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虞美人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8 虞美人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06: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
虞美人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感受词人深深的愁绪与掌握对比、比喻等艺术手法;培养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办学不足四年的新学校,生源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想而知,加上我所教的又是两个美术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他们的主动性、参与性也不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较弱,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我首先让学生们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然后通过老师的点拨、诱导以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来一一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
【教材分析】:《虞美人》属于必修3第四单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典诗歌》中的一篇扩展阅读,本单元主要学习唐代以来的古典诗歌,并欣赏诗词曲的语言美、音韵美,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虞美人》作为千古词帝李煜的绝命词,其感情浓烈而大胆,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各种复杂感情融为一体,这正是同学们学会分析意象、掌握手法、品味意境的最好篇章,所以,通过学习这首词,我希望同学们不仅能提高鉴赏诗词的能力,而且能够受到情感的触动,珍视亲情、热爱祖国。
3重点难点
【重难点】:深切感受词人的家仇国恨;掌握词人运用以乐景衬哀情、对比、虚实结合等来抒发愁绪的艺术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词人的家仇国恨,着力培养学生珍视亲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设想】:首先,通过不同方式的诵读让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们整体感知情感,并引出作者的简介和写作背景;其次,师生共同解答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的提问;接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讨本词的艺术手法;最后,通过延伸练习来巩固知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虞美人》
导入新课:【配忧伤的轻音乐】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作者的心血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之后不久就迎来了杀身之祸,因而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喻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这位词人就是李煜。
活动2【讲授】讲授
【讲授】一、诵读
(1)个别朗读
【先请班上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分别来朗读,其他同学在倾听时注意比较,然后评价】
朗读技巧: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根据词的内容把握词的节奏,其中包括停顿、重音和语速。
(2)老师范读(配乐《虞美人》古筝曲)
【老师:像词中那些表现出作者内心痛苦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词即“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一江”应该重读,不仅要入情入境地读,还要把握整体的情感,那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之后,老师也愿意一试,配乐范读。】
(3)学生齐读
【老师:接下来,根据老师的诵读指导,请同学们旁若无人地大声地朗读这首词,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断句,并把握整首词的感情。】
【活动】二、感知(女生齐读)
(1)、词中哪一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呢?(从诗歌中寻找信息)
明确:愁
(2)、李煜缘何愁?(引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老师:我们应该学习过鉴赏诗歌的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知人论世,解决这道题我们首先要了解李煜是一个怎样的人,老师布置了一些作业,同学们也做了一些预习,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先听听同学们的介绍。】
①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唐国君,史称南唐后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老师:“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精于音律,善于写词,工书法,善绘画;政治上沉溺于声色,不思国事,是个亡国之君,可见,李煜拥有双重身份-----他既是一国之主,又是一位词人,既是昏庸无能的君主,又是一位多愁善感的词人,他的生辰又是他的忌日,那么,有同学了解李煜写这首词的背景吗?】
②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
三年后,李煜四十一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老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一位南唐帝王的内心世界,我们介绍过了李煜的生平,下面请同学们思考】
3、李煜到底有哪些愁呢?(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老师:这层层叠叠、铺天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之愁连续不断、纷至沓来,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呀,老师思考的答案跟同学们回答的差不多,但我个人认为,李煜的愁比较复杂,他既有个人遭遇的悲惨,因为他由尊荣华贵的江南国主变成了长歌当哭的阶下囚,地位的天壤之别使他还有国破家亡之恨与亡国之君抒发的亡国之恨,因此,老师把李煜的愁简单概括为“家仇国恨”,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无限忧愁,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请思考】
4、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春花
秋月
小楼
东风
借景抒情
明月
雕栏
玉砌
【老师:春花秋月这些美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事物你能不能直接去抒发愁情呢?对,不能!那么,词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美好的景物来抒发愁情呢?其实,同学们在预习中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的提问】
活动3【活动】活动
【活动】三、释疑(男生齐读)
预习中的疑问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为王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人生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更加勾起他痛苦的回忆,让他觉得痛苦,所以他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明确: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帝王尊荣等,包括精神层面上的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了他归宋后,又过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年,时光不断流逝,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明确: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老师:那在月明之时,作者为什么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堪回首故国呢?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可是不一样的是什么?“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啊,真是不堪不忍回首!看来预习中的提问都得到了解决,那么,我们通过赏析理解了词的前六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春有百花,秋有明月,东风吹遍小楼时,你可以凭栏远眺美景,本来是很欢快舒畅的心情,可怎么会抒发愁情呢?这些景物表达的内涵和作者表达的感情不一致了,原因是什么?对!这就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妙处,词人看到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了,强烈的今昔反差就使得词人要急于找到一种景物来倾诉,在表达效果上,借乐景来衬哀情,更显衬托的效果,更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情,因为他看到美景就自然会想到当年之乐,就会加倍刺到现在的愁恨。】
小结: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活动】四、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这首词除了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现手法呢?
