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戏剧的考查,就是对剧本的鉴赏。戏剧阅读主要涉及的学习任务群包括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等。尽管近年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并未选考过戏剧,但并不意味着今后就一定不会考查。在复习中需要学习戏剧的基本知识,并作必要的训练。
(一)戏剧相关知识
1.戏剧常用术语
冲突 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有戏剧性。
台词 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义现象)等。
幕和场 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大较完整的段落;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 说明 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点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2.现代话剧的特点
舞台性 目的有二:一是利于演员表演剧情,二是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相适应的。
对话性 话剧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
(二)戏剧的特色考法
1.分析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创作剧本必须展示冲突,阅读剧本必须把握冲突。把握戏剧冲突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戏剧情节,二是戏剧主题。
对戏剧冲突的分析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2.分析戏剧形象
戏剧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人物形象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物形象才能传达作品所要表现的时代强音。
对戏剧形象的分析可以关注4个角度:
3.分析戏剧语言
鉴赏戏剧文学的语言,主要是品味人物台词和分析舞台说明。台词是构成剧本的基石,是剧本不可或缺的因素;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的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考生解答该类题,往往把握不准思考角度,造成所给答案要点不全。
对戏剧中人物语言的品味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1)抓关键词
戏剧语言“片言百意”,除语言的表面意思之外,有些台词中还含有没有说出来的更深一层的意思,使人们有充分想象的余地。理解戏剧语言,要联系上下文,体味话里之因、话中之话、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
(2)抓个性化语言
在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是指符合人物性格,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语言。好的台词能让读者从中看出人物的神情举止、内心活动,对塑造人物有重要的作用。戏剧中人物的语言,特别是关键人物的关键台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旨具有重要作用。此类语言鉴赏时应作为重点把握。
(3)抓艺术手法
对于运用艺术手法来取得艺术效果的人物语言,还应指出其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以及其取得的表达效果。
4.分析戏剧主题
戏剧艺术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强烈、集中地再现于舞台之上,使观众犹如或亲身经历戏剧中发生的事件一样,从而获得具体生动的艺术感受。戏剧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情节结构、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的体现,是作家认识生活、体现生活的全部创作过程。
对戏剧主题的概括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整体把握剧本内容 通读全文,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这是深入理解的基础。
分析戏剧标题 标题常常能做某些暗示性交代,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主旨,是对戏剧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思考的最佳切入点。
分析人物特征 人物的特征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品德,主要人物的品德往往能够体现戏剧的主旨。
抓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的语言或舞台说明有时会直接反映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主题。
分析戏剧矛盾冲突 戏剧矛盾冲突展示了剧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情节、中心事件等,抓住戏剧的主要矛盾,往往就抓住了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话剧《柳青》第四场(节选)
唐 栋
[提示]这是整部话剧的第四幕节选。整部话剧以柳青(作家、共产党员、干部、农民“四重身份”,舍弃了舒适的城市生活、县委副书记职位,举家搬迁到长安县皇甫村)扎根陕西省皇甫村收集素材、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故事为主线,再现这位作家扎根泥土、深入人民群众、记录时代创业者的真实历程。柳青从埋头伏案写作到最后与皇甫村村民打成一片,以至自己也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民作家成长变化的过程。话剧以柳青为创作对象,填补了柳青舞台艺术形象的空白。
[光起。]
[王曲镇集市。]
[一身农民装束的柳青手挽竹篮,出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他边走边看,眼前卖小吃的、卖家禽的、卖农具的、卖草药的、捏面人的、看相算卦的……一切都令他感到新奇而有趣。]
[庄稼人甲迎面走来,边走边用铲子铲起地上的牛粪放进背后的竹篓。]
柳青 老哥,是你啊!
庄稼人甲 呀,柳书记,你也赶集来了。
柳青 我来逛逛。最近好么?
