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年2023-2025高考生物真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
专题12 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23·浙江)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翅形长翅和残翅、眼色红眼和紫眼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现用长翅紫眼和残翅红眼昆虫各1只杂交获得F1,F1有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残翅红眼、残翅紫眼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不考虑突变、交叉互换和致死。下列关于该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两对染色体
B.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X染色体
C.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都位于常染色体
D.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不可位于一对染色体
2.(2023·广东)鸡的卷羽(F)对片羽(f)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Ff表现为半卷羽:体型正常(D)对矮小(d)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卷羽鸡适应高温环境,矮小鸡饲料利用率高。为培育耐热节粮型种鸡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研究人员拟通过杂交将d基因引入广东特色肉鸡“粤西卷羽鸡",育种过程见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正交和反交获得F1代个体表型和亲本不一样
B.分别从F1代群体Ⅰ和Ⅱ中选择亲本可以避免近交衰退
C.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代群体Ⅰ中选择父本进行杂交
D.F2代中可获得A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种鸡
3.(2024·浙江)某昆虫的翅型有正常翅和裂翅,体色有灰体和黄体,控制翅型和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研究人员选取一只裂翅黄体雌虫与一只裂翅灰体雄虫杂交,F1表型及比例为裂翅灰体雌虫:裂翅黄体雄虫∶正常翅灰体雌虫∶正常翅黄体雄虫=2∶2∶1∶1。让全部F1相同翅型的个体自由交配,F2中裂翅黄体雄虫占F2总数的( )
A.1/12 B.1/10 C.1/8 D.1/6
4.(2024·广东)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某克氏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性染色体组成见图。Xg1和Xg2为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导致该患儿染色体异常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
B.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
C.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性染色体不分离
D.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Ⅱ性染色体不分离
5.(2024·北京)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出了第一幅基因位置图谱,示意图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
A.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均表现为伴性遗传
B.所示基因在Y染色体上都有对应的基因
C.所示基因在遗传时均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6.(2024·重庆)白鸡(tt)生长较快,麻鸡(TT)体型大更受市场欢迎,但生长较慢。因此育种场引入白鸡,通过杂交改良麻鸡。麻鸡感染ALV(逆转录病毒)后,来源于病毒的核酸插入常染色体是显性基因T突变为t,生产中常用快慢羽性状(由Z染色体的R、r控制,快羽为隐性)鉴定雏鸡性别。现以雌性慢羽白鸡、雄性快羽麻鸡为亲本,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次杂交即可获得T基因纯合麻鸡
B.快羽麻鸡在F1带中所占的比例可为
C.可通过快慢羽区分F2代雏鸡性别
D.t基因上所插入核酸与ALV核酸结构相同
7.(2024·全国甲卷)果蝇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各由1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弯翅、黄体和紫眼均为隐性性状,控制灰体、黄体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小组以纯合体雌蝇和常染色体基因纯合的雄蝇为亲本杂交得F1,F1相互交配得F2。在翅型、体色和眼色性状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不符合9:3:3:1的亲本组合是( )
A.直翅黄体♀×弯翅灰体♂ B.直翅灰体♀×弯翅黄体♂
C.弯翅红眼♀×直翅紫眼♂ D.灰体紫眼♀×黄体红眼♂
8.(2023·北京)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
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
C.F2白眼残翅果蝇间交配,子代表型不变
D.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9.(2023·湖北)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父亲 母亲 儿子 女儿
基因组成 A23A25B7B35C2C4 A3A24B8B44C5C9 A24A25B7B8C4C5 A3A23B35B44C2C9
A.基因A,B,C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
B.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
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
10.(2023·湖南)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A.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
B.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D.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11.(2025·湖北) 研究表明,人类女性体细胞中仅有一条X染色体保持活性,从而使女性与男性体细胞中X染色体基因 表达水平相当。基因G编码G蛋白,其等位基因g编码活性低的g蛋白。缺失G基因的个体会患某种遗传 病。图示为该疾病的一个家族系谱图,已知Ⅱ-I不含g基因。随机选取Ⅲ-5体内200个体细胞,分析发现其 中100个细胞只表达G蛋白,另外100个细胞只表达g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Ⅲ-3 个体的致病基因可追溯源自I-2
B.Ⅲ-5 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源自母方
C.Ⅲ-2 所有细胞中可能检测不出g蛋白
D.若Ⅲ-6与某男性婚配,预期生出一个不患该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2
12.(2025·山东)某动物家系的系谱图如图所示。a1、a2、a3、a4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Ⅰ-1基因型为Xa1Xa2,Ⅰ-2基因型为Xa3Y,Ⅱ-1和Ⅱ-4基因型均为Xa4Y,Ⅳ-1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
A.3/64 B.3/32 C.1/8 D.3/16
