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3.考生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开展“‘和’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有关任务。
1.探究“和”文化的价值,完成下面小题。(共4分)
揭开历史 (wéi)幕,探究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源远流长。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张英作诗“让他三尺又何妨”,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刻的箴言、生动的故事,映照着为人处世的优良传统,承载着先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铸就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沃土。“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任风云变 (huàn)、朝代更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在历史的磨砺中不断坚韧,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壮大。
⑴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及横线上填写的汉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wéi幕”中的“wéi”有“围在四周的布幕”的意思,“wéi”应写作“维”。
B.“映照”在文中指“反照,照射而显示”的意思,“映”应读作“yānɡ”。
C.“为人处世”“和平共处”,两个“处”意思相同,都读作“chǔ”。
D.“风云变huàn”在文中有“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的意思,“huàn”应写作“换”。
⑵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存在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2.梳理“和合文化”的发展。请根据文段内容,将下面图标相关信息补充完整。(4分)
提起“和”字,就不能不谈和合文化。“和”“合”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上已单独出现,殷周时期,“和”与“合”表达的都是单一概念,并没有联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主张和平、合作成了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诸子百家对“和”“合”的阐释,促进了“和合”观的形塑与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延伸。1300年前,唐代白话诗人寒山子与天台山国清寺僧拾得结为好友。他们寄情山水、吟诗会友、包容友善、淡泊名利的事迹和诗篇,被人们广泛传颂。他们是“和合二仙”的原型。唐代直到元明清,“和合”的种子播撒到海外。唐代天台宗东传日本、朝鲜,两宋时期寒山诗东传日本,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形成和合文化流传海外的高峰。到了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因此,寒山拾得是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天台山成为中华和合文化圣地。
3.请根据提示,为演讲稿提纲中分论点一、二从“链接材料”中选择恰当的论据,并根据论据将分论点三补充完整。(4分)
链接材料: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与鲍春霆》)
4.下面依次填入语段画线处的文字,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习总书记曾反复向世界阐释中华“和”文化,郑重表达中国的“和平”“和谐”“合作”的外交准则。他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 的宇宙观、 的国际观、 的社会观、 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 , 。”
①天人合一 ②和而不同 ⑤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③人心和善 ④协和万邦 ⑥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
A.①④③②⑤⑥ B.①④③②⑥⑤ C.②④①③⑤⑥ D.①④②③⑥⑤
5.根据提示,将有关“和”文化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共8分)
中国文化崇尚“和”的思想,在古诗文中有充分的体现。个人自处讲究平和,高兴“① ,钟鼓乐之”(《诗经 关雎》),“乐而不淫”,哀愁“求之不得,② ”(《诗经 关雎》)“哀而不伤”,总是“发乎情,止乎礼”,从不过激。认识事物中和,不偏不倚,既能“③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感悟自然,心灵宁静,又能“零落成泥碾作尘,④ ”(陆游《卜算子 咏梅》)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社会向往和谐,希望“大道之行,天下为公。⑤ ,⑥ ”(《礼记 大道之行》)以达到“⑦ ,鸡犬相闻”“⑧ ,并怡然自乐”的和平安定状态。“和”,是中国人最高的价值追求。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八下第五单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9题。(共16分)
西湖漫笔
宗璞
①六月间,我第四次去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来,已经有九年了。这九年间,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发议论说,论秀媚,西湖比不上长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论宏伟,比不上太湖,烟霞万顷,气象万千。好在到过的名湖不多,不然,不知还有多少谬论。
②奇怪得很,这次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印象。六月,并不是好时候,没有花,没有雪,没有春光,也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空气中,弥漫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记起东坡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便想,东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实在应该仔细观赏、领略才是。
③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一个字——“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铮琮,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④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⑤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⑥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静。一会儿摇船的姑娘歇了桨,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见她向水中一摸,顺手便带上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她自己只微笑着,一声不出,把鱼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连连说,这怎么可能!上岸时,又回头看那在浓重暮色中变得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湖水,惊叹道:“真是个神奇的湖!”