庄稼人甲 好,好……(见柳青伸手要跟自己握,慌忙把手背到身后)握不得,握不得,我这拾粪的手,脏得很。
柳青 这怕啥?(正好发现地上有一块牛粪,直接用手捡起)这块牛粪干了。(将牛粪放进庄稼人甲的竹篓,再次伸出手去)
庄稼人甲 (双手与柳青紧紧相握)哎呀柳书记,你这么大的官,没把我们庄稼汉当外人。
柳青 我就怕乡亲们把我当外人哩……(看看周围)老哥,我请教你个事,那些做买卖的,两个人把手互相伸到袖筒里……叫个啥?
庄稼人甲 噢,这叫捏码子。
柳青 捏码子?
庄稼人甲 就是商量价钱呢,不想叫旁人听见,买卖人在袖筒里捏弄手指头,捏来捏去,就知道对方是啥价了。
柳青 咋捏呢?你会不会?
庄稼人甲 会么,打小就跟我爹在牲口市上给财东家买骡马,捏得溜着呢!
柳青 老哥,那你教我一下行不?
庄稼人甲 柳书记,你学这做啥?
柳青 我就想知道这码子咋捏。走,咱去个人少的地方……(拉着庄稼人甲下)
[王家斌急上,四处寻找着谁。]
[一中年农民挑着鸡笼上,一身体较胖的中年妇女跟在其后边走边嗑瓜子。]
中年农民 (放下鸡笼,叫卖)卖——鸡呢,下双黄蛋的九斤黄母鸡……
[柳青上。]
中年农民 (喊)卖——鸡呢,五更打鸣的九斤黄公鸡……
[柳青已经走过了,闻声折回到中年农民跟前。]
柳青 乡党,这鸡咋样?这母鸡是啥价钱?
中年农民 是这……
[中年农民伸出手来,柳青也生涩地把手伸向对方袖筒。]
中年妇女 (突然插过来推开中年农民的手)你能弄啥?我来!
柳青 (一愣)你……
中年农民 (退后)我婆娘,她当家。
柳青 这这……
中年妇女 看把你木囊的!(把柳青的手拉进袖筒)
柳青 (难为情地扭脸自语)老哥……
中年妇女 你叨叨啥哩……行不行?
中年农民 人家不买就算了,你嚷嚷个啥。
[柳青对中年农民摆摆手,趁机溜走。]
[几声骡马嘶鸣。王三老汉背着手上,身后跟着两个买主。]
王三 你们两个都嫑争了,再添二十块我都不卖!我那是啥骡子?高高大大、油光闪亮的青花骡,听话,好使,在神禾原上要是能找出超过它的,我把王字倒过来写!
买主甲 王字倒过来写,那还是个王字嘛!(与买主乙悻悻地下)
[柳青上,他头上的草帽檐子耷拉下来,几乎遮住了整个脸。]
柳青 (尽量变着声腔)老哥,那头青花骡子可是你的?
王三 (背对柳青蹲下吸烟)我的。
柳青 卖吗?
王三 不卖拉到集上干啥。
柳青 啥价?
[王三头也不抬,伸出一只手,柳青会意地把王三的手拉进袖筒;两只手捏了几番。]
柳青 抽出手来。老哥,你这价硬得很么,你卖骡子,你儿知道不?
王三 关他个屁事!
柳青 这头青花骡是王家斌互助组的,王家斌是你儿子,咋能跟他没关系呢?
王三 (猛一愣怔,站起)你是……
柳青 (摘下草帽)王老哥……
王三 啊?老柳!咋是你呢?
柳青 我刚遇到村上人,说你在这哒卖骡子,就寻过来了。
王三 哎呀你那码子捏的……我还以为是个老手呢。
[王家斌急上。]
王家斌 爹……柳书记……
[王三立马沉下脸来,扭头就走,王家斌上前拦住他。]
王家斌 爹!你为啥把青花骡拉到集市上来卖?
