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劝学(节选)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劝学(节选)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10: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5
劝学(节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修“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掌握本文比喻论证、正分对比论证的方法。
2学情分析
《劝学》是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单元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篇课文,学生在学习此课前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基础知识,而有些学生目前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还有些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始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将设置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2·1·c·n·j·y
3重点难点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比喻论证、正分对比论证的方法。
3、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你们最进每天都在诵读《弟子规》,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老师今天想问的是你们对《三字经》的内容了解吗?www.21-cn-jy.com
不管怎么样,相信大家对这四句话(人之初,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都不陌生,请一个同学来翻译一下这四句话。(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这里强调的是“后天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也提出的,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但小他59岁的荀子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恶”的,就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人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改变其“恶”的本质。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近荀子,走进他的《劝学》。  21
cnjy
com
活动2【讲授】介绍作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被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21·cn·jy·com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这就是荀子持“性恶论”与孟子主张“性善论”的不同。【来源:21cnj
y.co
m】
《荀子》由荀子和弟子所著,现存32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用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活动3【讲授】解题
“劝”:劝勉,鼓励。在文中起着统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篇的作用。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活动4【讲授】整体感知
课前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这篇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本了解课文的大意。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听课文录音,请思考: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生:学不可以已。)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出处:21教育名师】
活动5【讲授】分析课文
一提起“学习”二字,同学们便摆出一脸不耐烦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备听人说教的神情,多少个家长和老师面对学习难题都苦无对策,那么儒学大师荀子又有何高招呢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话里,荀子是否一上来就说学习有多重要
2.为了让易流于说教的话题变得生动易接受,荀子用了一组比喻的手法来论证,请大家找出有几个比喻?
3.请读出并翻译前面两个比喻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这里说明事物是可以有所提高的。那这两个比喻句说明了什么?
4.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21cnjy.com
5.略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
(二)默读第二自然段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我们分析第一自然段的方法找出作者用了几组比喻句来阐述他的观点,请问有几组比喻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学与思,强调的是什么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
(PPT展示剩余的四个比喻句)
这些比喻句都是日常生活中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的、浅显的、易懂的、好似信手捏来,但它却是作者细心安排的,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道理。我们思考:“见者远、闻者彰、至千里、绝江河”这种效果的获得,是由于人本身固定条件发生了变化吗?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这样的效果呢

请一个同学概括一下本段的学习内容:学习的作用是弥补不足。
(三)学习能改变、提高自己,能够弥补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www-2-1-cnjy-com
1.先分析前四个比喻句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使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解释“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接着相反例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海”说明不积累就将一事无成。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概括这四句话所强调的内容是什么?你能联系生活说说积累的好处吗

2.要想做到长期积累,我们该怎么做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我们分析下面两组比喻句。第一组: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客观的优越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在这里老师想讲一个耳熟能详的经过坚持取得成功的小故事(龟兔赛跑)。第二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组比喻说明的道理是做事还要坚持不懈。(可举“铁杵磨针”的故事,“滴水穿石”的事实)2-1-c-n-j-y
3.做到坚持不懈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做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呢?请看最后一组比喻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请哪位同学来翻译一下这句话,并说出“上”、“下”与“一”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请说出“寄托”的古今异义,通过蚓和蟹对比,说明学习要专心。21教育网
活动6【活动】课文小结
课文根据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从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这就是我们前面听录音时留下来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21·世纪
教育网
活动7【活动】简析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设喻的基本原则:“以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知,喻其所不知”
把抽象的道理借助20个比喻句,说得明白、具体、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近,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使读者容易接受。【版权所有:21教育】
正反对比论证:
不比不知道,一比全明了。一正一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
活动8【练习】课堂练习
1.
《劝学》作者是
,也叫,后世尊称他为
。是
末期人,著名
家,属于
学派。(文学常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词类活用)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

3.
木直【中】绳(
)金就【砺】则利


(解释词语)
4.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古义
今义。(古今异义)
5.假舟【楫】者(
)君子【生】非异也(

(通假字)
6.写出本文的两个成语
和(成语或常用语)
7.倒装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文言文句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故,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课文背诵)
活动9【作业】课后作业
读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来(字数不限,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