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念奴桥.赤壁怀古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文并不陌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学生对赤壁之景的想像、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缺乏一定的基础,借助于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增强兴趣,读懂文本,走进文本,最终融会贯通。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诵读本词,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3、赤壁画面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4、周瑜人物形象的分析。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先来颀赏一首歌曲《滚滚长江东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1作者简介:
苏轼:(10
( http: / / www.21cnjy.com )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2、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二、指导朗读,正音,读出气势。
三、研读课文,学生整体把握全词内容
1、概括上下阙的主要内容?
上即景抒情,引发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下抒写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上阙写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如何描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明确:气势磅礴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3、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个景色中去?
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
衬托英雄气概、英雄风采,景和人相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彰。
4、可怀念人物那么多,为什单单怀念周瑜?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语句,分析周瑜形象
小组讨论
明确:小乔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发-----------有气魄
羽扇纶巾--------------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智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5、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抒发什么感情?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笑什么--------------多情
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么--------------被排挤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难以实现
感---------------惆怅失意
(现实和理想冲突)
6、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明确:
①、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
四、总结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它洋溢着一种缅怀英雄、追求功业、寄情自然的那种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五、体会词风
评价《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味豪放派词人苏轼词作的整体风格
(余秋雨: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
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题材来看,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
2、从主旨来看,是抒发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3、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
《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豪迈雄健、慷慨奔放的词风。
六拓展加深,布置课后作业
1、课后查阅一些资料,思考比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赤壁怀古》的异同,就其思想内容或艺术特色写一篇短评。
2、背诵全词
3、基础验收
1).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赤壁
璧玉
嬖爱
躲避
B.娇媚
骄傲
矫健
轿车
C.公瑾
谨慎
木槿
觐见
D.遥远
谣言
徭役
鹞鹰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登临澄澈
征帆去棹
酒旗斜矗
B.箫杀
如簇
星河鹭起
漫嗟荣辱
C.凝绿
后庭
浪淘尽
羽扇纶巾
D.强虏
赤壁
灰飞烟灭
惊涛拍岸
3).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
“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一般都分两段,为上片、下片,或称上阙、下阙。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是词的题目。
D.词,原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词中声韵有一定规定,用字要分平仄。
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B.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
C.
“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军。 D.
“羽扇纶巾”,指周瑜。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B.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C.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D.
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
4.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③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④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⑥公瑾当年,小乔⑦初嫁了,雄姿英发⑧。羽扇纶巾⑨,谈笑间,樯橹⑩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什么特点
3)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 怎样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表现周瑜当年的什么?
【参考答案】
3.1)A
2)B.
3)C
4)
A
5)D
6)
D
4.1)答案: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2)答案: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
3)答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但周瑜34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倾慕周瑜,渴望建功。这自我讥笑当中,包含着浓重的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着报国无路的感慨。(解析: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因为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4)答案:美人衬托英雄 春风得意 英气焕发 雄杰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