王三 为啥?都是你们逼的,卖了省心!自打你当了组长,骡子也入了组,就跟旧社会的长工一样没黑没明地叫人使唤,鞭子没少抽,饿没少挨,你看看瘦成啥了?啊?
王家斌 爹,你是太心疼青花骡了,其实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前天还给青花骡过过秤呢,只比入组前掉了一斤多……
王三 一斤多?(比划着)一斤多这么大一坨肉呢,掉了,你不心疼,我受不了,受不了!
柳青 (上前)家斌,你爹说的问题,我看要想办法解决。耕畜对庄稼人太重要了,要是养不好,互助组也就搞不好。
王家斌 对的,以前各家的耕畜都是自己养,现在放在一起,确实缺少经验。
柳青 (对王三)老哥,我知道你是在气头上,你心里肯定是希望家斌好,希望互助组好。
王三 老柳,你高看我了……我家的事情你能不能不管?你不管,我就拾掇得了他王家斌!
柳青 家斌,我看是这,咱俩搬到饲养圈去住上几天。
王家斌 搬到饲养圈去住?
柳青 对!我想……
[那个卖鸡的中年妇女风急火燎地跑上。]
中年妇女 (一把拉住柳青)可找到你了……
柳青 (还以为是因买鸡捏码子的事,哭笑不得)大妹子,我刚才真的是……
中年妇女 (打断)再嫑说了!我刚知道你就是住在皇甫村的柳书记,赶快赶快……
柳青 (觉出异样)咋?
中年妇女 皇甫村的雪娥来赶集,没料想提前生了,羊水都出来了。
王家斌 啊?
柳青 人在哪里?快带我去!
[柳青带着王家斌跟中年妇女跑下。]
[收光。]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好发现地上有一块牛粪,直接用手捡起”“将牛粪放进庄稼人甲的竹篓”等描述交代了柳青想要体验农民生活,为创作寻找素材的心理。
B.农民甲由不肯与他握手,到“双手与柳青紧紧相握”的转变,说明柳青以自己的行动消除了隔膜,让农民甲真心把“柳书记”当作自己人。
C.在集市上柳青主动而且诚恳地向农民甲学习“捏码子”,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农村,学习和他们一样的讨价还价的方法,更好地服务群众。
D.和卖鸡的中年农民“捏码子”,和中年农民的“婆姨”讨价还价,其实柳青并不想买鸡,只是刚刚学会“捏码子”,想借机去体验一下。
A [“……交代了柳青想要体验农民生活,为创作寻找素材的心理”错误。柳青用手捡牛粪,是要深入农村生活,与村民打成一片,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并不单是“为创作寻找素材”。]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同曹禺《雷雨》相似,本文也主要以戏剧冲突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避免了人物的脸谱化、扁平化。
B.柳青与农村不同人物的生动对话,侧面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农村的时代背景,更让人看到一个热爱农村、亲近农民的好干部形象。
C.本文语言极具特色,如“溜着呢”“木囊的”“嚷嚷个啥”“嫑说了”等,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陕西味儿。
D.丰富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真实,比如中年妇女“一把拉住柳青”并“打断”柳青的话等细节表现了她的粗暴无礼。
D [“……表现了她的粗暴无礼”错误。此处的细节突出的是事情的紧急,这个细节是通过舞台说明展现出来的。“一把抓住柳青”,和前面剧情与中年妇女“捏码子”结合起来,既有让观众感到富有戏剧性(人家找上门了),又写出事情的紧迫性,“打断”完全是因为有孕妇要生产,“羊水都出来了”的万分急迫情形下的作为,人命关天,并不能说“中年妇女”粗暴无礼。相反,这恰恰表现了农村人的厚道热情、无私助人。]
3.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本文的冲突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梳理概括。(4分)
[答案] ①一心扎根农村,向农民甲学习“捏码子”(从有隔膜到一家人);②向卖鸡农民问价,练习“捏码子”(与卖鸡农民婆姨之间的冲突);③解决老农民王三的困惑(骡子卖与不卖);④赶去帮助即将分娩的孕妇(新矛盾出现或新冲突出现)。
4.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说:“话剧《柳青》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 (1)现实意义:①作为一位作家,柳青关注现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以精品奉献人民。对当今作家的创作主旨、创作方向有重要指引作用。②作为一个干部,柳青走进人民,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彰显了优秀干部的时代精神,给我们的干部做出了表率。
(2)历史意义:戏剧填补了柳青舞台艺术形象的空白,塑造了柳青作为干部和作家这样具有双重身份的人,发出了为人民写作的最强音。
9/9对戏剧的考查,就是对剧本的鉴赏。戏剧阅读主要涉及的学习任务群包括文学阅读与写作、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等。尽管近年新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并未选考过戏剧,但并不意味着今后就一定不会考查。在复习中需要学习戏剧的基本知识,并作必要的训练。
(一)戏剧相关知识
1.戏剧常用术语
冲突 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先进与落后等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有戏剧性。
台词 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义现象)等。
幕和场 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大较完整的段落;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 说明 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点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2.现代话剧的特点
