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扬州慢 教学设计 (6)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扬州慢 教学设计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06: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8
扬州慢
教学设计
1新设计“空城”之“空”表现在哪里?找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句子,抓住景物特点改写成散文化的语言来表达这破败之景来表现作者的满怀怆然的?(情景交融的体会,请1—2位同学朗读)
2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领悟词中主旨。
2、学习鉴赏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化用前人诗句的写法。  
3学情分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我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导学生鉴赏的时候,把“意境”和虚实相济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虚实结合、化用、情景交融等手法,来了解扬州的今昔变化,从而理解作者的黍离之悲。虽然在教学中完成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学生课前预习不好,对于文中化用的诗句理解不到位,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
2·1·c·n·j·y
4重点难点鉴赏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5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扬州慢
师: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在唐诗宋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艺术宫殿当中畅游了近两个星期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本单元有许多诗句描写了月亮,想想看,有哪些?(学生讨论)
师:月亮,这颗孤独地人类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恒的朋友,千百年来见证了人间的沧海桑田、悲欢离合,她已经成了人类永恒的朋友,情感寄托的对象,在中国,古往今来悲月颂月怀月的诗文真是不计其数,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月文化。那么,有谁知道,有“中国的月亮城“美称的是哪座城市?扬州的月亮是扬州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古人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代徐凝《忆扬州》)扬州占了天下三分之二的月色,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沐浴一下中国月亮城的银辉,不过,不是现在的扬州,而是一起去神游800多年前的扬州,大家有没有兴趣?
二、知人论世:
1、姜夔(1155

1221)字尧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以清客身份周游四方,常作达官贵人坐上客,是一名耿介清高的雅士。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21·世纪
教育网
2、解题:
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这是一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21cnjy.com
三、学习小序:小序交代了与本词相关的哪些信息?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来源:21cnj
y.co
m】
四、把握情感,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初读体会情感,请1-2位同学点评。
2、听课文示范朗读。
教师点评: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词韵--节奏分明
感情基调--悲切、伤感、深沉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思考:予怀怆然、感慨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昔:说明今昔发生了巨变,而且这一巨变使得词人满怀悲伤。那么,扬州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如今展现在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www.21-cn-jy.com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
( http: / / www.21cnjy.com )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破败荒凉的景象,在词的正文中,作者有没有描绘?)——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无声冷月、红药徒生)等。【出处:21教育名师】
五、合作讨论
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词人眼前的扬州是怎样的?上阕哪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明确:破败荒凉—“空城”。
2、“空城”之“空”表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哪里?找出相关句子,抓住景物特点改写成散文化的语言来表达这破败之景来表现作者的满怀怆然的?(情景交融的体会,请1—2位同学朗读)
明确: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无声冷月、桥边红药
例子: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野生荞麦,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红芍药花开依旧,可是现在谁也无心去观赏它。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感伤而已。
小结:现在的扬州城破败、荒凉、萧条。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21·cn·jy·com
3、今日的扬州令姜夔不禁悲从中来(予怀怆然、感慨今昔),扬州城自古就是如此吗?不是
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句子能有所体现)
明确:“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昔日的扬州繁华热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这些繁华热闹的景象,词人有没有为我们作具体描绘?没有,化用诗词,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
明确:淮左名都----扬州地处江淮要冲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www-2-1-cnjy-com
竹西佳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豆蔻词----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杜牧《赠别》
青楼梦----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小结:从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扬州的繁华,可谓盛极一时。
而这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也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名都(佳处)。
一“名都”,一“空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词人不仅化用杜牧的诗句,让我们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见扬州昔日的繁华,甚至在下阕中,他还想象唐朝的杜牧穿越时空、来到了扬州。杜牧来到今日的扬州会是什么感受?
“惊”
为什么而“惊”?
因“空”而“惊”,
惊“十里扬州”
竟然变得“荠麦青青”。“惊”扬州昔日繁华,今日萧条,昔盛今衰、古今变化之大。2-1-c-n-j-y
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
这是金兵南侵造成的,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对国家的伤痛(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之情。
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摧残人类生命的黑手。古代更是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扬州,扬州变为残破不堪。21教育网
眼前的空城之景是作者看到的,而“名都”则是作者通过化用的诗句联想到的,这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一虚一实,虚实相济)。  21
cnjy
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