13.(2025·安徽)一对体色均为灰色的昆虫亲本杂交,子代存活的个体中,灰色雄性:灰色雌性:黑色雄性:黑色雌性=6:3:2:1。假定此杂交结果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在不考虑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下,同学们提出了4种解释,其中合理的是( )
①体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②体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③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④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还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海南)黑腹果蝇(2n=8)的性别决定是XY型,但性别受胚胎性指数i的影响(i=X染色体数目/常染色体组数,i=0.5为雄性,i=1为雌性,i=1.5胚胎致死),有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可育,无Y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不育。常染色体隐性基因t纯合可导致雌蝇变为雄蝇,对雄蝇无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黑腹果蝇体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每组有4条常染色体
B.基因型分别为TtXO、ttXXY和ttXYY的黑腹果蝇均为不育雄蝇
C.基因型为TtXX和ttXY的个体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雌雄比例为5:11
D.某雄蝇(TtXY)减数分裂II后期X染色体不分离,与正常雌蝇(TtXX)杂交,后代中不育雄蝇占比为1/4
15.(2025·浙江)调查发现,中国男性群体的红绿色盲率接近7%,女性群体约为0.5%。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是( )
A.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B.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D.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二、多项选择题
16.(2024·江西)某种鸟类的羽毛颜色有黑色(存在黑色素)、黄色(仅有黄色素,没有黑色素)和白色(无色素),分别是Z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A/a(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和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H/h(H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正确的是( )
A.黑羽、黄羽和白羽的比例是2:1:1
B.黑羽雄鸟的基因型是HhZAZa
C.黄羽雌鸟的基因型是HhZaZa
D.白羽雌鸟的基因型是hhZaW
17.(2024·山东)果蝇的直翅、弯翅受Ⅳ号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现有甲、乙2只都只含7条染色体的直翅雄果蝇,产生原因都是Ⅳ号常染色体中的1条移接到某条非同源染色体末端,且移接的Ⅳ号常染色体着丝粒丢失。为探究Ⅳ号常染色体移接情况,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已知甲、乙在减数分裂时,未移接的Ⅳ号常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配子和个体的存活力都正常。不考虑其他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实验①:甲×正常雌果蝇→F1中直翅∶弯翅=7∶1,且雄果蝇群体中的直翅∶弯翅=3∶1
实验②:乙×正常雌果蝇→F1中直翅∶弯翅=3∶1,且直翅和弯翅群体中的雌雄比都是1∶1
A.①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一定为Aa
B.②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一定为aa
C.甲中含基因A的1条染色体一定移接到X染色体末端
D.乙中含基因A的1条染色体一定移接到X染色体末端
18.(2024·黑吉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跟踪STR的亲本来源可用于亲缘关系鉴定。分析如图家系中常染色体上的STR(D18S51)和X染色体上的STR(DXS10134,Y染色体上没有)的传递,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
B.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
C.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
D.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
19.(2025·河北) X染色体上的D基因异常可导致人体患病,在男性中发病率为1/3500,某患病男孩(其母亲没有患病)X染色体上的基因D和H内各有一处断裂,断裂点间的染色体片段发生颠倒重接。研究者对患儿和母亲的DNA进行了PCR检测,所用引物和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如图。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引物组合S1和S2,R1和R2可分别用于对正常基因D和H序列的扩增检测
A.该病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女性中携带者的占比为1/3500
B.用R1和R2对母亲和患儿DNA进行PCR检测的结果相同
C.与正常男性相比,患病男孩X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利用S1和S2进行PCR检测,可诊断母亲再次孕育的胎儿是否患该病
20.(2025·黑吉辽蒙)中国养蚕制丝历史悠久。蚕卵的红色、黄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将外源绿色蛋白基 因(G)导入到纯合的黄卵(rr)、结白茧雌蚕的Z染色体上,获得结绿茧的亲本1,与纯合的红卵、结白茧 雄蚕(亲本2)杂交选育红卵、结绿茧的纯合品系。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1 雌蚕均表现出红卵、结绿茧表型
B.F1 雄蚕次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能有RRGG、rr等类型
C.F1 随机交配得到的F2 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比例是3/8
D.F2 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目的个体的比例是2/9
三、非选择题
21.(2023·新课标卷)果蝇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果蝇翅型的长翅和截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眼色的红眼和紫眼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某小组以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实验,杂交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别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①的实验结果);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杂交②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翅型的显性性状是 ,判断的依据是
(2)根据杂交结果可以判断,属于伴性遗传的性状是 ,判断的依据是 。杂交①亲本的基因型是 ,杂交②亲本的基因型是
(3)若杂交①子代中的长翅红眼雌蝇与杂交②子代中的截翅红眼雄蝇杂交,则子代翅型和眼色的表型及其比例为 。
22.(2023·海南)家鸡(2n=7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慢羽和快羽是家鸡的一对相对性状,且慢羽(D)对快羽(d)为显性。正常情况下,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子二代的公鸡和母鸡中,慢羽与快羽的比例均为1∶1.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精子中含有 条W染色体。