舞台性 目的有二:一是利于演员表演剧情,二是利于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直观性 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综合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相适应的。
对话性 话剧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
(二)戏剧的特色考法
1.分析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创作剧本必须展示冲突,阅读剧本必须把握冲突。把握戏剧冲突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戏剧情节,二是戏剧主题。
对戏剧冲突的分析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2.分析戏剧形象
戏剧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人物形象是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物形象才能传达作品所要表现的时代强音。
对戏剧形象的分析可以关注4个角度:
3.分析戏剧语言
鉴赏戏剧文学的语言,主要是品味人物台词和分析舞台说明。台词是构成剧本的基石,是剧本不可或缺的因素;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的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考生解答该类题,往往把握不准思考角度,造成所给答案要点不全。
对戏剧中人物语言的品味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1)抓关键词
戏剧语言“片言百意”,除语言的表面意思之外,有些台词中还含有没有说出来的更深一层的意思,使人们有充分想象的余地。理解戏剧语言,要联系上下文,体味话里之因、话中之话、话外之意,补充和丰富原台词的内容。
(2)抓个性化语言
在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是指符合人物性格,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语言。好的台词能让读者从中看出人物的神情举止、内心活动,对塑造人物有重要的作用。戏剧中人物的语言,特别是关键人物的关键台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旨具有重要作用。此类语言鉴赏时应作为重点把握。
(3)抓艺术手法
对于运用艺术手法来取得艺术效果的人物语言,还应指出其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以及其取得的表达效果。
4.分析戏剧主题
戏剧艺术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强烈、集中地再现于舞台之上,使观众犹如或亲身经历戏剧中发生的事件一样,从而获得具体生动的艺术感受。戏剧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情节结构、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形象地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的体现,是作家认识生活、体现生活的全部创作过程。
对戏剧主题的概括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整体把握剧本内容 通读全文,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这是深入理解的基础。
分析戏剧标题 标题常常能做某些暗示性交代,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主旨,是对戏剧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思考的最佳切入点。
分析人物特征 人物的特征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品德,主要人物的品德往往能够体现戏剧的主旨。
抓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 人物的语言或舞台说明有时会直接反映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主题。
分析戏剧矛盾冲突 戏剧矛盾冲突展示了剧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情节、中心事件等,抓住戏剧的主要矛盾,往往就抓住了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话剧《柳青》第四场(节选)
唐 栋
[提示]这是整部话剧的第四幕节选。整部话剧以柳青(作家、共产党员、干部、农民“四重身份”,舍弃了舒适的城市生活、县委副书记职位,举家搬迁到长安县皇甫村)扎根陕西省皇甫村收集素材、创作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故事为主线,再现这位作家扎根泥土、深入人民群众、记录时代创业者的真实历程。柳青从埋头伏案写作到最后与皇甫村村民打成一片,以至自己也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人民作家成长变化的过程。话剧以柳青为创作对象,填补了柳青舞台艺术形象的空白。
[光起。]
[王曲镇集市。]
[一身农民装束的柳青手挽竹篮,出现在熙熙攘攘的集市。他边走边看,眼前卖小吃的、卖家禽的、卖农具的、卖草药的、捏面人的、看相算卦的……一切都令他感到新奇而有趣。]
[庄稼人甲迎面走来,边走边用铲子铲起地上的牛粪放进背后的竹篓。]
柳青 老哥,是你啊!
