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高考化学复习第5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0讲硫及其氧化物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高考化学复习第5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0讲硫及其氧化物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教师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6-29 18:08:40

文档简介

第20讲 硫及其氧化物
INCLUDEPICTURE "复习目标LLL.TIF"
1.了解硫的存在、性质和用途。
2.认识硫的氧化物的性质、应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方法。
3.了解臭氧、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漂白原理。
INCLUDEPICTURE "考点梳理高效演练.TIF"
考点一 硫单质
INCLUDEPICTURE "必备知识.tif"
1.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硫单质俗称________,主要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
(2)化合态:主要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见下表。
黄铁矿 黄铜矿 石膏 芒硝
____ 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硫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态 溶解性
黄色晶体 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溶于酒精,________溶于CS2
(2)化学性质。
[答案自填] 硫黄 硫化物 硫酸盐 FeS2 CuFeS2 CaSO4·2H2O Na2SO4·10H2O 难 微 易 Fe+SFeS 2Cu+SCu2S 低 H2+SH2S S+O2SO2
[易错秒判]
(1)硫有S2、S4、S6等同素异形体,S6转化为S4、S2属于化学变化( √ )
(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 )
(3)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 )
(4)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 )
(5)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CS2溶解除去,也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 √ )
INCLUDEPICTURE "关键能力.tif"
1.硫元素最常见和最稳定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黄色的正交α 型,1912年E.Beckmann由硫在碘中的冰点降低法测得它含有S8分子。1891年M.R.Engel用浓盐酸和硫代硫酸盐的饱和溶液在0 ℃下作用首次制得了一种菱形的ε 硫,后来证明含有S6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S6分子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构成的,所以它们是一种物质
B.S6分子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不同
C.S6分子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3
D.等质量的S6分子和S8分子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
解析:S6分子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构成的,但它们是不同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硫单质具有弱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S6分子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相同,为FeS,故B错误;S6分子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得到SO2,不能直接生成SO3,故C错误;等质量的S6分子和S8分子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生成的盐相同,则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
2.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A )
A.2Al+3SAl2S3
B.S+2H2SO4(浓)2H2O+3SO2↑
C.H2SH2+S
D.3S+6NaOH2Na2S+Na2SO3+3H2O
解析:A项,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 -2价,S元素只表现氧化性;B项,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6价变为+4价,S元素表现还原性和氧化性;C项,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S元素只表现还原性;D项,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4价,S元素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
考点二 硫的氧化物
INCLUDEPICTURE "必备知识.tif"
1.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SO2是无色、________________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约______________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②氧化性(如能与H2S溶液反应):SO2+2H2S===3S↓+2H2O。
③还原性
④漂白性:品红溶液________又变________,可使品红等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3)实验室制法。
药品 反应原理
①固体Na2SO3、70%硫酸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②铜、浓硫酸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三氧化硫(SO3)
(1)物理性质。
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下为________态,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态。
(2)化学性质。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应如下:
3.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硫的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2)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
途径1:
2SO2+O22SO3,SO3+H2O===H2SO4。
途径2:
SO2+H2O H2SO3,2H2SO3+O2===2H2SO4。
[答案自填] 有刺激性 40 SO2+H2O H2SO3 2NaOH+SO2===Na2SO3+H2O 2SO2+O22SO3 Cl2+SO2+2H2O===2HCl+H2SO4 褪色 红色 液 固 SO3+H2O===H2SO4 CaO+SO3===CaSO4 SO3+Ca(OH)2===CaSO4+H2O 石油和煤 含硫矿石 5.6 脱硫
[易错秒判]
(1)凡是呈酸性的雨水都称为酸雨( × )
(2)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的硫原子数为0.1NA( × )
(3)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
(4)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 )
(5)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 )
(6)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 )
(7)为了不形成酸雨,应停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 × )
INCLUDEPICTURE "关键能力.tif"
1.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五种溶液中: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性。
