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人教版(2024)七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6-30 09: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4)七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单元概述: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的都是“四时之景”。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总的来说,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
单元目标:
一、语言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节奏、重音和语速等,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勾画关键语句;
2.通过朗读,感悟画面,梳理文章脉络,画出思维导图;
3.选取某个季节有代表性的景物,能够运用比喻、拟人,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二、思维目标
1.发挥联想与想象,生动的表达所想象的画面,提升形象感和思维能力;
2.能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融情于景,抒情写意。
三、价值目标
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体味作者的情思;
2.学会观察、体味生活,思考自然万物的美好及其背后的生命价值,感悟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和理清结构
2.分析文章写作方法、品味文章优美语言。
3.在学习课文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以致用,写出具有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
课时安排:3 课时
课程类型:大单元教学
整合篇目:《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诗四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站:景物之美,赏四时好景!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柳芽知春,蝉鸣知夏,落叶知秋,飘雪知冬,一夜一年岁,一景一春秋。在有心人眼中、心中,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景物美不胜收。
下面请让我们乘上观景的列车,踏上“寻美”之旅。旅途中风光无限,别忘了按下快门,定格美好!
第一站:景物之美,赏四时好景!
二、具体活动
任务一: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提示: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季节作为主题。
阅读第一单元的三篇散文、四首诗歌,根据小组主题,寻找诗文中最打动你的写景句,填写表格。
定格美好
课文 句子摘抄 令你倾心的景物 美在何处
事例:
课文 句子摘抄 令你倾心的景物 美在何处
《春》 “看,像牛毛,像 花针,像细丝,密 密地斜织着,人家 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春雨 春雨的细、密、轻、如梦似幻
任务二:分析文章结构
快速浏览《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划分课文结构
事例:《春》
盼春——————绘春——————赞春 总——分——总
请按以上思路,理清《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的文章结构。
明确:
《济南的冬天》
“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总
济南冬天的山 济南冬天的水 分
《雨的四季》
“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总
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分
赞雨 总
任务三:主题朗读
展示:
1.小组推选主持人,做开场白、过渡语、总结语等。
2.小组内每位成员依次有感情地朗读心仪的美句、美段。
朗读要求:
评价:其它小组至少派一名代表从朗读的轻重音、停连、情感等方面对展示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请你结合学习掌握的朗诵技巧——轻重、停连,从三篇散文中选择一段你最喜欢的内容,参照示例设计朗读脚本,并说明自己的设计理由。
(1)总结朗读知识
技巧一:重音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进行加以重读,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例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技巧二:停连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就是表现朗读的语言节奏,读出快慢适度,有张有弛的效果。
“∨”停顿号。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论有无标点均可使用,停顿的时间稍稍加长,如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的时间再长一些。
“∧”连接号。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2)朗读脚本设计示例:
先标注停连和重读: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朗读脚本设计:
第一句中,要重读“像”字,“像母亲的手”后停顿,因为这样朗读,突出了春风和母亲的手极其相似,一样温柔、一样柔和,从触觉角度突出了春风的温柔与柔和,非常亲切可感。
第二句中,要重读“新翻的”“混”“各种花”“都在”,“混着”后停顿,突出了春风中混合的气味,从嗅觉的角度写出春风的芳香。“酝酿”前停顿,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阳光下的春风的味道,因为“酝酿”本义是酒发酵的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一样越来越浓。这一处的停顿,好像发酵的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等待,所以这样朗读更能体现阳光下芳香味道的越来越浓的特点。
第三、四句中,要重读“高兴”“卖弄”“应和”“嘹亮地响”,鸟叫声、清风流水的声响以及牧童的短笛,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几处停顿,也突出了在春风中,鸟儿、牧童的愉悦与欢喜,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更能体现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与赞美。
总结标注重音和停连的小技巧:
(1)对段落中表示强调的动词、形容词、或者表示程度的词语进行重读;
(2)对一个句子中表示突出强调的部分进行停顿;
(3)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转折处进行停顿;
(4)对那些需要展开想象或进行回味的词语后进行停顿;
(5)在句子中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的地方,顺势连带,进行连读。
任务四:成果展示
汇总成果。共同将所遇之景组成小诗。
提示: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春日风景旧曾谙,我赏______________;
夏来景盛莫蹉跎,我叹______________;
万般美景好个秋,我梦______________;
好景解意又逢冬,我恋______________。
三:作业布置
1.熟读本单元的诗文。
2.背诵《古诗四首》
第二课时
第二站:情感之美,感受别样心情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四季景物的美好,春花夏虫秋实冬雪......这节课,让我们去领略诗文中的别样情感吧!下面请让我们乘上观景的列车,踏上“寻美”之旅。
二、具体活动:
任务一:
每一帧美景背后,都藏着别样的心情。古今佳作,既留住了美景,也蕴藏着真情。
任务:借助表格,感悟作者蕴藏于美景中的情感。
讨论明确:
对比春景
写景句 修饰词、动词 给人的感觉
《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 不让你,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 满、赶趟儿 花开正盛、生机勃勃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尽、啼 凄凉哀婉
任务二:
同样是写春天的景色,感觉却如此不同。请结合写作背景,感悟别样心情。
明确:
《春》创作于 1933 年间。此时作者朱自清刚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缔结美满姻缘,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由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十分同情和关切,写下这首诗远道寄给他。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明确:
对比春景
写景句 修饰词、动词 给人的感觉 作者的情感
《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满、赶趟儿 花开正盛、生机勃勃 盛赞春光、充 满希望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尽、啼 凄凉哀婉 担心友人、关切不舍
提问:综上所述,你觉得体会文章中的感情,有什么方法?
