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7 09:5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西方政治的稳定器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选必1 第二单元《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重点: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认识西方文官制度与我国科举制的历史渊源。
难点:了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概括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分析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作用。
探究与总结
何为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的出现有哪些背景?
文官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概念阐释:何为“文官”?
文官仅指在法律上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内政和外交的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
——1977年英国内阁对文官概念的解释
思考:西方的“文官”有哪些主要特征
名词解释
何为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的出现有哪些背景?
文官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探究与总结
材料一:17世纪中叶以前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凭门第出生和对国王的忠诚。(光荣革命后)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享有恩赐权,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充斥官场宦海。到19世纪,英国的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在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哪一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恩赐官职制
政党分肥制
传统选官制度带来腐败低效、周期性政治动荡等弊端。
结合教材阅读材料,思考:英国旧有两大选官方式分别是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弊端?
(一)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文官制度的出现的背景
5-18世纪西欧官员任用制度的演变
政治发展特征
官员选用方式
5-13
14-16
17
18
封建制度
无需职业人员
民族国家发展
国王挑选亲信赐予官职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
忠于个人
18世纪中叶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侧
一个国家设置官员的目的是为了公众的利益,没有任何人具有与生俱来获得公职的特权……共和主义的领导原则就是促进轮换任职,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政府体系更加健康。
——【美】杰克逊总统就职演说(1829年)
思考:概括杰克逊总统的主要观点?
政府官员应随政党更替轮流任职
“政党分肥制”
思考:“政党分肥制”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在选官标准上有何变化?有何进步性?
一个国家设置官员的目的是为了公众的利益,没有任何人具有与生俱来获得公职的特权……共和主义的领导原则就是促进轮换任职,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政府体系更加健康。
——【美】杰克逊总统就职演说(1829年)
变化:
进步性:
由忠于个人到忠于政党
客观上打破了政府的贵族化传统,
为更多平民进入政府任职创造条件
“政党分肥制”
在英国,某党一旦掌权,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另一党上台后如法炮制,并有意更改前任政策。
美国总统杰克逊任期内,陆军部长乔治 克劳福德曾串通司法部官员贪污了数量巨大的美元。
——摘编自《西方文官系统》
思考:“政党分肥制”有哪些弊端?
(1)形成周期性的政治震荡,不利于政局的稳定和
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2)官员整体素质不高,降低行政效率
(3)导致官场腐败频发
5-18世纪西欧官员任用制度的演变
政治发展特征
官员选用方式
5-13
14-16
17
18
封建制度
无需职业人员
民族国家发展
国王挑选亲信赐予官职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
忠于个人
政党政治发展
政党分肥制
忠于政党
材料: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政党更换频繁
稳定、持续、廉洁、高效
工业革命
生产力提高
社会分工复杂
政府职能扩大
亟需新的职业官僚体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工业资产阶级提出政治诉求
(二)经济上:工业革命的推动
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改革选官制度。
结合教材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建立?
文官制度的出现的背景
材料:17世纪80年代末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国王权力受到极大削弱,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随后建立了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党派掌握了对政府中重要官员的任免权。于是,在议会选举中取胜而上台的党派,便把政府官职看作是“战利品”,合法地、公开地进行论功行赏,加以分配,这就是所谓的“政党分肥制”。随着执政党的不断更替和内阁的频繁变迁,政府行政工作人员不断的大换班,引发政治周期性的震荡和资产阶级的重重矛盾,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这一现实促使资产阶级下决心改革旧的官吏制度,探索新的人事行政制度。
(三)政治上:
(四)思想上:
材料:随着“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于是,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材料五:日本《明治时期教育普及率》
文官制度的出现的背景
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建立与完善
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五)外部因素:中国的科举制提供了借鉴
材料:“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是深感惊讶的。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国。” 1983,美国人事署长艾仑 坎贝尔
石板画: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伤病士兵们在寒冷中挣扎
(六)催化剂(英国)—英俄克里米亚战争
文官制度的出现的背景
【小结】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带来腐败低效、周期性政治动荡等弊端。
现实原因:
1.经济上: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发展及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改革选官制度(即工业革命的推动);
2.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逐渐建立与完善推动文官制产生。
3.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
外部因素:中国的科举制提供了借鉴
催化剂(英国):克里米亚战争
【思考】:通过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谈一下你的认识
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根本原因)
探究与总结
何为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的出现有哪些背景?
文官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4

1855

1870

1883

初步建立
英国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议会开始限制国王任命官员权力。
两官分途
为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开始设置常务次官的职位,从而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
官员类别 职责
政务官 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
事务官 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
特点:①政治上保持中立,不受选举结果和党派转换影响。②公共管理职能增强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

1854

1855

1870

形式探索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运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不久,英国政府也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
◎东印度公司
◎剑桥大学
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为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奠定基础。
书面考试在英国的出现
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次使用试卷对学生进行考试。后来,牛津大学也开始实行书面考试。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任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不久,英国政府也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
历史纵横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