⑦我们整个的国家,不是也可以说是神奇的么 我这次来领略到的另一个字,就是“变”。和全国任何地方一样,隔些时候去,总会看到变化,变得快,变得好,变得神奇。最初到花港时,印象中只是个小巧曲折的园子,四周是一片荒芜。这次却见变得开展了,加上好几处绿草坪,种了许多叫不上名字来的花和树,顿觉天地广阔了许多,丰富了许多。那在新鲜的活水中游来游去的金鱼们,一定会知道得更清楚吧。据说,这一处观赏地带原来只有三亩,现在已有二百一十亩。我和数字是没有缘分的,可是这次深深地记住了。这种修葺,是建设中极其次要的一部分,从它可以看出更多的东西……
⑧更何况西湖连性情也变得活泼热闹了,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满湖的笑,满湖的歌!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泼热闹的。两三人寻幽访韵固然好,许多人畅谈畅游也极佳。见公共汽车往来运载游人,忽又想起东坡的一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形容他在密州出猎时的景象。那时是“倾城随太守”,这时是每个人在公余之暇,来休息身心,享山水之乐。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
(有删改)
6.文章③~⑥段,作者着重描写了充满绿意的西湖美景。请你阅读后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4分)
所至 所见 所感
灵隐 ① ;青苔满径,绿到石缝;溪水碧澄,飞花滚玉。 绿意扑眼、心旷神怡
② 湖水如烟,泛着银灰;树苔各异,绿意茸茸 感觉可爱、有趣,印象是坚忍不拔。
花港观鱼 ③ 。 欣赏荷叶持重、成熟、茁壮的生命力。
乘船而回 远山青紫,美如云霞;水波平静,湖面辽阔。 ④ 。
7.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
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品味修辞的妙处。)
8.文章⑤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湖的“绿”的?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9.文章最后一段,引用苏东坡《江城子》中的词句,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内容具体分析。(4分)
(二)(八下P85)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0~12题。(共11分)
文本一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节选)
①我在五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你们是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的太阳。(笑声)那么,一个快落山的太阳,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来的体会。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
…………
②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榜样。比如说,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其第二代主任是瑞利,获得诺贝尔奖,曾经做过英国皇家学会的主席。瑞利有一句名言,他讲:“我到60岁以后,对任何新思想不发表意见。”因为60岁以后很多时候会对新思想起阻碍作用。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母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汤姆孙继承了他这个传统,培养了7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③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我现在到了61岁,创造高峰已过去,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就是权威。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笑声,掌声)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出色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笑声,长时间的掌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都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当然年轻院士是例外。可喜的是,年轻院士越来越多了。
④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里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三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
(本文是计算机文字处理专家王选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有删改)
文本二
有这么一对夫妻,吃完饭就坐那里看电视,看完了,就洗漱一下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么过着。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太枯燥了吧 该离了吧 ”但真正的生活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平常。生活如此,创业如此,大学生们走入社会之后注定要花大部分时间做平平常常的事。那对夫妻在老年的某一天会彼此含着热泪感谢对方与自己携手相伴一生,彼此温暖一生,而同学们也会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等来生命中只占百分之五的激情与辉煌时刻!(掌声)因此,同学们要做好准备,毕业后准备好迎接平淡。
同学们在大学里一定要做梦,甚至可以梦游。(笑声)比如现在一谈爱情,我脑子里只会闪现我爱人的照片,而你们则可以设想一千位俊男靓女的样子……这就叫做虚位以待。我年少时看了三毛的书,也想周游列国,没准还能碰上个女荷西。(笑声)但是所有这些梦想都是属于你们这个年龄段的,我现在没有资格做这样的梦了,我现在所处的是人生的舍弃阶段。而你们所处的是人生的选择阶段,不要放弃做梦!(长时间的掌声)更别忘了替这个社会、替这个国家做梦,能全身心地做这种梦,一个人一生中没有几次这样的机会,等你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时,想做梦你也力不从心了,因此趁现在抓紧做梦!
