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联考生物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联考生物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6-29 17: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 8页,共 22题,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 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8 小题,每题 2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刺 激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 RNA 注射到后者颈部,发 现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 “ 学会” 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以下叙述不符合 该实验的是( )
A .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 .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需要注射 RNA
C .不能说明 RNA 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D .说明特定的 RNA 可以使海蜗牛 “ 获得” 记忆
2.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与人体肥胖有关的蛋白质类激素。如图 1 表示瘦素通过 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已知瘦素可使神经元 A 兴奋、神经元 B 抑制;图 2 为图 1 中某局 部模式图。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瘦素合成后,以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下丘脑
B .当神经元 B 释放物质甲,并引起③的抑制时, ③处的膜电位无变化
C .若人体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但神经元 B 上缺少相应受体,仍可能导致肥胖 D .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A、B 分别兴奋、抑制,与其膜上瘦素的受体相同有关
3. 根据在免疫反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 T 淋巴细胞分为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
共 8页,第 1页
呈递抗原功能的辅助性 T 细胞( Th 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 T 细胞( Tc 细 胞)。某科研小组做了用 HIV 感染上述两类 T 细胞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是( )
A .HIV 通过识别并结合 Th 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从而侵入细胞
B .Tc 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 Tc 细胞自身凋亡的缘故 C .HIV 破坏 Th 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几率增大
D .Th 细胞和 Tc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4. 植物具有接收光信号的分子,这些分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光敏色素 是其中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
B .光敏色素在植物分生组织中含量丰富 C .光敏色素主要吸收蓝光、红光和远红光
D .光敏色素将光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5. 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脱落酸( ABA )在植物抗旱中的作用,将刚萌发的玉米种子分成 4
组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主根长度和侧根数量,实验处理方法及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第 1 组相比,第 2 组结果说明干旱处理促进侧根生长
B.与第 2 组相比,第 3 组结果说明缺少 ABA 时主根生长加快 C.本实验中自变量为干旱和 ABA 合成抑制剂
D.设置第 4 组的目的是验证在干旱条件下 ABA 对主根生长有促进作用
6. 甲、乙、丙、丁 4 个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和观测后,发现甲缸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共 8页,第2页
生态 缸编 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 + 表示有; - 表示无。
A .生态缸必须是密闭的,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B .乙缸中缺乏光照,生态缸不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 C .丙缸中没有泥沙,分解者太少,不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
D .丁缸中虽然物种更加丰富,但可能因为氧气含量少而不如甲缸稳定
7. β 苯乙醇是赋予白酒特征风味的物质。从某酒厂采集并筛选到一株产β 苯乙醇的酵母 菌应用于白酒生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所用培养基及接种工具分别采用湿热灭菌和灼烧灭菌
B .通过配制培养基、灭菌、分离和培养能获得该酵母菌 C .还需进行发酵实验检测该酵母菌产β 苯乙醇的能力
D .该酵母菌的应用有利于白酒新产品的开发
8.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缓解环境污染。为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种,实现废 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人员设计了“ 土壤取样→ 选择培养→ 梯度稀释→ 涂布平板→ 挑选菌株 ” 的实验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配制培养基时,应在湿热灭菌之后调节 pH
B .选择培养时,应使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
C .进行梯度稀释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各种操作
D .挑选菌株后,应将使用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后再丢弃