庄稼人甲 呀,柳书记,你也赶集来了。
柳青 我来逛逛。最近好么?
庄稼人甲 好,好……(见柳青伸手要跟自己握,慌忙把手背到身后)握不得,握不得,我这拾粪的手,脏得很。
柳青 这怕啥?(正好发现地上有一块牛粪,直接用手捡起)这块牛粪干了。(将牛粪放进庄稼人甲的竹篓,再次伸出手去)
庄稼人甲 (双手与柳青紧紧相握)哎呀柳书记,你这么大的官,没把我们庄稼汉当外人。
柳青 我就怕乡亲们把我当外人哩……(看看周围)老哥,我请教你个事,那些做买卖的,两个人把手互相伸到袖筒里……叫个啥?
庄稼人甲 噢,这叫捏码子。
柳青 捏码子?
庄稼人甲 就是商量价钱呢,不想叫旁人听见,买卖人在袖筒里捏弄手指头,捏来捏去,就知道对方是啥价了。
柳青 咋捏呢?你会不会?
庄稼人甲 会么,打小就跟我爹在牲口市上给财东家买骡马,捏得溜着呢!
柳青 老哥,那你教我一下行不?
庄稼人甲 柳书记,你学这做啥?
柳青 我就想知道这码子咋捏。走,咱去个人少的地方……(拉着庄稼人甲下)
[王家斌急上,四处寻找着谁。]
[一中年农民挑着鸡笼上,一身体较胖的中年妇女跟在其后边走边嗑瓜子。]
中年农民 (放下鸡笼,叫卖)卖——鸡呢,下双黄蛋的九斤黄母鸡……
[柳青上。]
中年农民 (喊)卖——鸡呢,五更打鸣的九斤黄公鸡……
[柳青已经走过了,闻声折回到中年农民跟前。]
柳青 乡党,这鸡咋样?这母鸡是啥价钱?
中年农民 是这……
[中年农民伸出手来,柳青也生涩地把手伸向对方袖筒。]
中年妇女 (突然插过来推开中年农民的手)你能弄啥?我来!
柳青 (一愣)你……
中年农民 (退后)我婆娘,她当家。
柳青 这这……
中年妇女 看把你木囊的!(把柳青的手拉进袖筒)
柳青 (难为情地扭脸自语)老哥……
中年妇女 你叨叨啥哩……行不行?
中年农民 人家不买就算了,你嚷嚷个啥。
[柳青对中年农民摆摆手,趁机溜走。]
[几声骡马嘶鸣。王三老汉背着手上,身后跟着两个买主。]
王三 你们两个都嫑争了,再添二十块我都不卖!我那是啥骡子?高高大大、油光闪亮的青花骡,听话,好使,在神禾原上要是能找出超过它的,我把王字倒过来写!
买主甲 王字倒过来写,那还是个王字嘛!(与买主乙悻悻地下)
[柳青上,他头上的草帽檐子耷拉下来,几乎遮住了整个脸。]
柳青 (尽量变着声腔)老哥,那头青花骡子可是你的?
王三 (背对柳青蹲下吸烟)我的。
柳青 卖吗?
王三 不卖拉到集上干啥。
柳青 啥价?
