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7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
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冀少版2024七下全部内容。
5. 难度系数:0.65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小红吃樱桃时不小心将一个核咽了下去,这个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咽→食管→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咽→胃→食管→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大肠→胃→食管→小肠→肛门
D.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2.在给航天员提供的菜品中,宫保鸡丁、油淋生菜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分别是( )
A.糖类、蛋白质 B.蛋白质、维生素
C.脂肪、维生素 D.蛋白质、糖类
3.下列关于消化和吸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B.水、无机盐、维生素能够直接被小肠吸收
C.所有消化液中都含有消化酶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朱熹在《饮食有节》中提到:“饮食有节身体好,暴食无度消化糟。善待肠胃健康在,美味佳肴慢慢嚼。”说明“饮食有节”有利于健康。下列做法符合健康饮食的是( )
A.不吃早餐 B.暴饮暴食 C.多食肉类 D.细嚼慢咽
5.下图是“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及观察到的视野图像,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图乙中血管①的弹性较大
B.实验后应将小鱼放回鱼缸或大自然
C.血液在图乙中血管内的流速大小依次是①>②>③
D.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是为了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6.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描述中,属于动脉特点的是( )
①管壁较厚 ②弹性较小 ③血流速度快 ④管壁薄 ⑤弹性较大 ⑥血流速度较慢
A.①⑤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②⑥
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脏的工作能力和潜力会大大提高,原因是( )
A.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 B.心肌数目增多,收缩有力
C.心肌发达,每搏输出量大 D.体积增大,心脏泵出血液增多
8.下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
B.图乙中心室收缩,将血液压至主动脉和肺动脉
C.图丙心室壁和心房壁中的心肌都舒张
D.图乙和丙都是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张开
9.下图表示三种等量食物进入消化道后食物量的变化,甲、乙、丙分别是( )
A.蛋白质、脂肪、淀粉 B.脂肪、淀粉、蛋白质
C.脂肪、蛋白质、淀粉 D.蛋白质、淀粉、脂肪
10.2024春节档电影来袭,小明在看电影时边吃爆米花边笑,和他一起的同学连忙阻止,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该同学阻止他的原因可能是( )
A.害怕影响周围人观看
B.食物可能会进入气管,出现生命危险
C.爆米花含糖分较多,吃多会使血压升高
D.神经系统会过度兴奋而将爆米花吐出
11.某兴趣小组自制模拟装置(下图)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作用。他们将碳粉放在塑料瓶口处,用吹风机向瓶口吹风,记录瓶底部纱布上碳粉的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毛刷模拟的是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
B.浸湿毛刷的水模拟的是呼吸道中的黏液
C.如果换成干燥的毛刷,到达纱布的碳粉量会增加
D.该实验说明呼吸道能完全阻挡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12.跑步一般采用鼻吸气、嘴呼气的方式,这样的呼吸方式可以增加吸氧量,加速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观察下图,当用嘴呼气时人体内膈顶的变化是( )
A.从①下降到② B.从②回升到① C.一直处于①状态 D.一直处于②状态
13.吴明上课不注意听讲,偷偷看武侠小说,笔记写的错误百出,下面笔记中正确的是( )
A.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B.吸气时膈肌舒张,呼气时膈肌收缩
C.体循环和肺循环各自独立互不联系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在毛细血管处
14.当新冠肺炎患者的肺受到严重损害时,需要依靠人工膜肺机,获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如图是人工膜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人工膜肺机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人工膜肺机相当于人的血液循环,给人体补充营养物质和氧气
C.图中电动泵相当于心脏,能推动血液循环
D.氧合器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获得氧气
15.下列关于肾小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肾小球由数十条毛细血管缠绕而成
B.肾小球一端是小动脉,一端是小静脉
C.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动脉血
D.肾小球的管壁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6.学习了尿液的形成后,小丽同学绘制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形成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①②③④⑤组成
B.肾单位内血液的流向是①→②→③→④→⑤
C.血液流经③时,血液中小分子物质滤过到④中,形成原尿
D.若⑤有炎症,会出现蛋白尿和血尿
17.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健康人尿液中一定含有的成分是( )
A.大分子蛋白质 B.无机盐 C.葡萄糖 D.血细胞
18.下列关于人体皮肤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排汗说明皮肤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
B.表皮位于皮肤最外层,属于保护组织
C.防晒可以抑制真皮层的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
D.皮肤损伤流血,说明伤及生发层内的毛细血管
19.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在北京亦庄鸣枪开跑。此次马拉松赛事中,组委会启用了“智能领航员”系统。机器人能根据路面情况和疲劳程度调整缓震,实时优化跑步效率,避免受伤,该系统类似于人的( )
A.内分泌系统 B.呼吸系统
C.消化系统 D.神经系统
20.动眼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给眼部肌肉,使眼睑上提,眼球向上、下、内运动。关于动眼神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运动系统 B.由脑发出
C.只能参与简单反射 D.在反射弧中属于传入神经
21.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下图分别表示眼球的结构及在弱光下,眼球前后径的变化和阅读时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眼球前后径增大,成像在视网膜后方
B.视觉在图中的③视网膜上形成
C.长期在弱光下阅读可能会导致近视
D.②曲度过大可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22.散步(如图)是一种轻松简单的运动方式。下列描述你认同的是( )
A.股四头肌两端肌腱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屈腿时腓肠肌舒张,股四头肌收缩
C.股四头肌收缩牵动小腿绕膝关节转动
D.散步运动需在运动系统调节下完成
23.学校“五项管理”包括睡眠管理,学生有充足睡眠才有利于垂体分泌促进人体生长所需的激素,这种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性激素 D.生长激素