(2)等位基因D/d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
(3)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慢羽公鸡所占的比例是 。
(4)家鸡羽毛的有色(A)对白色(a)为显性,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1只有色快羽公鸡和若干只白色慢羽母鸡杂交,产生的子一代公鸡存在 种表型。
(5)母鸡具有发育正常的卵巢和退化的精巢,产蛋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卵巢退化,精巢重新发育,出现公鸡性征并且产生正常精子。某鸡群中有1只白色慢羽公鸡和若干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设计杂交实验探究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已知WW基因型致死)。
23.(2024·天津)LHON是线粒体基因A突变成a所引起的视神经疾病。我国援非医疗队调查非洲某地LHON发病情况,发现如下谱系。
(1)依据LHON遗传特点,Ⅲ-7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
(2)调查发现,LHON患者病变程度差异大(轻度、重度),且男性重症高发。研究发现,该特征与X染色体上的基因B突变成b有关。某轻度病变的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有轻度患者,也有重度患者,其中重度患者核基因型为 。
(3)5'-CCCGCGGGA-3'为B基因的部分编码序列(非模板链),C为编码序列的第157位,突变成T后,蛋白序列的第 位氨基酸将变成 。
部分氨基酸密码子:丙氨酸(GCG)、缬氨酸(GUG)、色氨酸(UGG)、精氨酸(CGC或CGG或CGU)
(4)人群筛查发现,XbXb基因型在女性中的占比为0.01%,那么XbY基因型在男性中的占比为 。
(5)镰状细胞贫血是非洲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每8个无贫血症状的人中有1个携带者。无贫血症状的Ⅲ-9(已知Ⅱ-5基因型为XBY,Ⅱ-6基因型为XBXb)与基因型为XBY的无贫血症状男性结婚,其子代为有镰状细胞贫血症状的LHON重度患者的概率为 。
24.(2024·湖南)色盲可分为红色盲、绿色盲和蓝色盲等。红色肓和绿色盲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分别由基因L、M突变所致;蓝色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基因s突变所致。回答下列问题:
(1)一绿色盲男性与一红色盲女性婚配,其后代可能的表型及比例为 或 ;其表型正常后代与蓝色盲患者(Ss)婚配,其男性后代可能的表型及比例为 (不考虑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因素)。
(2)1个L与1个或多个M串联在一起,Z是L上游的一段基因间序列,它们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如图a。为阐明红绿色盲的遗传病因,研究人员将男性红绿色盲患者及对照个体的DNA酶切产物与相应探针杂交,酶切产物Z的结果如图b,酶切产物BL,CL、DL、BM、CM和DM的结果见下表,表中数字表示酶切产物的量。
BL CL DL BM CM DM
对照 15.1 18.1 33.6 45.5 21.3 66.1
甲 0 0 0 21.9 10.9 61.4
乙 15.0 18.5 0 0 0 33.1
丙 15.9 18.0 33.0 45.0 21.0 64.0
丁 16.0 18.5 33.0 45.0 21.0 65.0
①若对照个体在图a所示区域的序列组成为“Z+L+M+M”则患者甲最可能的组成为 (用Z、部分Z,L、部分L,M、部分M表示)。
②对患者丙、丁的酶切产物Z测序后,发现缺失Z1或Z2,这两名患者患红绿色盲的原因是 。
③本研究表明:红绿色盲的遗传病因是 。
25.(2025·江苏)某昆虫眼睛的颜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黄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基因A存在时,眼色表现为黑色,基因a不影响B和b的作用。现有3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别①F,黑眼个体产生配子的基因组成有 :F2中黑眼个体基因型有 种。
(2)组别②亲本的基因型为 F2中黑眼个体随机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
(3)组别③的亲本基因型组合可能有 。
(4)已知该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XX为雌性,XO为雄性。若X染色体上有一显性基因 H,抑制A 基因的作用。基因型为aaBBXhXh和 AAbbXHO 的亲本杂交,F1相互交配产生F2。
(i)F.中黑眼、黄眼、白眼表型的比例为 F2中白眼个体基因型有 种。
(ii)F,白眼雌性个体中,用测交不能区分出的基因型有 。
(iii)若要从F,群体中筛选出100 个纯合黑眼雌性个体,理论上F,的个体数量至少需有 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A/a表示翅形,B/b表示眼色,长翅紫眼和残翅红眼昆虫各1只杂交获得F1,若F1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则可推测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XBXb和aaXbY,即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位于两对染色体,A正确;
B、A/a表示翅形,B/b表示眼色,长翅紫眼和残翅红眼昆虫各1只杂交获得F1,若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则F1应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或只有两种表现型,且两种表现型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B正确;
C、若F1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则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若都位于常染色体中性状与性别没有关联,F1每种表型都应该有雌雄个体,C正确;
D、若控制翅形和眼色的基因能都位于X染色体上,F1会有两种表型为雌性,两种为雄性,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 鸡的卷羽(F)对片羽(f)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Ff表现为半卷羽;体型正常(D)对矮小(d)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 ”可以写出亲本正反交所对应的基因型,书写遗传图谱,可以快速了解子一代的表型与基因型,即♀卷羽正常(FFZDW)与♂片羽矮小(ffZdZd)正交,F1代都是半卷羽,基因型为♂FfZDZd和♀FfZdW;♀片羽矮小(ffZdW)与♂卷羽正常(FFZDZD)反交,F1代全是半卷羽,基因型为♂FfZDZd和♀FfZDW,由此可知正交和反交都与亲本表型不一样,A正确;
B、 近交衰退是指有亲缘关系的亲本进行交配,可使原本是杂交繁殖的生物增加纯合性,从而提高基因的稳定性,但往往伴同出现后代减少、后代弱小或后代不育的现象;分别F1代群体I和II选择亲本杂交不是近亲繁殖,不会发生近交衰退,B正确;
CD、为缩短育种时间应从F1代群体I中选择基因型为FfZdW的母本,在F1代群体II中选择基因型为FfZDZd的父本进行杂交,这样在F2中就可以获得目标鸡,其基因型为FFZdW和FFZdZd,纯合子的性状可以稳定遗传,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是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与应用的考查,注意题干的限定条件鸡的卷羽(F)对片羽(f)为不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同时包含一个隐含条件:鸡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属于ZW型,即雄性是ZZ,雌性为ZW。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A
【解析】【解答】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作伴性遗传,A正确;
B、X染色体和 Y染色体存在非同源区段,所以Y染色体上不一定含有与所示基因对应的基因,B错误;
