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押题卷)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全真模拟培优提分卷(人教版)(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押题卷)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全真模拟培优提分卷(人教版)(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6-27 14:3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全真模拟培优提分卷(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8分)
1.下面是关于等边三角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等边三角形也具有稳定性 B.等边三角形也是钝角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也有三条高
2.在下面四个图形中,从左面看形状相同的是(  )
A.②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④ D.①和②
3.计算器计算4.05×0.5时,计算器上的小数点键失灵了,只能输入405×5,下面(  )做法可以计算出正确答案。
A.乘100 B.除以100 C.乘1000 D.除以1000
4.如图是由9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大正方形,如果再给其中的1个小正方形涂上颜色,使涂色部分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共有(  )种涂法。
A.2 B.3 C.4 D.5
5.101×96的简便算法是(  )
A.100×96+1 B.100×96+96 C.100×96+100 D.100×96+69
6.钱塘区某学校划分出了一块三角形菜地,其中两条边分别为5m、8m,第三条边可能是(  )m。
A.3 B.6 C.13 D.14
7.三位同学参加立定跳远比赛,小华比小强少跳了0.6米,小刚比小强多跳了0.5米,三个人的平均成绩(  )
A.比小华的成绩稍少 B.正好是小强的成绩
C.比小强的成绩稍多 D.比小强的成绩稍少
8.有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6,下面(  )组数据并入这组数据中,整组数据的平均数仍是16。
A.15和18 B.14、15和16
C.14、15、16和17 D.14、15、16、17和18
二.填空题(共12小题,共19分)
9.新新小学举办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小红考了95分,小明考了91分,小英考了96分,后来把小磊的成绩加入一起算,发现现在4人的平均分和原来三人的平均分一样,小磊考了    分。
10.如图,三角形ABC中,∠C=40°沿虚线剪去这个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    。
11.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小宇语文和英语的平均分是93分,如加上数学,平均分会多2分。他数学考了    分。
12.□÷24=17……△中,△最大是    ,此时□是    。
1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3厘米和7厘米,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厘米,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________三角形。
14.迎迎在计算“20+×5”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500。表示    ,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    。
1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102°,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
16.40千克40克=   千克 6050厘米=   米    厘米
17.(4+B)×C=56,如果B×C=24,那么B=   ,C=   。
18.□﹣△÷〇=□,其中一个图形表示0,这个图形是    。
19.一块面积是640m2的正方形草坪,将它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缩小后的草坪面积是    m2。
20.0.54×   =54,计数单位由百分之一变为一,   没变。
三.判断题(共5小题,共5分)
21.读80800、8080.0、808.00、80.800这四个数,其中读2个零的数有3个。    
22.三角形的任意一边一定小于其它两边的和.   .
23.在方格图中,数对(8,5)和(9,5)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    
24.知道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就一定能知道每个同学的身高.   
25.因为5.58比5.5大,所以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26分)
26.直接写出得数。(共8分)
2.6+1.8= 2.31+3.6= 10﹣1.2= 8.59﹣2.36=
0.25×100= 0.7×10= 72÷10= 54.3÷100=
27.列竖式计算。(打☆的题要验算,共9分)
(1)41.57+22.9= (2)☆62.3﹣15.81= (3)884÷26=
28.递等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共9分)
8.14﹣1.43﹣3.57 245×50×2 3200÷4÷25
五.操作题(共1小题,共6分)
29.画一画。
(1)以线段AC作为底,作出这条底边上对应的高。
(2)以BC为对称轴,画出△ABC的轴对称图形。
(3)△A′B′C′是由△ABC向右平移7格后的图形,请画出△A′B′C′。
六.应用题(共6小题,共36分)
30.一家医药公司生产一批口罩,总共需要生产780个,计划12天完成,因为疫情影响,需要提前两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几个?
31.客车、货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客车速度是每时行90千米,货车速度是每时行82千米,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2.红星小学四(4)班43名同学和2位老师一起去研学,景区门票成人每张80元,学生半价。他们买景区门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33.张叔叔和李叔叔共同加工960个零件,张叔叔每天加工31个,李叔权每天加工33个。两人合作多少天才能完成加工任务?
