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天桥区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济南天桥区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6-27 12:1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全卷共 26 小题,分选择题部分和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 40 分,非选择题部分 60 分。
选择题部分 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用科学战胜病毒就要对微观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 或 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下列微粒按空间尺度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A. 病毒 质子 原子 夸克 B. 病毒 原子 质子 夸克
C. 夸克 病毒 原子 质子 D. 原子 病毒 夸克 质子
2.大气压强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如下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回水管的水阻隔臭气 B. 注射器注射药液
C. 使用拔火罐治病 D. 电子孔明灯升空
3.武直 - 10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种专业武装直升机和亚洲各国第一种自研专业武装直升机,结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长期依赖通用直升机改型兼当武装直升机的历史,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的航空突击与反装甲能力。如图所示,悬停在空中的武直 - 10,受到向上的升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 螺旋桨 B. 空气 C. 地球 D. 发动机
4.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将书包从学校大门提到楼上教室中的情景:
①将书包从地面提起;②提着书包沿水平方向匀速行走;③提着书包上楼; ④静止站在门口等候开门。其中,他对书包的提力做功的是( )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①② D. 只有①③④
5.如图是 2025 年春晚《秧 BOT》节目,一群穿着花棉袄的机器人在舞台上扭起了秧歌,还玩着转手绢、抛手绢等花样,呈现出极其灵巧的动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将手绢抛出时,若手绢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手绢将处于静止状态
B. 站立时,机器人对舞台的压力与舞台对机器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机器人转手绢时,手绢能在空中持续旋转,是因为手绢受到惯性的作用
D. 机器人向上抛手绢,手绢向上运动过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速度逐渐减小
6.《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如图所示为《清明上河图》中荡秋千的场景,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运动到最低点时,人的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大
C. 运动到最高点时,人的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
D. 荡秋千的整个过程中,人的机械能总和保持不变
7.如图所示,体积相等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甲上浮、乙悬浮、丙下沉。在甲未露出水面且丙沉底之前( )
甲受到的浮力大 B. 乙受到的浮力大
C. 丙受到的浮力大 D. 甲、乙、丙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8.沾上灰尘的衣服,用手轻轻拍打几下,就干净多了。小刚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这一过程:
①灰尘与衣服分离落向地面,衣服便干净了
②一手拿着沾有灰尘的衣服,用另一只手轻轻拍打
③灰尘由于具有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④衣服受力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由静止运动起来
这四句话最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
A. ②④③①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④①
9.如图是小华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国传统农耕 “舂稻谷” 的示意图。小华若要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
A. 支点不动,脚在杆上的位置前移
B. 将支点靠近人,脚在杆上的位置不动
C. 将支点靠近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前移
D. 将支点远离人,同时脚在杆上的位置后移
10.构建思维导图有助于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整体思维。如图是小军复习摩擦力时构建的思维导图,适合放在图中②的实例是( )
A. 乒乓球拍粘上一层橡胶 B. 用力擦黑板擦得更干净
C. 下雪天给轮胎装防滑链 D. 轮滑鞋的底部装有滚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1.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对下列物理量的数据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
A. 教室里大气压强约 1.0×10 Pa B. 中学生在游泳时所受浮力约 500N
C. 正常骑自行车时速度约 5m/s D. 中学生爬上一层楼所做的功约为 1500J
12.所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知识和规律,都是经过众多科学家长期、艰苦地科学探究得来的。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发现的陈述,符合物理学发展历史的是( )
A. 托里拆利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B. 阿基米德总结出了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C. 亚里士多德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并制作投石机
D. 卢瑟福在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植物进化出很多巧妙的生存技能,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蒲公英的种子御风远行 —— 流动的气流不会对蒲公英种子做功
B. 骆驼的脚掌很大,可以在沙漠中行走自如 —— 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C. 睡莲种子因包裹空气泡在水面漂流,空气泡消失后种子沉底 —— 种子密度大于水
D. 鸟类的翅膀进化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在空中自由翱翔 —— 利用流体压强获得升力
14.关于各图所示物理实验现象及说明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图甲:铁皮罐加热后用盖密封,浇上冷水后发生塌陷,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 图乙:向水中加盐,沉底的鸡蛋浮了起来,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C. 图丙:小球来回摆动,越靠近低处速度越大,说明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D. 图丁: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混合前的体积和小,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5.北斗导航系统已连接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并进入全面的商用阶段。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几代北斗人接续奋斗、数十万建设者聚力托举,在强国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一次又一次刷新 “中国速度”、展现 “中国精度”、彰显 “中国气度”。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颗北斗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北斗卫星都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B. 火箭加速升空时向下喷气,火箭就腾空而起,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
C. 北斗一号卫星运行中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卫星将会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 北斗一号卫星随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非选择题部分 共 60 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共 60 分)
16.(4 分)物理学中常以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相关物理量的单位。例如:物理量 的单位是以科学家帕斯卡的名字来命名的,而物理量 “功率” 的单位则是以科学家 的名字来命名的。
17.(4 分)周日小华到 “天下第一泉” 景区游玩。趵突泉公园内花香四溢,是因为 ;趵突泉通往大明湖航线上的 “船闸” 运用 (选填 “连通器原理” 或 “帕斯卡定律”)工作的。
18.(4 分)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用起子打开瓶盖时,起子可视为 杠杆(选填 “省力” 或 “费力”);利用线切割热鸡蛋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 (选填 “增大” 或 “减小”)压强的。
19.(4 分)如图所示,B 装置是 滑轮,如果物体 A 所受重力是 100N,当分别用不同方向的力匀速提起物体 A 时,拉力 F F (选填 “大于”“等于” 或 “小于”)。
20.(3 分)如图所示,人拉着拉杆旅行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箱子对拉杆的压力示意图。
21.(4 分)2024 年 3 月 28 日,“探索一号” 科考船返回三亚,中国 - 印尼首次联合科考顺利完成。“探索一号” 科考船总长 94.45 米,型宽 17.9 米,满载时排水量 6250 吨,续航能力大于 1 万海里。请通过计算回答:“探索一号” 科考船满载时受到水的浮力是多少?(g 取 10N/kg)
22.(7 分)为了响应国家 “低碳环保,节能排放” 的号召,我国多地设置了共享单车租借站点。外出游览的小华租借了一辆自行车,该自行车整车质量为 17kg,车轮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为 100cm ,质量为 53kg 的小华在水平路面上骑行时,通过计算回答:(g 取 10N/kg)
(1)自行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多少?
