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逍遥游(节选)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8逍遥游(节选)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04:5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8逍遥游(节选)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理 解《逍遥游》第三、四段的内容。
2.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两类宾语前置句型。
2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段中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所说明的道理。
2、掌握文段中的重点文言知识。
3、理解并掌握文段中的两个宾语前置句。
4、通过这两个宾语前置句把握“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句”这两类宾语前置句型的特点。21cnjy.com
3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初步具备自主研习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数学生可以在课前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文言文当中的重点文言知识还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掌握。www.21-cn-jy.com
4教学内容分析
四、教学内容分析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期中大量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因此学生理解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分析并让学生理解本文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述说的道理,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学生在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同时本课的重点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来疏通文段内容,并且掌握其中的重点文言知识,然后以文段中的两个宾语前置句为例子来归纳两类宾语前置句型。2·1·c·n·j·y
5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㈠、导语设计
在上一课时当中,我们研习了文章的前两段,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列举了两种事物,一是天下至大之鲲鹏,一是天下至小之雾气尘埃,这两种事物都有一个特点:它们的活动都要借助外力才能完成,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接着来学习第三第四段,来看一看作者又列举了什么事物?又通过这些事物说明了什么道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㈡、疏通文意,解析重点
1、通假字: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2、实词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覆:倒)
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芥:小草

:着地)
而后乃今培风(培:凭借)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计划,打算)
而莫之夭阏者(夭阏:阻挡)
我决起而飞
(决:一下子,迅速)
适莽苍者(适:到)
腹犹果然(果然:饱足的样子)
3、虚词
之九万里(之:到……去)
之二虫(之:这)
我决起而飞(而:表修饰)
水浅而舟大也(而:表转折)
而后乃今将图南(而:表承接)
置杯焉则胶(焉:在这里)
4、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5、文言句式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状语后置句)
(2)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
(3)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
6、古今异义词
果然:古义: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今义: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7、固定句式
(1)奚以……为?(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8、文化常识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㈢、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思考一:第三段中用了哪些例子?要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从大到小,万物都要凭借足够的外力才能活
学生思考二:写蜩和学鸠以及行路备粮的事例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蜩与学鸠以为自己是无所依赖的就嘲笑鲲鹏。但是行路备粮的例子告诉我们:蜩和学鸠不是没有所待,而是必须凭借一点外力。21教育网
第一部分大意可以归纳如下:阐明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21·cn·jy·com
㈣、探究
1、
莫之夭阏者
2、
之二虫又何知?
问题:以上两个句子都为宾语前置句,这两个句式之间有何区别?
分析明确: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㈤、总结
在这一课时当中,我们进一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了庄子“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那么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庄子的“逍遥”其内涵指的又是什么?这种思想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讨。6教学过程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