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念奴桥.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8)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念奴桥.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8)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06:0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
念奴桥.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江山的壮美以及周瑜苏轼的人物形象。
2、了解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旷达乐观的超脱情怀。
3、培养“随缘自在、珍惜当下”的人生观。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周瑜苏轼的人物形象,了解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旷达乐观的超脱情怀。
教学难点:培养“随缘自在、珍惜当下”的人生观。
3教学过程
《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班别:
姓名: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江山的壮美以及周瑜苏轼的人物形象。
2、了解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旷达乐观的超脱情怀。
3、培养“随缘自在、珍惜当下”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分析周瑜苏轼的人物形象,了解词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旷达乐观的超脱情怀。
【学习难点】
培养“随缘自在、珍惜当下”的人生观。
【自主检测】
(一)作者简介
苏轼,字_
_
___,号
,眉山人(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川眉山县)
,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_之一。与父_____﹑弟______合称为“三苏”。
诗歌方面和______
并称“______
”,词方面和______
并称“______
”。
书法方面和______
、_____
、_____
并称“宋四家”。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苦闷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让他追忆起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流,因而写下此词。此词被视为豪放词的奠基之作。
(三)字音
浪淘(
)尽
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
)巾
强虏(

早生华(
)发
还(
)酹(
)江月
(四)词句
1、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强虏灰飞烟灭


2、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


【学习过程】
一、朗读全词
请你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全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合作探究
主要任务:
1、赤壁景色的特点。
2、分析周瑜与苏轼的人物形象。
3、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理解。
(一)完成任务一:赤壁景色的特点。
景物(意象)
特点
学习步骤:
1、课堂上由A组学生朗读上阕,请A组自行商量朗读形式。
2、组内1分钟交流词人在赤壁所看到的景物(意象),以及特点。
3、问题抢答(回答正确的小组加2分)。
(二)完成任务二:分析周瑜与苏轼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相关语句
周瑜
苏轼
学习步骤:
1、课堂上由B组学生朗读上阕,请B组自行商量朗读形式。
2、AB组到黑板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3、由AB互相质疑发问(发问、回答精彩的加2分;不发问、不回答的扣2分)。
(三)完成任务三:3、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理解:有人说,此时苏轼已愤懑消沉。也有人说,此时苏轼依然旷达乐观。
学习步骤:
1、请AB组自选立场,在课堂上进行阐述说明。
2、教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3、理解“随缘自在,珍惜当下”的意义。
三、小结
此词通过对
的描绘,借
,曲折地表达了
,同时表现了词人

四、课外作业
1、背诵本词。
2、你如何理解苏轼“放下而不放弃”、随缘自在的超脱情怀?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250字以上。
3.1.2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猜一猜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的前半部分,并让学生“猜一猜”视频内容与我国哪个朝代有关。
活动2【活动】一、朗读全词
1、教师范读,学生复查导学案字音部分是否正确。
2、全班齐读。
活动3【活动】二、合作探究
(一)展示本课三个主要“合作探究”任务:
1、赤壁景色的特点。
2、分析周瑜与苏轼的人物形象。
3、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理解。
(二)完成任务一:赤壁景色的特点。
1、让A组学生朗读上阕。
2、1分钟组内交流词人在赤壁所看到的景物(意象),以及特点。
3、问题抢答(回答正确的小组加2分)。
景物(意象)特点
大江壮观娇美
故垒气势惊人
乱石
天空
惊涛
江岸
江浪(雪)
(三)完成任务二:分析周瑜与苏轼的人物形象。
1、让B组学生朗读下阕。
2、分AB组到黑板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3、由AB互相质疑发问(发问、回答精彩的加2分;不发问、不回答的扣2分)。
人物形象相关语句
周瑜风流潇洒小乔初嫁了功成名就
体貌非凡雄姿英发
言谈卓越羽扇纶巾
从容破敌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对比
苏轼年老多愁应笑我多情
早生华发壮志未酬
4、借“引言”引出“人生如梦”:
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四)完成任务三:3、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理解:有人说,此时苏轼已愤懑消沉。也有人说,此时苏轼依然旷达乐观。
1、AB组自选立场,互相阐释观点。
2、教师表明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是——即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消沉、愤懑也是暂时的,主要的是旷达乐观。理由:苏轼仕途受挫,壮志难酬,一开始难免消沉、愤懑,但游传说中的赤壁时,看到长河依旧,豪杰已非,不由得不感叹人生不过是一场梦,功名应该随缘,只有随缘才能过得自在。所以他自此完成了现实的超脱——功名,随缘;人生,随缘;你可以不放弃,但应该放下,且珍惜当下的清风明月。
3、“随缘自在,珍惜当下”人生观的引导:
一切荣枯本天地,何妨吟啸且高歌;
若能风雨随缘去,便是人间自在仙。
活动4【活动】三、小结
1、小结
此词通过对(古战场赤壁壮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描绘,借(对周郎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之情),同时也表现了词人(旷达超脱之人生观)。
2、全班朗读全词。
活动5【作业】四、课外作业
1、背诵本词。
2、你如何理解苏轼“放下而不放弃”、随缘自在的超脱情怀?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250字以上。
附:放陈斯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并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