(2)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3.(9分)“云巴”,是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内全新的交通出行工具,济南市首条 “云巴” 落户高新区,正在紧张地施工。该项目不仅可以补齐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层级间的短板,同时也可以和轨道 2 号、4 号、8 号线串联成网,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快捷的出行方式。如图为某建设工地上,若塔吊 20s 内将质量为 2000kg 的混凝土预制件匀速提升 5m,额外功是 0.8×10 J。g 取 10N/kg,通过计算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塔吊:
(1)对混凝土预制件做了多少功?
(2)对混凝土预制件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提升混凝土预制件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4.(7 分)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实验前,小明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 U 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气密性
(选填 “良好” 或 “不好”);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 反映的。
(2)小明将金属盒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的方向,如图 A、B、C 所示,可得出结论: 。
(3)继续将金属盒放在水中不同的深度,比较 C、D、E 三幅图,可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 。
(4)小明继续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将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 A、B 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如图 3 所示,初步判断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该判断是 (选填 “合理” 或 “不合理”)的。
(5)小明发现,利用压强计无法得出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定量关系。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他利用能进行精确测量的数字式压强传感器做了进一步的探究,分别测量出水中不同深度处的液体压强,并利用软件生成了如图 4 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得结论: 。
25.(7 分)如图所示是物理兴趣小组探究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的实验,如图甲,小明把一个空的饮料罐缓慢按入水中,感觉用力越来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步骤。
(1)图乙 B 中物体所受浮力 F浮 = (5N-3.4N),分析图 A、B、C,说明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2)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 两图的装置来探究;
(3)比较 D、E 两图可以得到结论: ;
(4)小明又找来溢水杯和电子秤,他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电子秤上,再用手提着一个铝块,将其缓慢浸入溢水杯中,如图丙所示,在铝块浸入水的过程中(始终不碰到杯底),溢水杯底所受水的压强 ,电子秤的读数 。
26.(7 分)实验小组做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刻度均匀的杠杆、质量相同的钩码 10 个、弹簧测力计一个。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此时杠杆处于 平衡 (填 “平衡” 或 “不平衡”)状态;为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向 右 调节左端的平衡螺母。
(2)实验小组通过改变杠杆两端悬挂钩码的个数和位置,进行了多次实验,若作用在杠杆左端的力为动力,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动力 F /N 动力臂 l /cm 阻力 F /N 阻力臂 l /cm 杠杆状态
1 1.0 10.0 0.5 20.0 平衡
2 1.5 12.0 1.0 18.0 平衡
3 2.0 15.0 1.5 20.0 平衡
4 2.0 4.0 1.0 10.0 右端下沉
5 3.0 8.0 2.0 16.0 右端下沉
6 4.0 ① 5.0 16.0 左端下沉
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表格中①的计算结果 。
(3)实验过程中发现,杠杆哪边 “重” 时往哪边下沉,这里的 “重” 实际指的是 。
(4)根据得到的结论,请推断:行路者(如图丙)用一根木棒挑着包袱向前赶路,木棒可以看成以肩膀为支点的杠杆,为了减小手部用力,可行的操作是 ,原因: 。
答案
1.B 2.C 3.B 4.A 5.D 6.C 7.D 8.A 9.D 10.B
11.BCD 12.BD 13.BCD 14.ABC 15.ABD
16.压强;瓦特
17.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连通器原理
18.省力;增大
19.定;等于
20.略
21.6.25×10 7N
22. (1)700N; (2)7×104Pa
23.(1)1×105J; (2)5000W; (3)55.6%
24.(1)良好;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2)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增大;
(4)合理
(5)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25. 浮力实验(7 分)
(1)1.6N;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CD
(3)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4)不变;不变
26.(1)平衡;右
(2)F1·l1=F2·l2;20.0cm;
(3)力与力臂的乘积
(4)将包袱向肩膀靠近;阻力不变,减小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减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