(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品红溶液______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性。
(3)试管③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4)试管④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5)试管⑤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褪色 还原 (2)褪色 漂白 (3)不能
(4)BaSO4 (5)BaSO3 SO2+2OH-===SO+H2O,Ba2++SO===BaSO3↓
2.探究SO2还原Fe3+、I2可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与70%硫酸制备二氧化硫,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检验A中SO2与Fe3+反应所得还原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SO3+H2SO4===Na2SO4+SO2↑+H2O (2)溶液蓝色变浅直至褪色 (3)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4)取少量实验后的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反应所得还原产物为Fe2+
3.下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否为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在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除尽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的作用是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能褪成无色,若褪成无色,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硫已除尽。
答案:(1)品红溶液 检验SO2
(2)酸性KMnO4溶液 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
(3)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
(4)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但不褪成无色
[反思归纳]
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
流程设计
选用试剂 品红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
预期现象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变浑浊
[注意] 有时为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的装置合并为一个装置,试剂选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 KMnO4 溶液颜色变浅。
考点三 臭氧、过氧化氢
INCLUDEPICTURE "必备知识.tif"
1.臭氧(O3)
(1)物理性质: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氧气的大,比氧气易溶于水(O3是极性分子)。
(2)化学性质。
不稳定性 O3不稳定,容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33O2,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O2可以转化为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O22O3
强氧化性 O3容易使淀粉KI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I+O3+H2O===I2+2KOH+O2
(3)用途。
①可用作脱色剂和消毒剂;
②臭氧层可以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
2.过氧化氢
(1)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H—O—O—H。
(2)化学性质。
不稳定性 加热或光照都能加快其分解:2H2O22H2O+O2↑,因此H2O2应保存在棕色瓶中并放置在阴凉处
弱酸性 相当于二元弱酸:H2O2 H++HO,HO H++O
强氧化性 ①工业上一般用10%的H2O2溶液作为漂白剂,医疗上用3%的H2O2溶液作为消毒杀菌剂;②能氧化Fe2+、SO等还原性物质:H2O2+2Fe2++2H+===2Fe3++2H2O,H2O2+SO===SO+H2O;③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H2O2+2I-+2H+===I2+2H2O
弱还原性 H2O2中-1价的氧遇强氧化剂可失去电子转化成0价氧而被氧化,如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2KMnO4+5H2O2+3H2SO4===K2SO4+2MnSO4+5O2↑+8H2O
[特别提醒]
(1)除MnO2外,Fe3+、Mn2+、Cu2+、Cr3+等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H2O2在碱性环境中的分解远比在酸性环境中快。
(2)H2O2作为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一般为水,不引入杂质且对环境无污染,因而又称为绿色氧化剂,常用于除去具有还原性的杂质离子。
3.三类漂白剂的比较
类型 原理 举例 特点 备注
氧化型 将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破坏掉 HClO、NaClO、Ca(ClO)2、Na2O2、H2O2、O3等 不可逆、持久 无选择性
加合型 与有机色质内部“生色团”“化合”成无色物质 SO2 可逆、不持久 有选择性
吸附型 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 活性炭 物理变化 吸附色素
INCLUDEPICTURE "关键能力.tif"
1.过氧化氢(H2O2)溶液俗称双氧水,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消毒。H2O2与SO2反应生成H2SO4,H2O2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
B.H2O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H2O2与SO2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断裂,同时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
解析:H2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H2O2中含有H—O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是极性分子,B错误。H2O2分子中,O呈-1价,既可降低为-2价,又可升高为0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正确。H2O2与SO2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断裂,同时有共价键形成,但没有离子键形成,D错误。
2.下列关于漂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D.将SO2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解析:SO2因其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因其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其溶于水生成H2SO3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A错误;二氧化硫、次氯酸等物质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正确;漂白粉和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是利用其氧化性,活性炭的漂白性是利用其吸附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因为其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故C错误;SO2与NaOH发生反应,溶液因碱性减弱或不呈碱性而褪色,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
3.H2O2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在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广泛。