24.“少年见青春,万物皆妩媚。”青春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殖器官完全发育成熟 B.女孩来月经时要避免剧烈活动
C.喉结突出属于男性的第二性征 D.内心世界变得复杂,性意识开始萌动
25.琴声悠远,笔健墨香,音乐、书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耳的基本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B.产生听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
C.挥笔写字需要神经系统调节
D.形成视觉的部位在视网膜上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35分。
26.(7分)水吉扁肉是建阳的一道美食,腿肉槌泥做馅,地瓜淀粉制皮,捏成扁团包制,具有皮薄透亮,肉弹汤鲜的特点。图一为淀粉在消化道逐步分解的过程示意图,图二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组成示意图,图三表示三类供能物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淀粉的分解过程中,物质b是_________。
(2)图一中,过程 B 进行的主要场所是图二中的[___]。
(3)图二中,人体最大的腺体是[ ]______,其分泌的胆汁储存于[②]_____。
(4)图三中曲线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5)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消化为_________,脂肪最终消化为_________。
27.(8分)胡盛寿院士及其团队将研制成功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用于救治多例心衰患者,并获得成功。该技术为广大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带来希望。如图一是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图二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血管;图三是血液流经某器官时一种物质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甲、乙、丙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
(1)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是因为心脏能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______。
(2)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______(填血细胞名称)的功能,减少血波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3)据图二可知,血液由右心室→______→肺部毛细血管网→______→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____。
(4)小林感冒引起肺部感染,医生给他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
(5)在图二中,②⑤血管流的是______血。如果图三的曲线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丙血管对应图二中的“______”(填序号)。
28.(6分)生命不息,呼吸不止。图一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二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的位置,图三表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从图一中可以直观地看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____________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与这种结构相适应的功能是___________。与血管1相比,血管2内明显增加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____。
(2)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气肺内,两条声带中的裂隙骤然收窄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打嗝时膈肌处于图二中的____________状态(选填“甲”或“乙”),相当于图三中曲线的____________段(填字母)。此时,肺的容积_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9.(6分)2025年3月20日上午10时,第十五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成年组)资格赛拉开帷幕。乒乓健儿为为了争夺全运会入场券而激情碰撞。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需要能量供应,他们吃的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之后葡萄糖通过图中的[c]______过程才能进入血液,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填字母)。
(2)某人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若肾脏发生病变,发生病变结构是图中______(填字母)。血管⑤与血管④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_(写出两种)。
(3)气体a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由肺泡进入血液,肺泡壁、毛细血管壁共同的结构特点是______,血管①—⑤中流动脉血的是______(填序号)。
30.(8分)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某校开展以“科学用眼,保护视力,积极锻炼,强健体魄”为主题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同学们进行了“探究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模拟眼球制作预防近视”的活动,还组织了各种体育比赛。请据图分析回答:
(1)如图甲,运动时我们“眼观六路”,物像会落在眼球的[ ]_______上,最后在[A]形成视觉。
(2)同学们设计并制作了“探究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的模拟实验装置(如图乙),水透镜代表图甲中的[ ]_______。打羽毛球时,小敏看到远处飞来的羽毛球的过程,就相当于光源向水透镜方向移动,若要使光屏上的物像清晰,此时的做法是_______。若注射器注水过多使水透镜的曲度(凸度)过大,远处的物体成像就不清晰(即近视),此时需要用注射器抽出适量水分使水透镜的曲度(凸度)减小,或在物体和水透镜之间增设_______透镜来进行调节。平时我们要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请你提出一条预防近视的措施: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2分)。
(3)踢足球、打篮球等运动都属于复杂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 ]_______。当不明物体突然从眼前飞过,你会不由自主地迅速眨眼。完成此眨眼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常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肝脏、胃腺、肠和胰腺。
【详解】小红吃樱桃进入的是消化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樱桃核的“旅行路线”是在人体的消化道内,具体路线经过了: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
【详解】AC.糖类主要存在于一些主食中,如米饭、馒头、土豆等,脂肪主要存在于肥肉、花生等食物中,宫保鸡丁中含有较多蛋白质,生菜中含有维生素比较多,故AC错误。
BD.宫保鸡丁中主要含有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生菜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3. C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详解】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A正确。
B.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 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B正确。
