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即景+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即景+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27 20: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习作: 即景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处处都是美景: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欣赏到了诗意的语言描绘的山居秋景、客船夜景和边塞雪景;欣赏到了清少纳言笔下春夏秋冬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欣赏到了巴金爷爷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还欣赏到了贾平凹笔下不同地点各具特色的月亮。
这一单元,作家们对景物进行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记录下了大自然种种奇妙和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试着去描写景物的变化。
习作: 即景
习作: 即景
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
即:当时,当下。
在“即景”前还有一条横线,说明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哪些即景呢?请同学读读课本中的要求。
习作: 即景
习作: 即景
注意:观察的景物是短时间某一场景内会发生变化的景物。
你知道哪些“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与同伴交流。
说到这里,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图景?选择你最喜欢的某处“即景”,把题目填写完整,再说给同桌听听
自然现象
自然景观
01
习作: 即景
读句子,小组交流,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习作: 即景
习作: 即景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奇妙。
同学们,想要写好这篇文章,我们要注意什么呢?课本第3自然段的习作要求给了我们提示。
习作: 即景
学习提示:
再次快速浏览教材,圈画习作需要注意的内容。
按顺序写
写出动态变化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按时间顺序描写天空变化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按照一定的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起初是寂静的,后来因为鸟的飞来,这里变得热闹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慢慢升起的过程中,形状、位置以及周围的景物都发生了变化。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景物都在不断地变化中。它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随动景的加入而变化,还会因周遭环境而引起一系列的变化。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特点:
形状、位置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有条理地描写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把变化描写得更生动有趣
①有条理地观察景物
②有顺序地记录变化
③抓住特点写出变化
④展开想象,把景物的样子写具体、写生动
方法小结
观察的自然景观/自然现象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
观察顺序 景物变化 (可关注:景物的形状、颜色、数量、声音、大小、长短、粗细、明暗、冷暖......)