方法小结
由景及情:
①找出文本中标志性的写景句;
②圈出关键词,体会其中的感彩;
③结合写作背景进一步分析;
④结合文中抒情句概括出作者情感。
尝试运用以上方法,写出本单元每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讨论交流后明确:
《春》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雨的四季》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以及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观沧海》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奋发昂扬的进取精神,抒发了诗人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关怀和思念之情。
《次北固山下》写出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积极感悟,也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 秋思》抒发了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深切的思乡情怀。
任务三:析写景妙法
美文是名家留在时光中的名片,既给我们美的体验,也授我们精妙的写作技法。
任务:赏析美句,提炼写作方法。
问题:默读课文,说说本单元课文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讨论后明确:
1.赏语言——修辞之美
(1)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济南的冬天》
运用拟人手法,把水写得脉脉含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运用拟人手法,将月亮当成善解人意的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给远方的友人。
(3)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春》
运用比喻、排比手法,形象写出了春花盛放,万紫千红之姿。
(4)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雨的四季》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写出了夏雨的热烈和大雨冲刷后的一派生机盎然。
2.批注任务
用彩色荧光笔画出本单元每篇课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
可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不同的修辞手法。
划出句子后,在课本空白处进行简单的赏析批注。
3.赏语言——炼字之美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
“钻”字换成“长”字好吗?为什么?
“钻”字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力量、韧劲,更有生机勃勃之感。用“长”字则无法突出这一点。
提问:仔细阅读,说说你还在本单元的课文发现哪些用得很妙的字。尝试圈出,并和同桌玩一玩换字游戏。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济南的冬天》
“卧”字与“安适地睡着”相呼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更见济南冬天的“温情”!
(3)小草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雨的四季》
“翻”字强调动态,更能写出小草生长的迅速,有极强的生命力!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
阔”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悬”写出了江上孤帆行船的景象,突出了大景中有小景的景象。
(5)枯藤老树昏鸦。
——《天净沙 秋思》
“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把抽象无形的孤独凄凉之情用可感有形的事物表现得具体生动。
3.赏语言——灵动之美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春》
调动多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重感官角度描绘春风和煦、短笛
悠扬的清新柔美的画面。
(2)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 秋思》
动静结合。静景与动景相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衬托(以乐景衬哀情)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动静结合。静景与动景相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衬托(以乐景衬哀情)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春》
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更突出春雨细、密、轻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通过字词句的分析,体会了文章中流露的作者情感,同时又了解了一些写景文章的写作方法,同学们下课后要认真加以琢磨。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默写《古诗四首》
第三课时
终点站:创作之美,写独家美文
一、导入新课
自然之景,各有不同,美好皆在其中。旅途即将结束,拿起笔创作你的独家美文
吧。
二、具体活动
任务一
任务:实战演练,理顺写作思路。以《夏天的荷塘》为题,“定制”写作提纲。
任务二
定文章结构
仿照课文的“总—分—总”结构,尝试为作文《夏天的荷塘》设计写作提纲。
《夏天的荷塘》
交流后可能形成的答案
总写夏天荷塘的特点:
针对一两个特点分写:
总结抒情:
选典型景物
针对总特点展开分写,选定典型景物。
①思考夏天的荷塘中有哪些景物。
②在你列出的景物中,抓住哪些来写更能体现夏天荷塘的总特点?选出 3-8 种景物。
任务三
理段落顺序、填空
我将采用______顺序,安排_________(几种)景物,表现夏天荷塘_______的特
点。
我将采用______顺序,多角度体现_________(一种)景物的特点,从而表现夏
天荷塘的_______特点。
提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上下、里外、左右……)、逻辑顺序(整体到局部……)
任务四
润语言文字
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美化文章语言,填空
描写______景物时,我将尝试运用_________的表现手法,突出景物的______特
点。
提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示例和交流(略)
三、作业布置
1.参考课文评价方法,评价本次作文。 2.同位相互批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