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宝玉挨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第一课时)
2.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鉴赏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二课时)
3.主题揭示,人物的鉴赏方法的进一步提升。(第三课时)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小说阅读的深度不够,第一次接触高中的小说阅读,无论从内容和篇幅来说都是考验,尤其是如《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
3重点难点
1.主题的理解,远离那个时代,学生如何理解其深刻的内涵,需要进一步拓展。
2.人物的行为表现的理解,对于高一的学生还是有难度,因此引导相当重要。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体会作品情节设计方面的特色。
(第一课时)
4.1.2学时重点
《宝玉挨打》中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
4.1.3学时难点
如何理解小说的波澜。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走进《红楼》
作者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
活动2【导入】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
( http: / / www.21cnjy.com )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
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活动3【讲授】二、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吴功正先生讲到《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特色时,曾将起伏跌宕的情节论为三态:
一是“潜流暗滚”,矛盾的积聚时期,表面看似平静的水面,实际上内中包含着冲突和斗争的潜流;
二是“惊涛大作”,对立双方矛盾冲突激化,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了平衡,表面与内在都以非常的形态出现;三是“余波涟漪”,冲突过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波纹荡漾,进一步深化矛盾,为下一轮冲突埋下伏笔。
活动4【讲授】小说情节:
1.
开端:四事惹贾政
2.
发展:贾政打宝玉
3.高潮:王夫人护子
贾母救宝玉
4.结局:众人探宝玉
活动5【讲授】宝玉挨打的因素:
待客不周、金钏之死、琪官逃走、贾环诬告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2.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鉴赏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二课时)
4.2.2学时重点
体会塑造人物的方法。
4.2.3学时难点
理解人物的语言行为本身的原因,分析人物的思想。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走进文本——《红楼梦》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在变化中塑造人物的形象:
活动2【讲授】1.贾政四怒
初见时“原本无气”,证明此时还未起波澜;但看到贾宝玉垂头耷耳,“应对不似往日”,语无伦次,“倒生了三分气”,微波渐起;
忠顺府索人,使贾政“又惊又气”“目瞪口歪”,波浪已涌动;
贾环告状,中伤之言犹如火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浇油,“大逆不道”使贾政神色“面如金纸”“喘吁吁”“满面泪痕”“眼都红紫了”,浪涛已拍天,矛盾激化到极点,打已成为必然。
打宝玉时,“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暴怒下的贾政的情绪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活动3【讲授】 贾政的四哭:
听完贾环的诬告后,“满面泪痕”没有教养好儿子的痛心和自责;
王夫人相劝时“泪如雨下”,想到没有依靠,无奈伤感;
听到王夫人哭唤贾珠之名,更是“泪珠似滚瓜一般滚下来”,想到了死去的儿子,悲从中来,唤起了亲情;
见到贾母后“跪下含泪”“叩头哭道”面对贾母,以孝为先,被苦苦相逼,连忙认错。
四次流泪,一次比一次厉害,一次比一次伤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细究其因,不难理解。宝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却偏偏行为偏邪性情乖张,因而使得贾政对宝玉这个不肖子不仅感到愤怒,而且感到后继无人、家道衰败的悲伤绝望。贾政和宝玉的冲突暗示着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的行将败落。宝玉挨打只是悲剧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活动4【讲授】宝玉的变化:
宝玉见贾雨村是“思欲愁闷”;
听到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是“心中早又五内摧伤;
见到母亲是“进来被王夫人数落教训”,出门后是“茫然不知何往”“低头感叹”;
与父亲“撞了个满怀”、“倒抽了一口气”、“垂手一旁站着”、“惶悚”;
忠顺府索人,起先隐藏事实,后被揭穿,“轰去魂魄”、“口瞪目呆”;
宝玉听见父亲吩咐,知“多吉少凶”,找人报信又不能,“急的跺脚”,被逼出门去挨打。
在贾政喝禁之下,不敢轻动一步,没做正面反抗——软弱性
活动5【讲授】3.王夫人四哭
一哭:抱住板子,哭道,以“老爷”、“老太太”身体为重相劝。
二哭:便以夫妻情份相求,自己“如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岂不是有意绝我。”“先勒死我,再勒死他。到阴间有个依靠”,爬在宝玉身上大哭。
三哭:失声大哭,把早逝的珠儿拿来作最后的盾牌,并以此来暗怨贾政。用贾珠唤起贾政心里的内疚感与温情。
四哭,救下宝玉,进行数落。
终于,贾政由她四哭而息怒、伤感和后悔,被她的涕泪和怨艾所击败。她的策略是成功的,有效的。打动了贾政,救下了宝玉,说出了心事。
由此也可看出她的哭的丰富内涵:既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纯的母爱疼子天性,又有悲悼自己的不幸、对宝玉的恨铁不成钢的凄楚和悲哀,但更多的是她竭力维护自己嫡室夫人的情感意念。王夫人的用眼泪保护宝玉,不仅打动了贾政,唤回了贾政心中的温情,救下了宝玉,也哭出了自己的心事:保护宝玉实际上也是保证王夫人在嫡庶之争上取得胜利的关键,同时也表现出贾府中的嫡庶之争的矛盾。
活动6【讲授】3.贾母三逼
贾母是贾府的“老祖宗”,
是这一家庭拥有最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位的贵族老太太。她利用贾政的封建社会思想所谓“事亲为大”、“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等观念逼他就范,
一逼:先嚷着“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责备贾政:“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宝玉就禁得起了?”