C、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仍然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C错误;
D、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 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的基因,图中四个与眼色表型相关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 体上,其基因不是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A。
【分析】该图是摩尔根和学生绘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由图示可知,控制果蝇图示性状的基因在该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果蝇的短硬毛和棒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6.【答案】B
【解析】【解答】AB、依据题意, 亲代雌性慢羽白鸡、杂合雄性快羽麻鸡的基因型分别为ttZRW、TtZrZr,F1代的基因型为TtZRZr、TtZrW、ttZRZr、ttZrW,不能获得T基因纯合麻鸡,快羽麻鸡(TtZrW)所占的比例可为1/4,A错误,B正确;
C、由于F1代的基因型为TtZRZr、TtZrW、ttZRZr、ttZrW,只考虑快慢羽,F2的基因型为ZRZr、ZrZr、ZRW、ZrW,雌雄都有快慢羽,无法通过快慢羽区分F2代雏鸡性别,C错误;
D、ALV为逆转录病毒,其核酸为单链的RNA结构,t基因为双链的DNA结构,二者的结构不同,D错误。
故选B。
【分析】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而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答案】A
【解析】【解答】A、令直翅对弯翅由A、a控制,体色灰体对黄体由B、b控制,眼色红眼对紫眼由D、d控制。当直翅黄体♀×弯翅灰体♂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AaXBXb、AaXbY,F1自由交配产生F2,F2表型及比例为:直翅灰体:直翅黄体:弯翅灰体:弯翅黄体=3:3:1:1,A符合题意;
B、当直翅灰体♀×弯翅黄体♂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AaXBXb、AaXBY,F1自由交配产生F2,F2表型及比例为直翅灰体:直翅黄体:弯翅灰体:弯翅黄体=9:3:3:1,B不符合题意;
C、当弯翅红眼♀×直翅紫眼♂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aaDD×AAdd→F1:AaDd,F1自由交配产生F2,F2表型及比例为直翅红眼:直翅紫眼:弯翅红眼:弯翅紫眼=9:3:3:1,C不符合题意;
D、当灰体紫眼♀×黄体红眼♂时,依据题干信息,其基因型为:ddXBXB×DDXbY→F1:DdXBXb、DdXBY,F1自由交配产生F2,F2表型及比例为灰体红眼:灰体紫眼:黄体红眼:黄体紫眼=9:3:3: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若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则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8.【答案】A
【解析】【解答】A、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F1中红眼均为雌性,白眼均为雄性,说明果蝇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和残翅果蝇杂交,F1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F1相互交配,F2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
B、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和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杂交产生的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XBXb,共一种类型,B正确;
C、由题意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F2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上述白眼残翅果蝇间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仍然为aaXbXb和aaXbY均为残翅白眼,即子代表型不变,C正确;
D、 根据题意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9.【答案】B
【解析】【解答】A、如果基因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父亲只为儿子提供Y染色体,儿子体内不会含有父亲X染色体上的A、B、C基因。由表格可知:儿子的A、B、C基因中,每对基因都各有一个来自于父亲一个来自于母亲,A错误;
B、因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互换,女儿基因型是A3A23B35B44C2C9,其中A3B44C9来自于母亲,母亲的基因型为A3A24B8B44C5C9,说明母亲其中一条染色体基因组成是A3B44C9,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A、B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 女儿基因型是A3A23B35B44C2C9,其中A3B44C9来自于母亲,推出母亲的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24B8C5和A3B44C9;父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3B35C2和A25B7C4,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5,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说明三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属于连锁关系,且不发生互换,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由儿子和女儿基因组成可分析出父亲和母亲体内基因连锁情况,推出母亲的两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24B8C5和A3B44C9,父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3B35C2和A25B7C4。
10.【答案】B
【解析】【解答】A、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若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四分体时期,X染色体上含致病基因A的片段与Y染色体某片段互换,则Y染色体上含有致病基因A,含有YA的精子与Xa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基因型为XaYA的受精卵,发育形成患病男孩,A正确;
B、若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会形成基因组成为XAXA或YY的精子,生育的男孩基因型为XaYY,表现正常,不患病,B错误;
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a如果发生显性突变产生A基因,可生育基因型为XAY的患病男孩,C正确;
D、若SHOX基因突变成显性致病基因发生在卵裂期,可导致该男孩出现XAY的基因型,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之前进行物质的准备工作,属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特点如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体积变大;
(2)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3)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两侧;
(4)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基本相同,区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11.【答案】C