C.在消化系统中口腔中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在胃中有胃腺分泌的胃液,有胃蛋白酶,小肠中有多种酶,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C错误。
D.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小肠长约 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C。
4. D
【分析】(1)合理营养: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2)不吃早餐会影响身体健康,导致上午工作、学习时能量供应不足,还可能引发胆结石等疾病;暴饮暴食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消化功能,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过多食用肉类,会使脂肪、胆固醇摄入过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3)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便于唾液淀粉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减轻胃肠负担,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详解】A.经过一夜的睡眠,身体消耗了大量能量,早上需要及时补充营养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活动。不吃早餐会使身体在上午处于能量不足状态,影响大脑功能和学习、工作效率,长期不吃早餐还会损害消化系统健康,所以不吃早餐不符合健康饮食,A错误。
B.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胃肠需要超负荷工作来消化这些食物,这会打乱胃肠正常的消化节律,容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如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问题,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可见,暴饮暴食不符合健康饮食,B错误。
C.肉类虽然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但过量食用肉类,会使脂肪、胆固醇摄入量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发病风险。饮食应做到营养均衡,各类食物都应适量摄入,所以多食肉类不符合健康饮食,C错误。
D.细嚼慢咽可以让食物在口腔内得到充分咀嚼,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对食物中的淀粉进行初步消化,而且经过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胃后,更容易被胃进一步消化,减轻了胃肠负担,符合健康饮食,D正确。
故选D。
5. C
【分析】血管类型和特点: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毛细血管的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详解】A.图乙中血管①动脉,动脉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血流速度快,管壁弹性较大,A不符合题意。
B.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养成保护动物的习惯,做完实验后应将小鱼放回大自然或鱼缸,B不符合题意。
C.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在图中三种血管内的速度依次是①>③>②,C符合题意。
D.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 C
【详解】血管包括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其功能为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去;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特点: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其功能为物质交换的场所,可见C正确。
7. C
【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脏有显著的益处。它可以使心肌发达,心肌纤维变得粗大,心室壁变得厚实,从而提升心脏本身的功能。
【详解】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心脏功能增强,心率会比普通人更慢且更有力,而不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是每搏输出量增大使得心输出量增多,并非因为心率加快,A错误。
B.心肌细胞是不可再生细胞,锻炼不会使心肌数目增多,而是使心肌纤维增粗,心肌更发达,B错误。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发达,心肌收缩力量增强,每次搏动射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增大,从而使心脏的工作能力和潜力大大提高,C正确。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使心肌发达,而不是单纯使心脏体积增大来增加泵血量,D错误。
故选C。
8. D
【分析】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四个腔组成,其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
【详解】A.图甲中,心房收缩,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A正确。
B.图乙中,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心室将血液压至主动脉和肺动脉,B正确。
C.图丙中,心室和心房中的心肌都舒张,此时房室瓣打开,血液流回心脏,C正确。
D.图乙中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张开;图丙中心肌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D错误。
故选D。
9. C
【分析】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三大有机营养指的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其中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其次是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最后被消化的是脂肪;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食物中,最早被消化的是丙,所以丙是淀粉;最后被消化的是甲,所以甲是脂肪;则乙是蛋白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B
【分析】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详解】A.害怕影响周围人观看属于社交礼仪范畴,非生理学原因,A不符合题意。
B.人在大笑时,会伴随会厌软骨的短暂打开(正常情况下吞咽时会关闭气管),此时若同时进食,食物可能误入气管,引发呛咳甚至窒息,B符合题意。
C.爆米花含糖量与血压无直接关联(高血压主要与钠摄入相关),且非即时危险,C不符合题意。
D.说笑时神经系统一般不会因过度兴奋而将爆米花吐出,这不是从生理学角度阻止他边吃边笑的合理原因,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A.毛刷模拟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C.浸湿毛刷的水模拟呼吸道中黏膜分泌的黏液,具有湿润空气,粘附灰尘等异物的作用;因此,如果换成干燥的毛刷,清扫、粘附能力会下降,到达纱布的碳粉量会增加,BC不符合题意。
D.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有害物质,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B
【分析】呼吸肌主要包括肋间肌和膈肌,通过它们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呼气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这时,胸廓缩小,肺跟着回缩,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迫使肺泡内的部分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到体外,完成呼气动作。