(1)写出H2O2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稀硫酸不与铜反应,但在稀硫酸中加入H2O2后,可使铜顺利溶解,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2O2还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2O2是一种二元弱酸,写出其第一步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O—O—H 2H2O22H2O+O2↑
(2)①H2O2+Cu+2H+===Cu2++2H2O
②H2O2的还原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
(3)5H2O2+2MnO+6H+===5O2↑+2Mn2++8H2O
(4)H2O2 H++HO
INCLUDEPICTURE "真题研做高考通关.TIF"
1.(2024·新高考湖北卷)过量SO2与以下0.1 mol·L-1的溶液反应,下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
选项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Na2S 产生淡黄色沉淀 3SO2+2Na2S===3S↓+2Na2SO3
B FeCl3 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 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
C CuCl2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SO2+2CuCl2+2H2O===2CuCl↓+H2SO4+2HCl
D Na2CO3(含酚酞)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2SO2+Na2CO3+H2O===CO2+2NaHSO3
解析:过量SO2与0.1 mol·L-1的Na2S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S,还生成NaHSO3,不能生成Na2SO3,因此,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Na2S+2H2O===3S↓+4NaHSO3,A错误。
2.(2023·新高考广东卷)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H+的氧化性
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
C.在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
D.撤掉水浴,重做实验,Ⅳ中红色更快褪去
解析:A.Ⅰ中试管内发生反应S2O+2H+===S↓+SO2↑+H2O,氢元素化合价不变,H+不体现氧化性,A错误;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B错误;C.Ⅰ试管内发生反应S2O+2H+===S↓+SO2↑+H2O,Ⅲ试管内发生反应2S2-+SO2+2H2O===3S↓+4OH-,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C正确;D.撤掉水浴,重做实验,反应速率减小,Ⅳ中红色褪去的速率减小,D错误。
3.(2022·新高考江苏卷)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C )
A.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
B.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
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
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液的酸性
解析:A.60%硫酸和NaHSO3(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装置甲可以制取SO2气体;B.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出”,装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C.SO2不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SO2;D.SO2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
课时跟踪练20
[基础巩固]
1.(2025·广州模拟)加热装有硫粉的试管,硫粉很快熔化为液体,继而有淡黄色气体产生。将光亮细铜丝伸入气体中,铜丝发光发热且有黑色物质生成。由上述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D )
A.硫的熔沸点较低
B.硫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铜丝能在硫蒸气中燃烧
D.黑色固体是Cu2S
解析:加热装有硫粉的试管,硫粉很快熔化为液体,继而有淡黄色气体产生,说明硫的熔沸点较低,因此硫晶体属于分子晶体,A、B正确;将光亮细铜丝伸入气体中,铜丝发光发热且有黑色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铜丝能在硫蒸气中燃烧,C正确;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黑色固体是Cu2S,因为CuS也是黑色的,D错误。
2.SO2属于大气污染物,可用H2与S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消除SO2的污染,反应原理可分为两步,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5.6的酸雨
B.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
C.在100~200 ℃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工业上可用浓硝酸处理尾气中的SO2
解析:酸雨的pH<5.6,A错误;气体X为H2S,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铜沉淀,所以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B正确;在100~200 ℃时发生的反应为2H2S+SO23S+2H2O,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若用浓硝酸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2,会产生含氮元素的大气污染物(即氮氧化物),D错误。
3.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CFCl3是四面体结构
B.过程Ⅲ中的O原子可能来自大气中O2或O3的解离
C.整个过程中,CFCl3是O3分解的催化剂
D.紫外线辐射提供破坏化学键的能量
解析:CH4是正四面体结构,CFCl3类似甲烷,是四面体结构,故A正确;过程Ⅰ:CFCl3―→CFCl2+Cl,过程Ⅱ:O3+Cl―→O2+ClO,过程Ⅲ:ClO+O―→O2+Cl,过程Ⅲ中的O原子可能来自大气中O2或O3的解离,故B正确;由B项分析可知,整个过程中CFCl3被消耗掉,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紫外线辐射提供了破坏C—Cl的能量,故D正确。
4.(2025·深圳盐田高级中学月考)下列制备并探究SO2的化学性质的装置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A.制取SO2 B.验证SO2的还原性 C.验证SO2的漂白性 D.吸收尾气
解析: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SO4、SO2和H2O,缺少加热装置,无法制得SO2,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B能达到实验目的;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C能达到实验目的;SO2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碱液吸收,且SO2易溶于NaOH溶液,加安全瓶防倒吸,D能达到实验目的。
5.SO2有毒,但葡萄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SO2,起到杀菌和抗氧化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葡萄酒中的SO2对人体无害,是因为它的含量很少
B.葡萄酒中的SO2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C.从红葡萄酒的颜色判断,其中含有的SO2没有漂白性
D.将葡萄酒倒入酒杯中摇一摇,可以减少其中SO2的含量
解析:SO2有毒,但在规定剂量范围内使用,对人体无害,A项正确;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能起到抗氧化作用,B项正确;SO2具有漂白性,但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C项错误;将葡萄酒倒入酒杯中摇一摇,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可减少其中SO2的含量,D项正确。
