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声声慢 课件+教案 (6)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声声慢 课件+教案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06:09:05

文档简介

千古绝唱易安愁
——李清照《声声慢》鉴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人论世,了解婉约派词风,提高学生诵读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女词人的哀婉凄苦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深刻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对作品“凄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诵读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词中叠字之妙。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齐读作品,初步感知;录音范读,对比感知。
三、知人论世。(利用导学案,让学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四、展示学生问题。
五、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1.这首词的词眼是 。词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被历代词家赞为千古绝调,请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赏析。
3.为了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那些意象?请选择一个你感触最深的意象加以分析,并列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诗句。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4. 联系词人身世遭遇,你认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愁”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与作者前期作品中所描写的“愁”有何区别?
六、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一)如何写“愁”?
1.直抒胸臆,点名主旨。
2.叠字传愁,创意奇绝。
3.意象生愁,心景交融。
4.字字写愁,层次分明。
(二)“愁”的内涵
1.家国之恨
2.亡夫之痛
3.颠沛之苦
4.孤独之伤
(三)指导学生诵读,学生配乐朗读。
(四)引导学生归纳鉴赏古诗词之法
七、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以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为关键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写景抒情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不得翻译原词,要自创情境,短文中要出现六个意象的关键词(淡酒、急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
课件27张PPT。千古绝唱易安愁 ——李清照《声声慢》鉴赏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婉约派词风,提高
诵读水平。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诗歌鉴赏,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3.深刻解析词人“愁”的丰富内涵,体会词人情感的变化。 【知人论世】 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前期:风华绝代后期:红消香断 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前期:反映少女少妇时的美满生活,表现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喜爱,以及与丈夫的相思离别之情。清新婉丽,热情明快,委婉含蓄。如《如梦令》《一剪梅》等。
后期:写在离乱中的孤独和国破家亡的悲
苦心情。词风凄楚低沉。如《声声慢》、
《武陵春》等。李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声 声 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朗读指导】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悟情入境,达情传神。预习思考题1.这首词的词眼是 。词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被历代词家赞为千古绝调,请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赏析。
3.为了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那些意象?请选择一个你感触最深的意象加以分析,并列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诗句。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4. 联系词人身世遭遇,你认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愁”字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与作者前期作品中所描写的“愁”有何区别?“愁”“愁”字就由秋、心二字组成,从心、秋声,忧也。
宋人吴文英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古人言“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文本分析】——如何写“愁”?1.直抒胸臆,点名主旨。
2.叠字传愁,创意奇绝。
3.意象生愁,心景交融。
4.字字写愁,层次分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心 情若有所失寂寞冷清凄苦无告 叠词:渲染愁苦之情叠字之妙 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淡酒 黄花
过雁 梧桐
秋风 细雨 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 赏意象 品愁情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酒是“愁”的象征秋风怎敌他晚来风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秋风渲染愁情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过雁象征离愁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雨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观《浣溪沙 》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结句“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 【“愁”的内涵】1.家国之恨
2.亡夫之痛
3.颠沛之苦
4.孤独之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九月金兵南下,李开始颠沛流离,四处逃亡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名家点评】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古诗鉴赏之法】1.知人论世
2.分析意象
3.领悟意境
4.把握技巧
二、以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为关键词,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写景抒情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不得翻译原词,要自创情境,短文中要出现六个意象的关键词(淡酒、急风、过雁、黄花、细雨、梧桐)。一、背诵全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