二逼:并抬出贾政的父亲当年教训贾政的做法,训斥贾政的教导无方,使贾政就范:“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三逼:贾母仍步步紧逼,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相逼他就范,直至贾政“苦苦叩求认罪”。这都集中体现了老太太对孙儿发自内心的疼爱,使宝玉摆脱了父亲的毒打,甚至取得了这次冲突的最终胜利。
贾母是这个封建家族的最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治者,是太上权威,拥有至高无上的裁夺权。她溺爱宝玉,并不懂孙子的思想追求,让儿子叩头认罪,以孝三逼,也使宝玉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4.3
第三学时
4.3.1教学目标
3.主题揭示,人物的鉴赏方法的进一步提升。(第三课时)
4.3.2学时重点
通过人物塑造的方法,进一步落实主题。
4.3.3学时难点
对人物形象进行进一步分析,揭示主题。
4.3.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在对比映衬中塑造人物:
对比映衬:
围绕着某个中心事件,展示其他种种人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反应,充分展现各自的身分、地位和性格。借一个事件,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相互烘托对比,使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丰满。
恩格斯曾说:“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是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么去做。”
活动2【讲授】第一种
一是常常把越是关系亲近、地位相同或活动常常在一起的人,性格越写得迥异,对待宝玉的叛逆,贾政、王夫人、贾母的不同态度。
1.三人之比较:①三人的教育出发点是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的:由于三人皆属贵族社会的上层人物,都严格遵从封建的礼制,都希望宝玉能成为家族合格的继承人。
②三人的教育方法不同:贾政爱得无情,王夫人爱得无理,贾母爱得发昏,但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他们离宝玉的内心(想法)生活太远了。
2.贾政与王夫人相比。二人都认为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玉该管教,但教育方法不同:贾政欲望之爱大于情感之爱,所以在行为上失之以严,除了讲大道理,便是骂甚或打,结果儿子叛逆。王夫人一方面依从宝玉以巩固自己的正室地位,一方面因痛失一子,对宝玉过分溺爱。宽大于严,其结果,对儿子的管教苍白无力。
3.王夫人与贾母相比。二人都过于骄宠,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为上失之以宽。但是王夫人认为应有适当的管教。而贾母一味地纵容溺爱,成为宝玉最强硬的保护伞,以'孝道'的武器让贾政认罪,也促使宝玉能在叛逆的路上走得更远。)
活动3【讲授】第二种
二是把越是性格迥异的人越放在一处去写,这样便可以把人物性格衬托得更加鲜明,比如袭人、黛玉、宝钗在宝玉挨打后的表现。
1.袭人:仍从私心出发,为日后荣耀作想,并非真的疼爱宝玉。
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
我的娘下这般的狠手
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地步!
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废来,可叫
人怎么样呢?
2.宝钗:显然她也不和宝玉站在一起,也是封建伦理的维护者,她并非真正心疼宝玉。
敷上药就好了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
……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
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
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
3.黛玉:用实际的行为举止刻画黛玉。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面看像是劝宝玉改悔,但从行为举止却能判定,这是在无比心痛而又无奈之下讲出的违心之语;宝黛之间两情相悦,心心相映,“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你从此改了罢!
有悲戚之声
哭得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
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心有千言,只不能说
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
活动4【导入】通过精妙的文字运用,塑造人物:
1.作者使用符合情节发展富有变化的词语;(见上文关于人物情绪变化的词语)
2.运用精当动词,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三个拿字,看似重复,其实是表现了贾政气急败坏,大怒的情况;
“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暴怒下的贾政的情绪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3.用富于变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
贾政对宝玉的不满不断升级:
“如今祸及于我。”
“上辱先人下生逆子。”
“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
活动5【讲授】主题揭示
《红楼梦》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的荒淫腐败、互相倾轧,暴露出他们残酷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仆的反抗行为,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对封建礼教等地主阶级传统思想进行了批判。但也反映了作者为封建制度“补天”的幻想和某些虚无主义思想。该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