6.(2025·潮州调研)向H2O2溶液中加入以下试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选项 试剂 离子方程式
A 通入SO2气体 H2O2+SO2===2H++SO
B 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u2++H2O2===Cu+O2↑+2H+
C 滴加硫酸酸化的KI溶液 2I-+H2O2+2H+===I2+O2↑+2H2O
D 滴加酸性KMnO4溶液 2MnO+3H2O2+2H+===3O2↑+2MnO2↓+4H2O
解析:向H2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2H++SO,故A正确;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CuSO4作为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2H2O2O2↑+2H2O,故B错误;向H2O2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KI溶液,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故C错误;向H2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O2+6H+===5O2↑+2Mn2++8H2O,故D错误。
7.(2025·惠州月考)SO2可用于食品工业、农业、染料业等,以下进行其性质的探究。
(1)SO2的制备。
实验室可用Na2SO3固体和75%硫酸制备S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2的收集。
为收集纯净的SO2,可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则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填字母)
(3)SO2的性质探究。
探究一:探究SO2与水的反应。
①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仪器a________(填写仪器a名称)中,测得压强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0~50 s烧瓶内SO2的变化速率为________kPa·s-1。
②ab段变化及溶液的pH减小,表明SO2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产物不稳定,可通过以下实验证明,请补充操作填在表格横线中。
操作 100 s内压强变化/kPa
待烧瓶中压强稳定后,将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100 s,重新测定压强变化 Δp1
________________ Δp2
若________,则证明该反应产物不稳定。
探究二: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
操作: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③猜想:能使品红褪色的含硫微粒可能为SO2、H2SO3、________。
已知:品红是一种棕红色晶体状有机染料,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酸,溶液呈红色。
④实验设计:小组结合以上信息,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不是SO2请完成表格。
操作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 不褪色
解析:(1)Na2SO3固体和75%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为收集纯净的SO2,先用浓硫酸干燥,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则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c→d→b→a→e。
(3)①仪器a的名称为三颈烧瓶;0~50 s烧瓶内SO2的变化速率为=0.8 kPa·s-1。②ab段变化及溶液的pH减小,表明SO2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 H2SO3;待烧瓶中压强稳定后,将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100 s,测定压强变化为Δp1;将装有等量未溶解SO2的蒸馏水的烧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100 s,测定压强变化Δp2;若Δp1>Δp2,则证明该反应产物不稳定。③含S微粒都可能使品红褪色,能使品红褪色的含硫微粒可能为SO2、H2SO3、HSO、SO。④将二氧化硫通入无水的品红体系中,若品红不褪色,则证明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不是SO2,具体实验操作为将SO2通入品红的乙醇溶液,溶液不褪色,证明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不是SO2。
答案:(1)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c d b a (3)①三颈烧瓶  0.8 ②SO2+H2O H2SO3 将装有等量未溶解SO2的蒸馏水的烧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100 s,测定压强变化 Δp1>Δp2 ③HSO、SO ④将SO2通入品红的乙醇溶液
[素养提升]
8.实验室探究SO2与Fe(NO3)3溶液反应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Y装置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
B.Y装置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SO3
C.在X装置中浓硫酸不体现氧化性
D.若将Fe(NO3)3换成氨水,Y装置中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Na2SO3和生成的SO2气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A正确;二氧化硫气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能被硝酸根离子、Fe3+氧化成硫酸根离子,Y装置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故B错误;在X装置中反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H2O+SO2↑,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不体现氧化性,故C正确;若将Fe(NO3)3换成氨水,通入SO2后,SO2和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会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亚硫酸铵,生成的亚硫酸铵和氯化钡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故D正确。
9.在实验室进行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的实验,产物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流程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气体A和D含有同一物质,且均为氧化产物
B.硫元素一共参加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C.沉淀F可以和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D.若固体B中加浓硫酸,则发生反应时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均为同一种元素
解析:铁粉和硫粉反应生成FeS,S和O2反应生成SO2,FeS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S,H2S和H2SO4(浓)反应生成S、SO2和H2O。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A中SO2是氧化产物,气体D中SO2是还原产物,A错误;铁粉和硫粉反应生成FeS,S和O2反应生成SO2,H2S和H2SO4(浓)反应生成S、SO2和H2O,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都发生改变,故硫元素一共参加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沉淀F是S,S与NaOH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S、Na2SO3和H2O,C正确;固体B为FeS,FeS和浓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S、SO2和H2O,其中被氧化的元素为Fe和S,被还原的元素为S,D错误。