有人说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怎么会呢 我有时候就想不通,真的如此,那我国岂不是比美国更发达了……因为我们的大学生都在待业呀!(如雷的掌声)其实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一步到位的最满意的工作!实际上你就是一个骑手,毕业后你就应该先骑上一匹马,只要你优秀,你就能找到更棒的马!(长时间的掌声)
季羡林先生的一席话给我的印象很深,采访他时,他说:“我已经如此老了,但我的道路前方仍有百合花的影子。人生的前方要永远有希望、有温暖才行。”再举个例子:狗赛跑怎么比 怎么让狗跑起来、跑得快 每个狗嘴前边都吊着个骨头!我们每个人也要给自己放块骨头,(笑声)精神的骨头!(热烈的掌声)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2000年在哈工大的即兴演讲,有改动)
10.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本一老科学家对大学生漫谈自己一生的重要经历,见解精辟深刻。
B.文本二中年主持人寄语大学生,观点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C.文本一开头的“太阳”的比喻和文本二“一对夫妻”的故事,都起到引出话题或观点、吸引听众的关注的作用。
D.文本一话题理性、严肃,推理条分缕析、层层推进,体现严谨求实的风格;文本二激情飞扬,深入浅出,逻辑性不强。
11.结合文本一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是什么——作者第六个抉择是:大力扶植年轻人
事例1:举英国卡尔文迪许实验室的例子正面论述
为什么—— 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
事例2:⑴
怎么样——作者对扶植年轻人的建议是:⑵
12.演讲要有针对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表达上要适合观点与现场氛围。这两次演讲都是面对大学生,表达上有共同特点。请结合文段,概括两次演讲的共同特点(限答两点),并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八下P116)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3~16题。(共11分)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逍遥游》节选)
[乙]意怠鸟
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①,而似无能;引援②而飞,迫胁③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④。是故其行列不斥⑤,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庄子·山木》节选)
【注释】①翂翂翐翐(fēnfēnzhìzhì):迟缓不能高飞的样子。②引援:有其他鸟引领而飞。③迫胁:即偎依,挤在众鸟之中。④绪:残剩食物。⑤斥:排斥。
13.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的“怒”是“振奋”的意思。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突出了鹏的强大力量和硕大形体。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就是海动,古人有“六月海动”的说法,表现强大又有理想的鹏,终能达到物我同一,逍遥自由的境界。
C.“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击”是“击水”的意思,这里不用“游”,再加虚指的极大数字,展现鹏强大力量和南徙的气势。
D.“迫胁而栖”中的“迫”是“逼近”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了意怠鸟栖息时局促困缩的状态,它的生存智慧。
14.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5.甲文分三个层次描绘了北冥之鱼,请简要概括。(3分)
16.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概括大鹏和意怠这两种鸟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4分)
(二)(八下P12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7小题。(共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诗人写被秋风卷走的屋茅用了“三重”,写自己期待的“广厦”用了“千万间”。其中的“三”和“千万”都不是确定的数量,而是言其多。说说这样的用词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整本书阅读。(共5分)
18.(八下P71、P134)不同类型的书适合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快速阅读、选择性阅读、圈点批注、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请你从下面的名著中任选一部,分享你所选择的阅读方法及阅读收获。
《经典常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从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2025年春晚,王菲演唱的歌曲《世界赠予我的》如同一阵温柔的晚风,穿透了世间喧嚣与浮躁,直抵心灵。
世界赠予我们各种各样的“礼物”,武陵人偶遇桃花林,是乱世与净土的惊鸿一瞥;永州客独探小石潭,乃孤寂同天地的无声对谈;贺敬之再回延安,是思念回忆与蓬勃发展欢喜相逢……这些馈赠,或许无声,却蕴藏着独属于生命的厚礼。
(1)请以“世界赠予我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2)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
1. ⑴C;解析:A项“wéi幕”应写作“帷幕”;B项“映”应读作“yìng”;D项“风云变huàn”应写作“风云变幻”;C项两个“处”都读作“chǔ”,意思均为“交往、相处”,正确。
⑵修改意见:将“铸就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沃土”改为“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品格”(或“奠定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根基”);解析:原句“铸就”与“精神沃土”搭配不当,“沃土”是基础,应改为能体现精神层面培养的词语。
2. ①春秋战国时期;②寒山拾得结为好友,事迹和诗篇被传颂;③两宋时期;④寒山、拾得被敕封“和合二圣”;解析:根据文段,殷周之后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促进“和合”观发展;唐代对应寒山子与拾得的事迹;两宋时期寒山诗东传日本形成海外流传高峰;清代雍正皇帝敕封二人。