冬天,太阳公公起得晚,落得早,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些许温暖。
开头:开门见山表明了即景的时间
日 落 即 景
下午4点多钟,太阳公公将要结束一天的工作,渐渐收起了不太耀眼的光亮,斜斜地靠在西面的天空上房屋、树木和电线杆的影子越来越长,迎着阳光的一侧,也从亮到明,由明转淡。西面远处的群山轮廓清晰,数座山峰连在一起像仰身而卧的大佛。这座大佛微张着口,而太阳公公就在佛口上面,仿佛大佛用了法力,要将太阳公公吸入口中。
作者抓住了影子逐渐拉长、亮度逐渐变淡这两个特点来写日落时分的变化。
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把太阳落山的样子写得生动有趣。
东面的天空把亮丽的蓝色转换成了灰色,而灰色也不是他最终的色彩,不一会儿又变成了青灰色。这时月亮姐姐显露出她的窈窕,一袭薄纱,似隐似现。天空慢慢地穿上了黑灰色斗篷,只把靠近太阳公公的地方暂时让了出来。
作者的观察很有条理,将目光由地面投向天空,着重写天空的色彩变化:此时的天空颜色从蓝变灰,又开始变黑,月亮开始出现。
太阳公公终于将他的身体与山峦连在了一起。这时的太阳公公像极了黄澄澄的柿子,用肉眼看得见的速度一顿一顿地掉在了山峰后面,很快最后一丝光亮也消失了,只留下了一片淡红色的晚霞。
作者不仅记录了太阳的变化,还观察到了太阳“一顿一顿”地落下、“只留下了一片淡红色的晚霞”这样的细节,观察非常仔细。
太阳公公虽然已经完成了任务,但他却将自己的光传递给了晚霞和月亮姐姐,继续散播着爱与温情。
结尾:点题“日落”,还把日落看成“爱与温情的传承”,升华主题。
小口诀
观察有条理
记录讲顺序
要写变化、先抓特点
想写具体、着眼细节
想写生动、展开想象
日常别忘多欣赏
美好呈现在笔下
我欣赏过皑皑白雪,感受过蒙蒙细雨,倾听过瑟瑟秋风,却很少看见这迷人的晨雾,白茫茫的一片,如梦似幻。山上的迷雾就像调皮的小孩子一般,看得见,摸不着。
在山下,远看大雾朦朦胧胧,像青烟,像薄纱,显得轻柔细腻。山上,浓重的大
苏洁
迷雾即景
习作原文
雾弥漫在天山之间,好像从天上降下了一个极厚、极宽大的窗帘,我们的视线全被雾挡住了。
在如烟的迷雾里,我们向山顶走去,雾在我们身边、脚下,和我们玩捉迷藏,路边的树木只能看出个黑影子,在浓雾中若隐若现。一缕清风拂过,雾飘来飘去,
天空好像挂起

整座山似蓬莱仙境,使人飘然欲仙。那浓雾,抓一把,软绵绵;吸一口,甜津津;踩一脚,轻悠悠。
雾忽而扩散,忽而收缩,像滚滚浓烟飘来拂去。那边的雾缓缓地动着,时而冉冉升腾;时而缓缓下降;时而浮来飘去;时而轻轻飘散;时而白帘遮羞;时而轻纱


雾扩散、收缩、浓、淡有一定的动态变化,但这里描写的变化较凌乱。

拂面。它时聚时散,时消时凝,变幻莫测,好一副清闲之态。
不到一个小时,雾玩累了,慢慢散去,不情愿地把利剑还给了太阳,周围的景物逐渐清晰。我们看着这散去的迷雾,仿佛把烦心事丢在了一旁,我们往往被各种事困扰,却忘了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象,就如同雾,凡事多往好处想,懊恼渐渐烟消云散。
由雾散到烦恼散去,过渡欠自然,语句较啰唆。
说着,笑着,烦恼也随之散去。
佳作共赏
晨雾即景
陈 明
开门见山
开篇交代描写对象。
比喻修辞
形象地写出了大雾弥漫的情形。
早上,我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睁开眼睛,透过窗户往外看,啊,起雾了!
我连忙起床,洗漱完毕,叠好被子,赶往学校。一路上浓雾弥漫,四下里白茫茫的。起初,天地间仿佛笼罩着一幅无比宽大的雾帘,远处的花草树木、教学楼在雾中若隐若现。阳光一点儿也不
耀眼,只显出朦胧的影子。路上的同学三三两两,远远地只听见杂碎的、间断的脚步声。晨跑的同学,在靠近的一瞬间才能看清楚他们的面容;等转过身再看时,他们的背影已慢慢远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我忽然觉得自己也在这仙境中漫游了。我的眼前不断飘来轻纱似的薄雾,
描写生动
写出了雾形态变化上的不同特点。
拟人修辞
手抓雾的情景尽显童趣。“溜走”表现出雾的顽皮。
一颗颗、一粒粒,如烟、如尘……我伸手去抓,哈,我抓到了!当我张开手细看时,它早已从我指尖溜走,空气中到处都是它的身影,让我分不清哪里是雾哪里是仙境了,多顽皮的雾啊!不一会儿,它又像一位巧妙的化妆师,把我额前的缕缕黑发染成银丝,上下的睫毛都沾满了小小的水晶花。我把眼睛稍闭一
会儿再张开,只觉得眼睛湿润润的,又觉有一丝凉意,舒服极了!