10.硫及其化合物是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已知SO2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I2,也可以与Na2O2发生反应。
①将SO2通入装有过氧化钠的硬质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若木条不复燃,则说明SO2与Na2O2反应无O2生成,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SO2通入装有碘水(含淀粉)的洗气瓶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还原性:SO2>I-,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SO2在盐酸中与Cu、Cu2+的反应,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已知:CuCl CuCl↓+2Cl-,实验Ⅰ中得到的黑色固体为Cu2S。
①实验Ⅰ通入S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通入S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Ⅱ若消耗________g SO2,则生成4NA个H+(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解析:(1)①SO2与Na2O2反应无O2生成,则产物应为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2O2===Na2SO4。②将SO2通入装有碘水(含淀粉)的洗气瓶中,若溶液蓝色褪去,则发生反应SO2+I2+2H2O===4H++SO+2I-,反应中SO2为还原剂,I-为还原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可知,还原性:SO2>I-。
(2)①实验Ⅰ、Ⅱ中生成CuCl白色沉淀的原理相同,均为CuCl CuCl↓+2Cl-,说明在通入二氧化硫的过程中两溶液中均生成CuCl。实验Ⅰ中,通入SO2时Cu单质转化为CuCl,Cu被氧化,SO2被还原,结合生成的黑色固体为Cu2S可知,1 mol Cu单质失去1 mol电子,1 mol SO2得到6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质量守恒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Cu+SO2+4H++12Cl-===4CuCl+Cu2S+2H2O;实验Ⅱ中,通入SO2时硫酸铜转化为CuCl,Cu元素化合价降低,SO2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1 mol铜离子得到1 mol电子,1 mol SO2失去2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质量守恒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SO2+2H2O+6Cl-===2CuCl+SO+4H+。②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生成4NA个(即4 mol)氢离子时消耗1 mol二氧化硫,质量为64 g。
答案:(1)①SO2+Na2O2===Na2SO4 ②溶液蓝色褪去 SO2+I2+2H2O===4H++SO+2I-
(2)①6Cu+SO2+4H++12Cl-===4CuCl+Cu2S+2H2O 2Cu2++SO2+2H2O+6Cl-===2CuCl+SO+4H+ ②64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7张PPT)
第20讲 硫及其氧化物
1.了解硫的存在、性质和用途。
2.认识硫的氧化物的性质、应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方法。
3.了解臭氧、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漂白原理。
01
考点梳理 高效演练
考点一 硫单质

1.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硫单质俗称________,主要存在于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中。
(2)化合态:主要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见下表。
黄铁矿 黄铜矿 石膏 芒硝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硫黄
硫化物
硫酸盐
FeS2
CuFeS2
CaSO4·2H2O
Na2SO4·10H2O
2.硫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色、态 溶解性
黄色晶体 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溶于酒精,_____溶于CS2
难 
微 
易 
(2)化学性质。

[易错秒判]
(1)硫有S2、S4、S6等同素异形体,S6转化为S4、S2属于化学变化(  )
(2)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
(3)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
(4)汞蒸气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
(5)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CS2溶解除去,也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
(  )

×
×



1.硫元素最常见和最稳定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是黄色的正交α 型,1912年E.Beckmann由硫在碘中的冰点降低法测得它含有S8分子。1891年M.R.Engel用浓盐酸和硫代硫酸盐的饱和溶液在0 ℃下作用首次制得了一种菱形的ε 硫,后来证明含有S6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6分子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构成的,所以它们是一种物质
B.S6分子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不同
C.S6分子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SO3
D.等质量的S6分子和S8分子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
解析:S6分子和S8分子都是由S原子构成的,但它们是不同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错误;硫单质具有弱氧化性,与铁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S6分子和S8分子分别与铁粉反应,所得产物相同,为FeS,故B错误;S6分子和S8分子分别与过量的氧气反应得到SO2,不能直接生成SO3,故C错误;等质量的S6分子和S8分子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分别与足量的KOH反应,生成的盐相同,则消耗KOH的物质的量相同,故D正确。

解析:A项,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 -2价,S元素只表现氧化性;B项,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6价变为+4价,S元素表现还原性和氧化性;C项,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S元素只表现还原性;D项,该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4价,S元素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
考点二 硫的氧化物

1.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
SO2是无色、___________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约_______体积的二氧化硫。
有刺激性
40
SO2+H2O H2SO3
2NaOH+SO2===Na2SO3+H2O
Cl2+SO2+2H2O===2HCl+H2SO4
褪色
红色
2.三氧化硫(SO3)
(1)物理性质。
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下为_____态,标准状况下为______态。
(2)化学性质。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主要反应如下:
液 
固 
SO3+H2O===H2SO4
CaO+SO3===CaSO4
SO3+Ca(OH)2===CaSO4+H2O
3.硫的氧化物的污染与治理
(1)硫的氧化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石油和煤
含硫矿石
5.6 
脱硫