【解析】【解答】A、系谱图显示,个体Ⅱ-1和Ⅱ-2均未患病,但他们所生的后代Ⅲ-3患病。已知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g,这表明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1不含g基因,因此Ⅲ-3的致病基因必然来自其母亲Ⅱ-2。而Ⅱ-2的致病基因应来自其父亲Ⅰ-1,而非其母亲Ⅰ-2,A错误;
B、已知Ⅱ-4的基因型为XGY,Ⅱ-3的基因型为XgXg,因此他们的女儿Ⅲ-5基因型为XGXg。若在Ⅲ-5体内随机选取的200个体细胞中,恰好有100个细胞只表达G蛋白,其余100个细胞只表达g蛋白,这一现象说明其父源和母源的X染色体均可能发生随机失活。因此,在Ⅲ-5的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并不一定来源于母亲,B错误;
C、已知Ⅱ-1的基因型为XGY,不携带g基因,Ⅱ-2的基因型为XGXg。因此,他们的女儿Ⅲ-2可能的基因型为XGXG或XGXg。若Ⅲ-2的基因型为XGXG,表现型正常,则在其所有体细胞中均无法检测到g蛋白的表达。所以,“Ⅲ-2的所有细胞中可能检测不到g蛋白”这一说法是成立的,C正确;
D、已知Ⅱ-4基因型为XGY,Ⅱ-3基因型为XgXg,因此他们的女儿Ⅲ-6基因型为XGXg。若Ⅲ-6与一位基因型未知的男性婚配,生育一个不患该病男孩,基因型为XGY的概率计算如下:母亲(XGXg)传递XG配子的概率为1/2,父亲传递Y染色体的概率为1/2,且男孩为XGY时才不患病,因此概率为 (1/2) × (1/2) = 1/4,D正确。
故选C。
【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12.【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遗传系谱和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可知,第一代I-1基因型为Xa1Xa2,I-2为Xa3Y;第二代II-2和II-3基因型均为1/2Xa1Xa3和1/2Xa2Xa2,II-1和II-4均为Xa4Y;第三代III-1基因型为1/4Xa1Xa4、1/4Xa2Xa4和1/2Xa3Xa4,III-2为1/4Xa1Y、1/4Xa2Y和1/2Xa3Y;由此计算第四代IV-1的纯合子概率为1/32(Xa1Xa1)+1/32(Xa2Xa2)+1/8(Xa3Xa3)=3/16,故选D。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13.【答案】D
【解析】【解答】①若体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相关基因为A、a,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亲本均为灰色,子代出现黑色,说明灰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亲本的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若X染色体上隐性纯合致死,设X染色体上相关基因为B、b,则存活的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基因型为XBY,存活的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基因型为XBXB或XBXb。子代存活的个体中,雄性:雌性=(6+2):(3+1)=2:1。不论是XBY×XBXb,还是XBY×XBXB,都不会出现雄性:雌性=2:1的现象,①不合理。
②若体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相关基因为A、a,位于Z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亲本均为灰色,子代出现黑色,说明灰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亲本的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若Z染色体上隐性纯合致死,设Z染色体上相关基因为B、b,则存活的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基因型为ZBZB或ZBZb,存活的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基因型为ZBW。子代存活的个体中,雄性:雌性=(6+2):(3+1)=2:1,存在雌性死亡现象,故亲本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型组合为ZBZb×ZBW。亲本AaZBZb(灰色雄性)×AaZBW(灰色雌性)→子代A-ZBZ-(灰色雄性):A-ZBW(灰色雌性):aaZBZ-(黑色雄性):aaZBW(黑色雌性)=(3/4×2/4):(3/4×1/4):(1/4×2/4):(1/4×1/4)=6:3:2:1,②合理。
③若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a,X染色体上的基因为B、b,且X染色体上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亲本灰色个体杂交,子代出现黑色,说明灰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亲本的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子代存活的个体中,雄性:雌性=(6+2):(3+1)=2:1,存在雌性死亡现象。不论是XBY×XBXb,还是XBY×XBXB,都不会出现雄性:雌性=2:1的现象,③不合理。
④若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设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a,Z染色体上的基因为B、b,且Z染色体上有隐性纯合致死效应。亲本均为灰色,子代出现黑色,说明灰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亲本的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组合为Aa×Aa。子代存活的个体中,雄性:雌性=(6+2):(3+1)=2:1,存在雌性死亡现象,故亲本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型组合为ZBZb×ZBW。亲本AaZBZb(灰色雄性)×AaZBW(灰色雌性)→子代A-ZBZ-(灰色雄性):A-ZBW(灰色雌性):aaZBZ-(黑色雄性):aaZBW(黑色雌性)=(3/4×2/4):(3/4×1/4):(1/4×2/4):(1/4×1/4)=6:3:2:1,④合理。
同学们提出了4种解释,其中合理的是②④,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4.【答案】C
15.【答案】B
【解析】【解答】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表现为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且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通过女儿传递(交叉遗传),这些特征符合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女发病率差异的原因是男性(XY)只有一条X染色体,若X染色体携带隐性致病基因(设为Xb),即基因型为XbY,就会表现为色盲。女性需要两条X染色体均携带隐性致病基因(XbXb)才会患病,而携带一条致病基因(XBXb)时为携带者,不表现症状。因此,伴X隐性遗传病的男性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与题目中“男性发病率7%、女性0.5%”的数据吻合。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也只能传给女儿(Y染色体传给儿子)。因此,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Xb)只能从母亲获得,并传递给女儿,无法传给儿子,符合题目中“男性色盲基因只传女儿”的描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16.【答案】A,D
【解析】【解答】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类的羽毛颜色由Z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A/a(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和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H/h(H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共同控制,两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图中杂交组合,亲本为HhZAW和hhZaZa,则子代为HhZAZAa(黑羽雄鸟)、hhZAZa(黑羽雄鸟)、HhZaW (黄羽雌鸟)和hhZaW (白羽雌鸟),黑羽:黄羽:白羽=2:1:1,分析得知AD正确,BC错误。