34.小玲和小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玲每分走55米,小强每分走68米,走了10分后,还相距80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35.端午节这天,某超市推出腊肉和豆沙两种特色粽子。其中腊肉粽子共有50个,豆沙粽子共有100个。两种粽子共卖810元,这天最少卖出特色粽子多少个?
价格表 腊肉粽:8元/个 豆沙粽:5元/个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共8分)
1.B
【解析】所有的三角形都具有稳定性,所有的三角形都有3条高,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是60°,所以等边三角形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找出错误的选项。
【解答】解:关于等边三角形的描述,错误的是等边三角形也是钝角三角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认识以及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A
【解析】根据观察物体的方法,图形②和③从左面看形状都是一行2个小正方形,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分析可知,图形②和③从左面看形状相同。
故选:A。
【点评】本题是考查作简单图形的三视图,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左面(或右面)观察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图形。
3.D
【解析】4.05输成405扩大到原来的100倍,0.5输成5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也随之扩大到原来的100×10=1000倍,为了结果不变,把结果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把积除以1000,据此解答。
【解答】解:4.05×100=405
0.5×10=5
405×5=2025
2025÷1000=2.025
所以,4.05×0.5=2.025。
故选:D。
【点评】掌握乘法中因数与积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4.A
【解析】有两种,分别把没有涂色部分的小正方涂上颜色,就是以大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对称轴的两个对称图形,据此解答。
【解答】解:分别把没有涂色部分的小正方涂上颜色,就是以大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对称轴的两个对称图形。
答:共有2种涂法。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是解答关键。
5.B
【解析】根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a+b)×c=a×c+b×c,把101拆分为100+1,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
【解答】解:101×96
=(100+1)×96
=100×96+1×96
=9600+96
=9696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应用,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6.B
【解析】任意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必须小于第三边,据此解答。
【解答】解:5+8=13(米)
8﹣5=3(米)
因此第三边大于3米小于13米,6米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
7.D
【解析】把三人的立定跳远成绩用线段表示,然后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根据题意把三人的成绩用线段表示如下:
由图可知:因为0.6米>0.5米,所以三人的平均成绩比小强稍少。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应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8.D
【解析】根据平均数的求法,只要并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16即可。
【解答】解:A项的平均数不可能是16;
B项的平均数是15;
C项的平均数是:
(14+15+16+17)÷4
=62÷4
=15.5
D项的平均数是最中间那个数16。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结合题意分析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共12小题,共19分)
9.94。
【解析】根据现在4人的平均分和原来三人的平均分一样,可知小磊的成绩与原来三人的平均分一样,所以求出原来三人的平均分一样的平均分,就是小磊考的分数。
【解答】解:(95+91+96)÷3
=282÷3
=94(分)
答:小磊考了94分。
故答案为:9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应用。
10.360°。
【解析】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解答此题即可。
【解答】解:三角形ABC中,∠C=40°沿虚线剪去这个角,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360°。
故答案为:360°。
【点评】熟练掌握四边形的内角和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99。
【解析】数学成绩让平均分提高了两分,即平均分是95。根据总数=平均数×个数,现在的总分减去原来语文、英语两门学科的总分即可求出数学成绩。
【解答】解:(93+2)×3﹣93×2
=285﹣186
=99(分)
答:他数学考了99分。
故答案为:99。
【点评】另一种方法:加上数学后,平均分提高了两分,也就是把数学比平均分多出来的分数均摊给3个科目,每科2分,那就说明数学比平均分多了3个2分,即6分,93+6=99(分)。
12.23,431。
【解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即余数最大为:除数﹣1,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最大,进而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解答即可。
【解答】解:24﹣1=23
24×17+23
=408+23
=431
答:△最大是23,此时□是431。
故答案为:23,431。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总比除数小,得出余数最大为:除数﹣1,然后根据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四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13.17;锐角。
【解析】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据此推断出另一条边的长度;三角形的周长等于三边之和;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据此解答。
【解答】解:根据分析:3+3<7,3+7>7,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另一条边长度为7厘米,7+7+3=17(厘米),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7厘米;三角形两腰长度大于底的长度,所以这个三角形按角分是锐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17;锐角。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周长的计算,以及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
14.80,420。
【解析】先用500除以5,求出20与的和;再用500除以5的商减去20,即可求出表示的数;最后根据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求出正确的结果即可。
【解答】解:500÷5﹣20
=100﹣20
=80
20+80×5
=20+400
=420
答:表示80,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420。
故答案为:80,420。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错误的运算顺序得出未知数的值,再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