[王三头也不抬,伸出一只手,柳青会意地把王三的手拉进袖筒;两只手捏了几番。]
柳青 抽出手来。老哥,你这价硬得很么,你卖骡子,你儿知道不?
王三 关他个屁事!
柳青 这头青花骡是王家斌互助组的,王家斌是你儿子,咋能跟他没关系呢?
王三 (猛一愣怔,站起)你是……
柳青 (摘下草帽)王老哥……
王三 啊?老柳!咋是你呢?
柳青 我刚遇到村上人,说你在这哒卖骡子,就寻过来了。
王三 哎呀你那码子捏的……我还以为是个老手呢。
[王家斌急上。]
王家斌 爹……柳书记……
[王三立马沉下脸来,扭头就走,王家斌上前拦住他。]
王家斌 爹!你为啥把青花骡拉到集市上来卖?
王三 为啥?都是你们逼的,卖了省心!自打你当了组长,骡子也入了组,就跟旧社会的长工一样没黑没明地叫人使唤,鞭子没少抽,饿没少挨,你看看瘦成啥了?啊?
王家斌 爹,你是太心疼青花骡了,其实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前天还给青花骡过过秤呢,只比入组前掉了一斤多……
王三 一斤多?(比划着)一斤多这么大一坨肉呢,掉了,你不心疼,我受不了,受不了!
柳青 (上前)家斌,你爹说的问题,我看要想办法解决。耕畜对庄稼人太重要了,要是养不好,互助组也就搞不好。
王家斌 对的,以前各家的耕畜都是自己养,现在放在一起,确实缺少经验。
柳青 (对王三)老哥,我知道你是在气头上,你心里肯定是希望家斌好,希望互助组好。
王三 老柳,你高看我了……我家的事情你能不能不管?你不管,我就拾掇得了他王家斌!
柳青 家斌,我看是这,咱俩搬到饲养圈去住上几天。
王家斌 搬到饲养圈去住?
柳青 对!我想……
[那个卖鸡的中年妇女风急火燎地跑上。]
中年妇女 (一把拉住柳青)可找到你了……
柳青 (还以为是因买鸡捏码子的事,哭笑不得)大妹子,我刚才真的是……
中年妇女 (打断)再嫑说了!我刚知道你就是住在皇甫村的柳书记,赶快赶快……
柳青 (觉出异样)咋?
中年妇女 皇甫村的雪娥来赶集,没料想提前生了,羊水都出来了。
王家斌 啊?
柳青 人在哪里?快带我去!
[柳青带着王家斌跟中年妇女跑下。]
[收光。]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正好发现地上有一块牛粪,直接用手捡起”“将牛粪放进庄稼人甲的竹篓”等描述交代了柳青想要体验农民生活,为创作寻找素材的心理。
B.农民甲由不肯与他握手,到“双手与柳青紧紧相握”的转变,说明柳青以自己的行动消除了隔膜,让农民甲真心把“柳书记”当作自己人。
C.在集市上柳青主动而且诚恳地向农民甲学习“捏码子”,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民、农村,学习和他们一样的讨价还价的方法,更好地服务群众。
D.和卖鸡的中年农民“捏码子”,和中年农民的“婆姨”讨价还价,其实柳青并不想买鸡,只是刚刚学会“捏码子”,想借机去体验一下。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同曹禺《雷雨》相似,本文也主要以戏剧冲突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避免了人物的脸谱化、扁平化。
B.柳青与农村不同人物的生动对话,侧面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农村的时代背景,更让人看到一个热爱农村、亲近农民的好干部形象。
C.本文语言极具特色,如“溜着呢”“木囊的”“嚷嚷个啥”“嫑说了”等,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陕西味儿。
D.丰富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情节更加真实,比如中年妇女“一把拉住柳青”并“打断”柳青的话等细节表现了她的粗暴无礼。
3.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本文的冲突主要有哪些?请简要梳理概括。(4分)
4.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说:“话剧《柳青》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