1854

1855

1870

导火线
由于政府机构混乱,官员昏庸无能,导致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亡惨重。
◎克里米亚战争英军营地
克里米亚战争
直到 1854年 10 月,英国的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确立的催化剂。克里米亚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用人不当,行政机构和吏治的腐败无能。三万五千名英军士兵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却只有不到半数能够回国。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敌军的攻击,而是官员们腐败无能。士兵们忍受严冬的暴雨,却得不到像样的补给和医疗救助,竟有一万六千多人死于后勤的短缺。这使得全国人民极其愤慨,并在议员们的强烈攻击下,使得当时的内阁被迫辞职。
历史纵横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

1854

1855

1870

正式建立
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诺斯科特-屈威廉报告)
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名官员在对英国政府的官吏状况进行全调查后,提出该报告。他们尖锐批评在英国,很多官员进入政府是凭借个人关系而非工作能力,提议应实行公开考试竞争,择优录取,建立以人的才能为标准的文官制度,提升文官素质。这份报告奠定了后来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

1854

1855

1870

正式建立
英国政府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帕麦斯顿(巴麦尊)
1855年5月12日,帕麦斯顿颁布了《录用英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改革文官的正式法令。根据规定,通过考试和审查的方式甄选文官。但考试对象仅仅限于低级职务的年轻人,占比很小,也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并未根本改变任人唯亲的现象。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8世纪初
19世纪初
1853

1854

1855

1870

最终形成
英国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
1.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格拉斯顿
1870 年6月4 日,格拉斯顿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它规定∶①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少数最高级文官除外);②将文官分为高低两级,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③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
它是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使上层建筑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和工业化社会的需要。
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文官制度最先在英国确立。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2.西方文官制度的扩展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案《美国文官法》(史称《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1946年,法国颁布统一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1947年,日本通过《国家公务员法》,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
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改革,1950年又颁布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探究与总结
何为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的出现有哪些背景?
文官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2: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思考】结合材料及教材P36,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材料1:各种录用考试都要以公告通知公开进行,公告必须写明招考的职务、责任、待遇、资格、考试科目及时间地点,成绩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
所有公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而受歧视,主要以“品行”和“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文官的录用主要是按考试成绩,并参考个人资历、学历、品德和健康状况来鉴别优劣 , 择优录用。
——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
(2)政治中立,服从领导
文官要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参与政治活动。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务官制定的政策,在政务官领导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思考】结合材料及教材P36,分析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材料3:《彭德尔顿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联邦政府官员分成两个集团—职业文官与政治官员集团……划入职业文官行列的行政官员不再是由总统或是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终身任职。
——Pendleton Act of 1883[R].Basic Documents of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776-1950 [M].
材料4: 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
(3)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文官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任职到退休;文官可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情景模拟】约翰是一名立志成为优秀高级文官的毕业大学生。在遵循文官制度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建议吗?为什么这么建议?
认真备考
阿谀奉承
公开支持A党
不站队不参与
咸鱼混日子
高级文官
公开考试
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
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
论功晋升
新制新特点
材料1: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
——[英]玛格丽特 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材料2:通过英国文官考试,女性可以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获得文官职位,有了固定收入,这就大大提高了女性的工作热情和家庭地位,为女权主义者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曹永胜、王铮《近年来英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材料3:现如今,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在吸收中国传统人事制度合理成分和借鉴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上得以基本确立,并于2005年颁布《公务员法》,反观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制度,不仅具有与西方接轨的共性一面,还具有自身不同于西方的个性之处。
——杨延昭《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比较研究》
【合作探究】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1)积极:
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②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③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④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⑤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1:英国文官制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部门和部际磋商之间,为处理专门问题设立的部际委员会往往成为扯皮的场所,迄今还没有看到谁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大量官僚主义的现象严重存在,似乎不在中央各部,而在庞大的管理社会福利的政府和政府机构之中,这里人员众多,规章繁琐,行政开支浩大,工作差错最多,是英国行政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冉隆勃《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2)消极: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官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的层次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本质:
为资产阶级服务
【合作探究】阅读下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
影响工作效率
滋生官僚主义和僵化习气
加重财政负担
材料2:
年份 1871 1891 1901 1914 1922 1939
文官人数 53847 79241 116413 180900 317721 387400
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比较科举制和西方文官制
不同点
1.制度涵盖上:科举制主要是一种选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不仅包含官员的选拔,还包括官员的退休、晋升等方面制度。
2.考察内容上:科举制侧重考查儒家经典,西方文官制度侧重考查行政管理能力。
3.背景不同:科举制是君主制度下的产物,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是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产物。
相同点
1.考试原则:科举制倡导的“公开竞争”“多级考试”“择优录取”等原则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倡导的“自由”“平等”等观点相符,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几乎都规定了政府官员须经公开竞考,择优录取。
2、考试科目与报考标准: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一样基本都规定了统一的考试科目,有着严格的报考标准。
背景
过程
特点及影响
西方的文官制度
工业革命的推动
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过程
美、法、德、日本等国家的文官制度
特点:
影响
科举制度的影响
进步
局限
公开考试、政治中立、严格考核、官纪严明、职务常任
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
克里米亚战争
比较科举制和西方文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