故答案为:AD。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7.【答案】A,C
【解析】【解答】AC、实验①:甲×正常雌果蝇→F1中直翅∶弯翅=7∶1,且雄果蝇群体中的直翅∶弯翅=3∶1, 可知直翅为显性,翅形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可推测A基因在X染色体上,由题干信息“含7条染色体的直翅雄果蝇,产生原因都是Ⅳ号常染色体中的1条移接到某条非同源染色体末端”可知, 甲中含基因A的1条染色体一定移接到X染色体末端。甲果蝇表型为直翅,且A基因移接至X染色体上,其基因型可表示为O_XAY(O表示该染色体缺少相应基因,_表示染色体上未知的基因),正常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XX。则甲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可表示为O_XAYx__XX。两对染色体独立遗传,若单独考虑性染色体的遗传,甲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可表示XAYxXX,所得子代为1XAX:1XY;若单独考虑常染色体,甲与正常雌果蝇杂交可表示为O_x__,所得子代为1O_: 1O_:1__:1__;又知雄果蝇群体中的直翅:弯翅=3:1,结合性染色体遗传的雄性子代基因型XY可推断,单独考虑的常染色体杂交O_x__所得的子代1O_:1O_中,一定至少有一个是OA,即雌果蝇中一定含A基因。而其余的1O_:1__:1__,一定有一个基因型为Oa或aa,两种情况中都一定有a来自雌性果蝇,所以与甲杂交的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一定为Aa。综合以上分析,①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一定为Aa,甲中含基因A的1条染色体一定移接到X染色体末端,AC符合题意;
BD、假设乙的基因型为Aa,其中一个A基因位于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且该染色体也是常染色体,则其基因型可表示为AOaO,再设与乙杂交的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OO。乙x正常雌果蝇杂交时,乙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Aa: 1AO:1aO:1OO,正常雌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AO: 1aO。则所得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可表示为:1AAaO: 1AAOO:AaOO: 1AOOO:1AaaO:1AaOO: 1aaOO: 1aOOO,由上可推断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直翅:弯翅=3:1。与翅型相关两对染色体都为常染色体,直翅和弯翅群体中的雌雄比都是1:1。假设与实验结果相符,假设成立。故②中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可以是Aa,乙中含基因A的1条染色体可以移接到常染色体末端,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决定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18.【答案】A,B,D
【解析】【解答】A、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Ⅱ-1和Ⅱ-2得到Ⅰ-1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得到Ⅰ-2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则Ⅲ-1和Ⅱ-1得到Ⅰ-1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Ⅲ-1和Ⅱ-1得到Ⅰ-2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因此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1/4=1/2,A正确;
B、DXS10134位于X染色体上,Ⅱ-2与Ⅱ-1得到Ⅰ-2的DXS10134的概率为1,得到Ⅰ-1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1/2,则Ⅲ-1得到Ⅰ-2的DXS10134的概率为1/2,得到Ⅰ-1的DXS10134的概率为1/4,因此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1/2+1/4=3/4,B正确;
C、Ⅱ-3和Ⅱ-4得到Ⅰ-3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得到Ⅰ-4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则Ⅲ-1和Ⅱ-4得到Ⅰ-3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Ⅲ-1和Ⅱ-4得到Ⅰ-4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因此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1/4=1/2,C错误;
D、由于Ⅲ-1的DXS10134仅来自于Ⅱ-2,Ⅱ-2和Ⅱ-4无血缘关系,因此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分析其遗传时可类比常染色体遗传;DXS10134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分析其遗传时可类比伴X染色体遗传。
19.【答案】A,B
20.【答案】B,C
【解析】【解答】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蚕性染色体为ZW,雄蚕为ZZ。亲本1:纯合黄卵(rr)、结白茧雌蚕,导入外源绿色蛋白基因(G)到Z染色体上,基因型为rrZGW。亲本2:纯合红卵(RR)、结白茧雄蚕,基因型为RRZZ。亲本1(rrZGW)与亲本2(RRZZ)杂交,F1雌蚕的基因型为RrZW(红卵、结白茧,因为Z染色体上无G基因)。雄蚕的基因型为RrZGZ(红卵、结绿茧,Z染色体上有G基因)。
A、由上述分析可知,F1雌蚕基因型为RrZW,表现为红卵、结白茧,A不符合题意;
B、F1雄蚕基因型为RrZGZ,在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减数分裂Ⅰ后期,R、ZG移向一极,r、Z移向另一极,则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可能为RRZGZG、rrZZ;若减数分裂Ⅰ后期,R、Z移向一极,r、ZG移向另一极,则次级精母细胞基因组成可能为RRZZ、rrZGZG。所以F1雄蚕次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能有RRGG(这里G在Z染色体上,可理解为ZG相关,基因组成书写简化)、rr等类型,B符合题意;
C、F1雌蚕(RrZW)产生的配子,常染色体上R:r=1:1;性染色体上Z:W=1:1。F1雄蚕(RrZGZ)产生的配子,常染色体上R:r=1:1;性染色体上ZG:Z=1:1。F1随机交配,F2中红卵(R-)的概率为3/4(RR+Rr);结绿茧的个体含有ZG基因的,概率为1/2。所以红卵、结绿茧的个体比例是3/4×1/2=3/8,C符合题意;
D、F2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基因型为R-ZGZ、R-ZGW,其中RR占1/3,Rr占2/3。产生配子时,常染色体上,R的概率为2/3,r的概率为1/3。性染色体上,卵细胞中ZG的概率为1/2,Z的概率为1/2;精子中ZG的概率为1/2,W的概率为1/2。随机交配后,红卵(R-)概率为1-(1/3)2=8/9;结绿茧(含ZG)的概率为1/4ZGW+1/4ZGZ+1/4ZGZG=3/4,整体结绿茧概率为1/2(因为后代中ZGZ和ZGW都结绿茧,占后代的1/2)。所以子代中红卵、结绿茧的个体比例是8/9×3/4=6/9,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1.【答案】(1)长翅;亲代是长翅和截翅果蝇,杂交①子代全是长翅
(2)翅型;翅型的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RRXTXT、rrXtY;rrXtXt、RRXTY