明确:①对比
不变的“外物”
-------
永恒的“春花秋月”、年年到来的“东风”、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巨变的“人事”------
今非昔比的“故国”、不堪回首的
“往事”、
已改的“朱颜”。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老师:词人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不变“的是外物,是自然宇宙的永恒,而“变化”的却是人事,是人生的短暂无常,由此抒发的是“物是人非之痛”,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呀!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里既有时空、现在,还有哲理即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短暂无常,那么,在对比中还有其他的表现手法吗?对!虚实结合。大家知道这是一种相对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虚”?想象的、过去
的、回忆的;什么又是“实”呢?现在的、眼见的。】
②虚实结合
虚写----秋月、故国、雕栏玉砌
实写-----春花、小楼、东风、明月
【老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有限的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幅,表现了无限的内容,而且反复对比有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唱出了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唱出了词人内心的忧愤难平,唱出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感慨,于是最后两句呼之欲出,请大家齐读,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而且写出了愁的千古名句,请同学们思考,李煜写愁,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名句鉴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确:比喻、夸张、设问
表明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连续不断

【老师:一腔愁水其实是一腔泪水,词人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比喻、夸张、设问的手法,使得抒发的感情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但是为何要“向东流”呢?词中共出现两个“东”字,风从东边,春水向东流,因为东边是他的故国,所以有怀念故国、东归故国的意思,我们看到了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有了大胆的不顾一切的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他的暗恨变成了明仇,前面借景抒情,后面直抒胸臆,大胆直率,感情不可遏制,这也正是宋太宗为什么要恼怒、要杀死李煜的直接原因之一。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国君,李煜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眼光领受到了非人的囚徒生活,以一个昔日亡国之君的眼光看清了亡国灭种的命运,使得《虞美人》成了传颂千古的不朽诗篇。】
小结:“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
(3)那么,同学们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李煜的愁呢?
【老师:有同学说不值得同情,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煜自作自受,不务正业;有同学说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李煜的愁,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有同学说李煜是卸下了帝王之衣化作平民的愁,很美、很有人情味。看来,同学们真是见仁见智、各有说法,但是不管同学们怎样看待李煜的愁,我们都应该从他的人生悲剧当中学会吸取教训,学会珍视亲情、热爱祖国。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专家王国维的看法】
明确:“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
活动4【练习】练习
五、延伸阅读
阅读李煜的《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讨论:这首诗和我们刚刚学过的《虞美人》各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虞美人》主要表现了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感到无比痛苦,抒发了满腔愁绪;《浪涛沙》主要抒发了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国破家亡的千古撼恨。
六、齐读并总结(学生小结、教师总结、播放歌曲)
总结:李煜的愁不仅写出了个人之愁,而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出了所有亡国之人的痛苦情感,所以能够引起我们普通人的共鸣,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今天,我们学习了浸染着李煜泣血之愁的《虞美人》,理解了愁的内容,赏析了写愁的方法,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来体会这首词的意境,下面请听邓丽君的《虞美人》,会唱的同学一起唱起来。
活动5【作业】作业与反思
七、作业布置
在李煜的创作中,浸染着这种泣血之愁的词作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很多,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试加赏析。(参考篇目《子夜歌》《乌夜啼
》《清平乐
》《相见欢》)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教学反思】:
《虞美人》作为千古词帝李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首绝命词,其词风哀婉、缠绵,其抒情或委婉含蓄或直接大胆,最能代表词人后期的作品,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诗词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好范例。
学习《虞美人》重在体会词人亡国之恨、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之痛、思乡之苦等各种复杂的愁绪,掌握对比、虚实结合、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并能渗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珍视亲情、热爱祖国,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诵读,用各种诵读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理解词的艺术魅力。本堂课主要是按照学生情况、词的内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1、引用缪塞的名言进行导入,点明这首词使作者引来了杀身之祸,这样巧设悬念,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注重诵读。刚开始采用学生个别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班齐读、老师范读三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与作者的愁绪,然后,分别运用女生齐读、男生齐读的方式,以读代讲,进行质疑问难、分析手法、鉴赏名句,从而深入解读本词。
3、注重学生在预习中的提问,并现场请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疑。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词,在预习的时候,学生们独立思考并提出了一些疑问,我发现了一部分质疑很有价值,例如,“春花秋月何时了”,那么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们尽早结束?等等。探讨这些问题,极具针对性,这才是学生们真正的学习需求,我们教师要有的放矢、因势利导。
4、注重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讨本词的艺术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是本堂课的难点,尤其是对比、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由于在老师的点拨、启发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下,这节课能够突破难点,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有:
1、最后让学生通过和《浪淘沙》进行延伸阅读时,由于接近下课、时间仓促,让学生思考的不够充分,只是限于得出答案,并未深入理解。
2、情感态度的教育效果不明显。我本打
( http: / / www.21cnjy.com )算以本词为契机,培养学生珍视亲情、热爱祖国,但由于重点鉴赏了词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所以在最后环节“你应当如何看待李煜的愁呢?”,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只是教师做了小结与陈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