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10:3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字、词、句,了解设喻作答的写法。
2.
过程和方法:以诵读指导为主线;了解这篇谈话记录形式上的特点。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儒家的王道思想。
2学情分析
学生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文言词语积累的不多,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且有畏难心理,基本要老师拖着走。2·1·c·n·j·y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孟子关注民生的民本思想与王道思想。难点:了解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句子的翻译。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案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孔孟两章》
第一课时
【旧知检测】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2、满地黄花堆积。    ,      。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考点呈现】
1、理解、归纳文言词语;
2、掌握文言句式特点。【课前预习】
1、作者、背景及课文理解: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周游列国,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论(lún)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共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本文是一篇语录体的议论文。文章六段,分别记叙了孔子师生间对话的三个部分。请概括大意。21·世纪
教育网
第一部分(1、2段),介绍谈话的政治背景。
第二部分(3、4段),孔子严厉批评冉有。
第三部分(第5、6段),孔子先批评冉有的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品质不端正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接着,孔子批评冉有和季路,并做出了自己的预见和判断。2、朗读课文,为下列词语注音:
颛臾(   )
 兕( )
柙(  )
椟(  )
费( )
颛臾(zhuányú)
兕(sì)
柙(xiá)
椟(dú)
费(bì)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代词,这)
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
冉有、子路见于孔子(拜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被动)
是谁之过与(过错)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巩固练】
1、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责备你了吧!(宾语前置)
昔者先王以为先蒙主  以前先王把他封为先蒙山的主祭人(省略句)
何以伐为       凭什么讨伐它呢?(宾语前置、省略句)2、查字典,解释下列成语:
既来之,则安之:把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邦分崩离析:  国家四分五裂。
祸起萧墙:   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拓展练】
1、翻译下列句子: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的态度。
(盲人)摇晃着要倒下,(辅助者)不去搀扶;(盲人)跌倒了,(辅助者)不去拉起,还要那辅助的人干什么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我听说国君和大夫,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2、熟读并背诵课文。活动2【练习】一课一练
21·cn·jy·com
~1、下列句中“过”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谁之过与
C且尔言过矣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2、选出“而”表示关系不同的一项(

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位尊而无功
C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选出“者”用法不同的一项(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B吾二者皆不欲也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4、选出“焉”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则将焉用彼相矣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焉用亡郑以陪邻
5、选出“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且在邦域之中矣
C夫子欲之
D太后盛气而揖之
6、选出“于”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虎兕出于柙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D青,取之于蓝
7、选出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

A陈力就列(靠近,趋向,引申为充任)
B相夫子(辅佐)
C则修文德以来之(连词,表目的)
D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担忧)
8、选出下列句中没有倒装的一项(

A无乃而是过与
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C赵氏求救于齐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9、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施展才能)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远人:本国以外的人)
C.数罟不入洿池(数罟:细网)
D.王无罪岁(岁:年)
10、下列句子中“为”意义相同的两项(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后世必为子孙忧。
C.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D.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11、下列句子中“而”意义相同的两项(
)(

A.不患寡而患不均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弃甲曳兵而走
D.位尊而无功
E.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2、下列对文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谴责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理想。
21教育网
B.孔子通过与弟子冉有和季路的谈话,表达了用仁义教化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C.孟子和梁惠王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并彻底揭露和批判了社会的不平等。
21cnjy.com
D.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来作比喻,告诫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并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13、下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
(拖着)兵而走
14、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5、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②⑤/
③/

B.①③⑤/
②/

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
1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树之以桑
www.21-cn-jy.com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7、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