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名称 活动3 国家安全齐守护
年级 三年级下册 章节 第八单元
课时安排 1课时
执教教师 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围绕国家安全与自主可控技术展开,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核心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自主可控技术在交通、能源、科研等多领域的应用,探讨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还介绍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如网络谣言、军事基地拍照隐患等,强调自主可控技术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引导学生树立维护国家安全意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像高铁、新能源汽车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该年龄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国家安全、自主可控技术等较为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借助生动形象的实例和直观的活动来辅助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道日常在线行为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认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知道自主可控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增强守护国家安全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能自觉规范规范在线行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日常在线行为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增强守护国家安全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能自觉规范规范在线行为。 教学难点:认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知道自主可控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五、教学环境(软、硬件)
硬件:计算机、互联网; 软件:多媒体课件、相关多媒体素材、浏览器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从新闻里了解到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不断探索,海牛二号在深海之下高效作业;当我们在假期乘坐高铁,风驰电掣般穿梭在城市之间;当我们在街头看到越来越多造型时尚的新能源汽车;这些震撼又新奇的事物,背后都离不开中国自主可控技术。它们不仅让我们的出行更便捷、生活更多彩,还在国家的科研、能源等领域起着关键作用。要是没有这些技术,我们的生活会失去很多便利,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也会面临重重阻碍。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如何共同守护国家安全。 观看、聆听,思考这些自主可控技术对生活和国家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未知科技领域的好奇心,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让学生快速融入课程情境;借由对日常行为与国家安全关系的思考,打破学生对国家安全的陌生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为后续课程做铺垫。
体验探索 每年的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每个公民都应关注国家安全,从自身做起,共同守护国家安全。例如,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主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做好垃圾分类,维护国家资源安全;植树造林,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等。 播放《国家安全视频》 体验探索: 1.在线搜索,了解国家安全主要包括哪些领域的安全。 2.“小学生年龄还小,保护好个人网络安全就可以了,国家网络安全与我们关系不大。”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观看视频,聆听讲解,在线搜索国家安全领域,参与讨论并发表观点。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联系。
任务一 在线行为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1.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空间已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看似寻常的在线行为,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2.了解网络谣言的影响 网络和社交软件的普及,让人们获取、交流信息更加便利的同时,也给“谣言”插上了翅膀。 2011年,日本因地震造成核泄漏事故。“食盐中的碘可以防核辐射”“国内盐产量将出现短缺”等虚假信息通过网络和社交软件迅速传播,在国内直接引发了抢盐风波。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更有商家趁机哄抬价格,破坏市场秩序。 分析讨论: 1.“对于网络谣言,宁可信其有,转发一下反正没什么害处。”你赞同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2.说一说:网络谣言会带来哪些危害 小结: 网络谣言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可能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引发社会恐慌和社会动荡,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3.了解军事基地拍照隐患 果果一家登山时,途经一个军事基地。出于好奇,果果想用妈妈的手机拍照,并发布至社交平台。没想到,他刚拿出手机,就被站岗的解放军叔叔制止了。 开动脑筋: 1.为什么解放军叔叔不让拍摄军事基地 2.如果拍照并发布至社交平台,可能会导致哪些安全隐患 军事基地、军用港口等地未经允许禁止拍照,更不能将照片发布至社交平台。照片中可能包含敏感信息,一旦传播出去,会给国家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小结: 当前,我们的社会已经高度依赖互联网,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如果网络安全得不到保障,国家的敏感信息和关键基础设施就可能受到攻击,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 认真听讲,理解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关键地位,思考网络与日常生活、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分析网络谣言案例,参与讨论。 思考军事设施保密性的重要性,分析信息泄露风险,探讨可能被恶意利用的后果。 结合案例,深刻理解网络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对网络安全有初步的理论认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以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网络谣言的危害及辨别方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别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强化学生对军事安全保密的认识,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对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关系的理解,将具体案例上升到理论认知。
任务二 自主可控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从“两弹一星”到“嫦娥奔月”,我国致力于实现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可控。自主可控是保护国家安全的一把“钥匙”,我们要将“钥匙”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防范“后门” 软件和硬件如果内嵌后门程序,会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因为它们可以被用来窃取机密信息、破坏关键基础设施或进行其他恶意行为。防范“后门”,开发国产软、硬件对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2.北斗导航 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我们摆脱了对GPS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维护了国家安全,体现了国家实力。如今,民生、通信、电力、金融、国防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小组讨论: 国外已经开发了精度较高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免费提供民用服务,我国为何还要研制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简单地说,自主可控就是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各类软件全都国产化,自己开发、自己制造,不受制于人。 聆听教师讲解 认真聆听讲解,理解 “后门” 程序的运作方式和潜在危害,思考生活中可能存在的 “后门” 风险场景。 了解北斗导航,思考北斗系统对我国摆脱国外卫星导航依赖的意义。 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如国防不受制于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等。 让学生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性根源,从技术原理层面认识到自主可控对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 通过展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思考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意义。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引导学生全面深入思考国家战略决策背后的多重考量。
任务三 维护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国家安全,事关你我。维护国家安全,人人皆有责,人人需尽责。 青少年要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学习维护国家安全的知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合格的数字小公民,我们还应规范在线行为,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风险防范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究实践: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为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如何规范自身的在线行为 认真理解自主可控概念,结合案例分析行为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联系自身网络活动,分享设置强密码、不随意连接陌生 Wi-Fi、举报谣言等维护安全的行动,共同制定个人网络安全行为准则。 让学生清晰理解自主可控概念,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通过案例分析与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维护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行动,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练习提升 1.小组合作,在线搜索我国还有哪些自主可控技术,并填写在下表中。 2.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小组合作,拟定一份“维护国家安全”倡议书,并在班级、学校、社区内发起倡议。 小组分工,搜索 5G、超级计算机等自主可控技术资料并整理。讨论倡议书的目的、行动、号召等内容,撰写后在班级、学校、社区发起倡议。 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学生对我国自主可控技术的认知;拟定并发起倡议书,不仅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将维护国家安全的理念传播给更多人,扩大教育影响力。
课堂总结 (见配套思维导图) 和教师共同进行课堂总结 梳理本课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 “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 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世界各国的网络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墨子号”是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有望使中国先于欧美拥有量子通信覆盖全球的能力。量子通信作为保障网络安全的“终极武器”,将对中国的网络安全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播放视频 认真聆听介绍,了解 “墨子号” 的独特之处和量子通信原理,思考量子通信在保障金融交易安全、军事通信保密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前沿科技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创新成果和领先地位,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国家科技实力的认同感,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激励学生投身科学探索。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