15.39°、39°。
【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角形内角和进行计算。
【解答】解:102°角不能是底角,如果底角是102°且两底角相等,那两个底角和就是204°,大于三角形内角和180°,所以102°角只能是顶角。
(180°﹣102°)÷2
=78°÷2
=39°
答:另外两个角分别是39°、39°。
故答案为:39°、39°。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内角和,明确102°只能是顶角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40.04,60,50。
【解析】根据1千克=1000克,1米=100厘米,解答此题即可。
【解答】解:40千克40克=40.04千克
6050厘米=60米50厘米
故答案为:40.04,60,50。
【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的换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3,8。
【解析】根据题意,利用乘法分配律将给出的算式展开,再将给出的字母代入,即可求出C,再代入B×C=24,即可求出B,据此解答。
【解答】解:(4+B)×C=56
4×C+B×C=56
4×C=56﹣B×C
4×C=56﹣24
4×C=32
C=8
B×C=24
B=24÷C
B=24÷8
B=3
答:(4+B)×C=56,如果B×C=24,那么B=3,C=8。
【点评】本题考查乘法分配律的应用,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8.△。
【解析】由□﹣△÷〇=□可知〇是除数不能为0,所以△表示0,据此解答。
【解答】解:因为除数不能为0,表示0的图形是△。
答:这个图形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0的乘除运算问题,知道除数都不能为0是解答关键。
19.6.4。
【解析】一块面积是640m2的正方形草坪,将它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因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缩小后的草坪面积就是原来面积的 ,据此解答。
【解答】解:6406.4(m2)
答:缩小后的草坪面积是6.4m2。
故答案为:6.4。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缩小,知道正方形边长缩小到原来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是解答关键。
20.100;包含计数单位的个数。
【解析】根据小数乘法的意义,一个数乘100,就是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解答】解:0.54×100=54,计数单位由百分之一变为一,包含计数单位的个数没变。
故答案为:100;包含计数单位的个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数乘法的意义及应用。
三.判断题(共5小题,共5分)
21.×
【解析】根据整数中“零”的读法,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据此读出各数即可。
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和整数读法一样,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即可。
【解答】解:80800读作:八万零八百,只读一个零。
8080.0读作:八千零八十点零,读出两个零。
808.00读作:八百零八点零零,读出三个零。
80.800读作:八十点八零零,读出两个零。
所以读出2个零的数只有2个,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整数和小数读法的运用,读小数时要注意不要把点漏读了。
22.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即三角形的任意一边一定小于其它两边的和;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任意一边一定小于其它两边的和;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特性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3.√
【解析】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第一个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列,第二个数字相同,表示在同一行。
【解答】解:在方格图中,数对(8,5)和(9,5)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数对中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在不同的题目中会有所不同,但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24.×
【解析】因为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特征,不是其中每一个数据的特征,所以知道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并不能知道每个同学的身高;又因为平均数会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据此判断。
【解答】解: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它会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知道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并不能知道每个同学的身高。
因此,知道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就一定能知道每个同学的身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平均数的意义,明确:平均数会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25.×
【解析】小数的大小,与小数部分的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小数的大小比较须先比较整数部分,若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若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依此类推。与小数部分的位数多少没有关系,解答判断即可。
【解答】解:小数的大小,与小数部分的位数的多少没有关系。
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
四.计算题(共3小题,共26分)
26.4.4,5.91,8.8,6.23,25,7,7.2,0.543。
【解析】根据小数加法、小数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运算法则直接写出得数即可。
【解答】解:
2.6+1.8=4.4 2.31+3.6=5.91 10﹣1.2=8.8 8.59﹣2.36=6.23
0.25×100=25 0.7×10=7 72÷10=7.2 54.3÷100=0.54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数加法、小数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的运算,属于基本的计算,在平时注意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7.(1)64.47;(2)46.49;(3)34。
【解析】小数的加减法计算,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计算,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得数的末尾部分有0,一般要把0去掉,据此解答。
【解答】解:(1)41.57+22.9=64.47
☆(2)62.3﹣15.81=46.49
验算:
(3)884÷26=34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
28.3.14;24500;32;7821;530;62500。
【解析】(1)按照减法的性质简算;
(2)按照乘法结合律简算;
(3)按照除法的性质简算。
【解答】解:(1)8.14﹣1.43﹣3.57
=8.14﹣(1.43+3.57)
=8.14﹣5
=3.14
(2)245×50×2
=245×(50×2)
=245×100
=24500
(3)3200÷4÷25
=3200÷(4×25)
=3200÷100
=32
【点评】本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操作题(共1小题,共6分)
29.