过了一会儿,雾小了。太阳脱下了厚厚的绒衣裳,披上了轻柔的雾纱。一些大树的枝叶已经从雾中羞涩地露出了婀娜的身姿,柔枝摇曳,似乎是在招呼天上淡淡的白云。柔和的阳光也洒了下来,这一切似乎构成了一幅宁静幽雅的
拟人修辞
赋予雾以人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雾的变化。
自然结尾
雾消失了。
水粉画。可爱的雾呢,它好像在太阳出来前表演够了,这会儿也该下场了。你看,它正轻轻挥动着衣袖,慢慢地离去。
雾终究是淡了,散了,可我还陶醉其中。太阳这位杰出的画家又轻甩画笔,刹那间,我已置身在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里了。
早上一起床,来到窗边,一缕凉风拂面而来,让原本睡眼蒙眬的我顿时清醒。望一望窗外茫茫的雨色,闻一闻室外飘来的阵阵花草的芬芳,我神清气爽。我收拾完毕,背上书包,撑把小花伞,走出门去。
看!雨丝如牛毛,像银针,斜斜地落到地面上,溅起朵朵小水花。听!雨点儿
雨中即景
周子聪
视听结合
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小雨轻柔、细密的特点。
轻敲树叶,有节奏地“滴答”着,像一位音乐家在演奏轻音乐。道路两旁的树木都挺直了腰板,贪婪地吮吸着这甘甜的雨水。
刚走上天桥,雨点儿骤然变大了,“噼里啪啦”如子弹般猛打在雨伞上,水花四溅。行人急匆匆,我跟上疾走几步。大雨如注,像瓢泼似的,又密又急。
巧用修辞
运用夸张,写出雨点儿的大。
巧用修辞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声音和形态等方面对雨景和教室里的花伞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不一会儿,天桥上的台阶水流如注,恰似小小的瀑布。雨声、脚步声与桥下汽车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曲交响乐。来到学校,走进教室,一把把花伞依偎在桶里,像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
雨一直下,我撑着小花伞去食堂吃午饭,从高处流下来的雨水汇成了一条
拟人修辞
写出了雨的调皮和可爱。
晶莹的玉带,缠绕在我脚边。滴落的雨珠好似一个个小精灵,吻着我的脚背,跳上我的裤脚,黏着我的腿。收起雨伞,仰面看着小雨珠从天穹缥缥缈缈地飞落,敲击面颊,慢慢散开、流淌、浸润。摸一摸脸,柔柔的,滑滑的,超级清爽。远望,操场上落叶纷飞,相聚相拥,给大地铺上了一条金黄色的地毯。近看,
由远及近
按照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中校园的
美丽。
水池中水泡聚散,宛如串串透明的珍珠。这一切,真美!
放学回家,天已渐暗,雨也渐小,却不肯罢休,“沙沙沙,沙沙沙”,我沿着芳馨的巷道,迈着轻盈的步伐,哼着欢快的调子,踏进了城市的梦乡。
日 落 即 景
张若涵
开篇简洁
开篇即写景,快速入题。
拟人修辞
写出了太阳的颜色变幻无穷。
傍晚时分,原先亮得刺眼的太阳渐渐收敛了那傲气逼人的光芒,她略施粉黛,迈着小碎步向着西山的方向移去。
渐渐地,她的脸蛋越来越红艳,这脸颊上涂的胭脂既像黄澄澄的橘子红,又像金灿灿的鸭蛋黄红;既像黄红交融的金鱼红,又像可口的苹果红……真不
知道是哪位画家竟调试出如此明艳的红色,将太阳描摹得如此娇艳、醉人!
围在她身边的朵朵云儿,似乎都被她的热情所感染,原来那雪白雪白的身躯,一个个都被镀上了一层绚丽的红色。由于远近不同、层次不同,看起来有那灿烂的玫瑰红、牡丹红,有那含蓄的樱桃红、葡萄红,还有那淡雅的桃花红、
枫叶红……我只觉得眼前是一片无法形容的红色,这无数的红色云朵聚在太阳身旁,宛如美丽的少女在舞动着五彩的霓裳。这正是天地间最蔚为壮观的晚霞一景。
西山下的大海荡漾着一圈圈金色的涟漪,静静地享受着余晖的爱抚。松软的沙滩上,五颜六色的贝壳在夕阳下散
巧用修辞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落时分朵朵云儿绚丽多姿的美丽景象。
发出迷人的光芒。那群拾贝的人,迎着清凉的海风,快乐地追逐、嬉戏,任调皮的浪花亲吻着他们的裤脚,在沙滩上留下深深浅浅的金色脚印。
过了一会儿,不知有谁闹过,太阳突然变得害羞起来,红透了的脸蛋像提了盏光线柔和的大红灯笼。没多久,提着那盏大灯笼的她匆匆向西山奔去,转
动静结合
前文写太阳的各种颜色,属静态美;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落山的过程,属动态美。
抒发感受
结尾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令人陶醉。
眼间就不见了踪影,真不知道急匆匆下班的她要忙些什么……
眼前的景象是如此变幻迷离,我完全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