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和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累字词;2、整体阅读文章,把握文意,并熟读成诵;3、抓住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分析把握“同”的内涵;4、赏析第二自然段音乐描写。
过程与方法:1、通过熟读,积累字词,并基本把握文意;2、结合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同”的内涵并赏析第二自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中蕴含的人性之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学情分析
由于增城中学是一个郊县学校,生源大都为农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对文言诗文的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有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让他们解决文意理解的问题。同时,经过一个学期的记叙文写作训练,学生对描写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对如何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却缺乏有效的方法。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将“同”的内涵和音乐鉴赏作为了教学的重点,希望学生能学有所获。
3重点难点
1、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2、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4教学过程
知识与能力:整体阅读文章,把握文意。
过程与方法:1、通过熟读,积累字词;2、小组合作,用诗一样的语言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文化和文学常识,润养欣赏古诗文美的心灵。
4.1.2学时重点
1、了解文学文化常识,了解写作背景。2、梳理字词,整体把握文意。
4.1.3学时难点
整体把握文意,并用诗一样的语言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4.1.4新设计
4.1.5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用旧知唤醒新知
1、背诵初中学过的白居易诗歌——《钱塘湖春行》和《望月有感》。
2、说说你所知道的白居易。
活动2【活动】诵读诗歌,自主学习
1、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注自己不熟悉的字词和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并做好记录。
2、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生成个人对文章内容和技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自由诵读,尽量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活动3【活动】小组间合作,解决问题
1、各学习小组小组学科长将小组存在的问题整理出来,交由全班各小组共同讨论;
2、小组间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适当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4【练习】当堂考考你
通过PPT投影,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标注读音:湓浦、商贾、悯然、迁谪、浔阳、慢捻、霓裳、六幺、嘈嘈、幽咽、暂歇、虾蟆、转徙、裂帛、钿头、银篦、嘲哳、呕哑
2、解释词语:明年、因为、凡、颜色故
3、找出句中存在的词类活用现象:遂命酒;浔阳江头夜送客;商人重利轻别离。
4、说出句子的句式特点:转徙于江湖间;感斯人言。
活动5【讲授】用诗一样的语言概括每一自然段内容
1、各学习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概括每一自然段内容。
2、教师点拨指导概括叙事类文段的技巧方法:人物事件最重要,切记一定不能少;时间地点和原因,如果可以别忘掉。
3、明确答案:秋叶江头闻琵琶;船上聆听琵琶曲;听闻倡女诉身世;感叹自身迁谪苦;重温琵琶青衫湿。
活动6【作业】课堂小结
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第一二自然段。
2、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细读文章,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2、分析琵琶女形象及写作技法。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并分析琵琶女琵琶女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白居易对琵琶女的态度,体会如何尊重他人。
4.2.2学时重点
细读文章,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
分析琵琶女形象及写作技法。
4.2.3学时难点
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浔阳江头的知音人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活动2【活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
1、学生组内讨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找出琵琶女和白居易的相似之处。
2、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学生答案的对错。
3、明确问题答案:A、同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城流落江州,都有天涯沦落之感;B、都曾有过欢乐富足的生活,如今生活境遇一落千丈;C、同居穷乡僻壤,举目无亲,知音难觅,倍感凄凉寂寞;D、前程未卜,对未来都怀有深深的忧虑;E、都有出类拔萃的才华。
4、作者将自己与琵琶女类比,反映了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贬谪江州,牢骚困顿,郁郁寡欢的心情,也反映出诗人对被损害、被侮辱的女性的同情。“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
活动3【活动】琵琶女形象分析
1、学生组内讨论琵琶女的形象,并分析其写作技法。
2、教师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学生答案的对错。
3、明确问题答案:琵琶女是一个饱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沧桑、内心伤痛、才艺出众、自重理智的风尘女子形象。作者善于把握住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来刻画琵琶女的形象。“千呼万唤始出来”两句写出了她在生人面前迟疑、腼腆的情态及其欲出不出的矛盾心理;“沈吟放拨插弦中”两句写出了她自述身世时矜持严肃且略有顾虑的神情。
活动4【活动】我手写我思
1、各小组将本组依然存在的内容理解方面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组间讨论解决同学存在的问题。
3、教师及时点评并指导。
活动5【讲授】课堂小结
毛泽东在《读<琵琶行>有感》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悠悠。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琵琶女的满腔怨愤在泪湿青衫的刹那消解,乐天的不平抑郁在幽幽琴声中升华。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琵琶行》第三自然段。
2、完成练习册相应练习。
4.3
第三学时
4.3.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赏析第二自然段,并模仿写作一段描写音乐的文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音乐之美的眼光。
4.3.2学时重点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
4.3.3学时难点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
4.3.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音乐导入
1、聆听琵琶曲《诉》。
2、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书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活动2【活动】请将第二自然描写音乐的部分按照旋律变化的特点划分为几个乐章,并说明理由。
1、朗读第二自然段描写音乐的句子。
2、小组合作,按照旋律特点,将音乐划分为几个乐章。
3、明确答案:
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旋律低沉抑郁。
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间关莺语花底滑。旋律欢快明朗,清脆圆润。
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冷涩凝绝。
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旋律高亢激越。
余韵: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旋律戛然而止。
活动3【活动】将音乐凝固为永恒
1、小组讨论为什么白居易能将无形无色的音乐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2、明确答案:大量使用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修辞。奥地利著名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说:“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3、小组找出比喻句,并讨论分析其效果。
活动4【练习】比较阅读
1、比较阅读刘鹗《老残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明湖居听书》:“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2、学生讨论两段描写音乐的片段有何异同。
同:音乐旋律有类似之处;均采用了大量的比喻;都写到了听众的感受,正侧面相结合来描写音乐。
异:《琵琶行》在描写听众反应时,不仅写出了琵琶女技艺高超,还写出了曲中蕴含感人肺腑的情感;而《老残游记》只是突出了说书人技艺高超。
活动5【练习】结网而渔
欣赏龚琳娜的《忐忑》片段,并将其转换为一段文字,字数50字以上。
活动6【讲授】课堂小结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关注生活,有米下锅,运用技巧,熬煮好米,才能享受到写作的快乐,品味到浓粥的香滑。
2、背诵《琵琶行》全篇。
3、完成练习册相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