(3)红眼长翅雌蝇∶红眼截翅雌蝇:红眼长翅雄蝇∶红眼截翅雄蝇∶紫眼长翅雌蝇∶紫眼截翅雌蝇:紫眼长翅雄蝇∶紫眼截翅雄蝇=3∶3∶3∶3∶1∶1∶1∶1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杂交①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杂交子代全为长翅,则长翅为显性性状,截翅为隐性性状。
(2)由正反交实验结果可知,翅型正反交杂交结果在雌性个体中不同,则翅型为伴性遗传,眼色在正反交实验中雌雄个体中表型相同,与性别无关,为常染色体遗传,则杂交①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分别为,长翅红眼雌蝇:长翅红眼雄蝇=1:1,子代雄果蝇XT来自母本,则亲本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基因型为RRXTXT、rrXtY,杂交②子代表型长翅红眼雌蝇:截翅红眼雄蝇=1:1,子代雄果蝇截翅Xt来自母本,则亲本长翅红眼、截翅紫眼果蝇基因型rrXtXt、RRXTY。
(3)杂交①亲本基因型为RRXTXT、rrXtY,子代长翅红眼雌蝇基因型为RrXTXt,杂交②亲本基因型rrXtXt、RRXTY,子代截翅红眼雄蝇的基因型为RrXtY,二者杂交红眼长翅雌蝇(3/8R-XTXt)∶红眼截翅雌蝇(3/8R-XtXt):红眼长翅雄蝇(3/8R-XTY)∶红眼截翅雄蝇(3/8R-XtXt)∶紫眼长翅雌蝇(1/8rrXTXt)∶紫眼截翅雌蝇(1/8rrXtXt):紫眼长翅雄蝇(1/8rrXTY)∶紫眼截翅雄蝇(1/8rrXTY)=3∶3∶3∶3∶1∶1∶1∶1。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
22.【答案】(1)2;0
(2)Z;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出现性别差异
(3)5/16
(4)1或2
(5)将这只白色慢羽公鸡与多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公鸡还是母鸡都是有色慢羽:白色慢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公鸡还是母鸡都是有色慢羽:有色快羽:白色慢羽:白色快羽=1:1: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若后代公鸡:母鸡=1:2,公鸡全为慢羽,母鸡慢羽:快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W。
【解析】【解答】(1)由题意可知,家鸡的染色体条数为2n=78,所以正常情况下公鸡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由于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公鸡产生的精子中含有0条W染色体。
(2)由题意可知,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杂交,子一代的公鸡均为慢羽,母鸡均为快羽,出现性别差异,可推知等位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亲本快羽公鸡基因型为ZdZd,慢羽母鸡基因型为ZDW,则子一代慢羽公鸡基因型为ZDZd,快羽母鸡基因型为ZdW,那么子二代中公鸡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DZd:ZdZd=1:1,母鸡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DW:ZdW=1:1,则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ZD:Zd=1:3,雌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ZD:Zd:W=1:1:2,则子二代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三代中,慢羽公鸡(ZDZD、ZDZd)所占比例是1/4×1/4+1/4×3/4+1/4×1/4=5/16。
(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有色快羽公鸡基因型为AAZdZd或AaZdZd,白色慢羽母鸡基因型为aaZDW,则产生的子一代公鸡的表型为一种,即有色慢羽(AaZDZd)或两种,即有色慢羽(AaZDZd)、白色慢羽(aaZDZd)。
(5)根据题意该白色慢羽公鸡可能是由母鸡转化而来,或本身就是公鸡,若要探究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则应将这只白色慢羽公鸡与多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因此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如下:将这只白色慢羽公鸡与多只杂合有色快羽母鸡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公鸡还是母鸡都是有色慢羽:白色慢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若后代公鸡:母鸡=1:1,且无论公鸡还是母鸡都是有色慢羽:有色快羽:白色慢羽:白色快羽=1:1: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Zd;若后代公鸡:母鸡=1:2,公鸡全为慢羽,母鸡慢羽:快羽=1:1,则这只白色慢羽公鸡的基因型是aaZDW。
【分析】1、由题意分析可知,亲本快羽公鸡基因型为ZdZd,慢羽母鸡基因型为ZDW,则子一代慢羽公鸡基因型为ZDZd,快羽母鸡基因型为ZdW,那么子二代中公鸡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DZd:ZdZd=1:1,即慢羽公鸡:快羽公鸡=1:1,母鸡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ZDW:ZdW=1:1,即慢羽母鸡:快羽母鸡=1:1。
2、在解决类似本题的遗传题时,需要根据亲代表现型和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推出亲代的基因型,计算出每种雌雄配子所占比例,再利用棋盘法求得后代各个表现型及其比例。
3、当遇到涉及多对独立遗传等位基因的遗传题目时,通常采用拆分法一对一对按照分离定律分析,然后用乘法原理解答。
23.【答案】(1)0
(2)XbY
(3)53;色氨酸
(4)1%
(5)1/2048
【解析】【解答】(1)LHON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疾病,属于细胞质遗传,特点是母系遗传,即后代患病情况由母亲决定。Ⅲ-7是男性,其线粒体基因不会遗传给后代,所以Ⅲ-7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0。
(2)已知LHON患者病变程度与X染色体上基因B突变成b有关,男性重症高发,故重症高发的男性基因型为XbY(a),推测轻度病变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a),重症高发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a)。某轻度病变女性XBXb(a),与正常男性XBY(A)结婚,所生男孩有轻度和重度,其中重度患者为男性,其核基因型为XbY。
(3)5'-CCCGCGGGA-3'为非模板链,编码序列中C是第157位,DNA中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157÷3=52余1,即第53个密码子的第1个碱基,所以突变成T后,影响的是第53位氨基酸。非模板链第157位C突变成T,则模板链对应位置为A,密码子为UGG,对应的氨基酸是色氨酸。
(4)人群中XbXb基因型在女性中的占比为0.01%,设Xb的基因频率为q,则q2=0.01%,q=0.01。男性中XbY的基因型频率等于Xb的基因频率,所以XbY基因型在男性中的占比为1%。
(5)镰状细胞贫血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为d),每8个无贫血症状的人中有1个携带者,即携带者Dd概率为1/8。Ⅱ-5基因型为XBY,Ⅱ-6基因型为XBXb(a),则Ⅲ-9基因型为1/2XBXb(a)、1/2XBXB(a)。关于镰状细胞贫血,Ⅲ-9基因型为1/8Dd、7/8DD, 无贫血症状男性基因型为1/8Dd、7/8DD,则子代为有镰状细胞贫血症状患者的概率为1/8×1/8×1/4= 1/256。关于LHON重度,Ⅲ-9基因型为1/2XBXb(a)、1/2XBXB(a),无贫血症状男性基因型为XBY,子代为LHON重度患者XbY(a)的概率为1/2×1/2×1/2=1/8,故无贫血症状的Ⅲ-9与基因型为XBY的无贫血症状男性结婚,其子代为有镰状细胞贫血症状的LHON重度患者的概率为1/256×1/8=1/2048。
【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细胞核内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按照密码子和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4)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叫作基因频率。
