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7与妻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巩固文言句式。
2、疏通文意,理清思路,体会作者的至情至性,并掌握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时代背景,学习革命前辈牺牲一己,“为天下谋永福”高尚情操,并树立起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新思想。
2学情分析
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同学,他们对文言知识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较少,所以需要在导学案中让他们掌握文言知识,疏通文意,进而体会情感。但是他们很感性,所以对林觉民的情感会有很深的感触,也容易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爱国思想,不忘历史。21cnjy.com
3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中林觉民是如何把对妻子的爱与对民族国家的爱统一在一起的。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以裴多菲的《自由诗》导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活动2【练习】检查复习
解释加线的词:
(1)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
)(2)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
(3)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
)
(4)抑汝能之乎
(
)
(5)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
)
(6)汝其勿悲
(
)
(7)天灾可以死
(
)(8)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
)
(9)汝不必以无侣悲!(
)(10)卒不忍独善其身
(
)
(11)使吾勇于就死也
活动3【讲授】阅读课文理清结构体会情感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用原文的话回答。(多媒体)
明确:“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如果不作此书,“恐汝不察吾衷”。
2、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都对妻子诉说哪些“衷情”?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多媒体)
学生畅所欲言。预设答案:
生一:想到将要与妻子永别的悲痛。“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生二:表达了对妻子的至爱。“吾至爱汝,即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妻子的爱,并且把这个情感升华为对国家民族的爱。
生三:对妻子的爱还表现在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达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共追忆了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担受不起沉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的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四:作者希望能与妻子相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死,但是国家动荡不安,天灾、盗贼、帝国主义的瓜分、奸官污吏的横行等原因不会让他们幸福终老,等待他们的结局要么是生离,要么是死别。无论那一种,都会给人带来无尽的哀伤,与其这样,还不如“率性就死”,还能为天下人谋永福。
生五:对妻子的爱还表现在,作者希望死后有知,希望有鬼的存在,那样就能和妻子心有灵犀,依旁在妻子的身旁,使妻子“不必以无侣悲”。21·cn·jy·com
……
教师总结:刚才大家谈得都很好,有理有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结大家的答案,林觉民的“衷情”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那便是“爱”,如果再细化一下的话,那便是对“国家的大爱”,“对妻子的至爱”。(板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对国家的大爱
爱
对妻子的至爱
钟叔河序叶绍袁《甲行日注》云:“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这番话,验之于林觉民之信之死是非常深刻的。21·世纪
教育网
思考:在文章中,是哪句话把这两种爱统一在一起了呢?(多媒体)
明确:“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吾勇于就死也”
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甘于牺牲自己小家庭之幸福,其情操高尚,十分感人。
但换种思维,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林觉民的结局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作为对妻子的至爱的丈夫,诚愿与妻相守以死,却早早的先妻而去,作为对国家对民族至爱的战士,诚愿为天下人谋永福,却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www.21-cn-jy.com
究其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他的悲剧呢?在原文找到依据。(多媒体)
学生:社会、时代
1、“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2、“第以今日事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www-2-1-cnjy-com
3、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教师总结:读完这篇文章,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所触动,我们为林觉民对妻子的爱而感动,为他“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却不能而扼腕叹息,为他“为天下人谋永福”而不惜牺牲年轻的生命而震撼!林先生对妻子说“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而我想说“我们何其幸运而生今日之中国”,而我们的这种幸运正是因为有着像林觉民先生一样的人用悲剧的命运、悲壮的人生才换来的。他们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了今日的天下人能够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来了永福。那么当我们在享受这种幸运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激,以一颗感恩的心来怀念他们,然而现代人的有些不良的现象却会然先烈心寒。 21
cnjy
com
活动4【活动】拓展阅读
慕毅飞:为林觉民塑像的蒙羞而羞
(来源:新华网)
这是一件发生在林觉民故乡
( http: / / www.21cnjy.com )福州的事件,一个省会城市,为了改建一个公园,毁掉了一座据说已经不甚美观的林觉民塑像。两年来,塑像的残部,一直废弃在一座公厕旁的杂草丛中,“塑像的脸部完好,目光坚毅地看着前方;而它的胸膛以下的地方则被烧出一个空洞,空洞里是烂树叶、荔枝壳等一些废弃物(7月18日新华网)”。而“因为上厕所要花3角钱,所以许多人把小便拉在烈士塑像上”(7月16日《海峡都市报》)。【来源:21cnj
y.co
m】
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叫人羞愧难言的?林觉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位24岁为辛亥革命献身的黄花岗烈士,他那荡气回肠的《与妻书》,凡读过高中的人都不会忘却。“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这就是他临刑前留给世人的肺腑之言。他“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了,他用自己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了……后人拿什么来记念他?特别是烈士故乡的福州人,用什么来表达应有的敬意呢?【出处:21教育名师】
花草树木是美的,但先驱的精神和灵魂应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美;想不到福州的公园却容不下他,一个“水文化”的城市雕塑,就有十足的理由取代了烈士的塑像。少一个塑像,并不会削弱烈士的伟大;真正的丰碑,留在青史里,矗在后人的记忆中。要拆就好好地拆,何止于毁而弃之,且弃在公厕旁的乱草中?斯人已逝,音容犹在,如此糟贱,记念没了,只剩下亵渎!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不堪入目的一幕,
( http: / / www.21cnjy.com )竟能在福州延续了整整两年。两年来,有多少福州人经过这里,他们何至于什么感觉都没有?更有甚者,是谁,把自己的良知与血性,都混在了污辱先驱的垃圾与便溲中。最后,是一个退休工人向媒体作了通报。此前,决定拆毁塑像的领导呢?指挥公园改建的干部呢?此后,负责环境卫生与城市管理的人员呢?他们的良知与血性都到哪里去了?2·1·c·n·j·y
鲁迅去世时,郁达夫愤而写道:“没有伟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令人羞愧的是,郁达夫要是掉转头来,看到了毁弃在乱草丛中的林觉民塑像,他今天又会怎么说呢?(2004年07月19日)2-1-c-n-j-y
问题:读完这则材料,大家有何感想?
总结:历史不容忘记,革命的先烈的鲜血不会白流。
(多媒体图片)
活动5【作业】思考
新时期的爱国表现是什么?
总结:不同的时期,爱国会有不同的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武不管经历何种痛苦,始终持节南望爱国;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情壮志是爱国;杜甫的心忧天下民生是爱国;林觉民的为天下人谋永福是爱国。而新时期的我们爱国至少要不忘历史,然后才能继往开来,开拓进取!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