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 神经调节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共35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6.2 神经调节第2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共35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28 10:5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第四单元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节第1课时
学习目标
01
知道反射是如何进行的(重点)。
02
明确什么是反射和反射弧(重点)。
03
理解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难点)。
如果手指偶然被某个尖锐的物体扎了一下,或不小心被烫了一下,你是先感觉到疼还是先把手缩回来?为什么会这样呢?
想一想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1.探究—膝跳反射
人体对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由神经系统完成的。
(1)实验目的
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举例说出什么是反射。
(2)方法步骤
见视频
(3)现象
①叩击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想一想:这种反应是生来就有的,还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②要想成功地观察到膝跳反射现象,你认为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这种反射是生来就有的。
被叩击者的小腿迅速向上弹起;
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不要刻意控制自己的腿,膝跳反射时来不及思考,有关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内,因此不受大脑的控制。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会将这一神经冲动传往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因为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合作探究:婴儿为什么不能像正常成年人一样控制排尿呢?
③膝跳反射的发生有什么意义?
④在实验过程中,受试者不要刻意控制自己的腿,这是为什么呢?
膝跳反射是由脊髓的神经中枢控制的,而控制不踢腿需要大脑的参与。
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1)概念
(2)举例
2.反射
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眨眼反射。
反射活动一定要通过神经系统才能完成。
反射属于应激性,而应激性不一定是反射。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作出反应
接受信息
传入信息
传出信息
处理信息
讨论:像膝跳反射这样的反射有什么意义?
分析膝跳反射的过程
这样的反射可以保护机体不受伤害。
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
反射完成在前,形成感觉在后。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感觉到叩击的原因。
先缩手后感觉到叩击的原因。
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烫的感觉,使人感觉到烫。
神经冲动沿神经的传导有一定的速度,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小腿已经弹起了。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分析处理信息
将神经冲动传送到神经中枢
感觉神经末梢或接受刺激的结构
简单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如脑干、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复杂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3.反射弧的组成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将兴奋传送到效应器
实现反射效应
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接受传过来的神经冲动,使肌肉收缩或舒张而产生动作或使腺体分泌等
神经中枢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反射弧的特点
单向性
完整性
只能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不能反过来传导。
五部分缺一不可。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反射的完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反射弧完整
有足够的刺激
4.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部分发生病变,反射都不能进行,即反射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
知识点一 膝跳反射及反射弧
1.非条件反射
①概念
②举例
③特点
知识点二 反射的类型
指简单的、动物或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角膜反射、跖反射、膝跳反射、吮吸反射、抓握反射。
a.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b.非条件反射具有先天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它与生俱来,不需要训练,也不会因为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①概念
②举例
③特点
2.条件反射
是动物或人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惊弓之鸟、望梅止渴、老马识途、红灯停,绿灯行。
a.条件反射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形成,是大脑皮层的功能,也是学习的基础。
b.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c.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地强化,否则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知识点二 反射的类型
吃梅生津
望梅生津
谈梅生津
合作探究:分析吃梅生津、望梅生津、谈梅生津三种反射。
生来就有,没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只有低级神经中枢参与
永久固定,不会遗忘
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参与
暂时的,易消退
由语言中枢参与的条件反射
知识点二 反射的类型
巴浦洛夫实验
给狗喂食,狗在吃食物时会分泌大量唾液
摇一次铃,铃声刺激没有使狗分泌唾液
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
一段时间后,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唾液
3.条件反射能够建立,也会消退
知识点二 反射的类型
人类的学习
学习→复习→巩固
强化已建立的条件反射
如果不给予复习和巩固,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知识点二 反射的类型
反射类型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 别 形成时间
神经中枢
引起刺激
时效性
适应性
联系 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先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
直接刺激
任何无关刺激都可以转变为引起复杂反射的刺激
反射是永久固定的,不会消退
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生活过程中建立的后天性反射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暂时的、易变的,可以消退
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4.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二 反射的类型
5.人类所特有的复杂反射
6.反射的意义
谈虎色变
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
是最复杂的,人类所特有的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和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知识点二 反射的类型

讨论:小孩避雨的活动,是不是反射 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的途径是怎样的
耳、眼→神经→大脑的神经中枢→脊髓与大脑相通的神经→脊神经→与下肢活动相关的肌肉
知识点二 反射的类型
(1)探究背景
你的反应真的比别人快吗?反应快慢跟身体状况有关吗?跟注意力是否集中有关吗?你还能提出其他需要探究的问题吗?
