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石头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读一读,背一背;
2、体悟诗人对往昔的感慨之情和对当权者的警醒之意。
3、了解怀古咏史诗的解读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层次低,学习主动性较弱。理科班,不善表达,知识面较窄。
3重点难点
诗人对往昔的感慨之情和对当权的警醒之意。
怀古咏史诗的解读方法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看过山间的明月清泉,感受过边塞的莽莽黄沙,今天,我们将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古迹——石头城。
二、题解
石头城:“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城,它前枕长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
战国时,楚国人称南京为“金陵”这是南京为金陵﹂的最早得名;
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南京,在南京西郊石头山上修建城郭、宫殿,并更名为“石头城”;
东晋时,石头城续为国都;
六朝时,宋、齐、梁、陈亦相继在此定都,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经六朝繁荣,唐初高祖武德元(626年),唐定都长安,石头城废弃。
三、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洛阳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温故: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四、曾经繁华的石头城,到了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变成什么样子了呢?
请同学们根据刘禹锡在《石头城》中的描写,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石头城的样子(翻译)
明确:青山依旧,环绕着六朝故都。潮水一次次地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了回去。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仍旧和六朝时一样,深夜穿过女墙,照着这荒凉残破的故都。
难点:“故国”、“周遭”、“女墙”。“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深层含义(尤其是“还”字)。
分析:选择了四个意象:山——寂寞;旧都——没落;潮水——寒冷;月——凄清。
营造了凄清荒凉的意境
概括:
废弃已久、残破衰败
五、石头城被废弃终至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1、在此建都的六个朝代都短命而亡。
相关史料:“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包含刘宋、南齐、萧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但这中间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南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萧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2、根本原因:末代统治者昏庸无能
相关史料:“六朝是吴,东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齐,梁,陈。他们都是建都建康的南中国王朝。吴被司马晋所灭,弱不抵强,又有昏暴之君祸国,灭亡是必然的。东晋末年司马道子乱国,孙恩起义,催生出了个军政权臣刘裕,代东晋自立。宋朝因为皇室内乱,血亲仇杀,君主昏暴,被萧望之乘机夺权,灭亡了。齐朝也是君主昏庸,人心思变,地方大员权利又重,被萧衍起兵取代。梁朝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衍皇帝作久了,年纪也老了,糊涂不堪,引狼入室,江山沦陷。最后被陈霸先捡个大便宜,取代了梁。陈朝的灭亡可以对照晋灭吴。”
六、看到眼前荒凉残破的石头城,刘禹锡有何感受?
写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加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漫游这六朝古都。诗人目睹金陵的残破,联想到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了《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
“江山依旧,国事日非、繁荣易逝、好景无存”
主旨:
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之为前车之鉴。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诗歌题材裁介绍
(咏史)怀古诗:凭借古迹咏史抒怀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被称为怀古诗。就古迹,怀古人,咏故事,抒写对前人优劣得失的褒贬,对天下治乱兴亡的见解,有的还寄托着自己的身世怀抱。
我们学过的借古讽今的作品还有哪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此类咏史怀古诗的解读方法是什么?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联系写作背景)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七、拓展阅读
2004年青海卷(全国IIII)]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夫差接受越国美女西施之后沉溺于酒色,加速了吴国的灭亡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
( http: / / www.21cnjy.com )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八、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汴河曲
[唐]李 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
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④不较多:差不多。
相关史料:
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1]。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隋炀帝三下江都:
隋炀帝特别喜欢外出巡游。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605年秋天,他带着20几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巡游。隋炀帝和萧后分乘两条四层高的大龙船,船上有宫殿和上百间宫室,都装饰得金碧辉煌。接着就是宫妃、文武官员以及卫士们乘坐的大船,总共有上万条船只在大运河上排开,从船头到尾船连接起来,竟有200里长。在岸上拉纤的纤夫就达80000多人。两岸还有骑兵护送,旌旗蔽日,气势非凡。随炀帝在船上饮酒作乐,沿途500里内的老百姓,被迫奉献食品。珍贵美味的食品吃不了,就挖坑埋掉。在江都住了4个月,隋炀帝又要回洛阳,为了装饰一个仪仗队,就动用人工几十万,钱财耗费更是大得惊人。
以后,隋炀帝又两次巡游江都。他巡游一次,沿途百姓就要遭一次殃。而许多官吏为了升官晋爵,向皇帝争献厚礼,拼命搜刮老百姓,而且发了大财。
隋炀帝第三次下江都时,隋朝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全国各地燃起了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抒发的感慨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