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与妻书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7与妻书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04:4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与妻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王荣生指出,合适的文本解读特征之一就是“阅读方法要契合这种文章体式本身的要求”,如此,教学才能做到“有理有据”。
从文章体式上看,《与妻书》是写给妻子的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古人写信都习惯用“与……书”来表示,如学生初中时学过的《与朱元思书》。书信体,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应用文,其特点在于应需而作、对象明确、言为心声、语言得体、具有格式,其目的在于交流。
本人以此确定文章的教学重点:理解林觉民写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绝笔书的心境。利用还原法,把“与妻书”的原版图片展现,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文本,还原林觉民写此绝笔书的情景。弄明白林觉民写此书的“应需而作“:让妻子理解自己“吾至爱汝”但“吾勇于就死”的心声。为了更快地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本人特意设计“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手稿原件”的教学环节,利用智能手机看图片可任意放大缩小的功能,帮助学生细细揣摩林觉民写信时的情景。
其次《与妻书》是一篇情义理相融合的至文,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本人借助电子白板的诸功能,以突出林觉民书信中的字体的变化,从而体会作者在写信时的心情变化,进而分析出他“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行为背后的矛盾、挣扎与决绝。为解决学生从精神上认同烈士的行为,同时对革命烈士的行为产生内心的敬佩之情,本课借助短视频来使他们的形象具体化,以突破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的难点。最后,还通过改编的音乐来强化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
目标1:理解林觉民写此绝笔书的心境。
目标2:分析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行为。
目标3:评价《与妻书》的当代价值。
知识维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B概念性知识
目标1
目标3
C程序性知识
目标2
D反省认知知识
《与妻书》信息技术融合点设计一览表
时间
融合点
用途
效果
课前学习
微课
反转课堂,预习,指导学习方法
充分预习内容,尊重学生个体需要,高效
二维码扫描获取微课
方面快捷进行反转课堂的学习
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随时随地利用智能手机功能进行预习,尊重学生的个体时间安排,
QQ讨论群
课前预习生成问题
激发兴趣,老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真正解决学生不懂得问题,促进课堂高效进行
课堂学习
二维码扫描获取图片
解决课文的重点
学生能通过想象与联想,有效还原林觉民写绝笔书的情景,高效地走近作者,进入情境
电子白板
利用电子白板书写、聚光灯等功能,解决课文的重点
重点突出,学生向同学展现自我的阅读体验,直白可观
2个视频
解决课文的难点
拓宽思维,促进深入思考
2个音频
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帮助进入情境,静心与文本交流听着改编的曲子,回归文本,情绪推至高潮
课后延伸
QQ讨论群
自主解决课前问题,鼓励更多的作品
课后的知识巩固,把有限的课堂无限延伸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施教的对象是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级的学生,学生只具备初中掌握的比较基础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学生在前几篇文言文的学习中,文言能力有所提升,而且该文章是一篇近代作品,语言文白相杂,较为浅近,字面意思的理解难度不大,所以学生可依靠工具书课前自行掌握文义。
所以本人利用微课和导学案进行反转课堂的设计。
学生在课前自主研习文本时,提出了一些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从中了解到学生能读通文意、读懂文本内容。即做到能在基本读通全文的基础上,对个别不能读通的字、词相互讨论和研究并解决;能在阅读中读懂书信中叙写的三件往事。
学生在课前研习时未能理解的问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觉民既然“至爱”妻子,为何“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可见,学生对文章的表面意还是能读明白,而一但进入文章的纵深层面,就不甚了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并没有很清晰的文体意识,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与一般记叙文相差无几。
据此,本人备课时关注了学生在预习时仍“理解不了的”和“揣摩不出的”内容,设立了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3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目标1:理解林觉民写此绝笔书的心境。
目标2:分析林觉民“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行为。
目标3:评价《与妻书》的当代价值。
重点:目标1
难点:目标2、3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融合点1:反转课堂——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Q群)
课前利用微课、反转课堂学习任务清单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一是疏通该课文的字、词、句意义,分析文中基本的文言知识;二是了解文本产生的背景;三是在自主研习文本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放在班级QQ讨论群中,同学跟帖回应。老师根据大部分同学都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放在课堂上解决。
微课内容
1、讲解重点文言知识
2、呈现关键背景信息(书信体、黄花岗起义)
3、布置自主研习问题
(1)听了上述对文言知识的讲解,还有哪些是你觉得还没读通的地方,请在QQ讨论群里向同学提出,互助解决
(2)信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写了哪些内容?