9. 金黄色葡萄球菌( SAU )是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之一 ,A、B、C、D 四种抗生素均可 治疗 SAU 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将分别含等剂量抗生素 A、B、C、 D 的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 a、b、c、d 置于 SAU 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 培养 48 h ,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对该实验使用的培养皿进行灭菌
B .抗生素 A 治疗 SAU 感染的效果最好
C .接种涂布后的培养皿正向放置于 37 ℃的恒温箱中培养
D .滤纸片 b 周围抑菌圈中出现一个菌落,可能是形成该菌落的 SAU 发生了基因突变
10. 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共 8页,第3页
A .用自然生长的茎段进行组培须用适宜浓度的乙醇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消毒
B .可取菊花芽尖进行培养获得不带病毒的抗病毒苗
C .组培苗锻炼时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蛭石带菌量低且营养丰富
D .不带叶片的菊花幼茎切段可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
11. 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下面是培育四季柑橘( 2n= 18 ) 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注:花粉植株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小孢子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植株。
A .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B .过程@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四种培养基中所含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不同
D .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橘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 18 条染色体
12. 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培育高产奶牛,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犊牛 W 有母牛 X 细胞中的线粒体 DNA
B .犊牛 W 的遗传性状与母牛 X 相似度更高 C .重构胚的形成可采用电融合的方法
D .细胞培养时需添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
13. 单克隆抗体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图为利用小鼠制备单克 隆抗体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提取脾 B 淋巴细胞有多种,是因为一种抗原可诱导产生多种 B 细胞
B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诱导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完全相同
共 8页,第4页
C .在具有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板上滴加相应抗体,出现阳性反应的即为目标细胞 D .筛选出的目标杂交瘤细胞可在体外条件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一步增殖培养 14. 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卵子的发生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卵子形成的过程需在卵巢和输卵管内完成
B .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 C .采集到的精子和卵子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
D.卵子发生时,MⅠ 和 MⅡ 过程是不连续的,但细胞质均等分配
15. 科学家已经成功克隆出一批大熊猫胚胎,离最后获得大熊猫幼仔只差一步,其基本 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重组细胞第一次分裂时可进行基因重组
B .乙表示体外培养,不同发育阶段需要配制一系列含有不同成分的培养液 C .在丙过程中需对代孕黑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 .丁过程尚未实现,可能与免疫排斥有关
16. 如图表示改造哺乳动物遗传特性的三种途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获得动物 1 的受体细胞通常是受精卵
B .动物 2 体内各体细胞的基因种类相同 C .获得动物 3 的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 D .上述动物的获得均需运用胚胎移植
17. 人染色体 DNA 中存在串联重复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体外扩增、电泳分离后可得 到个体的 DNA 指纹图谱。该技术可用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 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及稳定性是 DNA 鉴定技术的基础
B .串联重复序列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C .指纹图谱显示的 DNA 片段属于人体基础代谢功能蛋白的编码序列
D .串联重复序列突变可能会造成亲子鉴定结论出现错误
共 8页,第5页
18. 环境 DNA(eDNA)技术是指从环境中提取 DNA 片段,结合 PCR 和 DNA 测序等分子 生物学技术来定性或定量检测目标生物,从而确定其分布状况等。科学家采用该技术对某海 域进行了物种信息普查研究,确认了该海域出现的布氏鲸的身份信息及相关海域的鱼类组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技术只能用来调查目标区域的生物种类组成,不能用于评估生物数量的多少
B .该技术可针对可能存在的入侵物种设计引物,进行 PCR 和测序,实现早期监测 C .利用该技术监测目标物种,需了解该物种特有的基因序列
D .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技术不会对环境和生物群落造成破坏性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64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 16 分)
干旱可诱导植物体内脱落酸( ABA )增加,以减少失水,但干旱促进 ABA 合成的机制 尚不明确。研究者发现一种分泌型短肽( C )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1 )C 由其前体肽加工而成,该前体肽在内质网上的 合成。(2 分)
( 2 )分别用微量( 0.1 μmol·L- 1 )的 C 或 ABA 处理拟南芥根部后,检测叶片气孔开度, 结果如下图 1。据图 1 可知,C 和 ABA 均能够 ,从而
减少失水。(2 分)
( 3 )已知 N 是催化 ABA 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研究表明 C 可能通过促进 N 基因表达 ,
