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8
扬州慢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主旨“黍离”之悲。
2、通过“诗词六读法”,帮助学生建立阅读诗歌的步骤。
过程与方法:1、诵读、想象,今昔对比中体会诗歌内涵
2、意象、修辞分析
情感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2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已学过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但缺乏系统的总结。
3教学重点
对本词的主旨“黍离之悲”的解读。
4教学难点
能运用“诗词六读法”解读其他的诗词。
5教学内容分析
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
《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昔盛今衰悲凉痛惜的情绪。
6教学准备
1、资源收集:让学生上网收集作者姜夔生平资料,搜集重要意象。
2、活动准备:给出预习提纲,学生提前预习。
7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 新课导入
先播《几多愁》歌曲(为学生创设感时伤世氛围)
一曲《虞美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江春水向东流”,道尽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二百多年后,面对被金兵洗劫一空的扬州城,姜夔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黍离之悲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诵读鉴赏南宋词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多媒体投影词题、作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2【讲授】二、学法指导(多媒体投影: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注意技法)
诗词六读法:
一读:读题目
二读:读作者、背景
三读:读前序
四读:读意象
五读:读手法
六读:读佳句
自读技法:读出知识,读出情感,读出精彩,读出疑问
活动3【活动】三、互动课堂
(1)一读:读题目
师问:从题目中,你能读出哪些知识?
小组举手抢答,补充。
明确:慢词:曲调舒缓,深沉悲切,吐字慢长,宜于抒情
(2)二读:读作者、背景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讲讲作者姜夔和此词的写作背景。
思考:这些信息对于主旨把握的作用?
(3)三读:读前序
师问: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举手抢答。
明确:(投影)
写作时间、地点: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他人的评价:有《黍离》之悲
师问:从序言中我们可以找到有关词主题的信息吗?词的感情基调如何?请结合序中的语句进行阐述。
(4)四读:读意象
师问:①请找出描写词中所写意象。
②请用两个双音节的词概括一下“昔”“今”意象的意境特点。
③作者借今昔扬州的对比,表达怎样的情感?
明确:(逐步投影)
(5)五读:读手法
师问:请问本词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明确:化用诗句、对比、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拟人、通感。
(6)六读:读佳句
师:你认为词中哪句写得最好?请加以鉴赏。
赏析示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明确:首先,此句化用杜牧名句“二十四桥明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让我们想到昔日热闹场景,以此来反衬如今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以乐景衬哀情,从而倍增今日之凄清。21教育网
活动4【活动】四、课堂小结
词的上片记行写景,抓住“空城”等典型景物,渲染凄凉气氛;下片化用杜牧诗句,处处设想,今昔对比,抒写黍离之悲。21cnjy.com
诗词六读法:
一读:读题目
二读:读作者、背景
三读:读前序
四读:读意象
五读:读手法
六读:读佳句
活动5【作业】五、作业
完成《扬州慢》课后作业练习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