因此,当用嘴呼气时,膈顶的变化从②回升到①,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 D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详解】A.血液主要由血浆(约占55%)和血细胞(约占45%)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故A错误。
B.吸气时膈肌收缩(向下移动),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降低,外界空气进入肺部。呼气时膈肌舒张(向上回弹),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升高,气体被排出,故B错误。
C.体循环和肺循环通过心脏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故C错误。
D.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故D正确。
故选D。
14. B
【分析】(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详解】AD.血液流经人工膜肺机后,在氧合器处发生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因此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AD正确。
B.通过题图可知,人工膜肺机不仅可起到人工心的作用,也可起到人工肺的作用,既可承担肺的氧合功能,又可承担心脏的泵血功能,为患者的医治争取宝贵时间。血液可从静脉引出,通过膜肺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B错误。
C.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图中的电动泵能推动血液循环,相当于心脏的功能,C正确。
故选B。
15. B
【分析】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缠绕而成的血管球,肾小球的管壁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肾小球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详解】A.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因为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后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球,即肾小球,故A正确。
B.肾小球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一端连着出球小动脉,故B错误。
C.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所以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是动脉血,故C正确。
D.肾小球的管壁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的过滤,故D正确。
故选B。
16. C
【分析】题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
【详解】A.肾单位实际上是由肾小球(③)、肾小囊(④)和肾小管(⑤)组成的,它们共同负责尿液的形成。入球小动脉(①)和出球小动脉(②)是血液进出肾小球的通道,但它们并不属于肾单位的结构部分,A错误。
B.在肾单位内,血液的流向是从入球小动脉(①)进入肾小球(③),经过滤过作用后形成原尿进入肾小囊(④),然后原尿通过肾小管(⑤)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③)时,其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会被滤过到肾小囊腔(④)中形成原尿。这个过程是尿液形成的第一步——滤过作用,C正确。
D.若肾小管(⑤)有炎症,其重吸收功能可能会受损,导致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葡萄糖)不能被有效重吸收回血液,从而随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然而,蛋白尿和血尿通常是由于肾小球(③)的滤过功能受损导致的,即肾小球允许了本不应滤过的蛋白质或血细胞进入原尿中,D错误。
故选C。
17. B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尿酸、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送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一般情况下,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应有的是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血细胞,一定含有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A
【分析】人体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位于皮肤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由上皮组织构成,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结缔组织构成。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
【详解】A.当环境温度较高时,汗腺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细胞从血管中吸收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汗液并排出体外。汗液蒸发能带走身体一部分热量,起到调节体温作用;同时排出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属于代谢废物,体现了排泄功能,所以排汗说明皮肤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A正确。
B.表皮位于皮肤最外层,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等功能;而保护组织是植物的组织类型,B错误。
C.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的基底层,防晒可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刺激,能减少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而不是抑制真皮层的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不在真皮层),C错误。
D.皮肤损伤流血,说明伤及真皮层,因为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生发层在表皮,表皮内没有血管,D错误。
故选A。
19. D
【分析】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的系统,它在调节和控制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详解】A.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而不是直接控制运动和感知环境变化,故A错误。
B.呼吸系统主要负责气体交换,为身体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与调整运动效率和感知环境变化无关,故B错误。
C.消化系统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调整运动效率和感知环境变化无关,故C错误。
D.神经系统通过感知环境变化(如路面情况)和身体状态(如疲劳程度),并发出指令来调整运动方式(如缓震和跑步效率),以避免受伤,故D正确。
故选D。
20. B
【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详解】A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动眼神经是脑发出的脑神经,属于神经系统,A错误,B正确。
CD.根据题意,动眼神经将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给眼部肌肉,因此,动眼神经在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它可以参与简单反射,如眨眼反射;也可以参与复杂反射,如听到指令以后眨眼睛,CD错误。
故选B。
21. C
【分析】1.题图中:①是角膜,②是晶状体,③是视网膜。
2.结合题干曲线图可知,眼球前后径的变化和阅读时间的关系是:阅读时间越长,眼球的前后径越大。
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详解】A.眼球前后径增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在视网膜前方,而不是后方,A错误。
B.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③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物像,B错误。