[易错秒判]
(1)凡是呈酸性的雨水都称为酸雨(  )
(2)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的硫原子数为0.1NA(  )
(3)将S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4)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
(5)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
(6)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
(7)为了不形成酸雨,应停止使用一切化石燃料(  )
×
×
×
×
×
×
×
1.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五种溶液中: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中的实验现象: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性。
(2)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品红溶液_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性。
(3)试管③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白色沉淀。
(4)试管④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5)试管⑤中能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是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沉淀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褪色
还原
褪色
漂白
不能
BaSO4
BaSO3
2.探究SO2还原Fe3+、I2可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与70%硫酸制备二氧化硫,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检验A中SO2与Fe3+反应所得还原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溶液蓝色变浅直至褪色
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取少量实验后的A中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反应所得还原产物为Fe2+
3.下图是检验某无色气体A是否为SO2和CO2的混合气体的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红溶液
检验SO2
酸性KMnO4溶液
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
澄清石灰水
检验CO2
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但不褪成无色
解析:检验二氧化硫用品红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在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除尽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的作用是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除尽,所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但不能褪成无色,若褪成无色,则不能证明二氧化硫已除尽。
[反思归纳]
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都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者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为:
[注意] 有时为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的装置合并为一个装置,试剂选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是酸性 KMnO4 溶液颜色变浅。
考点三 臭氧、过氧化氢

1.臭氧(O3)
(1)物理性质: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氧气的大,比氧气易溶于水(O3是极性分子)。
[特别提醒]
(1)除MnO2外,Fe3+、Mn2+、Cu2+、Cr3+等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H2O2在碱性环境中的分解远比在酸性环境中快。
(2)H2O2作为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一般为水,不引入杂质且对环境无污染,因而又称为绿色氧化剂,常用于除去具有还原性的杂质离子。
3.三类漂白剂的比较
类型 原理 举例 特点 备注
氧化型 将有机色质内部
“生色团”破坏掉 HClO、NaClO、Ca(ClO)2、Na2O2、H2O2、O3等 不可逆、
持久 无选
择性
加合型 与有机色质内部
“生色团”“化合”成无色物质 SO2 可逆、
不持久 有选
择性
吸附型 将有色物质吸附而褪色 活性炭 物理
变化 吸附
色素

2.下列关于漂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褪色,且原理相同
D.将SO2气体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解析:SO2因其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因其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其溶于水生成H2SO3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A错误;二氧化硫、次氯酸等物质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正确;漂白粉和过氧化钠的漂白性是利用其氧化性,活性炭的漂白性是利用其吸附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因为其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故C错误;SO2与NaOH发生反应,溶液因碱性减弱或不呈碱性而褪色,不能说明SO2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
3.H2O2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在实验室和生产实际中应用广泛。
(1)写出H2O2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稀硫酸不与铜反应,但在稀硫酸中加入H2O2后,可使铜顺利溶解,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2O2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O—H
H2O2+Cu+2H+===Cu2++2H2O
H2O2的还原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
(3)H2O2还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2O2是一种二元弱酸,写出其第一步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02
真题研做 高考通关
1.(2024·新高考湖北卷)过量SO2与以下0.1 mol·L-1的溶液反应,下列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
选项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A Na2S 产生淡黄色沉淀 3SO2+2Na2S===3S↓+2Na2SO3
B FeCl3 溶液由棕黄色变浅绿色 2FeCl3+SO2+2H2O===2FeCl2+H2SO4+2HCl
C CuCl2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SO2+2CuCl2+2H2O===2CuCl↓+H2SO4+2HCl
D Na2CO3
(含酚酞) 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2SO2+Na2CO3+H2O===CO2+2NaHSO3

解析:过量SO2与0.1 mol·L-1的Na2S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S,还生成NaHSO3,不能生成Na2SO3,因此,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Na2S+2H2O===3S↓+4NaHSO3,A错误。
2.(2023·新高考广东卷)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稀硫酸全部加入Ⅰ中的试管,关闭活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中试管内的反应,体现H+的氧化性
