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词中抒情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词的意境,体悟词人的思想情怀。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声声慢》教学设计
英德市一中林玉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词中抒情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词的意境,体悟词人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前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这段文字写的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讨她的代表作《声声慢》,一起走进这位“乱世中的美神”。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词人及写作背景
1、词人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2、风格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写作背景
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四、朗读词作(听录音朗读)
五、赏析词作
初步感知:
结合课文注释,在诵读中理解本词内容,并用一个字概括词的情感。
愁
诗歌鉴赏:
1、词人是怎样抒发内心的愁情?(从抒情方式上看)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
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本词运用了哪些意象来抒发情感?这些意象所反映出来的意境是怎么样的?
典型意象包含的内容:
酒是“愁”的象征
秋风渲染愁情
雁象征思乡、思人情怀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体悟情感: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难以用一个字表达她那复杂的愁情,这个“愁”包含了哪些情感?(根据词的内容推敲和作者经历)
诗歌小结
本词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国破之痛、亡夫之悲、沦落之苦的愁情。
七、本课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完成练习册本课的基础练习。
附:背诵指导
讲述了一个“寻觅”的故事:
若有所失,寻觅些什么;眼前处境,产生愁情。
面对当时季节天气,词人借酒浇愁。不想抬头看见旧时雁;
低头看见满地黄花。厌见眼前景,盼天黑……
可……那点点滴滴的梧桐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愁上加愁……
课件14张PPT。 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一如她的名字所昭示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声 声 慢李清照1、知识与技能:理清思路,感受李清照婉约的词风;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词中抒情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赏析词的意境,体悟词人的思想情怀。
学习目标诗人经历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诗歌风格
结合课文注释,在诵读中理解本词内容,并用一个字概括词的情感。初步感知词人是怎样抒发内心的愁情?(从抒情方式上看)诗歌鉴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本词运用了哪些意象来抒发情感?
这些意象所反映出来的意境是怎么样的?
间接抒情典型意象包含的内容:酒是“愁”的象征秋风渲染愁情雁象征思乡、思人情怀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者难以用一个字表达她那复杂的愁情,这个“愁”包含了哪些情感? (根据词的内容推敲和作者经历)体悟情感 本词通过描写词人南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抒发了词人国破之痛、亡夫之悲、沦落之苦的愁情。诗歌小结讲述了一个“寻觅”的故事:
若有所失,寻觅些什么;眼前处境,产生愁情。
面对当时季节天气,词人借酒浇愁。不想抬头看见旧时雁;
低头看见满地黄花。厌见眼前景,盼天黑……
可……那点点滴滴的梧桐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愁上加愁……背诵指导一、背诵并默写本词。
二、完成练习册本课的基础练习。 本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