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万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6-27 19:5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庆市万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分。
1.文艺创作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
A.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B.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C.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2.宣传画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下面宣传画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土地改革的大力实施 B.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 D. 工人参与城市改革态度积极
3.英雄烈士饱含深情的家书承载着时代精神。以下家书内容承载的精神财富是(  )
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最后,请母亲大人及全家人等保重身体……
——黄继光
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邱少云
A.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B.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 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4.某同学阅读2025年4月2日中国日报网《70年的回响》文章后,通过AI智能工具整理出下面的文章摘要。该同学的学习任务可能是研究(  )
关键人物:代表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恩来总理
发言主旨:周总理在会议上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未来愿景:继续激励各国寻求公平的全球秩序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
C.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D.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5.作家莫言在小说《蛙》中写道:“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3万斤。”“那年的地瓜”获得丰收的政策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展 B. 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兴起
C. 国家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
6.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  )
A. 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 开辟了中国武器国产化的道路
C. 开启了中国的飞天之旅 D. 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
7.如图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的场景。如果请你为这张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作背景说明,你选择的是(  )
A.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B.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苏联和美国的大力支持
8.如图是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各经济成份所占比重图。引起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八字方针”的实施
C. 改革开放的推进 D. “一国两制”的实践
9.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反映了(  )
A. 国家集中主要力出发展重工业 B.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C. 生产关系调整促进生产力发展 D. 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0.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A.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B.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C. 社会主义建设艰苦探索的启航 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传承
11.截至2023年1月,中国同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开辟了新空间。这表明,“一带一路”(  )
A. 增强了全世界各国家之间的凝聚力 B. 推动了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的独立
C. 维护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D. 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
12.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五年,共立案审查违反政治纪律案件1.5万件,处分1.5万人,有力维护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说明(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成 B.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C. 全面依法治国获得圆满成功 D.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
13.从1905年到2025年,从《定军山》到《哪吒2》,两个甲子120年的曲折激荡,广泛传播的中国故事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如戏曲、神话),又融入了现代技术(如动画特效)。这表明中国电影艺术(  )
A. 守正创新中取得丰硕成果 B. 完全依赖于西方技术发展
C. 一味固守传统而缺乏创新 D. 始终领先了世界电影行业
14.小华同学为班级黑板报收集到如下素材:《中科院“九章四号”量子计算机3分钟破解传统计算机十万年难题》《时速400公里!我国研制的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动车组成功下线》《DeepSeek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R1,引发全球AI研发领域巨震》。据此判断,这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A. 中国快速增强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实力 B. 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C.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 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15.2025年,重庆通过淘汰高耗能传统产线、建设覆盖所有乡镇的超快充基础设施等措施,推动汽车产业升级,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这些做法(  )
A. 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B. 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 建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网 D. 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结束后,……出于对增强国防力量的考虑,中共领导人改变了原来与民休息、先农轻、后重工的思路,将重工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毛泽东在谈访苏体会时说:“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摘编自张占斌《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
(2) 根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
材料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技发展。
时期 发展情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科技方针;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的垂直体系实施五年计划,集中配置资源;成功实现“两弹一星”等国防安全性成果,建成长春“一汽”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开展“中国芯”工程,在人工智能、50通信、高铁、航天航空等前沿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果。
(3) 根据材料三,比较两个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显著不同。
(4)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综上,请你围绕“科技创新”给政府提出2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17.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任务一承载历史的“画”】
(1) 从图1和图2中,你分别提取到了哪些历史信息?
【任务二传播情感的“歌”】
注:歌曲《我的祖国》是1957年为电影《上甘岭》创作的主题曲,数十年来成为无数中华儿女的情感寄托与精神共鸣。
(2) 请从《我的祖国》歌词中提炼一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并结合中国历史相关史实举一例进行说明。
【任务三展示优势的“制”】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等方面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现了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一五”计划期间,156个大型重点建设项目中有40个在民族地区,8条新建铁路干线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连。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帮助各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既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又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更高层面上增强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一摘编自李资源、张俊《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措施。
【任务四和合共生的“河”】
恒河 喜马拉雅引水工程,解决了中国西部和尼泊尔数万居民的饮水难题,并减轻了对恒河的过度开发。
“圣河清洁”以佛教文化交流推动传播环保理念。
尼罗河 中国援建光伏提灌系统,利用太阳能引水灌溉,使 5000公顷荒漠变为农田。
湄公河 举办“澜湄文化周”,推动泼水节等非遗项目跨国展演。
多瑙河 中国为多瑙河大桥提供抗震设计,保护其航运与生态平衡。
“中国园”建设,将东方治水智慧及园林艺术与欧洲滨水景观融合。
——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合作项目
(4) 根据材料,归纳任务四中“中国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的主要特点。
18.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2025年4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金边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在柬埔寨发表题为《双向奔赴、相互成就推动新时代中束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的署名文章。习主席说道:睦邻友好是中束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底色;重情重义是中束命运共同体的鲜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柬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动力;包容互鉴是中束命运共同体的深厚底蕴。……中方愿同柬方一道,共守和平、共谋发展、共创繁荣,扎实推动新时代中束命运共同体建设,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请从睦邻友好、重情重义、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观点,运用所学的两个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A
16.【答案】【小题1】出于增强国防力量考虑;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经验
【小题2】改革开放初期:以技术引进为主。世纪之交:以引进协同创新为主。新发展阶段:以自主创新为主导,数字化、智能化明显
【小题3】在方针战略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重点发展,迎头赶上”;改革开放以来是“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主体与模式上:前者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导垂直体系;后者注重自立自强。成果领域上:前者侧重国防安全;后者侧重科技领域
【小题4】加大对基础科研的资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吸引海外高端科技人才回国发展。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17.【答案】【小题1】1952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小题2】爱国主义精神;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数中华儿女奔赴抗日前线,体现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小题3】政治方面: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方面:在民族地区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社会帮扶方面:改革开放后实施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文化方面: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小题4】注重民生改善;融合文化与环保;科技与生态并重;体现文化互鉴
18.【答案】观点: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促进周边和平与发展。
论述:明朝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访问亚非众多国家和地区。与沿途国家友好交往,开展贸易,传播文化,促进中国与周边及更远国家的友好关系,展现中国睦邻友好、和平交流的姿态,推动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和平共处;中国与缅甸长期保持睦邻友好,在边境地区开展合作项目,如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改善民生;在打击跨国犯罪、生态保护等方面协同行动,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以实际行动践行睦邻友好,为两国及区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综上可知,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理念,有利于促进进周边和平与发展。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