B.Ⅱ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还原性
C.在Ⅰ和Ⅲ的试管中,都出现了浑浊现象
D.撤掉水浴,重做实验,Ⅳ中红色更快褪去

3.(2022·新高考江苏卷)实验室制取少量SO2水溶液并探究其酸性,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装置甲制取SO2气体
B.用装置乙制取SO2水溶液
C.用装置丙吸收尾气中的SO2
D.用干燥pH试纸检验SO2水溶
液的酸性

解析:A.60%硫酸和NaHSO3(s)可发生反应:H2SO4+2NaHSO3===Na2SO4+2SO2↑+2H2O,因此装置甲可以制取SO2气体;B.气体通入液体时“长进短出”,装置乙可以制取SO2水溶液;C.SO2不与饱和NaHSO3溶液发生反应,因此装置丙不能吸收尾气中的SO2;D.SO2水溶液显酸性,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其酸性。课时跟踪练20
[基础巩固]
1.(2025·广州模拟)加热装有硫粉的试管,硫粉很快熔化为液体,继而有淡黄色气体产生。将光亮细铜丝伸入气体中,铜丝发光发热且有黑色物质生成。由上述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D )
A.硫的熔沸点较低
B.硫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铜丝能在硫蒸气中燃烧
D.黑色固体是Cu2S
解析:加热装有硫粉的试管,硫粉很快熔化为液体,继而有淡黄色气体产生,说明硫的熔沸点较低,因此硫晶体属于分子晶体,A、B正确;将光亮细铜丝伸入气体中,铜丝发光发热且有黑色物质生成,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铜丝能在硫蒸气中燃烧,C正确;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出黑色固体是Cu2S,因为CuS也是黑色的,D错误。
2.SO2属于大气污染物,可用H2与S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消除SO2的污染,反应原理可分为两步,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5.6的酸雨
B.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
C.在100~200 ℃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工业上可用浓硝酸处理尾气中的SO2
解析:酸雨的pH<5.6,A错误;气体X为H2S,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铜沉淀,所以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气体X生成,B正确;在100~200 ℃时发生的反应为2H2S+SO23S+2H2O,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若用浓硝酸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2,会产生含氮元素的大气污染物(即氮氧化物),D错误。
3.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CFCl3是四面体结构
B.过程Ⅲ中的O原子可能来自大气中O2或O3的解离
C.整个过程中,CFCl3是O3分解的催化剂
D.紫外线辐射提供破坏化学键的能量
解析:CH4是正四面体结构,CFCl3类似甲烷,是四面体结构,故A正确;过程Ⅰ:CFCl3―→CFCl2+Cl,过程Ⅱ:O3+Cl―→O2+ClO,过程Ⅲ:ClO+O―→O2+Cl,过程Ⅲ中的O原子可能来自大气中O2或O3的解离,故B正确;由B项分析可知,整个过程中CFCl3被消耗掉,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紫外线辐射提供了破坏C—Cl的能量,故D正确。
4.(2025·深圳盐田高级中学月考)下列制备并探究SO2的化学性质的装置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A.制取SO2 B.验证SO2的还原性 C.验证SO2的漂白性 D.吸收尾气
解析: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SO4、SO2和H2O,缺少加热装置,无法制得SO2,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B能达到实验目的;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C能达到实验目的;SO2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碱液吸收,且SO2易溶于NaOH溶液,加安全瓶防倒吸,D能达到实验目的。
5.SO2有毒,但葡萄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SO2,起到杀菌和抗氧化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葡萄酒中的SO2对人体无害,是因为它的含量很少
B.葡萄酒中的SO2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因为它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C.从红葡萄酒的颜色判断,其中含有的SO2没有漂白性
D.将葡萄酒倒入酒杯中摇一摇,可以减少其中SO2的含量
解析:SO2有毒,但在规定剂量范围内使用,对人体无害,A项正确;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能起到抗氧化作用,B项正确;SO2具有漂白性,但只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C项错误;将葡萄酒倒入酒杯中摇一摇,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可减少其中SO2的含量,D项正确。
6.(2025·潮州调研)向H2O2溶液中加入以下试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选项 试剂 离子方程式
A 通入SO2气体 H2O2+SO2===2H++SO
B 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u2++H2O2===Cu+O2↑+2H+
C 滴加硫酸酸化的KI溶液 2I-+H2O2+2H+===I2+O2↑+2H2O
D 滴加酸性KMnO4溶液 2MnO+3H2O2+2H+===3O2↑+2MnO2↓+4H2O
解析:向H2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离子方程式为H2O2+SO2===2H++SO,故A正确;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CuSO4溶液,CuSO4作为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2H2O2O2↑+2H2O,故B错误;向H2O2溶液中滴加硫酸酸化的KI溶液,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故C错误;向H2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O2+6H+===5O2↑+2Mn2++8H2O,故D错误。
7.(2025·惠州月考)SO2可用于食品工业、农业、染料业等,以下进行其性质的探究。
(1)SO2的制备。
实验室可用Na2SO3固体和75%硫酸制备S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O2的收集。
为收集纯净的SO2,可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则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填字母)
(3)SO2的性质探究。
探究一:探究SO2与水的反应。
①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仪器a________(填写仪器a名称)中,测得压强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0~50 s烧瓶内SO2的变化速率为________kPa·s-1。
②ab段变化及溶液的pH减小,表明SO2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产物不稳定,可通过以下实验证明,请补充操作填在表格横线中。
操作 100 s内压强变化/kPa
待烧瓶中压强稳定后,将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100 s,重新测定压强变化 Δp1
________________ Δp2
若________,则证明该反应产物不稳定。
探究二:探究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
操作: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③猜想:能使品红褪色的含硫微粒可能为SO2、H2SO3、________。
已知:品红是一种棕红色晶体状有机染料,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酸,溶液呈红色。
