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劝学(节选)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劝学(节选)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10: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5
劝学(节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2学情分析
第四单元主要学习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习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版权所有:21教育】
3重点难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二学时
4.1.1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出处:21教育名师】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1·cn·jy·com
4.1.2学时重点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1.3学时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劝学第二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21cnjy.com
二、解题
劝,劝勉,鼓励。学,学习。
三、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
1.我们已经粗略地翻译完了这篇课文,大家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学不可以已,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2.从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看,这是一篇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性很强的文章,让我们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学究,穿着灰色长袍,正襟危坐,拖着长腔,讲着一堆枯燥、乏味、单调的大道理时的情形。这篇文章是这样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
1.大家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明确:五个
请读出并翻译前两个。这两个比喻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明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为之,而寒于水。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却比蓼蓝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结成的,却比水温度低得多)经过提取的过程,靛青不再是蓼蓝的颜色,经过凝结的过程,冰的寒冷也不同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www.21-cn-jy.com
因为荀子提出的“性恶论”,说明人经过一定的学习,本性就会发生变化,知识就会丰富,能力就会提高。
那么通过学习改变了的本性是否又可以回复到过去的特性呢?作者又用了一个比喻回答了这个问题,那个比喻是什么?2·1·c·n·j·y
明确: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虽又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为然也。并翻译: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21
cnjy
com
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4.略讲: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来源:21cnj
y.co
m】
4.请同学们概括本段所讲的内容。
明确: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朗读第三段。
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句?
明确:学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找出四组比喻句,这些比喻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比喻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浅显的,易懂的,好似信手拈来的,但它却是作者细心安排的,是为了说明一定道理的。21教育网
我们思考:“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种效果的获得,是由于人的本身固有条件发生了变化吗?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不是。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有这种效果呢?
是善于借助外物“登高,顺风,假舆马,假舟楫”的缘故,凭借外界条件,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工条件,都能帮助我们弥补不足。21
cnjy
com
怎样理解本段最后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罢了。
6、概括本段的内容:学习的作用是弥补不足。
(四)导入下一段:学习能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变、提高自己,能够弥补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段。大家齐读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1.先分析前四个比喻句。用这些比喻是为了证明什么。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由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这是哲学上的一个量变过程,堆积成高山,那里的气候条件就发生了变化,是哲学上讲的质变,是一个飞跃。(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相反“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不积累就将一事无成。2-1-c-n-j-y
2、概括这四句话所强调的内容是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答:学习要善于积累。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积累的好处,学生说及:我们的读书笔记,成语,名言警句等的积累是一种量变过程,伴着积累,伴着成长,气质就发生了变化,是质变过程。)
3.要想做到长期积累,我们该如何做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我们分析下两组比喻句。第一组比喻: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要坚持就能取得成功,第二组比喻:“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做到坚持不懈还不够,我们还必须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什么呢,请看最后一组比喻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通过蚓与蟹对比,说明学习要专心。www-2-1-cnjy-com
四、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即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学生讨论回答后小结:
①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点。
②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
③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
五、总结
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每个社会、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时代都会赋予它新的内涵,我们推想荀子写此文的初衷,是针对自己提出的“性恶论”中的“恶”采取的一种措施,要加强后天的学习,来增强自身的修养,去除恶的本性,改变自己不良的天性,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谦谦君子。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该超越古人,上升到我们这个时代的高度: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学习能开阔人的视野,学习能增长人的学识,学习能改善人的生活,学习能提高人的品位,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21·世纪
教育网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收集古人的“劝学”诗,进行交流。
3、仿写练习:运用对举设喻的手法,写一段文字,阐述“学习要谦虚或勤奋”。
七、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