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珠联璧合觅佳趣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对联发展的历史。2、熟悉传统对联的基本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熟悉对联相关常识;学生尝试编写对联,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接受传统对联文化的熏陶,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引领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一个单元的诗歌,基本掌握了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偶对仗、平仄等相关知识,为作对联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学生在遣词造句上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力求让他们先在充分析赏的基础上,才自己动手作对联。21cnjy.com
3重点难点
让学生尝试编写对联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逢年过节,人们都爱贴门神贴对联,那么大家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否说出几副自己熟悉的对联?(学生自己回答)那么,对联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创作对联有些什么讲究呢?今天我们来一同步入对联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2·1·c·n·j·y
活动2【讲授】对联的一般常识
(一)对联的发展历史与由来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21教育网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1·cn·jy·com
(二)对联的特点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等。不管何类对联,都要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
(一)交流各自搜集整理的古今对联,并作适当评点
老师示范:千载禅门万山第一;九层雁塔半岛无双。 ——雷州
林宗彦
天南重地,两汉伏波扬武略;海北名城,十贤胜迹蔚文风。——雷州
李麟佑
(二)讲述各自搜集到的与对联相关的故事
示例:新婚之夜,苏小妹欲试新郎秦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之才,将秦拒之门外并出对曰:闭门推出窗前月。秦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徘徊长廊。苏东坡见状,虽替妹夫着急,却又不便代劳。突然,他灵机一动,拾起一块石头,投进盛满清水的花缸里。秦少游听到“扑通”一声,顿时领悟,脱口而出:投石冲破水底天。苏小妹闻声大喜,急忙迎进新郎。【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为学校的餐厅、图书馆、教室等拟对联,并作交流。
参考: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图书馆)
2、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教室)
活动4【练习】课堂作业
2004年广东题: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
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例如:月季牡丹金桂
莫非海内奇葩(上下联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末字平仄相合,可给1—4分;构思巧妙,立意新颖,可给5—6分。
)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