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因此具有特殊的CO2利用方式(称为CAM途径,如图2)。夜间气孔开放,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作为CO2接受体,在PEP羧化酶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OAA),再还原成苹果酸并储存于液泡中。白天苹果酸进行脱羧释放CO2。回答下列问题:
(1)白凤的气孔在白天关闭夜间开放,其意义在于 。从形态方面分析,白凤能适应干旱环境的特点为 (写出1点)。具有CAM途径的多肉植物的卡尔文循环发生在 ③ (填“白天”或“夜间”),原因是只有白天才能进行 ④ 。
(2)白凤细胞中光合作用利用的CO2来源于 两个途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利用的丙酮酸来源于 两个途径。
(3)研究表明,白凤在0—4点、20—24点气孔处于完全开放状态,10—16点气孔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请在图中绘出一昼夜内其CO2的吸收速率曲线(绘出趋势即可) 。
(4)基于这类植物特殊的CO2利用方式,其10—16点的净光合速率不能用植物CO2的吸收速率来表示。请写出一种表示净光合速率的指标: 。
22.机体中糖类和脂质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延胡索酸水合酶(FH)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重要酶。
(1)研究者将野生型小鼠FH基因敲除(无FH基因)后,构建了FH基因敲除小鼠。发现正常饮食下基因敲除小鼠体重下降和脂肪含量下降。
①因为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 ,彻底氧化分解比糖类释放的能量多,所以它是人体细胞良好的 物质,主要通过饮食摄入,也可以由 、 等物质转化而来。
②分别检测该小鼠促进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标志蛋白CS和第三阶段标志蛋白CytC的含量,及细胞ATP生成量。结果显示,与正常脂肪细胞相比, 。由此可知基因敲除小鼠的脂肪细胞中能源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更多转化为 ,打破了细胞呼吸的能量代谢平衡。
(2)根据上述研究,有人提出,肥胖者可以服用相关药物抑制FH蛋白的功能来减肥。请问该观点是否可行? 。并说明原因: 。
23.(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但是它在体内的半衰期很短。利用融合PCR技术通过将(GLP-1基因与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基因融合并通过大肠杆菌表达,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结果表明融合蛋白的半衰期显著延长,稳定性和疗效有所提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构建融合蛋白的技术属于 工程,其基础是了解GLP-1和HSA 及其与 的关系。
(2)融合PCR技术能够实现GLP-1基因和人的HSA基因能正确融合的主要原因是 。
(3)若融合基因的L链为转录的模板链,为保证融合基因和质粒正确连接,在设计引物 (填“P1”“P2”“P3”“P4”)时应分别在引物的 (填“5'”或“3'”)端加上限制酶 的识别序列。在PCR中,引物的作用是 。
(4)已知β—半乳糖苷酶可分解无色的X-gal产生蓝色物质,使菌落呈现蓝色,否则菌落为白色。将大肠杆菌接种到含 的选择培养基上,表现为 色菌落的即为目的菌。
24.低温是限制农作物产量的重要胁迫因子。科学家将寒带植物中的抗寒基因CBFs转移到拟南芥中构建拟南芥耐寒模型,用于植物低温胁迫机制的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识别序列
EcoR I 5'G↓AATTC 3'
BamH I 5'G↓GATCC 3'
Sph I 5'CGTAC↓G 3
Sau3A 5'↓GATC3
Xma I 5'C↓CCGGG 3'
Asc 1 5'G↓GCGCGGG 3'
Mun I 5'C↓AATTG 3
(1)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 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2)设计引物克隆目的基因。如图所示应选择引物 对CBFs基因进行克隆,为了后续能将目的基因正确连接到载体上,应在CBFs基因上游引物的5′端添加 (“SphⅠ”或”Sau3A”或“MunⅠ”)识别序列。
(3)根据图示Ti质粒的结构,应选用限制酶 切割Ti质粒,并通过 酶进行连接,连接后导入农杆菌,在培养基中添加 来筛选成功导入质粒的农杆菌。
(4)将拟南芥叶片浸泡在转基因农杆菌菌液中一段时间对其进行转化,然后提取叶片中的DNA,通过PCR对CBFs基因是否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该转基因叶片的基因组中可能已整合CBFs基因。PCR结果中显示出小分子非目标条带,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引物特异性不佳 B.复性温度太高 C.变性温度不够
(5)现已获取成功转入CBFs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利用 技术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转入CBFs基因的拟南芥植株没有表达出相应的mRNA。后续还应通过改变 ,以利于RNA聚合酶与之识别和结合,进而实现CBFs基因在拟南芥中的转录。
四、未知
25.棉蚜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多异瓢虫捕食棉蚜。功能植物可吸引害虫天敌或驱避害虫发挥防控作用。研究者在棉田边缘种植蛇床草或罗勒两种功能植物,以调查并评估两者对棉蚜及多异瓢虫的调控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利用昆虫嗅觉仪开展棉蚜、多异瓢虫对蛇床草或罗勒的选择行为试验。实验组以其中一种植物作为气味源,对照组以清洁空气为气味源,测试结果如图1。据图可知,蛇床草的挥发物可以 ;罗勒的挥发物可以 。植物挥发物作为化学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2)为探究多异瓢虫的迁移规律,研究者在蛇床草区域投放一定量被铷(Rb)标记的多异瓢虫,适当时间后分别在距蛇床草不同距离的棉花上采集多异瓢虫并统计检出率,结果如图2。为使种植蛇床草达到更好的防控效果,请结合图2给出建议: 。
(3)研究表明,棉田周围种植蛇床草或罗勒,能够增加棉田生态系统的 ,达到减轻或控制棉蚜对棉花的危害。与使用农药防治相比,这种防治方法的优点为 、 。
(4)为满足棉田复杂生态环境下防治棉蚜的需要,请基于上述研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或思路: 。
2025届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C A D D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D B BC AB BC ABC AB
21.(1) 白天气孔关闭可避免因蒸腾作用过强而散失大量 水分,夜晚气孔开放吸收CO2经储存和释放后供白天 光合作用利用 植株矮小、叶片肥厚 白天 光反应
(2) 苹果酸的脱羧反应、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或有 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 葡萄糖的分解(或有氧呼吸第 一阶段产生)、苹果酸的分解
(3)
(4)有机物的积累速率(或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
22.(1) 含氢量多,含氧量少 储能 糖类 蛋白质 CS和CytC的蛋白质含量升高,ATP合成总量显著降低 热能
(2) 不可行 若FH蛋白含量下降,线粒体结构异常、细胞呼吸关键蛋白含量也会异常,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就会受到影响,机体正常的能量代谢也会紊乱,打破了细胞呼吸的能量代谢平衡
23.(1) 蛋白质 结构规律 生物功能
(2)引物和引物存在互补配对的片段
(3) , 5' BglⅡ和XmaⅠ 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4) 新霉素和X-gal 白
24.(1)激素调节
(2) ①④ Mun I
(3) EcoRⅠ和SphⅠ DNA连接 氨苄青霉素
(4)A
(5) PCR 启动子
25.(1) 吸引多异瓢虫 吸引多异瓢虫和驱避棉蚜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种植蛇床草时,应距离棉花0.5-5米
(3) 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自我调节能力等) 将棉蚜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不污染环境
(4)研究不同植物组合种植的生态调控作用;提取植物挥发物研制开发棉蚜天敌引诱剂、 棉蚜驱避剂(合理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