C.从图中可知,阅读时间越长,眼球前后径越大。长期在弱光下阅读,眼睛长时间处于紧张调节状态,容易使眼球前后径过长,可能会导致近视,C正确。
D.②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近视,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而不是凸透镜,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D错误。
故选C。
22. C
【分析】(1)运动系统是运动的结构基础,它是由骨、关节和肌肉(骨骼肌)组成的。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后,就会收缩并产生一定的拉力,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骨起到了杠杆作用,关节起到了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到了动力作用。
(2)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详解】A.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故A错误。
B.当屈腿时腓肠肌收缩,产生的动力就会牵动骨绕膝关节活动,此时腓肠肌收缩,股四头肌舒张,发生屈腿动作,故B错误。
C.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因此股四头肌收缩时,牵动小腿绕膝关节运动,故C正确。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故D错误。
故选C。
23. D
【分析】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还能够贮藏并释放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
【详解】A.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作用于人体几乎全部细胞,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A错误。
B.胰岛分胰岛素,主要参与调节糖代谢,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故B错误。
C.男女生殖系统分泌的性激素(睾丸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对第二性征的发育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故C错误。
D.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24. A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因此,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青春期是生殖器官快速发育的时期,但并未完全成熟。完全成熟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后期或成年早期,故A错误。
B.女孩月经期间应避免剧烈活动,这是正确的健康建议,故B正确。
C.喉结突出是男性第二性征的典型表现之一,故C正确。
D.青春期心理变化包括内心世界复杂化和性意识萌动,故D正确。
故选A。
25. D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听觉形成过程:外耳道→听小骨→鼓膜→耳蜗→大脑的听觉中枢。可见,人体产生视觉和听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
【详解】A.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其基本结构确实包括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和内耳(包括耳蜗和半规管等),A正确。
B.当声音通过外耳和中耳传到内耳的耳蜗时,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会受到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B正确。
C.挥笔写字是一个复杂的动作,需要大脑皮层的控制以及神经系统的协调和调节,C正确。
D.视网膜是眼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将光线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然而,形成视觉的部位并不是视网膜,而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网膜上的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经过整合和处理后才形成视觉,D错误。
故选D。
26.(1)葡萄糖
(2)⑥
(3) ①肝脏 胆囊
(4)Y
(5)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分析】图中①肝,②胆囊,③胃,④胰,⑤大肠,⑥小肠。 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
【详解】(1)淀粉在口腔中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未消化的淀粉和麦芽糖在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多种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所以图一中的物质a是麦芽糖,物质b是葡萄糖。
(2)图一中过程B是指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一过程主要在小肠(图二中的⑥)中进行。参与该过程的消化液有胰液和肠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将麦芽糖等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的酶。
(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①肝,肝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
(4)Y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蛋白质首先在胃中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5)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7. (1)动力
(2)血小板
(3)肺动脉 肺静脉 肺循环
(4)右心房
(5)动脉 ②
【分析】(1)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对人体具有防御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2)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图二中:①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②是肺静脉,③是上、下腔静脉,④是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⑤是主动脉,⑥是肺动脉。
【详解】(1)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强有力地收缩和舒张,就像泵一样,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所以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为心脏能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2)血小板能在伤口处凝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旧式人工心脏易激发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导致血栓形成;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从而减少血液凝固,避免血栓形成。
(3)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肺循环的路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肺动脉将右心室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后,血液含氧量增加,变成动脉血,再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当给肺炎病人东东在注射药物,药物随着血液的流动途径:上臂肌肉处毛细血管→上肢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部组织细胞。因此,药物青霉素最先出现在病人心脏的右心房。
