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地西藏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7 20:0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西藏初中校(班)九校期中联考
八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学校:中山市实验中学
注意事项:
1.全卷共 6页,满分 8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即可。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36分)
1.从1842年的割地赔款到2025年中美之间互加关税的针锋相对,历史告诉我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另辟了现代化路径的历史新纪元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 12月3日,美国宣布全面管制对华出口,并禁止一切物资运往中国、香港和澳门。同年,12月28日,周恩来总理发布政务院(后在1954年改国务院)命令,宣布管制美国在华资产,冻结美国在华存款,并征用或接管部分美国企业,如美孚石油、德士古等。双方这一贸易战直接源自
A.新中国成立 B.原子弹成功试爆
C.《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 D.朝鲜战争爆发
3. “它既是一场经济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它重塑了农村的权力结构,使农村的社会阶级呈现单一化和扁平化,使农民获得政治经济双重解放”。材料中的革命是
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B.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1952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决定》,主要内容: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优先发展工科院校,特别是与重工业相关的专业,如机械、冶金、矿业、电力、化工等,缩减人文社科(如社会学、政治学)。这一决定从发布之日起即日执行,并在全国展开,其决定
A.深受欧美教育模式的影响 B.使高校学科之间更加平衡
C.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D.呈现明显的重文轻理倾向
5.1954年宪法明确提出“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这实际上在经济发展方向上确定了
A.新民民主义 B.社会主义
C.公私合营 D.市场经济
6.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工业品产量和粮食产量变化表。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工农业产品 年份 钢 原油 煤 粮
产量/百万吨 1952年 1.35 0.44 66 160
1957年 5.35 1.46 130 195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抗美援朝的推动 D.民主政治的完善
7. 1949---1956年期间《人民日报》商业广告刊登数量中,1950年以前私营企业广告主占60%,1956年以后,这一比例占2%,更多的则是国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且大幅减少广告。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乡镇企业还没有兴起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进行
8. “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材料中的“大会”是指(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9.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中,出现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的是(  )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0.观察下表中的经济数据,分析此现象出现的原因
1966-1968后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
1966年 2534   1966年 558
1967年 2104   1967年 419
1968年 2015   1968年 361
A.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 B.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C.“多快好省”总路线的提出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11. 下图是1958年至1964年中国每年的新生儿数量,导致60年代初共和国出现第二个婴儿潮的原因分析中,最合理的
A.“八字方针”,人民生活改善 B. 调整人口政策,鼓励生育
C.农业集体化,粮食产量提高 D. 对外开放政策,生育意愿上升
12.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
A.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标志着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D.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13.《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了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属于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高频词汇的是
选项 词汇
A 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
B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 科学 技术 现代人 先进
D 开放 稳定 企业 改革
14.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按人口定量发行的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一票难求; 1993 年,粮票正式谢幕,这段凭票供应的历史——“票证年代”宣告终结。“票证”谢幕的原因在于( )
A.土地政策的调整 B.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C.分配方式的变化 D.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15.如今的“公务员热”与中公培训都流行一时,但上世纪90年代,全国掀起了一股公务员辞职下海潮。据人社部数据显示,1992年,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92派,其重要原因是:
A.南巡讲话与政策松绑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贸易港口 D.兴办4个经济特区
16.下表是祖国内地在香港转口贸易市场中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1---1991年香港转口贸易的主要市场及比例
时间 1971年 1981年 1991年
国家和地区 日本(18.9%) 祖国内地(19.3%) 祖国内地(28.7%)
新加坡(11.6%) 美国(11.5%) 美国(20.9%)
印度尼西亚(9.1%) 印度尼西亚(10.2%) 德国(6%)
A.“大跃进”的开展 B.改革开放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开展 D.国有企业的改革
17. 2020年,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外资流入国。20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一切都离不开2001年年底的那一声槌响。“那一声槌响”指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南方谈话的发表 D. 设立经济特区
18. 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对他们学习主题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A.中共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完善和发展
C.中共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19 题 17分,20 题14分,21 题13分共 44 分。)
19.“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有经验,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跟哪部法律文献有关?土改后土地所有制性质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土地改革对新中国的工业化起了什么作用? (4分)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 5分)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摘选自 195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3) 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 2分)
材料四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 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
——万里《农村改革是怎么搞起来的》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安徽省率先在哪里实现了分田包干到户?后又在全省实施了什么农业政策? (4分)
(5)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通过不断调整农村政策中的成功及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20.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材料一中“改革开放”这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工作中心是什么?作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决策? (4分)
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珠海等成为首批四个经济特区的原因?除此之外,当前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哪里? (4分)
材料三: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4分)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4) 根据材料四,谈谈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过程中,身为中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做?(2分)
2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政治民主、民富国强、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生态美丽的全方位现代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政治民主】
材料一 中国的政治民主实践强调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链条参与,确保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的参与权利。下图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发展图示。
分期 民主法制的初创期 民主法制的破坏期 民主法制的完善期
时间 1949-1956年 1956-1976年 1978年之后
具体表现 1. 党政机关受冲击 平反冤假错案
2. 公民权利失去保障 完善三大制度
3. 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建立基层民主
4. 宪法成一纸空文 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在民主法制建设初创期的政治制度与法制建设成果有哪些。(4分)平反冤假错案中最大的冤案是?(1分)
【精神文明】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中华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其中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有: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等。
(2)、根据材料二,抗美援朝精神的具体内涵有哪些?(2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年代里,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有哪些(举两例)?(2分)
【生态美丽】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3)材料三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的提出,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观?“四个全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全国内地西藏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联考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元选项题
1-5:ADACB 6-10:BBDDD 11-15:ABDCA 16-18:BBB
二、非选择题
19.【答案】(17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私有制;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4分
(2).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农业合作化。5分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4).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5).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答案】14分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改革开放。4分
(2).临近港澳台,便于引进外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历史传统,拥有众多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3分) 海南岛。(1分)
(3).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各2分)
(4).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树立责任意识,国家荣誉感等。(2分)
21.(13分)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建设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刘少奇案”(5分,一点一分)
(2).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精神至少答2点以上得2分)
模范英雄人物:雷锋、王进喜、焦裕禄(1个人物1分,至少答2个得2分)
(3).体现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观(2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分,一个0.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