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扬州慢 教学设计 (7)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扬州慢 教学设计 (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06: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8
扬州慢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2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已有基本的古诗词鉴赏技巧
3重点难点
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播放flash音乐《烟花三月》
导入:播放flash音乐《烟花三月》
扬州是个风景美丽、经济富裕的地方,晚唐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杜牧对它情有独钟,写下很多与它相关的诗歌,将扬州的热闹繁华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南宋的姜夔初次到扬州就想起杜牧的那些诗篇,那么,姜夔所见的扬州还如杜牧笔下那般迷人吗?21教育网
活动2【讲授】背景及小序
作者背景简介(P127注释1)
1、姜夔
姜夔(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道人,江西鄱阳人,白衣终生。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音乐家。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2、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攻破扬州,烧杀掳掠。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1176年,虽然已过十五年,作者路过扬州时,映入视野的还是劫后的扬州一片荒芜,满目疮痍的萧条景象,联想起了昔日的繁盛,不禁思绪翻滚,感慨万千,写下此词。21·世纪
教育网
内容赏析
(一)小序
1、这段序言讲了哪些内容?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
表示家国残破(亡国)之痛。
黍离: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
( http: / / www.21cnjy.com )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2、词的小序的作用
感情基调:低沉悲凉
主题思想:黍离之悲
活动3【活动】词中如何体现扬州是空城
今日扬州
1、作者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一座城
空城
作者用哪些景来写“空城”的?
见到:荠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冷月、红药徒生
听到:清角吹寒
3、词人是如何通过这破败之景来表现自己的满怀怆然的?(分组讨论,学生探究后回答。)
(1)所见:尽荠麦青青
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营造了扬州怎样的景象?
凄凉,荒芜
首先从视觉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冲击
(2)所见: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废池乔木为无情之物怎会“厌言”呢?
用了拟人修辞。
(废池、乔木是金兵劫掠时的目击者,受害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21cnjy.com
起到了点缀,衬托的作用,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对扬州人民的痛苦表示同情。
(3)所见: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可这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词人移情于物,以“冷月无声”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萧条,寂寥,冷清,落寞,表现扬州城的残破衰落,抒发作者悲哀之情。www.21-cn-jy.com
(4)所见: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如何表达出悲伤的情感的?
红药徒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谁也无心去观赏它。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感伤而已。www-2-1-cnjy-com
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采用了虚拟之法:冬至之日,本来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还是无人欣赏。类似的诗句: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
流露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的无限伤痛之情。
(5)所闻: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
通感
——(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2-1-c-n-j-y
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  21
cnjy
com
4、小结:现在的扬州城破败、荒凉、萧条。
过渡:今日的扬州令姜夔不禁悲从中来(予怀怆然、感慨今昔),扬州城自古就是如此吗?不是
(三)昔日扬州
1、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句子能有所体现)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
晚唐大诗人杜牧更是一生至爱扬州,曾在此流连十年之久,这里有他无数的浪漫回忆,留下了他无数的动人诗篇。(多媒体投影杜牧的四首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
繁华热闹
这些繁华热闹的景象,词人有没有为我们作具体描绘?没有,化用诗词,通过杜牧的诗句想象得来。
介绍扬州:
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是我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古今扬州皆是旅游胜地,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2·1·c·n·j·y
3、而这昔日繁华的扬州城,我们也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名都(佳处)。
4、小结:
一“名都”,一“空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5、眼前的空城之景是作者看到的,而“名都”则是作者通过化用的诗句联想到的,这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一虚一实,虚实相济)。【来源:21cnj
y.co
m】
词人不仅化用杜牧的诗句,让我们可以想见扬州昔日的繁华,甚至在下阕中,他还想象唐朝的杜牧穿越时空、来到了扬州。【出处:21教育名师】
6、杜牧来到今日的扬州会是什么感受?
“惊”
7、为什么而“惊”?
因“空”而“惊”,
惊“十里扬州”
竟然变得“荠麦青青”。“惊”扬州昔日繁华,今日萧条,昔盛今衰、古今变化之大。【版权所有:21教育】
(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情况下,以杜牧之惊,从侧面衬托出劫后扬州的荒凉破败。21·cn·jy·com
8、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
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
这是金兵南侵造成的,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对国家的伤痛(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之情。
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摧残人类生命的黑手。古代更是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南宋初年,金兵屡次进犯扬州,扬州变为残破不堪。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总结全文:
综观全词,作者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有虚有实,从而突出了劫后扬州的荒凉,伤今怀古,抒发了“黍离”之悲。21
cnjy
com
五、让我们再来齐诵全词,进一步体会他的“黍离之悲”。(学生齐诵全词)
活动4【练习】拓展延伸练习
六、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5【作业】思考探究第三题
完成p128思考探究第三题
姜夔的《扬州慢》多处化用了杜牧的诗句,这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