(2)提出问题
(3)作出假设
知识点三 测定反应速度
不同的人,反应速度不同。
不同的人,反应速度相同吗?
(4)制订计划
如何操作?
如何比较反应的快慢?
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要仅用拇指和食指将尺夹住。
被测试者接到的地方越靠近尺的下端,说明他的反应越快。
知识点三 测定反应速度
①测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时,有没有必要重复测几次?如果有必要,测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的反应速度,或比较不同人的反应速度时,重复的次数要一样多吗?
②抓住尺子时,手指与尺子接触的部分大约1厘米长,你准备怎样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值呢?每次测量时,读取数值的方法应当一样吗?
测试时,要多测几次,每个被测试者的重复次数应该相同,取平均值。
每次测量,读取数值方法应当一样。
不同的被测试者要处于相同的状态;
知识点三 测定反应速度
③记录结果是否需要设计表格?如果需要,你准备怎样设计表格?
(5)实施计划
(6)得出结论
甲 乙 丙
第1次
第2次
……
平均值
①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与假设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请分析原因
不同的人,反应速度不一样。
②用这种方法测定反应速度存在哪些优点与不足?你有什么办法改进这些不足?
③接尺子的动作是否属于反射?
属于反射,接尺子的活动也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因此属于反射。
优点是直观易懂、能感兴趣,不足在于数据记录可能不够精确、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可以通过标准化测试流程、引入电子设备记录数据等方法进行改进。
如不一致,原因主要是受主观因素影响。
知识点三 测定反应速度
进一步探究
有人认为,增加练习次数可以提高反应速度。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练习次数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训练次数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多,测量值减小,即人的反应速度越快。
实验材料:准备一把标准尺子、一个计时器或秒表以及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数据。
实验步骤:记录实验者的初始反应时间作为基准
实验者进行不同次数的练习,例如10次、20次、30次等,每次练习后都进行反应速度测试并记录数据。
结论
知识点三 测定反应速度
课堂小结
感受器
效应器
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反射
反射弧
刺激
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简单的、生来就有的反射
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形成的
永久固定的,不会消退
暂时的、易变的,可以消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
C.③是神经中枢,包括大脑和脊髓
D.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够完成反射
C
挑战闯关
解析:③是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脑又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C错误。
2.如果我们不小心被仙人掌上的刺扎到手,会产生缩手反射,然后感觉到疼。如图所示是缩手反射的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
B.③是低级神经中枢,不能产生感觉
C.该缩手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若⑤处受到损伤,有痛觉,但不能发生该反射
C
挑战闯关
解析:该缩手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在脊髓内,C错误。
3.渐冻症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支配效应器的神经元)功能丧失的疾病。某患者目前心跳、呼吸正常,但其肌肉已经逐渐萎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B.从反射弧的角度看,运动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
C.针刺患者的皮肤,可能出现有感觉但不能运动的现象
D.医生用小锤叩击患者膝盖下方的韧带时,能发生膝跳反射
D
挑战闯关
解析:“渐冻症”是一种负责支配效应器的神经元功能丧失的疾病,所以医生用小锤叩击患者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有感觉,但却不能发生膝跳反射,D错误。
4.下列四个成语分别描述了四种反射活动,其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A.画饼充饥 B.谈虎色变
C.望梅止渴 D.入口生津
D
挑战闯关
解析:画饼充饥、谈虎色变、望梅止渴都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A、B、C不符合题意。
5.八(2)班在这次数学竞赛中又取得优异成绩,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骄傲和自豪。下列有关该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B.反射类型和“新生儿吮吸乳汁”相同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神经元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A
挑战闯关
解析:人类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复杂的)反射方式,所以“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属于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新生儿吮吸乳汁”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简单的)反射,A正确,B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错误。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6.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会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关于咳嗽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非条件反射
B.感受器位于呼吸道黏膜上
C.需要完整反射弧为基础
D.咳嗽反射不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D
挑战闯关
解析:当咽、支气管等黏膜受到刺激时,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中枢(脑干的咳嗽中枢),接着声门紧闭,呼气肌强劲收缩使胸肺内压和腹压上升,随后声门打开,肺内气体高速冲出形成咳嗽反射,D错误。
本 课 结 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