【解析】(1)过点B作AC边的垂线,点B与垂足间的线段就是线段AC作为底,作出这条底边上对应的高。
(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BC所在的直线)的下边画出三角形ABC的关键对称点,依次连接即可。
(3)根据平移的特征,把△ABC的各顶点分别向右平移7格,依次连接即可得到平移后的△A′B′C′。
【解答】解:根据题意画图如下:
【点评】作轴对称图形,对称点位置的确定是关键。图形平移注意三要素:即原位置、平移方向、平移距离。作图形的高时,通常用虚线,并标出垂足。
六.应用题(共6小题,共36分)
30.78个。
【解析】用计划完成的天数减去2天,求出实际完成的天数,同总个数除以实际完成的天数,即可求出实际每天生产几个。
【解答】解:780÷(12﹣2)
=780÷10
=78(个)
答:实际每天生产78个。
【点评】本题考查计划和实际比较的问题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31.541千米。
【解析】用客车与货车的速度和乘3算出客车和货车一共行驶的路程,再加上25千米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解答】解:(90+82)×3+25
=172×3+25
=516+25
=541(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541千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间、路程、速度三者之间关系的掌握情况。
32.1880元。
【解析】教师是成人票,用教师的人数乘上每张成人票的钱数,就是教师一共需要花的钱数,然后把成人票的钱数除以2就是学生票每张的钱数,然后用学生人数乘上学生票每张的钱数,就是学生一共需要的钱数,然后把学生的钱数和教师的钱数相加即可。
【解答】解:2×80=160(元)
43×(80÷2)
=43×40
=1720(元)
160+1720=1880(元)
答:他们买景区门票一共需要1880元。
【点评】本题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教师和学生需要的钱数,然后相加即可。
33.15天。
【解析】根据“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张叔叔的工作效率+李叔叔的工作效率)”代入数值,列式解答。
【解答】解:960÷(31+33)
=960÷64
=15(天)
答:两人合作15天才能完成加工任务。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灵活变形列式解决问题。
34.1310米。
【解析】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先求出两人10分钟一共走的路程,再加上10分钟之后相距的路程,即可求出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解答】解:(55+68)×10+80
=123×10+80
=1230+80
=1310(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1310米。
【点评】本题考查行程问题的计算及应用。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即可。
35.132个。
【解析】求这天最少卖出特色粽子多少个,就是要尽量多的卖价格贵的粽子;先用50乘8,求出将腊肉粽子全部卖完的钱数;再用810元减去将腊肉粽子全部卖完的钱数的差除以5,求出卖的豆沙粽子的个数,最后将卖的豆沙粽子的个数与50相加即可。
【解答】解:(810﹣8×50)÷5+50
=82+50
=132(个)
答:这天最少卖出特色粽子132个。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明确求这天最少卖出特色粽子多少个,就是要尽量多的卖价格贵的粽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