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8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10:0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
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全文观点,了解作者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研究探讨,积极思考,深入领会文章的能力。
迁移目标:认知“虚实相生”“蕴蓄未来”的美学原则,实现美育渗透。
2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对“断臂维纳斯”雕像进行审美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的美学论文。由于是译文,语言习惯的差别及学生在美学知识上的相对匮乏,就给深入领会文章内蕴带来以一定难度。因此,应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授课时教师可通过实例启发学生感悟美学原理:“虚实相生”“蕴蓄未来”,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版权所有:21教育】
2、如有条件可进入网站(www.huawa
( http: / / www.21cnjy.com )i.com),欣赏卢浮宫艺术三宝:“米洛斯的维纳斯”、“胜利女神”、“蒙娜丽莎”,尤其是通过对“有臂的维纳斯”与“断臂的维纳斯”进行的直观比较,使学生能对一百多年来人们给予“断臂的维纳斯”以“美的极至”的评价达成共识,与本文作者的审美观点形成共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应用本文学习的美学原理或由此生发的审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悟完成300字左右的课外作文:96年全国高考小作文题“我更爱___”(鉴赏比较《给六指整形》与《截错了》两幅画),实现美育渗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体现自读课的特点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观点
〔教学难点〕对疑难语句的理解
4教学过程
一、趣事设疑导入,初步感悟美学原理
设计师用未缝的剪裁样款代替成衣举办服装展示而获得成功的故事。
日本一服装设计师将要举办服
( http: / / www.21cnjy.com )装展示会。展期即至,对手却将他的缝纫师都挖走了,裁好的样款无人缝制。情急之下,他只好用未缝的剪裁样款代替成衣摆挂展示,没想到竟大获成功,顶单如雪片飞至。【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古人画“野渡无人舟自横”“深山藏古寺”的故事。
野渡无人舟自横
宋徽宗赵佶在招考宫廷画院画师时曾以"野
( http: / / www.21cnjy.com )渡无人舟自横"为题,让画师们就此题作画.围绕这个主题,天南地北的画师们也都想好了自己的处理手法,有的画了一个荒草丛生的渡口,有的是画了一只白鹭立在船上,有的则画了一条残破的小船打横泊着.....待画师们将自己的作品呈献给宋徽宗后,最后被选中的是这样一幅画:
郊外荒凉的渡口,小船上艄公正趴在船头悄然酣睡.2·1·c·n·j·y
深山藏古寺
“深山藏古寺”之题是宋徽宗赵佶亲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画院考生出的题,此题目一出,众考生皆以为不难便纷纷作画,有的画青山丛中露一寺顶;有的在半山腰画一半古寺;有的则干脆画一寺在山中;个别考生竟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笔。这里只有一幅构思奇特的,画面上只有山水和一条羊肠小路,唯有一个老和尚在溪边挑水,赵佶看后龙颜大悦,当即录此生为第一名。这幅画画得很简单,但其高明之处是把考题的“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老和尚前来挑水,那么古寺定是藏在深山之中。21
cnjy
com
3、提问:样款为什么比成衣更受青睐?人们为什么认为“艄公小憩”“和尚汲水”的画更妙呢?
明确:广阔想象空间带来的无穷美感。
4、讨论:这些故事说明人们在对事物尤其是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中具有什么样的审美取向?
明确:给人带来广阔想象空间,产生无穷美感的事物就是美的事物。
5、教师通过小结引导学生初步感悟美学原理:
“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
这是中国诗画常用的艺术技法,实景有限,虚景无穷,“境生于象外”,让人生发无限想象。
美学评论家莱辛的“包孕过去”“蕴蓄未来”的审美原则。
这是莱辛对美的艺术作品的界定。它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作品应表现出最耐人寻味与想象的片刻。如画打仗,不应画战争结束的一幕,应画胜负未分,战斗尚酣的片刻,否则情节延伸到顶点,再不能生发,则无从想象,失去魅力。2-1-c-n-j-y
现在,我们就运用初步的美学知识跟着本文作者对维纳斯进行一次美的巡礼。
二、研讨课文
1、应用多媒体展示“有臂”和“无臂”的维纳斯像。
2、提问:作者爱的是哪座雕像?为什么?
明确:维纳斯;她双臂残缺,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无穷美感.通过上一步的导入启发,此问不难答,回答了此题也就抓住了全文观点.21cnjy.com
3、讨论:
维纳斯因残缺双臂而获得至美不朽的艺术效果,若残缺的是其他部位,还有这种效果吗?为什么?
明确:没有,研读第二、三部分,可寻出第2问的答案(略)。本题设计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全文观点。
三、学生研读质疑,解决疑难语句。
1、启示:抓住了文章基本观点,就会发现许多疑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句不过是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述,学生通过讨论可以自己解决不少难句。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文章的能力。
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大致有:
①“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其中“某些东西”指什么?为什么说同创作者毫无关系?21·cn·jy·com
②“我概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事的偶然追求”中“普遍”、“特殊”怎样理解?“完整”怎样理解?
③作者为什么认为断臂维纳斯比原形美?
④作者说“如果发现了真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作者怒从何来?为什么说用艺术的名义否定?www.21-cn-jy.com
⑤“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妙绝伦。”这句话中为什么说“有”是受限制的、不充分的?  21
cnjy
com
⑥“她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年代”,怎样理解?【来源:21cnj
y.co
m】
⑦“雕刻领域躯干像方面的美学理论”指什么?
⑧为什么说手“是这些千变万化交涉的原则性方式”?这里“原则性”指什么?
⑨课文隔行为标志把作品分成三部分,这三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从而寻求合理的解释。
⑦⑧二题理解起来较难,过于纠缠在这上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义不大,可以暂不涉及;①②⑥三题可以结合第一部份内容的阅读深入领会;③④⑤题结合第二部分理解;⑨题统观全文理解。
四、拓宽思路,训练学生思考能力。
1、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忧、可喜、可怨、可怒,若残缺的是眼睛,可能有更好的艺术效果,你同意吗?21教育网
明确:眼睛必须与脸部表情、体现内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的肢体语言等谐和,因此它不可能是多变的,所带来的想象空间也就不够失臂产生的想象空间大。对这一问题应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甚至对提出反驳本文观点的言论亦应鼓励。21·世纪
教育网
2、维纳斯残缺的双臂带来美,是否作品残缺了就能带来艺术美呢?
启发:西子蹙眉捧心比往常更美,而东施效颦却适得其反。
明确:残缺不等于艺术美,残缺美是有条件的——主体本身是美的。例如米洛斯的维纳斯“浑身无处不洋溢着美的魅力“。【出处:21教育名师】
五、小结
把握全文观点,了解作者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
理解“虚实相生”“蕴蓄未来”的美学原则
六、课后作业:应用本文学习的美学原理或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生发的审美感悟完成300字左右的课外作文:96年全国高考小作文题“我更爱___”(鉴赏比较《给六指整形》与《截错了》两幅画),实现美育渗透,即[教学设想]第3点。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