3. 分论点一选C;分论点二选B;分论点三:“和”体现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解析:C项“敬则小心翼翼……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适合分论点一;B项“事父母顺、宜兄弟让”体现和睦孝顺,适合分论点二;A项描绘大同社会,对应国家观,故分论点三围绕“天下大同”补充。
4. B;解析:“宇宙观”对应“天人合一”①;“国际观”对应“协和万邦”④;“社会观”对应“和而不同”②;“道德观”对应“人心和善”③;“深深植根于精神中”⑥与“深深体现在行为上”⑤有逻辑递进,故选B。
5. ①窈窕淑女;解析:出自《诗经·关雎》,描写对淑女的爱慕,与“高兴”“钟鼓乐之”呼应。
②寤寐思服;解析:对应“求之不得”的哀愁,体现“哀而不伤”。
③山光悦鸟性;解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句,体现自然带来的心灵宁静。
④只有香如故;解析: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诗句,体现独立不倚的品格。
⑤选贤与能;⑥讲信修睦;解析:《礼记·大道之行》中描述大同社会的特征,体现社会和谐。
⑦阡陌交通;⑧黄发垂髫;解析: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句子,描绘和平安定的生活状态。
6. ①古木参天,苍翠欲滴,雨丝含绿;②苏堤;③满池新荷,绿叶亭亭,水珠滚动;④惊叹神奇;解析:灵隐所见结合“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概括;苏堤对应“漫步苏堤”及所见青苔;花港观鱼聚焦“满池的新荷”;乘船而回的感受是“惊叹道:‘真是个神奇的湖!’”。
7.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青苔比作耕牛、牧人等具体事物和青绿山水,生动形象地写出青苔形状的多样与美丽,突出其坚韧不拔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解析:“如耕牛……如云霞”是排比兼比喻,“如同一幅青绿山水”是比喻,从形态和情感角度分析效果。
8. ①对比:将初春杨柳嫩枝的鲜亮与初夏荷叶的持重成熟对比,突出荷叶虽成熟却同样有茁壮的生命力;②拟人:“亭亭立于水上”“婉转靠在水面”“裙袂飞扬,翩然起舞”赋予荷叶人的姿态,生动展现其蓬勃生机;解析:从对比和拟人手法入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对“绿”的表现。
9. 引用苏东坡《江城子》中“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的热闹场景,与西湖如今“满湖的笑,满湖的歌”对比,突出西湖的“变”——从古代少数人的游乐到如今大众共享的欢乐,体现时代进步和西湖的包容性,深化“神奇”的主题;解析:通过古今对比,强调西湖的变化及现实意义,呼应前文“变”的感悟。
10. D;解析:文本二虽然语言生动,但逻辑清晰,围绕“平淡生活”“做梦”“找工作”等话题层层递进,并非“逻辑性不强”,D项错误。
11. ⑴举自己26岁、38岁时不被重视的经历反面论证;解析:文本一第③段用自身经历说明小人物易被忽视,从反面强调扶植年轻人的重要性。
⑵国家重大项目的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解析:文本一第④段明确提出该建议,将自己排除在外,体现对年轻人的扶植。
12. ①语言幽默风趣,贴近生活:文本一用“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卖狗皮膏药”等通俗比喻和自嘲,文本二用“夫妻生活”“狗赛跑”等生活化例子,拉近与听众距离;②态度诚恳坦率,现身说法:文本一坦诚自己“高峰已过”,文本二分享对生活的感悟,均以真诚态度增强说服力;解析:从语言风格和表达态度两方面分析,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13. B;解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海运”是鹏南徙的条件,此时鹏仍需“六月息”,并未达到“物我同一,逍遥自由”的境界,B项错误。
14.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解析:“苍苍”指湛蓝,“其……其……”表选择疑问,“至极”指到尽头,准确翻译语气和词义。
15. 第一层写鲲的巨大,不知其几千里;第二层写鲲化为鹏,鹏的背和翼同样巨大;第三层写鹏“怒而飞”的姿态及南徙的壮举;解析:按“鲲的形态—鲲化鹏—鹏的动作与目标”分层概括。
16. 大鹏:体型硕大,力大无穷,志向高远,需凭借外力(六月息);象征胸怀大志、奋发有为但仍受束缚的人;意怠鸟:行动迟缓,依附他人,胆小谨慎,不争不抢;象征与世无争、以柔避害的生存智慧;解析:结合两文对两种鸟的动作、习性描写,分析形象特点及象征意义。
17. “三重”写出屋茅被卷走之多,表现诗人生活的窘迫与狼狈,蕴含辛酸;“千万间”则展现诗人对天下寒士的广阔关怀,体现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两者对比,突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解析:从数量词体现的生活现状与理想追求对比,分析情感差异。
18. 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用精读法。仔细阅读保尔瘫痪后仍坚持写作的情节,体会他“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收获:明白人生当为理想不懈奋斗,面对挫折要坚韧不拔;示例二:《经典常谈》用选择性阅读,重点读《〈诗经〉第四》,了解“赋比兴”手法,结合《关雎》分析,收获:掌握古典文学常识,理解传统文化精髓;解析:任选一部,明确阅读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说明收获,符合名著特点。
19. (1)示例:《世界赠予我坚韧》
那年夏天,我在小区角落发现一株被石块压住的向日葵。它的茎弯成奇特的弧度,却始终朝着太阳。起初我觉得它注定枯萎,便每日浇水。一周后,它竟顶开石块,花盘昂扬。后来得知,这株向日葵种子被风吹落至此,凭着一股劲冲破阻碍。如今它已亭亭玉立,每次路过,我都想起它教我的:世界从不是一帆风顺的赠予,那些压垮你的重量,终将成为成长的勋章。这株向日葵,是世界赠予我最珍贵的坚韧。
(2)示例:《于馈赠中成长》
世界的赠予,或明媚如阳光,或沉重如枷锁。武陵人偶遇桃花源,是乱世中的慰藉;永州客独探小石潭,是孤寂里的顿悟。这些馈赠,看似偶然,实则是生命与世界的对话。
顺境的赠予是滋养。如春风拂面,让人在安宁中积蓄力量,但若沉溺,便成桎梏。逆境的赠予是磨砺。似寒冬砺梅,看似残酷,却能锻造风骨。正如贝多芬失聪后创作出《命运交响曲》,苦难成了他最深刻的馈赠。
世界的馈赠从非单向给予,而是互动的修行。接纳馈赠,更要在其中学会成长,方能读懂生命的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