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六年级语文下册
赏节日习俗 品诗词画意
--古诗三首
传统节日的世界,也是古代文人的思想呈现。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8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诗词经典景物,感悟情感。想象《寒食》描绘的景物;能结合牛郎织女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
诗词诵读,节日探究
明诗意,善表达
展画卷,抒情怀
推荐阅读,深化情感
教学流程
诗词诵读,探寻节日
壹
寒食
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xiá) 。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xiá)。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探寻寒食节
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探寻唐代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节”“冷节”,是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
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诗词
诵读
寒食
[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xiá)。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徐健顺诵
明诗意,善表达
贰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
[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时间 景物 情感 文字精妙
白天
夜晚
柳絮、春风、轻烟
美好、热闹
“飞”“斜”
动感十足
(不满)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
皇城里的柳树
春天京都的长安城。暮色临近,京城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泛指权贵豪门
傍晚皇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指宫中传赐新火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展画卷,抒情怀
叁
寒食
唐·韩翃(hóng)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境浅说》所言:“二十八字中,想见五剧春浓,八荒无事,宫廷之闲暇,贵族之沾恩,皆在诗境之内。以轻丽之笔,写出承平景象,宜其时传诵也。”
陈琴 吟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学习方法小结
1、解诗题。
2、正确诵读古诗,借助古诗词注释,理解诗意。
3、品析诗中的文字精妙,描写的经典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根据任务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十五夜望月》
1、读准字音,掌握本诗的节奏。
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3、完成表格,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落)经典景物。
4、说说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感
诗词 时间 景物 情感 文字精妙
寒食
十五夜望月
白天
夜晚
柳絮、春风、轻烟
美好、热闹
“飞”动感十足
(不满)
夜晚
地白、栖鸦、冷露、湿桂花、月明
寂寥,冷清
”落“委婉隽永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jiǎo)皎河汉女。
纤(xiān)纤擢(zhuó)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jiàn),脉(mò)脉不得语。
根据任务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迢迢牵牛星》
根据任务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迢迢牵牛星》
1、读准字音,掌握本诗的节奏。
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3、找出描写织女的动作神态的描写,借诗中的织女形象表达的情感。
4、找出诗词中的叠词,并说说叠词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说一说三首诗词中那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
推荐阅读,深化情感
肆
走进春节诗和元宵节古诗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