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荷花淀 教学设计 (7)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荷花淀 教学设计 (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05:3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荷花淀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品析小说对话中的语言描写。
2.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体会女性们的成长史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情分析
本文适教的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小说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文体对于高一孩子来说,较为陌生。但之前已学过的《药》、《祝福》、《林黛玉进贾府》为他们初步认知小说做了铺垫,对其知识结构、阅读方法有了基本了解。
徐州市开展“学讲方式”已一年多,这批高一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自入学来,接触的教学方式即为“小组合作教学”,一线教师和他们共同见证了“学讲方式”的开展、组建、变革和完善,课堂的操作模式、注意事项和老师的配合度亦已娴熟。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对语言的分析做出更为成熟的思考。
难点:通过梳理人物性格、心理的变化,认识到人物的成长史。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荷花淀》教学实录
《荷花淀》课堂实录
一、导入
静谧浩荡、茫然万顷的荷花淀养育了朴素纯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良温情的一方儿女。今天,我们跟随孙犁走进那“芦苇的海”,一同去感受荷花似的人、朴素的事、真挚的情和平凡的爱。
二、先学检查
1.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概括情节,自拟题目)
明确:水生嫂和一群女人
2.本文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明确:对话中的语言描写
三、小组合作
问:品读“夫妻话别”、“探夫遇敌”、“杀敌归来”三部分对话,揣摩水生嫂及众女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其形象特征。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要求:
(一)“学进去”
1.找出你认为传神、动人的话语分析。
2.体悟情感,做好旁批。
(二)“讲出来”
1.组内交流,分享阅读体验。一人组织,一人做记录。
2.全班展示:一人主分析,一人板书,其他组员配合完成。
学生活动:
品读“夫妻话别”
1.生:我们组赏析“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赏析:对比文章第一节“女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从此处文字可看出编苇席本应是非常娴熟的动作,此刻却犯了错,说明心在悸动。手指震动的背后是心在震动,对丈夫的离去已猜个八九不离十,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在明天。但水生嫂是个镇定的女人,吮住留血的手,是想稳住内心的情绪,使之不外露,不让丈夫担心。
师:此处虽不是语言,但细节是无声的语言。(板书:细心、镇定、坚韧)
2.生:我们组赏析从“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到“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赏析:今晚丈夫回来的很晚,有些不寻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让女人有些隐约的担忧;现在丈夫又神情异常,让她心中的问号加大。可她没有追问,而是转换话题,换个法子问。从中看出水生嫂细心机敏。接着,对话发生了有趣变化。前面是水生嫂在问,水生哥回答;现在水生连发两问,属于没话找话型,明显是荡开话题,逃避掩饰。可惜问得不高明,半夜三更的,孩子和爹还能去哪呢?
师:一个穷追不舍,一个极力躲闪;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旁敲侧击,一个宕开话题。两人玩起了“躲猫猫”,但背后隐藏的是女人对男人的关心和男人对女人的在乎。(板书:机敏)
3.生:我们组赏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赏析:我们读出一种微妙的心理,内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矛盾。女人支持丈夫事业,基本态度先摆出来。但自己也有难处有顾虑,这是事实。生产的任务、生活的负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全落在一个女人的身上。所以,是“过了一会,她才说。”说明她在犹豫。
师:好的文学作品在反映人性时,总能真实地反映矛盾,在矛盾中,理智战胜情感。
师提升:思想的矛盾处往往是语言胜出之处。下面,我们慢下脚步,读读下面三句话。
改1:你走,我不拦你,好好干吧,家里有我呢。
改2:你走,我不拦你,爹和孩子你带走,我回娘家。
改3:你走,我不拦你,俺也跟你一起走。
生:第一个更像一位女领导说出的话,觉悟太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个是典型的“中国式妇女”,不知书达理;第三个小鸟依人扮可爱,会拖后腿。三种都不真实,不符合我们熟悉的水生嫂。
师:所以,只有把握了人物的语言,才能把握人物的心理。因为言为心声。
师提升:此句话,有两个版本。你更认可哪个版本?小组讨论。