(5)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再到左心室,再流入主动脉送到全身去利用,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变成静脉血,由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再到右心室,再射入肺动脉。因此流动脉血的是左心房、左心室、肺静脉、主动脉。在图二中,②肺静脉、⑤主动脉血管的是动脉血。上、下腔静脉收集全身各处的静脉血送回心脏,肺动脉将右心室的静脉血输送到肺部。如果图三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说明是经过了气体交换,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丙血管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对应图二中的②肺静脉,因为肺静脉中是经过肺部气体交换后含氧量高、二氧化碳含量低的动脉血。
28. (1) 一 利于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 氧气
(2)乙 AB 增大
【分析】图一中,a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1是肺动脉、2是肺静脉;
图二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的位置;
图三表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AB段表示吸气过程,BC段表示呼气过程。
【详解】(1)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利于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在肺泡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所以与血管1(肺动脉)相比,血管2(肺静脉)内氧气明显增加。
(2)打嗝时空气迅速吸入肺内,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处于图二中乙状态。图三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容积增大。
29. (1)吸收 A
(2) G 尿素、氧气、营养物质(写2条即可)
(3)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②④
【分析】(1)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吸收是指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2)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这两条途径同时进行,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体循环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3)尿液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能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
(4)题图中:①肺动脉,②肺静脉,③上、下腔静脉,④肾动脉,⑤肾静脉;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E肾小球,F肾小囊,G肾小管;a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b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c吸收,d排遗(排出食物残渣),e吸气,f呼气。
【详解】(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能够被人体的小肠直接吸收,图中c表示吸收。
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经肠静脉、下腔静脉后首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然后经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经主动脉运离心脏,运至全身。可见,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首先到达心脏的A右心房。
(2)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且是肾脏发生病变,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图中的G肾小管,导致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
血管④是肾动脉,内流动脉血,为肾脏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血液流经肾脏后,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素等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同时组织细胞利用了氧气和营养物质,所以血管⑤肾静脉与血管④主动脉相比,尿素、氧气、营养物质等含量明显减少。
(3)气体a氧气可以通过扩散作用由肺泡进入血液,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气体交换。
血管①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血管②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是经过肺部气体交换后含氧量增加的血液;血管③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血管④肾动脉内流动脉血;血管⑤肾静脉内流静脉血。所以血管①~⑤中流动动脉血的是②④。
30. (1)③视网膜
(2) ①晶状体 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 凹 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或定期远眺放松睫状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合理即可)(2分)
(3) A大脑皮层 B脊髓灰质
【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图甲中,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上行神经纤维,⑤下行神经纤维,⑥传出神经,⑦传入神经,⑧效应器,⑨感受器,A大脑皮层,B脊髓灰质,C脊髓白质;图乙中,注射器模拟睫状体,水透镜模拟晶状体,光屏模拟视网膜。
【详解】(1)如图甲,运动时我们“眼观六路”,看物体时,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②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等,会在眼球的③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物像,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受到物像刺激会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最后在A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水透镜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代表图甲中的①晶状体。打羽毛球时,小敏看到远处飞来的羽毛球的过程,就相当于光源向水透镜方向移动,属于看近物,若要使光屏上的物像清晰,此时的做法是用注射器向水透镜内注水,使晶状体的曲度变变大,物像正好落在光屏上。
若注射器注水过多使水透镜的曲度(凸度)过大,远处的物体成像在光屏前方,而不是在光屏上,物像就不清晰(即近视),此时需要用注射器抽出适量水分使水透镜的曲度(凸度)减小,或在物体和水透镜之间增设凹透镜来进行调节,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近视眼主要是由于用眼不卫生导致的,如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玩电脑、玩手机等。平时我们要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预防近视的措施有:如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定期远眺放松睫状肌、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合理即可)。
(3)踢足球、打篮球等运动都属于复杂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当不明物体突然从眼前飞过,你会不由自主地迅速眨眼。眨眼反射属于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完成此眨眼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B脊髓中的灰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