进而促进 ABA 合成。图 2 中支持这一结论的证据是,经干旱处理
共 8页,第6页
。(4 分)
( 4 )实验表明,野生型植物经干旱处理后,C 在根中的表达远高于叶片;在根部外施 的 C 可运输到叶片中。因此设想,干旱下根合成 C 运输到叶片促进 N 基因的表达。为验证 此设想,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嫁接实验,干旱处理后,检测接穗叶片中 C 含量,又检测了 其中 N 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接穗与砧木均为野生型的植株经干旱处理后的 N 基因表达量为 参照值,在表中填写假设成立时,与参照值相比 N 基因表达量的预期结果(用 “ 远低于 ” “ 远高于” 或 “ 相近” 表示)。① ; ② 。
接穗 野生型 突变体 突变体
砧木 野生型 突变体 野生型
接穗叶片中 N 基因的表达量 参照值 ① ②
注:突变体为 C 基因缺失突变体 (4 分)
( 5 )研究者认为 C 也属于植物激素,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这一新发现扩展了人们对植物激素化学本质的认识。 (4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 16 分)
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 来源。回答下列问题。
(1)湖区的植物、水鸟、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流经食 物 链 上 该 种 水 鸟 的 示 意 图 如 下 ,① 、 ② 、 ③表 示 生 物 的 生 命 活 动 过 程 ,其 中 ①是
; ②是 ;③是
。(6 分)
(2) 要研究湖区该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
共 8页,第7页
(答 出 3
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
。(6 分)
(3)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艳 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是
(答出 1 点即可)。(4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 16 分)
为了探究 6 BA 和 IAA 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 MS 培养基中加入 6 BA 和 IAA ,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 ,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 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 比率(m) ,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 ,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和 两类。
上述培养基中,6 BA 属于 类生长调节剂。(6 分)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6 分)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号培养基。(2 分)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 (填 “ 6 BA” 或
“IAA”)。(2 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 16 分)
定点诱变技术可以在体外改造目的 DNA 分子,进而研究基因的表达以及蛋白质的结构 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经典的大引物 PCR 定点诱变技术成为基于 PCR 的定点诱变技术中应用 最普遍的方法,操作过程如图甲。研究者欲改造某基因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中保存, 该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LacZ 基因及一些酶切位点,结构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共 8页,第8页
(1)利用大引物 PCR 进行定点诱变需要进行两轮 PCR(PCR1 和 PCR2) ,在 PCR1 中,至
少需要 个循环才能获得相应的大引物模板。在 PCR2 中,要获得带有诱变点的改良
基因,引物应选用大引物两条链中的 (填“ ① ” 或“ ② ” )。(4 分)
(2)为实现质粒和改良基因的高效连接,选用限制酶 XmaⅠ 而不选用限制酶 SmaⅠ 的原
因是 。为将改良基因构建在质粒上,还需要 等
酶。(4 分)
(3)在构建改良基因表达载体时 ,有的质粒含有改良基因,有的质粒为空白质粒,将含
上述组件的溶液加入到大肠杆菌菌液中,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液涂布在含氨
苄青霉素和 的平板上。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上出现白色和蓝色两种菌落,其中白
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判断的依据是 。(4 分)
(4)与 X 射线诱变相比,该诱变技术的优点是 。(4 分)
高二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8 小题,每题 2 分,共 36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D C D A B A C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D B D A A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64 分。 19.(本题 16 分)
答案:( 1 )核糖体 (2 分)
( 2 )降低气孔开度 (2 分)
( 3 )C 基因缺失突变体中的 N 基因表达量和 ABA 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 (4 分)
( 4 )①远低于 ②相近 (4 分)
( 5 )植物根产生的 C 能够运输到叶片,微量即可调节气孔开度的变化 (4 分)
20.(本题 16 分)
答案:( 1 )水鸟同化 呼吸作用 分解者利用 (6 分)
( 2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 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 境资源(6 分)
( 3 )不破坏水鸟的生存环境;远距离观赏 (4 分)
21.(本题 16 分)
答案:(1)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细胞分裂素 (6 分)
(2)IAA 浓度 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 0~0.5 mg/L (6 分)
(3)1 (2 分)
(4)6 BA (2 分)
22.(本题 16 分)
答案:( 1 )两 ② (4 分)
( 2 )SmaⅠ 的酶切末端为平末端,无法与改良基因上的黏性末端连接 BglⅡ 、DNA 连 接酶 (4 分)
( 3 )β 半乳糖苷 构建改良基因重组质粒时破坏了 LacZ 基因 (4 分)
( 4 )目的性强、突变频率高 (4 分)
共 8页,第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