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项脊轩志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项脊轩志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04:4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6
项脊轩志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积累文言字词
体味作者用平淡文字讲述生活细节时所蕴含的深情。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家庭情感体验,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脊轩志》的情感深潜在文字之中,正如清代黄宗羲评价《项脊轩志》“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之下进行深入挖掘,才能体会到琐事之中所蕴含的无限深情。21cnjy.com
3重点难点
体味作者用平淡文字讲述生活细节时所蕴含的深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作者介绍
一生遭际可概括为——幼年丧母,中年失子丧妻,仁途坎坷,晚年入仕。
归有光八岁时,年仅二十五岁的母亲就丢下三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9岁能文,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开始时对举业满怀信心,乡试却连连落第,五上南京,榜上无名,其间惨淡经营,寒窗十五载,三十五岁时才以第二名中举。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到60岁才中进士,历任小官,一生郁郁不得志。仕途蹭蹬,家业由妻子王氏打理,四十三岁时,失去了最心爱的长子,时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劳任怨、与己分忧的妻子王氏。《项脊轩志》一文,作者以对项脊轩的无限眷恋之情为线索,借家庭的悲喜之事抒发作者对自己一生遭际的感慨。2-1-c-n-j-y
活动2【活动】初读文章
初读文章
听读全文,注音,纠音,标出疑难点。
项脊(jǐ)
尘泥渗漉(shènlù)

( http: / / www.21cnjy.com )葺(qì)
垣墙周庭(yuán)
旧时栏楯(shǔn)
偃(yǎn)仰啸歌
冥然兀(wù)坐
万籁(lài)无声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2·1·c·n·j·y
逾(yú)庖而宴
家有老妪(yù)
先大母婢也(bì)
先妣(bǐ)
呱呱而泣(gū)
以手阖(hé)门
象笏(hù)
令人长号(háo)不自禁(jīn)
余扃牖而居(jiōng
yǒu)
明确主要内容
提问:找出文章中的过渡句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两种感情
提问:两种感情由何事引发?
①修葺旧屋②回忆母亲③回忆祖母④回忆妻子——一座老屋、三个女人
活动3【活动】精读全文
精读全文
学生合作探究,细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请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个动词,可以涵盖整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为什么?→(修葺)
2.(1)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哪些句子是对修葺前的项脊轩进行描写,齐读
(2)修葺前的项脊轩具有什么特点?→(狭窄,陈旧,破漏,昏暗)
(3)修葺前的项脊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印象或感觉?
3.(1)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修葺后的项脊轩?齐读
(2)修葺后的项脊轩又有哪些特点?→(不漏,明亮,优美,有限,安静,可爱等)
(3)从作者的表述中,你认为作者对修葺后的项脊轩感觉如何?(甚是满意,怡然自得)
4.作者如何表现出自己对项脊轩的热爱之情?→(对比)
5.修葺前后的项脊轩变化真的那么大吗?为何作者对修葺后的项脊轩如此喜爱?
段落小结:第一段,写项脊轩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
修葺前,项脊轩狭小、阴暗、破漏;修葺后,项脊轩明亮、幽雅、安静。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事实上,与其说是项脊轩的改变让人欣喜,倒不如说是在项脊轩中,作者找到了属于自身的一方天地,偃仰啸歌,动静皆宜,自是怡然自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字词资料补充: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室仅方丈(古今异义,古义,方圆一丈)
雨泽下注(名词作状语,向下)
又北向(倒装句)
使不上漏(名词作状语,向上)
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垣墙周庭(垣墙,名词作动词;省略介词于)
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名词,美好的景致)
(二)学生合作探究,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如何回忆亡母?
细节一:老妪说亡母事
妪每谓余曰:“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实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21·cn·jy·com
2、为何通过老妪之口回忆母亲?
(母亲死时,自己年龄尚小,是幼年丧母之悲)
作者仍是通过别人的描述来回忆祖母吗?对祖母的回忆是有哪些角度进行描写?
细节二:祖母望孙成龙
一日,大母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www.21-cn-jy.com
4、通过这个自然段,你认为祖母如何看待她的孙儿认真读书这一行为?
5、提到祖母时,作者同样也哭了,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种哭与提到母亲时的哭程度一样吗?心理意蕴上又有何不同?(祖母对好读书的孙儿寄有重望,面对多次落第的现实,作者抒发的是自己的不遇之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段落小结:第二段,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悲”贯穿,既有丧母之悲也有不遇之悲。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21·世纪
教育网
★字词资料补充:
先是:先,名词,先前;是,代词,这里。
内外多置小门: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内外”
往往而是:古义:处处。今义:常常、经常。
东犬西吠: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客逾庖而宴:名词活用为动词,宴饮。
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再拜
: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恭敬。)
抚:对待。
何竟日默默在此:整,从头到尾。(竟日、竟夜)
执此以朝:
名词用作动词,上朝
(三)学生合作探究,精读第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1.作者回忆起与妻子相关的何事?
细节三:妻说家有阁子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细节四、手植枇杷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2、诸小妹为何对一个普通的书房感兴趣?此轩有何吸引人的地方?
3、谈到妻子时,作者再也不像前面提到母亲祖母时那样以哭泣来表达感情,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4、为何会提到这颗枇杷树?作者表达对妻子与母亲祖母的怀念的手法一样吗?
一是直抒胸臆,直接写出心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感。写妻子时归有光用的就是托物抒情了。这两种手法各有其妙。妻死之年,手植枇杷,今已亭亭如盖。这个细节融入了作者对亡妻刻骨铭心的哀思。人亡而物在,睹物思人,情何以堪?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而今思念何茫然。把真切绻眷的感情融入景物,以景结情,以景语达情,言尽而意远。
段落小结:第五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21教育网
活动4【活动】总结
总结:
课文以一座老屋项脊轩为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围绕悲喜这条感情线索,以生活细节作为切入点,回忆作者生命中三个女性,以此来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悲。
“一枝一叶总关情”。细节虽小,但一个好的细节,却往往能传达出人物微妙而深邃的感情,文字看似平淡,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读起来,给人以“长号不自禁”的悲切感。www-2-1-cnjy-com
活动5【作业】作业
作业
当现代人汲汲于房时,读完这篇文章,你如何看待房子房奴的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