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1 13: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9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
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情分析
《报任安书》的疏通一直被认为是比较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经过那么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我觉得学生至少应该对文中哪些字词是重要的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最后一课时的最后一段文言文疏通中,让学生自己来找出重点字词并解释。但理科普通班的学生居然找了半天也不知道,或者只是把课后有注释的字词统统找出来。这说明学生确实是死记硬背的多,而自己课后去梳理、整理知识点的很少,直接后果就是对重点字词特别是活用词和虚词没有系统的认识,也从不会主动去发现特殊文言句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要多强调这一方面的要求,让学生了解课后整理知识点的重要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
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
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1.2学时重点
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1.3学时难点
1、
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
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背景介绍: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前学习提示1、2节,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色。
活动2【讲授】二、全文把握:
未经节选的全文共分六段:
第一段:向任安说明未能及时回信的原因。
第二段:向任安说明不能在武帝面前“推贤进士”的原因。
第三段:叙述因为李陵事件下狱的经过。
第四段:写自己忍辱受刑。
第五段:写自己完成《史记》的心情。
第六段:表达自己痛定思痛的心情。
课文节选了后三段。
活动3【活动】三、课文分析: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教师范读第一至第二自然段
2、字音
头抢地(qiāng)
伏法受诛(zhū)
暴肌肤(p)鞭
(chu)
圜墙(yun)
占卜(bǔ)
囹圄(wǔ)21·cn·jy·com
槛(jin)
缧绁(li)
3、主要词句
①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②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死节者比
③其次不辱理色
④及在槛阱之中
⑤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⑦恨私心有所不尽
⑧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4、思路分析:
这一段司马迁重点写了自己受刑后对生死的看法。
(1)作者先叙述自己卑微的身份。先人只是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一些文史星历的记载的小官,“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本来就被人看不起。现在子承父业,更是微不足道。21cnjy.com
(2)接着写卑策的地位带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结果:假如我伏法被诛的话,就好像九牛身上掉下的一根毫毛;好像一只蝼蚁一样渺小,我的死是无足重轻的。命如蝼蚁草芥,生命有什么价值可言?
(3)引出第二个问题,人的生命价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注意,这是作者议论的核心。生命的价值是轻是重,要靠自己来选择!
然后,摆出士人对待羞辱与生死的态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人,一方面洁身自好,不使自己受到羞辱;一方面当羞辱加于已身的时候,决计自杀,以死保持自己纯洁的名声。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却列举了古代周文王、李期、韩信、彭越、张敖、周勃、窦婴、季布、灌夫等一大批王侯将相受辱的事例,说明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微不足道的草民,都可能受屈辱,“受辱”是人生之常事,不足为奇。那么,对待羞辱就一定要死节,才算保持了高尚纯洁的名声吗?否!作者从这个角度继续深入地论述下去。www.21-cn-jy.com
(4)作者提出这样的认识:人在受辱时,不一定非要为高尚纯洁名声的这种所谓“节义”而死;为了崇高的事业,他可以去死,但是也可以忍辱负重。21·世纪
教育网
最后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深知节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含义,也敢于为节义去死,但是我现在所以忍辱屈生,是为了完成我未竟的事业,实现我最大的理想。这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二)学习第二部分:2-1-c-n-j-y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第三至第四自然段
3、字音:愠色(yn)
倜傥(tǎng)
4、词句
①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稽:考证:纪:法纪)
②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③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惟倜傥非常之人
⑤左丘失明,厥有《国语》www-2-1-cnjy-com
5、思路分析:完成《史记》,实现了我人生的最大价值。
(1)作者进一步列举了文王、孔子、屈原、在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非凡特殊的人才能够忍辱负重,完成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的业绩,说明他们体现了最大的人生价值。
(2)作者说他是学习先贤,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时《史记》草创未成,就遭此灾,他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酷刑而无愠色,遭戮笑却能忍耐,最后终于完成了《史记》,偿还了前面受辱的债。
5、熟读并背诵本段活动4【作业】作业布置
1、整理本节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段。
3、预习课文第三、四段。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2、
理解本文的确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3、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2.2学时重点
1、掌握更多大实词、虚词与句式,增强语感,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2.3学时难点
1、
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认识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意义。
2、学习本文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课前检查背诵情况,指名学生回答上节课所学内容。
活动2【讲授】一、学习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主要词句:
①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②虽累百世,垢弥甚耳!③重为乡党所戮笑④身为闺之臣,宁得自引深藏岩穴邢?
⑤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无,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2、再读本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3、思路分析:
作者痛定思痛,抒发了更加
( http: / / www.21cnjy.com )难以忍受的痛苦心情,“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可见,忍辱负重,苟且屈生,要比一死了之更痛苦。司马迁敢于选择这条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21
cnjy
com
文章的最后,作者陈述了自己不能为皇帝“推贤进士”的想法。
活动3【讲授】二、总结
二、总结全文:
总结上述文字的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司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与计多高尚士人一样,能正确对待受辱这件事,他能站在人生价值的高度,敢于正视现实,以非凡的忍耐精神,忍受住眼前的屈辱,并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史记》,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作者字字血声声泪,也控诉了那个社会的不公和皇权的黑暗。【来源:21cnj
y.co
m】
三、写作技巧分析:
提问:怎样理解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的表现方法?
[解析]
1、“理至”: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受辱——引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人应持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这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的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方法,那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义”的深层意义去理解。作者一方面说要学习前贤,有忍辱负重的精神;一方面说如果自己受辱就去死的话,则不能完成著述《史记》的任务,一个人死的窝窝囊囊,无所作为,就失去了人生的价值,也就“轻于鸿毛”了。这个道理讲得清楚明白,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应该为“义”去死,而是从长远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义”的含义。2·1·c·n·j·y
2、“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第一段写受辱的痛苦时,说自己伏法死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这抒发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之情;写自己选择忍受侮辱时说:“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这里表现了他受辱的痛苦,悲切郁闷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写出他为了完成伟大的巨著《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则又表现他豪迈激荡的情感。第三段再一次回想自己受辱的痛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又好像看到他悲痛欲绝,如泣如诉的表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表达十分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畅自然,文章情感忽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这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21教育网
活动4【作业】四、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的配套练习
2、背诵第三、第四自然段
3、积累重点词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