活动2【导入】(一)自学反馈
自学反馈
(融合点2:电子白板交互使用)
活动1:展示一信封,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直接在书信上书写标题
(板书课题《与妻书》)
活动2:展示手稿,让学生直接标注称呼、署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间,直接感受书信体的特征,初步感知深情(从“称呼的亲切”、“深夜的时间”等细节可略略感知),另外此环节渗透文言字词的点拨。
(板书
作者“林觉民”)
活动3【讲授】(二)明确文体,体会深情,确定学习重点。
明确文体,体会深情,确定学习重点。
(融合点3:电子白板交互使用)
活动1:比较林觉民手书的《与父书》和《与妻书》,思考问题。
问题1:这两幅字都是林觉民写的,它们只是两幅普通的字吗?
明确:(从形式上、内容上引导学生做出判断:一长、一短,一蝇头小字、一疏放狂草。)
此活动还把书信体应需而作、对象明确、言为心声、语言得体的特点一一品味。
问题2:从文面上看,作者在两封书信写作时,心境有何不同?
明确:对父亲的愧疚之情,对妻子的深爱不舍之情
(板书:“深情”)
活动2:展现学生QQ群讨论的截屏。
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直接勾画重点,展现学生自主延学已弄懂的内容,展现学生的疑惑之处,确定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板书:“就死”)
活动4【活动】(三) 调动内觉,还原深情。
调动内觉,还原深情。
(融合点4:二维码扫描、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音频)
活动3:细读文本,对照“与妻书”的手稿,还原林觉民当时写此决笔书时的情景。
每位学生用手机扫描一个二维
( http: / / www.21cnjy.com )码,获取自动生成的“与妻书”的手稿原图,每位学生可按自己需要自行放大、缩小相应的部分,细细品读文字,观察字迹,观察化水之处,观察字迹疏密之别,去体会、感受林觉民写此书的心理变化。配乐班得瑞的抒情音乐,营造气氛,慢慢入境。
活动4:学生演绎情景,品读诗句,即兴朗读。
学生任意挑选自己最受触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内容讲解,老师利用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定位手稿相应部分,同时利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功能,勾画重点,直接体会字体变化,情绪变化。根据学生的讲解,顺势板书。
(板书:明志、忆情、析势、托孤)
(板书:不忍你我死别,更不忍你我生离,尤不忍天下人生离死别)
活动5【活动】(四)拓展延伸,理解深情。
拓展延伸,理解深情。
(融合点5:电子白板的交互使用、视频)
活动5:思考如何看待林觉民这种牺牲个人生命和家庭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行为的?
利用电子白板聚光灯、书写、遮蔽等功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义的油画、“钟情如我辈者”的具体内容、“以今日事观之”的具体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各提示的项目,一层一层地把思考深化。
活动6:观看《辛亥革命》秋瑾赴死的视频,体会烈士们的赴死心境,并朗读秋瑾的独白。再次把思考拓深。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
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活动7:我们一路还原林觉民写信的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历程,也是慢慢走近这位历史人物的过程。现在看回自己课前预习设下的问题,对“爱汝与就死,看似矛盾的两方面”的疑惑,说说此时此刻你的理解?
明确:正是因为林觉民在文章中表现出的在黑暗现实中的家国情怀使得本文具有了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故而被人称为近代爱的宣言、正气歌和战斗檄文!
(板书:情、义)
活动6【练习】(五)回归现实,回归文本。
回归现实,回归文本。
(融合点6——视频、音频)
活动8:观看“钱万民新浪博客”的网页的截
( http: / / www.21cnjy.com )屏,读“又到福建”一诗,感知在时下的网络世界中,作为革命家的林觉民的温度渐渐退却,而作为情种的林觉民广被接受的现象。
思考“今天用什么眼光来看待当年的烈士,过去的先哲?”
活动9:观看视频《黄花岗七十二义士——林觉民篇》,再次把思考拓深。
齐豫的“觉”的音频,自主朗读书信,思考:你认为林意映能理解林觉民,生存下来吗?
活动7【作业】(六)作业,课后巩固复习环节
作业,课后巩固复习环节
(融合点7——QQ讨论群)
1、布置作业,按照自己的能力完成必做和选做的作业。
2、把预习提出的问题、课堂生成的思考,课后在班级Q群上自如地发表意见,思想自由碰撞,把有限的课堂无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