(1)LHON是线粒体基因A突变成a所引起的视神经疾病,如果母亲正常,则子女都表现正常,因此Ⅲ-7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0。
(2)某轻度病变的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有轻度患者,也有重度患者,同时该病是由X染色体B基因突变为b造成的,所以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A)XBY,轻度病变女性基因型是(a)XBXb,所生的男孩子中有(a)XBY(表现为轻度患者)和(a)XbY(表现为重度患者),重度患者核基因型为XbY。
(3)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其中154-156决定一个氨基酸,157-159决定下一个氨基酸,非模板链上157为C突变为T,则密码子由CGG变为UGG,因此159÷3=53,即53为氨基酸变为色氨酸。
(4)XbXb基因型在女性中的占比为0.01%,即Xb的基因频率为1%,如果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在男性中该基因型的比例等于基频率,因此XbY基因型在男性中的占比为1%。
(5)用Dd表示控制镰状细胞贫血的基因,镰状细胞贫血症状的LHON重度患者的基因型是(a)ddXbY或(a)ddXbXb,Ⅲ-9的细胞质基因为a,其子女都含有a基因,镰状细胞贫血症状中每8个无贫血症状的人中有1个携带者,所以Ⅲ-9关于镰状细胞贫血基因型是1/8Dd,7/8DD,Ⅱ-5基因型为XBY,Ⅱ-6基因型为XBXb,则Ⅲ-9关于LHON贫血的核基因为1/2XBXB、1/2XBXb,基因型为XBY的无贫血症状男性的基因型可能是1/8DDXBY或7/8DdXBY,二者结婚,患镰状细胞贫血概率为1/8×1/8×1/4=1/256,患LHON贫血概率为1/2×1/4=1/8,所以子代为有镰状细胞贫血症状的LHON重度患者的概率为1/8×1/256=1/2048。
24.【答案】(1)正常女性∶红色盲男性=1∶1;正常女性∶绿色盲女性∶红色盲男性∶红绿色盲男性=1∶1∶1∶1;红蓝色盲∶绿蓝色盲∶红色盲∶绿色盲=1∶1∶1∶1
(2)部分Z+M+部分M;Z发生突变,导致L、M基因无法表达;L、M基因的共用调控序列发生突变或L、M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析】【解答】(1)绿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XLmY,红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XLmXLm或XLmXlm,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LmXLm,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LmXLm:XLmY=1:1,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女性:红色盲男性=1:1;若该女性的基因型为XLmXlm,则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lmXlm:XlmXlm:XLmY:XlmY=1:1:1:1表型及比例为正常女性:绿色盲女性:红色盲男性:红绿色盲男性=1:1:1:1。无论哪种情况,后代的正常个体只有女性,且基因型为XLmXLm,若同时考虑蓝色盲,其基因型为aaXLmXLm,而蓝色盲男性的基因型为SxXLmY,两者婚配其男性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SsXLmY:SxXLMY:ssXLmY=1:1:1:1,表型及比例为绿蓝色盲:红蓝色盲:绿色盲:红色盲=1:1:1:1。
(2)①根据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可知,对照组的序列组成为Z+L+M+M,患者甲的Z序列的电泳结果和对照组不同,且电泳距离更远,因此片段较小,只具有部分Z片段;患者甲BL、CL和DL均缺失,因此不含L片段;对照组含有两个M片段,其BM、CM和DM的量分别为45.5、21.3和66.1,而患者甲BM、CM和DM的量分别为21.9、10.9和61.4,其BM、CM的量为对照组的一半,而DM的量和对照组相差不大,因此患者甲含有一个完整的M片段和第二个M片段的DM区,因此其序列组成表示为部分Z+M+部分M。
②患者丙和患者丁的L和M片段的相关结果和对照组无差异,但缺失Z1或Z2,说明Z1和Z2的缺失会影响L和M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机体患病,因此其患病的原因是Z发生突变,导致L、M基因无法表达。
③结合①②的结果并分析甲、乙、丙和丁的检测结果可知,红绿色盲的遗传病因是L、M基因的共用调控序列发生突变或L、M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5.【答案】(1)AB、Ab、aB、ab;6
(2)AABB和aaBB;黑眼:黄眼=8:1
(3)AaBB和aaBB、AaBb和aaBB、AaBB和aaBb、 Aabb和aaBB
(4)黑眼:黄眼:白眼=12:15:5;8;aabbXHXh、aabbXhXh;3200
【解析】【解答】(1)根据F2代表型比例为12(9+3):3:1,这一9:3:3:1的变式结果,可以确定F1代的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配子基因组成为AB、Ab、aB和ab四种类型。已知黄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且当基因A存在时眼色表现为黑色,而基因a不影响B和b的作用,在F2代中,黑眼个体的基因型包括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和2Aabb,共计6种基因型组合。
(2)根据遗传实验结果分析,在组别②中,亲本黑眼与黄眼个体杂交产生的F1代均为黑眼,F2代表型比例呈现3:1的黑眼与黄眼分离比。这表明F1代黑眼个体为单杂合子AaBB,由此可推断亲本黑眼和黄眼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进一步分析显示,当F2代黑眼个体(1/3AABB和2/3AaBB)随机交配时,产生的配子比例为2/3AB和1/3aB。通过配子随机组合,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4:4:1,对应的表型比例为黑眼:黄眼=8:1。
(3)在组别③的杂交实验中,观察到亲本黑眼与黄眼个体杂交,产生的F1代表型比例为1:1(黑眼:黄眼)。根据这一结果,可以推断出可能的亲本基因型组合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AaBB(黑眼)与aaBB(黄眼)杂交;AaBb(黑眼)与aaBB(黄眼)杂交;AaBB(黑眼)与aaBb(黄眼)杂交;Aabb(黑眼)与aaBB(黄眼)杂交;这些基因型组合均能解释F1代出现1:1表型比例的遗传现象,表明存在多种可能的亲本基因型配对方式。
(4)亲本基因型为aaBBXhXh和AAbbXHO的个体杂交后,F1代产生AaBbXHXh和AaBbXhO两种基因型。当F1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代时,由于H基因对A基因的抑制作用,基因型为A---XHXh和A---XHO的个体不能表现为黑色。F2代的基因型组合中常染色体基因型(9种):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性染色体基因型(4种):XHXh、1XHO、XhO、XhXh,综合分析后,F2代表型比例为黑眼:黄眼:白眼=12:15:5。其中白眼个体的基因型共有8种,分别为:AAbbXHXh、AAbbXHO、AabbXHXh、AabbXHO、aabbXHXh、aabbXHO、aabbXhO、aabbXhXh。
在白眼雌性个体中,存在AAbbXHXh、AabbXHXh、aabbXHXh和aabbXhXh四种基因型。为区分这些基因型,可采用测交方法,即与aabbXhO个体进行杂交。测交结果显示当AAbbXHXh个体测交时,后代表现为白眼与黑眼1:1的比例;AabbXHXh个体测交时,后代呈现白眼与黑眼3:1的比例;对于aabbXHXh和aabbXhXh两种基因型,测交后代均为全白眼表型,因此通过该方法无法区分这两种基因型。
在F2代群体筛选中,若要获得100个纯合黑眼雌性个体,包括1/64AABBXhXh和1/64AAbbXhXh两种基因型,理论上至少需要培育3200个F2代个体。这一计算基于两种目标基因型在F2代中的总出现概率为2/64=1/32,通过公式"目标个体数÷出现概率=100÷(1/32)=3200"得出。
【分析】1、XO型性别决定系统中,XX为雌性,XO为雄性。X染色体上的H基因对A基因具有抑制作用。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