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广东省东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广东省东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26 19: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授课教师:刘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复习提问1、简介《战国策》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出自谁之口?邹忌修八尺有余 窥镜
形貌昳丽    王之蔽甚矣
时时而间进 吾孰与徐公美
今齐地方千里 期年 之后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吾孰与徐公美 吾妻之美我者
皆以美于徐公 君美甚 ① 美丽 (形容词)
② 以---为美 (认为---美丽)
意动用法解释下列划线词语:邹忌讽齐王纳谏 上书谏寡人者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诽解释下列划线词语:讽:婉言相劝 谏:直言规劝 刺:当面指责
谤:公开指责 讥:微言讽刺 诽:背里议论
品读文章, 思考问题:
1、邹忌的妻、妾、客是怎样
评价邹忌与徐公的?
2、邹忌从中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并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品读文章, 思考问题:
1、分析邹忌的三问及妻、妾、
客的三答在语言运用上有何
不同?

2、邹忌从中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并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1、邹忌的三问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2、妻、妾、客的三答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邹忌比美臣之妻→私我臣之妾→畏我臣之客→求我(1) 威王受蔽(2)宫妇左右→私王朝廷大臣→畏王四境之内→求王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威王除蔽(3) 除蔽结果:(4)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品读文章, 思考问题:
1、邹忌比美为什么能和齐王纳
谏联系起来?
2、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的讽谏
艺术有什么特点?
邹忌的讽谏艺术:
一、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贴切自然,入情入理,让人听得心悦诚服。

邹忌的讽谏艺术:

二、这篇文章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句式整散错落有致,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营造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邹忌的讽谏艺术:
邹忌三问,
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专家点评:
《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授课教师:刘莉品读文章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课外补充练习:
(1)。三问: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点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 《邹》文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比较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若有,说出原因。
(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她肯定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又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从“妾”字构成上可以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客只是一句讨好主人的话,语气比其妻妾的回答 平淡多了。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人物心理、神态,但每一处回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3。再来看三比从第二段开始,邹忌以他策士善变的风格,首先向齐威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个层次的意思,这一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一段文字的内容。这样写,既避免了重复,又使行文显得参差变化而且简洁明快。正当齐王充满兴趣听邹忌讲“比美”的故事的时候,邹忌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 (4)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臣之蔽甚矣!(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面刺 上赏;书谏 中赏;谤讥 下赏(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初 门庭 若市; 数月 间进; 期年 无可进。2、翻译下面的句子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 忌不自信
④ 吾妻之美我者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四、课堂练习1、简介《战国策》。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出自谁之口?3、邹忌是怎样让齐王纳谏的?二、解题:兼语句齐王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战国策》简介:文言文朗读注意点:1、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3、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要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4、语气、语调。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一 学习本文结构的整齐美、
参差美、哲理美
二 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
三 背诵课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