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冲刺]七年级下册高频考点之插叙 讲义
插叙概念
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回忆、故事或背景介绍,插入内容结束后再继续原有的叙述。它是记叙文常用的叙述方法之一,通常通过“联想”“回忆”等方式引入。
插叙作用
1. 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插入背景、人物经历或事件细节,让故事更完整。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插入阿长“谋杀”隐鼠的情节,解释了“我”讨厌阿长的原因,使人物行为逻辑更清晰。
2. 塑造人物,凸显性格
通过插叙展现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让形象更立体。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插叙爸爸教“我”赖床要受罚的往事,体现他严厉又关爱的性格。
3. 制造悬念,调节节奏
打破主线的平铺直叙,使情节有波澜。比如《驿路梨花》插叙解放军盖茅屋的来历,解开“茅屋主人是谁”的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4. 铺垫呼应,逻辑严密
为后文情节埋下伏笔或解释前文疑点。如《故乡》插叙少年闰土的活泼形象,与后文中年闰土的麻木形成对比,强化主题。
5. 深化主题,强化情感
借插叙内容点明主旨。《紫藤萝瀑布》插叙旧日紫藤萝的衰败,与当下的繁盛对比,引出“生命长河无止境”的哲理。
6. 交代背景,暗示时代
通过插叙补充社会环境或历史背景。如《山地回忆》插叙抗战时期妞儿做袜子的细节,展现军民情谊与时代风貌。
总结:插叙如同主线故事的“支线剧情”,既能让内容更丰满,也能让人物、主题和情节逻辑更具层次感,是记叙文提升表现力的重要手法。
专项测试题
1. 《阿长与<山海经>》:文中插入阿长“谋杀”隐鼠的情节,属于哪种叙述顺序?这一情节对刻画阿长形象和推动故事发展有何作用?(6分)
2. 《山地回忆》:作者在叙述与妞儿相遇的过程中,插入了妞儿为“我”做袜子的往事,这一插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3. 《驿路梨花》:文中插叙解放军建造小茅屋和梨花照料茅屋的情节,在结构和主题表达上分别起到什么作用?(8分)
4. 《紫藤萝瀑布》:“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这部分内容属于插叙,它与眼前的紫藤萝形成怎样的关联?对表现文章主旨有何意义?(6分)
答案解析
1. 《阿长与<山海经>》
叙述顺序:插叙(1分)。
作用:①刻画形象:通过插叙阿长踩死隐鼠的事,解释了“我”起初讨厌阿长的原因,展现她粗心、大大咧咧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立体真实(2分);②推动情节:为后文“我”对阿长态度从厌恶到感激的转变做铺垫,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带来的震撼(3分)。
2. 《山地回忆》
效果:①补充背景:插叙妞儿做袜子的细节,展现了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相互关怀、质朴纯真的情谊,丰富了文章内容(2分);②塑造人物:体现妞儿勤劳善良、直爽热情的性格,以及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心(2分);③深化情感:与主线中两人的相遇相呼应,凸显“回忆”的珍贵与温暖,强化主题(2分)。
3. 《驿路梨花》
结构作用:①避免平铺直叙,通过插叙解开小茅屋来历的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2分);②衔接上下文,为后文众人接力照料茅屋做铺垫,使故事逻辑更完整(2分)。
主题作用:①揭示小茅屋背后“学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传承,深化文章主题(2分);②展现边疆军民与少数民族的无私奉献,赞美人性的美好(2分)。
4. 《紫藤萝瀑布》
关联:插叙十多年前紫藤萝的“稀落、伶仃”与眼前的“繁盛、辉煌”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代变迁对生命的影响(2分)。
主旨意义:借花喻人,以花的兴衰象征生命的起伏,表达“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哲理,鼓励人们直面苦难,热爱生活(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