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详解答案
15.D过量放射性辐射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但辐射强度在
③撤掉一个测力计,用另一个测力计把小图环拉到相同位
安全剂量内则没有伤害,D正确.
置,由测力计的示数得到拉力F的大小,沿细线标记此时F
16.C铝同位素6A1的半衰期由原子核本身因素决定,不随外
的方向:⑤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判断本次实验是
界环境而改变,故C正确
否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7.D1.40×105eV=1.40×1015×1.6×10-19J=2.24×
答案②CD或DC③相同位置⑤大小和方向
10-4J.故选D.
4.解析(1)根据纸带的数据可得△xD=xB十x十xCD=
6.60cm十8.00cm十9.40cm=24.00cm
18.CDA.(1)是a衰变,(2)是3衰变,均有能量放出,故A错
误:B.(3)是人工核转变,故B错误:C.(3)式是人类第一次
平均连度0=3行=80cm8
实现原子核转变的方程,故C正确:D.利用激光引发可控的
(2)根据第(1)小题结果补充衣格和补全实验点图像得
(4)式核聚变是正在尝试的技术之一,故D正确.故选CD.
19.B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数守位、电荷数守恒可得4十14
·cum.s
m+1,2+7=8十n,解得m=17,n=1,B正确
105
20,BD根据核反应方程满足质量数守位和电荷数守位,可知
95日
选项B中的X2质量数是4,电荷数是2,代表a粒子,B项
85
正确:选项D中的X4质量数是4,电荷数是2,代表α粒子,
D项正确,
21.AC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He十多Al·X
+。n方程中X的质量数为30,电荷数为15,再根据X·Y
65
+9e方程可知Y的质量数为30,电荷数为14,故X的质量
55出由△
'00.10.2030.40.50.6
致与Y的质量数相等,X的电荷数比Y的电荷致多1,X的
(3)从实验结果可知,小车运动的可一△:图线可视为一条直
电荷数比品A!的电荷数多2,X的质量数比A]的质量数多
线,图像为
3,选项A、C正确,B、D错误.
·ms习
22.BC由题中信息知核反应方程为H十H→He十0n,X粒
105P
子为中子,A错误;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粒子的质量
(1876.1+2809.5-3728.4-17.6)MeV/c2
95
939.6MeV:c2,B项正确;由质能方程可知,太阳每移因辐
85日
封损失的质量△m=号=10g4.4X10k,C勇
75
正确,D项错误」
65
23.C结合核反应方程知,1kg海水中的氘核全部发生聚变反
日△Ws
应放出的能量E=L.0X102
×43.15×1.6×10-18J
56.20304306
6
此直线用方程可=k△:十b表示,由图像可知其中
,15×100J.根据题专得M=号M=:15X10
k=101.0-59.0
×1kg
cm s2=70.0 cm s2,6=59.0 cm/s
0.6
2.9×107
≈400kg,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4)小琼做匀支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x=1十?a,整
专题十四力学实验
题组一
1.解析(1)由x一t图像的斜率表示连度可知,两滑块的连度
在1=1.0s时发生突变,即发生了碰拉:(2)由x一t图像斜
即可=A十2at
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大小可知,碰撞前峰间B的速度大小
答案(1)24.0080(2)
v=
90-110
cms=0,20ms;(3)由题图乙知,碰撞前A
cm.3)
1.0
1(05田HH
的连度大小vA=0.50ms,碰撞后A的遂度大小约为v'A
95
0.36m8,由题图丙可知,碰撞后B的速度大小为v'
0,5m:s,对A和B的碰撞过程由动量守位定律有mA巴A十
85
mB=mA口'A十mB',代入数据解得4≈2,所以质量为
75
mB
200.0g的滑块是B。
65S
答案(1)1.0(2)0.20(3)B
Δs
2.解析(1)由题图(b)可知,外径D=7.55cm。
55020340
(2)一次全振动为相邻两次积木同一端经过与O点等高的位
(3)70.059.0(4)b2k
置,且振动方向相同,因此积木摆动了10个周期。
故根据图像斜率和截距可得A=b,4=2k.