版本1: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版本2: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生1:我们组认为第一句好。句号说明水生嫂想了想,更反映内心矛盾。
生2:我们组认为第二句好。用逗号,更连贯,更符合人的本能,想都不用想,脱口而出。
师:没有对错好坏,一个更符合人物的形象和身份,一个更符合真实的内心。(板书:识大体、明大义)
方法指导:对话的欣赏不仅看内容、情感,还要看表达、句式、语气、标点、轻重读等形式。
4.生:我们组赏析两人分离前的一处对话。
【“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赏析:其实,前面该交代的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交代了。什么她都能理解,就是感情的坎过不去,还想让丈夫说两句温存的话。于是就问“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可丈夫是个粗大条的人,说出的话就像上政治教育课,“进步、识字、生产”“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女人两个“嗯”的背后表明她在等待,等待一句只说给我一个人听的柔情的话。
师:她在等待“难为你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男人迟迟未说。最后一句“捉住了要和敌人拼命”不是女人想等的话,却胜过女人想等的话。言外之意是“你死了,也是我的女人”,这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绝对的爱彻底的爱。我们要想到战争的残酷,生死离别,这不是儿女情长,是承诺,是生死相许。
方法指导:
对话展现的是生活的真实情境,本色、自然、真实。对话让矛盾冲突集中、聚焦,让人物内心世界走向深入。
品读“探夫遇敌”
小组活动:五人分角色朗读,读完后一人点评加指导。
生:第一句读出这是一位机敏多智的勇敢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敢于承担“拖尾巴”的名声。第二句读出这是一位个性大胆、爽朗率真的妇女。第三句读出水生嫂的理智冷静和沉稳谨慎持重。省略号可看出她政治觉悟高,不敢多说怕泄露军事机密;同时也能反映第四位女性是个急性子,是个快人快语、冒冒失失的“憨娘们”。因此,读第四句话的同学要抢话,够泼辣,刚才,读此句的同学拿捏地欠得当。第五句活脱脱一个娇羞腼腆、忸怩羞涩的小媳妇。但这句很难读,我也没有信心读好,我们组想寻求其他组此句读得好的同学作全班示范。
其他组一男生做了精彩的示范。
师:五句话读出五个不同的女人,但相同的是,各自找着各自的借口,各自想着各自的男人。(板书:略)
品读“杀敌归来”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让个别组单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示。“杀敌归来”部分共7句话,我们班有八组,请其中的七个组每组出一名读得最传神的,进行一次组间大合作,剩下的一个组进行点评。
生:老师,我们想以方言的形式呈现。
师:可以。
生点评:七句对话总体读出这群女性要强、乐观、自信、豪放,不服输,不甘落后。同时,另一位同学板书。
师:为何想到以方言形式呈现?
生:接地气,符合农村家庭妇女的形象。
师:大家读得很传神。同学们用得是徐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方言,但生长在荷花淀里的农村妇女说得是河北方言,这中间是有距离的。如果方言使用得不够地道,课堂就只剩下了热闹,我们的做法和最初愿望便相违背。所以,读得只有自然真实了,才能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结:通过品析三处对话,我们看到了个性鲜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又不失可爱的一群妇女。冰心说过,如果世界上少了女人,就会减少七分的美,六分的善,五分的真,从这群女人身上,我们读出了真善美!
四、拓展提升
问:随着对话的进行、情节的开展,女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身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看出孙犁怎样的写作意图?(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板书,试着从板书上发现一些什么?)
分析:从之前的情节里,看出每个人的性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鲜明,我们认识了水生嫂、小媳妇、“憨媳妇”;在之后的情节里,不再能分清谁是谁,而是共同表现出昂扬向上的特点来。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女人们成长了,从一个个女人成长为一群女人,从家庭妇女成长为革命女战士。这一变化的契机是什么?是战争!
妇女们从思念丈夫、探望丈夫到遭
( http: / / www.21cnjy.com )遇敌人,看到丈夫们舍小家为大家的义勇壮举、英勇杀敌,受到激发和鼓舞。是战争成长了她们,由对丈夫小家的爱上升到对国家民族的爱,小我的爱上升到大我的爱。
更应该看到,这群妇女是中国最弱、最底层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地位最低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崛起最具代表性,这正是中华儿女全民抗敌的真实写照!战争不仅成长了女性,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荷花淀》让我们看到:中国妇女起来之日,正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
最后,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作业
1.反思: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阅读《芦花荡》,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