④实验设计:小组结合以上信息,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不是SO2请完成表格。
操作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 不褪色
解析:(1)Na2SO3固体和75%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为收集纯净的SO2,先用浓硫酸干燥,再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则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c→d→b→a→e。
(3)①仪器a的名称为三颈烧瓶;0~50 s烧瓶内SO2的变化速率为=0.8 kPa·s-1。②ab段变化及溶液的pH减小,表明SO2与水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 H2SO3;待烧瓶中压强稳定后,将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100 s,测定压强变化为Δp1;将装有等量未溶解SO2的蒸馏水的烧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100 s,测定压强变化Δp2;若Δp1>Δp2,则证明该反应产物不稳定。③含S微粒都可能使品红褪色,能使品红褪色的含硫微粒可能为SO2、H2SO3、HSO、SO。④将二氧化硫通入无水的品红体系中,若品红不褪色,则证明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不是SO2,具体实验操作为将SO2通入品红的乙醇溶液,溶液不褪色,证明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不是SO2。
答案:(1)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c d b a (3)①三颈烧瓶  0.8 ②SO2+H2O H2SO3 将装有等量未溶解SO2的蒸馏水的烧瓶置于热水浴中加热100 s,测定压强变化 Δp1>Δp2 ③HSO、SO ④将SO2通入品红的乙醇溶液
[素养提升]
8.实验室探究SO2与Fe(NO3)3溶液反应的原理,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Y装置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
B.Y装置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和BaSO3
C.在X装置中浓硫酸不体现氧化性
D.若将Fe(NO3)3换成氨水,Y装置中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Na2SO3和生成的SO2气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A正确;二氧化硫气体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溶液中能被硝酸根离子、Fe3+氧化成硫酸根离子,Y装置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故B错误;在X装置中反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H2O+SO2↑,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不体现氧化性,故C正确;若将Fe(NO3)3换成氨水,通入SO2后,SO2和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会和氨水继续反应生成亚硫酸铵,生成的亚硫酸铵和氯化钡反应生成BaSO3白色沉淀,故D正确。
9.在实验室进行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的实验,产物又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流程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气体A和D含有同一物质,且均为氧化产物
B.硫元素一共参加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C.沉淀F可以和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D.若固体B中加浓硫酸,则发生反应时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均为同一种元素
解析:铁粉和硫粉反应生成FeS,S和O2反应生成SO2,FeS与稀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H2S,H2S和H2SO4(浓)反应生成S、SO2和H2O。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A中SO2是氧化产物,气体D中SO2是还原产物,A错误;铁粉和硫粉反应生成FeS,S和O2反应生成SO2,H2S和H2SO4(浓)反应生成S、SO2和H2O,反应中S元素化合价都发生改变,故硫元素一共参加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沉淀F是S,S与NaOH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a2S、Na2SO3和H2O,C正确;固体B为FeS,FeS和浓硫酸反应生成Fe2(SO4)3、S、SO2和H2O,其中被氧化的元素为Fe和S,被还原的元素为S,D错误。
10.硫及其化合物是十分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已知SO2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I2,也可以与Na2O2发生反应。
①将SO2通入装有过氧化钠的硬质试管中,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若木条不复燃,则说明SO2与Na2O2反应无O2生成,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SO2通入装有碘水(含淀粉)的洗气瓶中,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还原性:SO2>I-,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SO2在盐酸中与Cu、Cu2+的反应,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
实验Ⅰ:
实验Ⅱ:
已知:CuCl CuCl↓+2Cl-,实验Ⅰ中得到的黑色固体为Cu2S。
①实验Ⅰ通入S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通入SO2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Ⅱ若消耗________g SO2,则生成4NA个H+(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解析:(1)①SO2与Na2O2反应无O2生成,则产物应为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2O2===Na2SO4。②将SO2通入装有碘水(含淀粉)的洗气瓶中,若溶液蓝色褪去,则发生反应SO2+I2+2H2O===4H++SO+2I-,反应中SO2为还原剂,I-为还原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可知,还原性:SO2>I-。
(2)①实验Ⅰ、Ⅱ中生成CuCl白色沉淀的原理相同,均为CuCl CuCl↓+2Cl-,说明在通入二氧化硫的过程中两溶液中均生成CuCl。实验Ⅰ中,通入SO2时Cu单质转化为CuCl,Cu被氧化,SO2被还原,结合生成的黑色固体为Cu2S可知,1 mol Cu单质失去1 mol电子,1 mol SO2得到6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质量守恒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Cu+SO2+4H++12Cl-===4CuCl+Cu2S+2H2O;实验Ⅱ中,通入SO2时硫酸铜转化为CuCl,Cu元素化合价降低,SO2中S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1 mol铜离子得到1 mol电子,1 mol SO2失去2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质量守恒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SO2+2H2O+6Cl-===2CuCl+SO+4H+。②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生成4NA个(即4 mol)氢离子时消耗1 mol二氧化硫,质量为64 g。
答案:(1)①SO2+Na2O2===Na2SO4 ②溶液蓝色褪去 SO2+I2+2H2O===4H++SO+2I-
(2)①6Cu+SO2+4H++12Cl-===4CuCl+Cu2S+2H2O 2Cu2++SO2+2H2O+6Cl-===2CuCl+SO+4H+ ②64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