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5
劝学(节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2、了解文意和思路。
3、背诵全文。
4、提高对学习的认识。
2学情分析
经过《必修一》的一个单元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能力。
3重点难点
1、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2、背诵全文。
3、提高对学习的认识。
4教学过程
活动1【练习】检查预习
一、检查预习
(一)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劝学,即勉励人们学习。
(二)让学生简介作者。
明确: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www.21-cn-jy.com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21·世纪
教育网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三)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下面加横线的“而”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⑥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⑧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⑨蟹六跪而二螯。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④⑦⑧
D、⑦⑧⑨2、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甚矣,汝之不惠
C.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活动2【练习】朗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1、范读以正音。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以为轮
虽有(yòu)
槁(g o)暴(pù)
金就砺(lì)则利
参省(cān xǐng)
知(zhì)明
须臾(xū
yú
)
跂(qì)而望
彰(zhāng)
舆(yú)马
生(xìng)非异
跬(kuǐ)步
骐骥(qí jì)
驽马(nú)
锲(qiè)而不舍
朽木不折(zhé)
金石右镂(lòu)
螯(áo)
蛇鳝(shàn)2、齐读以感知。
齐读以感知文章的大意。
活动3【讲授】了解文意与思路
1、了解
2、质疑与释疑
(1)“青”“冰”两句通过设喻,说明学习可以提高自己。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就其中的一个“喻”谈谈你的理解。21·cn·jy·com
明确:蓝草——经加工提练——成为靛青
人——经过学习——就比原来有知识学问
(2)“木直中绳”句通过设喻,说明学习可以改变自己。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就其中的一个“喻”谈谈你的理解。21教育网
明确:直木——
用火烤使其弯曲——变成曲木
人——经过学习——变成有学问的人
(3)第2段最后一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行无过矣”是个总结性语句,它总结前文。你是怎样理解的?21cnjy.com
(4)“终日而思”到“闻者彰”连用四个比喻,说明学习可以弥补不足,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其中的一个比喻说说你的理解。2·1·c·n·j·y
明确:跂而望——视野窄(高度不够)
——登高博见(高度够)
人——不可能没缺点——学习可使自己得到完善
(5)“假舆马者”和“假舟楫者”两句用比喻,说明学习可易达目的,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其中的一个比喻说说你的理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明确:人不会游泳——借助船只——可渡过江河
人不懂做某事——学习——就会做某事(达到目的)
(6)第3段最后一句,是对上文的总结,你是怎样理解这句对上文的的总结的?
活动4【练习】背诵全文
四、背诵全文
分别按以下提示进行背诵。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活动5【讲授】课堂总结
五、总结,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强调学习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