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词人生平及其背景。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经验及技巧。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了解词人生平来理解词中的情感;
2、通过鉴赏词中的意象来体会意境及情感;
3、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的优美,体会情感;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感受形象,知人论世,深刻体味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意象来鉴赏词的意境美;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3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首先,简单推开词人的身世及背景;
其次,作为重点内容,探讨已学诗词作品中的意象,迁移学生对意象的认识,养成抓景物找意象的方法来体会意境及词人的情感。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鉴赏方法。
再次,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探究体悟情思,陶冶自身情操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学生初中学习过的作品——李清照《如梦令》来引出作者,重新背诵该词,让学生简单品味其感彩。引出词人早期生活——婀娜的女子,娇羞迷人却又天真不识愁滋味。接着讲述及背景及作品分期。
新课初学
词人简介:易安居士,“易安体”
简单讲述词人身世背景及其作品分期、风格;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3、初步感知
①、齐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②、思考,本词的基调?哪一句、哪一字最能体现出?(也叫诗眼)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本词在表现词人情感上,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叠词(直接抒情),借景抒情(间接抒情)
鉴赏手法
(一)叠词
叠词(直接抒情),具体是哪几句?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使用叠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通过学过的诗词引入)
明确: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迢迢:距离遥远
叠词的作用:
1、形象性
2、确切性
3、韵律感皎皎:皎洁明亮
纤纤:纤细柔美
札扎:勤劳娴熟
萧萧:落叶簌簌之声
滚滚:江水汹涌之状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组叠词是如何表达了词人情感的?寻寻觅觅 动作 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 环境 寂寞凄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苦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感情突出:(愁)
(二)、借景抒情
1、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借景抒情:所借何景?所抒何情?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找出相关诗句,体会意象,感受意境
明确:景:酒、雁、黄花。窗、梧桐等。
情:愁
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是“愁”的象征
明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为何说是“淡酒”?——晚年凄凉惨淡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明确:无可奈何花落去,
过雁象征离愁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本词“过雁”有几重含义?
1、雁声凄惨(孤独沦落之苦)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明确: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花是女子容颜憔悴的象征 ——李清照《醉花阴》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晏几道《思远人》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明确: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
小结:黄昏时候,雨水打在梧桐叶上,一声声一滴滴,它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灵,让原本就无法控制的愁苦更加难以抑制,终于喷薄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读全词,把握主旨
明确: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总结叠词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愁(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雨打梧桐六、作业
1、堂上练习,鉴赏李清照《醉花阴》,思考这首词的下片又用了哪些意象和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呢?
2、课后作业:鉴赏晏殊《撼庭秋》, 分析词的上阙中“景语”所传达的情。
板书设计:酒:酒是“愁”的象征
雁: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黄花是女子容颜憔悴的象征
梧桐: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课件35张PPT。声声慢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赵明诚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
其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其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漱玉词》传世。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问:
本词的基调?哪一句、哪一字最能体现出?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句话概括了题意,点明是题旨,突出“愁”之深之重,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叠词借景抒情问:
本词在表现词人情感上,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距离遥远皎洁明亮纤细柔美勤劳娴熟落叶簌簌之声江水汹涌之状1、形象性
2、确切性
3、韵律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若有所失寂寞凄清凄苦无告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景:
淡酒 雁
黄花 梧桐 情:
愁借景抒情:所借何景?所抒何情? 酒雁黄花梧桐借景抒情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晚年凄凉惨淡[朝天子] 暖溶溶的玉醅(pēi ),
白泠泠(líng)似水,
多半是相思泪。雁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结论:
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晏几道《思远人》
结论: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凄苦忧愁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结论: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愁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借景抒情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雨打梧桐课堂练习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考:这首词的下片又用了哪些意象和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呢?课堂练习思考:这首词的下片又用了哪些意象和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呢?酒
西风
菊花重阳习俗
借酒浇愁
西风萧瑟
渲染愁情
人比花瘦
乐景写愁借景抒情
相思离愁1、借景抒情;(步骤一)
2、词人借解愁的“酒”、萧瑟的“西风”、凄苦忧愁的“黄花”等意象(步骤二),来抒发对在外宦游的丈夫的相思和浓重的离愁别绪。(步骤三)
撼庭秋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问:“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词的上阙中“景语”所传达的情。(2分) 答:景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营造出一种宁静、凄冷的氛围,透露着词人的孤苦寂寞。表达了词人与情人离别,音信远隔千里,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
(景物特点的概括1分,感情1分)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