(3)由题图(d)可得表达式为lnT=lnD十b,斜率为k=
5.解析(1)第1s内的位移507m,第2s内的位移587m,第
-0,502802=合即1hT=合hD+6=lhvD+6.化
3s内的住移665m,第4s内的位移746m,第5s内的位移
2.80-2.00
824m,第6s内的位移904m,则相邻1s内的位移之差接近
元=e即TcD,A正确。
简得
△x=80m,可知判断飞行器在这段时间内做匀加速运动;
(2)当x=507m时飞行器的速度等于02s内的平均速度,
(4)提高孩实验精度的改进措范有:增加所测周期数(时间更
则4=1094
m/s=547m/s
2
长,周期测量误差更小);用游标卡尺测量积木的外径(直径
测量更精确):适当减小摆动幅度(摆角越小,摆动越趋近简
(3)根据a=6腿=4233-2X1759m/g2≈79m/s.
9T
9×12
谐运动)。
答案(1)相邻1s内的位移之差接近△x=80m(2)547
答案(1)7.55(2)10(3)A(4)见解析
(3)79
3.解析②将撩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系在轻质小
6.解析(1)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可知,电源应为50Hz
圆环上.将两细线也系在小圆环上,它们的另一端均挂上测
的交流电源,A正确,B错误:在研究小车的运动规律时,应
力计,用互成一定角度、方向平行于木板,大小适当的力拉动
用刻度尺测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C正确:打点计时
两个测力计,小圆环停止时由两个测力计的示数得到两拉力
器本身就是一种计时仪器,因此实险时无需用移表计时,D
F,和F2的大小,还需要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小圆环的位
错误: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不需要测量重物
置以及用铅笔在白纸上标记出两细线的方向.故选CD
以及小车的质量,E错误.(2)在题图3中描绘出C点所对应
183■
专题十四力学实验
专题十四
力学实验
题组
用时;
易错记录:
1.(2024·山东卷)在第四次“天宫课堂”中,航天员
演示了动量守恒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使用如
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碰撞实验,气垫导轨两端
而
分别安装a、b两个位移传感器,a测量滑块A与
它的距离xA,b测量滑块B与它的距离xB。部
图(bj
图c)
分实验步骤如下:
(1)用刻度尺测量不同颜色积木的外径D,其中
①测量两个滑块的质量,分别为200.0g和
对蓝色积木的某次测量如图(b)所示,从图中读
400.0g;
出D=
cm。
②接通气源,调整气垫导轨水平;
(2)将一块积木静置于硬质水平桌面上,设置积
③拨动两滑块,使A、B均向右运动;
木左端平衡位置的参考点O,将积木的右端按下
④导出传感器记录的数据,绘制xA、xB随时间
后释放,如图( )所示。当积木左端某次与O点
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
等高时记为第0次并开始计时,第20次时停止
传感卷”滑块A滑块乃
传感器6
计时,这一过程中积木摆动了
个周期。
(3)换用其他积木重复上述操作,测得多组数据
为了探究T与D之间的函数关系,可用它们的
途源
自然对数作为横、纵坐标绘制图像进行研究,数
图中
据如下表所示:
A飞,cIm
m
颜色
红
黄
绿
紫
12
120
1nD2.93922.78812.59532.484g2.197
1.792
1-
10
In T
-0.45
-0.53-0.56-0.65-0.78-0.92
-1.02
-
6il-
60
1
0.4
10
0.5
20
-0.6
0
1.
2.0
tis
0
1.0
2.
0.7
凶乙
丙
-0.8
回答以下问题:
-0.9
1.0
(1)从图像可知两滑块在t=
s时发生
碰撞;
2.000
2.202.402.602.803.001m)
图〔d)
(2)滑块B碰撞前的速度大小)
m.s
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出In T-In D图像如图(d)所
(保留2位有效数字);
(3)通过分析,得出质量为200.0g的滑块是
示,则T与D的近似关系为
(填“A”或“B”)。
A.Toc/D
B.Toc D2
2.(2024·黑吉辽卷)图(a)为一套半圆拱形七色彩
C.Toc-1
D.Toe 1
2
虹积木示意图,不同颜色的积木直径不同。某同
D
学通过实验探究这套积木小幅摆动时周期T与
(4)请写出一条提高该实验精度的改进措施:
外径D之间的关系。
3.(2023·全国乙卷)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则”的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有:木板、白纸、两个标
准弹簧测力计、橡皮条、轻质小圆环、刻度尺、铅
笔、细线和图钉若干.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①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